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努钦 佛智著《禅定目炬》汉译(第一章)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努钦?佛智著《禅定目炬》汉译(第一章)

许明银
法光学坛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1997 年)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页 141-151


--------------------------------------------------------------------------------
.


页 141

序言

《禅定目炬》(又名《大圆满口诀教授?禅定目炬》、
《瑜伽眼禅定》与《辨明修行要点?禅定目炬》),为宁玛
派祖师努钦?佛智所著,论中就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行者实
践大圆满的修习;本论重新出现在当今十年期间,应为西藏
学研究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这所出版的原典是来自西藏东
部的木刻版写本,它是易读的,虽然不精美。由于绛阳钦哲
('Jam dbyangs mKhyen brtse) 的一位学生与绛贡工珠
'Jam mgon Kong sprul& 的努力,这原典得木刻刊行。这木
刻板底页被一位绛阳洛追嘉措 ('Jam dbyangs bLo gros
rgya mtsho),与噶妥寺 (Ka' thog dgon) 有关系的一位师
父签上名字。它的根据,是宁玛派大学者敏[珠]林?洛钦
[大译师之意]?达磨师利法吉祥 (Dharma shrii, 1654
- 1718) 的古写本。 这份古写本的编次,则根据有名的觉
囊派尊者多罗那他 (Taaranaatha,生于一五七五年) 藏书
之古写本。依照这木板印刷改订版编集者的说法,属于敏林
?洛钦的原典未够完善。
努钦?佛智一名金刚极自在伏藏 (rDo rje yang dbang
gter), 根据宁玛派传承(请参阅︰敦珠仁波切《佛教史》
,第一版, 291 ~ 301 页)在七七二年生于西藏中部的札
普 (sGrags phu)。 他的父亲是努?色瓦旺秋 (gNubs gSal
ba dbang phyug,意为努氏?明自在 ),母亲名为钦莫?札
西措 (mChims mo bKra shis mtsho, 意为钦氏女?吉祥海
) 。因此,他是西藏最受尊敬的两个氏族––努氏与钦氏的
后裔。在他出生之前,一株檀香树奇迹似地出现在他的努氏
祖先位于札大山的墓地上。一位中国师父(汉地和尚)检验
这个非同小


页 142

可的事件,预言有一位重要的化身上师将出生在札地的努氏
家系,而且决定必须举行与此树木有关的加持仪式。
当他出生时, 被取名为多吉赤祖 (rDo rje khri
gtsug)。 他的法名是佛智 (Sangs rg yas ye shes),密号
是金刚极自在伏藏。
他跟印度、尼泊尔,以及当时西藏的最伟大上师学习,
这些上师是吉祥狮子 ('Srii-si.mha) 、 无垢友
(Vimalamitra) 、 莲华戒 (Kamala'siila) 、 寂藏
('Saantigarbha) 、 财护 (Dhanarak.sita) 、 法菩提
(Dharmabodhi)、世持 (Vasudhara) 等。
他的修行集中在文殊菩萨身与大威德的威猛真言。他的
隐居处是有名的札杨宗 (sGra gs Yang rdzong),此地后来
由于隆钦饶绛巴 (kLong chen Rab 'byams pa,1308 -
1363) 在此禅修而为之增色。 他被认为是在无上瑜伽
(Anuyoga) 修行与集经 (mDo 'dus) 续传承的最重要上师之
一。
敦珠仁波切提到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有以下的四部论
典︰
[1] 《经释黑暗铠甲》 (mDo'i 'grel chen Mun pa'i
go cha)
[2] 《语断难利器》 (dKa' gcod sMra ba'i mtshon
cha)
[3] 《幻化八十品现证释》 (sGyu 'phrul brgyad cu
pa'i mngon rtogs 'grel)
[4] 《大圆满口诀教授?禅定目炬》 (rDzogs chen
gyi man ngag bSam gtan mig sgr on)
此四论典,分摄经?幻?心三部,此中最后者,便是这
的译本。
《禅定目炬》包含相当多在拉萨法诤上已被解决的有名
的争论资料,这是中国顿悟修习
(sak.rtpraave'sikanirvikalpabhaavanaa; cig car 'jug
pa'i sgom) 提倡者, 被印度的渐修习
kramapraave'sikabhaavanaa; rim gyis 'jug pa'i sgom
pa) 支持者所打败的资料。《禅定目炬》的存在,在郭译师
的《青史》( 137、145 页等)被提及。提到的论书叫做《
瑜伽正理日》 (rNal 'byor rigs pa'i nyi ma),这对《禅
定目炬》来说是相当有趣的。或许这本论书最后也将面世。


页 143

目次

1、处所?发誓?事前所作?断贪?讲解散闷含义章。

2、所获得方便?能依随顺?讲解利弊章。

3、讲解行方便目的特点章。

4、渐门派?讲解依次行教典章。

5、顿门派?解说顿时行方法章。

6、解说大瑜伽教典章。

7、详尽安立大圆满教典章。

8、讲解圆满善根器章。

底页


页 144

努钦?佛智活佛著《辨明修行要点?禅定目炬》 (1a)。
本来(此教授亦源自《历首》)任运成就的本性,自性
虽自然不动,但不见?自性二显现 (1),真实性变化我(大
我者?大自性)顶礼。 这是抉择真如 (2) ?菩提心任运大
圆满的教授王。此所谓瑜伽师眼的禅定名字不同(名字之大
不相同, 实有理由),是要从生死四瀑流 (3) 解脱之故。
因此首先叫做大乘船禅定。第二,成为一切大功德的出处,
所以叫做宝禅定。第三,聚集意趣的一切含义,所以也叫做
摄义禅定。 第四,一切见究竟 (1b),所以也叫做心永久禅
定。第五,无明的黑暗(比喻)本来能清净,所以也叫做大
炬禅定。第六,能净习气的一切污浊,所以也叫做大河禅定
。第七,能成就不追求七大财物 (4),所以也叫做大舵手禅
定。第八,于依次安排禅定次第后,始特别宣说,所以也叫
做大殊胜禅定。第九,生死与精进的大敌军完全未见妨难,
所以也叫做大堡垒禅定。第十,完全降伏了生死与耽著力的
意乐,所以也叫做大军旅禅定。 第十一, 不历诸地、同时
(2a) 喜好,所以也叫做大势速 (5) 骏马禅定。第十二,不
修佛果(本意)、任运圆满,所以也叫做大悉地[大成就]
禅定。第十三,纵未到而能得究竟,所以也叫做大解脱道禅
定。第十四,成为神变[神通变化]的一切现观[现证]的
出处,所以也叫做大希有禅定。第十五,任何所作[事情]
都未断、不取,所以也叫做大行为禅定。第十六,无分际地
明净,所以也叫做大永恒禅定。第十七,虽广信解也不离,
所以也叫做大悲禅定。第十八,因为无任何所作[事情],
所以也叫做大睡眠禅定。第十九,勇敢拔除生死(比喻)的
痼疾,所以也叫做放出甘露大药禅定。 第二十,毫无 (2b)
畏惧与恐怖,所以也叫做大鹏盘旋禅定。第二十一,对甚深
且深远难测不动,所以也叫做大海禅定。此有如计算极微与
水滴而不可知晓,这名称的边际亦不可知晓。若问那


页 145

是为什么?那是不可思议的名称之自相体性[自性]的缘故
。那么,若说何以只取名叫做《瑜伽眼禅定》呢?这要从要
点说起,盖未见彼等大意义则不知其胜妙功德之故。如此的
大意义,是传承种姓本源的根与次第圆满。任何要学的事情
完全提出了。了解且领会生死行无意义,故一切所作[事情
]如同唾液过多要舍弃。想获得大解脱位,首先要寻找场所
。在这若问如何寻找场所的性质[体性]时?依据大因乘观
点 (3a) 也说︰“寻找以前本师曾经莅临过的金刚座(大加
持圣地),与灵鹫山(获得成就的吉祥地),与于阗紫色柳
园等诸吉祥地,能成就事业。”这说法出现在许多经典内。
根据瑜伽内道乘的经典也说︰“经典和续的具足,随同吉祥
历史[记事];即具足经典,指示方位的善言,与具足眷属
,及山势雄伟、山的形状和天空形状像如来的印契宝,与莲
华、交金刚杵 (6)、剑锋轮 (7) 等漏永尽的色身相似, 与
吉祥鸟和寻找合意有悦耳声。”这些宣说于许多续典内。此
外,在初地暂时断了亲疏,寻找合宜的僻静地 (8)。复次,
《大莲华教授》说︰“断了无损身体的亲疏。”应与大种
(9) 和谐。吉祥历史以前也说 (3b) ︰“印藏的许多男女智
者得成就之圣地(无法计算)、八大寒林(角璎珞救度五支
分?上下腹腔?内脏)、忿怒尊(角璎珞)的十圣地、阿罗
汉岩(在金刚座后面)、普钦的善地(藏地得成就圣地)、
虎狮地方、洛扎喀曲岩、卡瀑峡谷、冈底斯山玛旁[湖]岸
边、达隆(右翼)等如是所作。”那么,若说照那样确实地
做有什么功德呢?照那样确实做了住下,耐力大、心喜而距
离近、不出现障碍,及具足自性的作用之故。《法镜释旨》
(《法义集》经典)说︰“无间隙中断闭关,此乃修行者作
为;在所知内的法性,为了要实行瑜伽;由于人放逸散乱,
消除作障碍法故; 在外与内地界上 (4a),应断诸往来走动
。”《极密金刚庄严》(《集论》)说︰“非分别欲求义者
,只有执持僻静处。”这是要消除散逸障的缘故。根据《大
乘内道》和《极瑜伽道》说︰“整个自证智性都离一切边际
,在智慧的大空中和自然智的体性中无有不断边者,故三千
世界即是真实处。”


页 146

《秘密藏》说︰“小十方,地方本来寂静。”以及《希有已
生法》说︰“三千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些是我自己的地
方,是住处,是无量宫。”如此一来,要是问特意地寻找静
处,是否舍义背道?然而若因此而得到决定以后,其本身也
不是所断,而且暂较少缘,及能具足下述的诸功德,故应追
求[静处];上来尚未说明是否应耽著真实。那么,若问贪
爱寺院 (4b) 有过失吗?那是对任何都无取舍的意义大,且
是见而不给与的病大。《无垢界注》说︰“在处只心(寺院
)善领悟,禅定智是殊胜处;寺院静处我不寻,依处领悟已
束缚。”根据他本身(无垢)的教授说︰“心若未领悟静处
,任谁寻觅静寺院,心躁空洞流浪界,身体护卧室空处,似
擦石板洞睡眠。”那么,若问如何考察那处所的过失?土地
冷热不适中,故生病;有恶毒龙;有黑土地神;到了神鬼的
窄巷,故生命危险;器具非常难找;心情特别不舒畅;因暗
断绝,身体违和。僻静地 (10) 太增上;狗声;众生(一听
闻就厌离与行客趣求利益)松懈的喧哗声;有水声时,心散
乱。 在那种地方 (5a),会被挤逼、加上是小乘人的恶语。
有嗔心的国王;与有凶狠的大臣时,会招来灾难。较近的话
,亲戚边以嘴造成妨碍,因而心散逸。远的话,会招来敌人
的伤害,所以有那些情形都是过失。就用处[目的]来说,
[上述]那些都是没有的。这又从教授(《善顺 (11) 修法
庄严》)指出主旨说︰“要是找到那没有所有权障碍的处所
之后,应该居住。”那么,若问现在应该做什么呢?那些是
现证[自己明白],故以不观照自己性相[自相]的情形来
观察,而应该做到熟练。《菩提心教授》说明意义认为︰“
只渴望体验[领纳]意义,故好像独居狮子,断绝散乱[掉
举]诸地方,让多由旬相属(虽对以前所作的行为说明,但
不矛盾)地,然后观察心中镜。”随时(修静虑)证些许,
遗骸代理人是谁?亲属乐欲与国土及家计,以迅速的禁戒[
勤息]断了之后,是对寺院寻找大意义 (5b) 的大人物,所
以首先要发誓。
生死大海极其无穷无尽,而容易(变成)轻慢解脱困难
,所以说


页 147

悲愍这些人没有解脱时,应思惟一切众生如子。他们应该解
脱,可是我?补特伽罗[人]在地上(因为是众生),自性
虽清净但是不具足大方便的缘故,在长劫大海做利生事业以
后,(初入门者)虽行利乐但是力小,所以应成就解脱的殊
胜大位(佛),与方便大海(藉著佛)一样行云朵的利乐。
思惟救度一切[众生],是显密乘共通所作。复次,《莲华
教诫》指出︰“若渴望来到寺院,首先要彻底发誓;从我是
无常苦起,解脱后成就利他;人堪能地上菩萨,他人遍成就
佛果;佛(佛的大功德)自然得五力 (12) 后,全都安置菩
提地 (6a);设想所获得安乐,思而所生悲愍心。 ”在这与
见结合时,四乘若有(顿?渐?摩诃?女尼?众生争论发誓
不违背利乐的分别眼)常及断的话,暂应著意于要点上,大
圆满的主张在这,要是问与一切事业[所作]分离(这若问
发誓不违背吗?)时,则因无取舍,所以不被过失沾染。如
与虚空等同故。《容坡切集论》说︰“发誓对象即是本来无
,若悟无发誓对象意义,虽发誓无过等同虚空。”所以发誓
也不是矛盾的。[先有誓,]然后从事那自他利的工作,而
且对各乘(总地佛教)的无分别经典旨趣彻底理解,所以不
存在造作、影响三门 (13),只是随顺以心见法的行者, 而
且既无所作?亦不灭所作,是无贪 (6b) 行。复次,依据《
在欢喜处所精进》指出意义说︰“是应熟习[串习]展(修
)悟义(见方面),行故无著任何行,以此如理得究竟。”
便是此意。
开始事前准备的工作,首先只有努力于耳闻,即是说︰
“若不生耳闻智慧见闻,与黄金暗窟无灯等同。”所以最初
若要寻找黑暗的黄金,就如同要依靠灯盏般。最重要的事是
从心寻找,以及修习也需要依靠语言与文字的灯光,故诸契
经亦已多有宣说。如《真言内道极密宝大海》说︰“旃[梵
音]。任何密(正见是宝生如来)、大密、胜密,应该听闻
一切密。”如是等等已详细地说明。依教授[优波提舍]观
点也引用《解莫琼杰》说︰“眼?语?松明反映义理之高贵
,不同语是经典 (7a) 持轮者。”所以要寻求义理而精进。
即,总之领


页 148

悟义理是最上闻的缘故。《法镜》说︰“不是耳闻词句大海
。”《入楞伽经》说︰“所谓多闻,是精通义理,而不是精
通言词。所以应该有所了解。了解一语是最上闻,如此地耳
闻虽然大抵记住语,但是若是无思惟,与义理不结合。思慧
不很分辨时,柔软语与义理不合徒流为诗词。”以及《极密
金刚(闻的方面)庄严》说︰“犹如骏马之白翳,以拘捕带
来捆绑;解缚后顺手放行,似不著任何行走;这心的帝释骏
马,无智捆绑再捆绑;以听闻得解脱门,心性全解无著行。
”故所闻,因乘 (7b) ?果乘全部一致,但是同事摄(见?
修?行?果)则不然。由此(总论),特别是教诫[阿波陀
那]应该获得口耳的教导。其中因乘,世尊贵体大涅槃后,
教诫传给了饮光[迦叶]; 然后从达摩多罗 (Darm-
odhaara) 等,至汉地和尚摩诃衍为最后七传; 然后在藏区
有赞普[国王]和诸比丘而消失(在朗达玛时,智帝释尊者
(bTsun pa Ye shes dbang po) 有魔难,所以法相的阿阇黎
传承消失)。彼等四部经典的文字正确,他们与莲华戒依次
地教化等等,自然地断除了犹豫。以后阿阇黎无所追随时,
在真言内道,方便(摩诃)大欲的三摩地教诲,与教诫明点
等,即高低方法的教诫与增上(从卓?天子宝 'Bro lHa bu
rin chen 起,佛经中断了)的诸瑜伽(阿底), 应该获得
对任何事所作永息[无用]的教诲耳传。《在刹土下面》也
指出 (8a) ︰“总之,安立善巧?心修治法?断威仪法等之
疑念?作泥塑佛像?近诵法?空相续?克服险路?塔与经堂
事业?出家人的大僧院嚼食?读广大经藏?大法轮事业?苦
者的助力?医治一视同仁的后遗症?大布施等尽量广大地努
力。”《大乘真言》也特别地提道︰“众多增上力的次第,
多打开患者与修持曼荼罗,与应作广大的火供,以及出家众
也要承事应供处,与应作悲份田,及应努力于设立修练处等
。”另外,要克服食品、财物的连贯,与议定,和事前齐全
地修集需要的诸缘等。 《菩提心教诫》说︰“已说入甚 (
8b) 深之前,断绝了犹豫疑惑;忏罪生菩提心后,集瑜伽资
粮福德;全显示一切差别,如理堪任所计量;一切眼前之工
作,以后应该不后


页 149

悔。”便是这个意思。目的,是从修行处所不需要寻找办法
;不生障碍;转成空;引导他人;将来不会掉举,故须精进

然后舍离财物的牛羊等,财物的自然分别影像显现时,
不真实?失当?无常?不能利益?只作束缚的因,要视之如
土石般思惟。我应不贪所有宝库与马?牛等。即,由于以前
所有诸亡者,虽欲积累食物牛羊;不知恶果我自己承受,食
财 (9a) 以后自身无受用;虽穿众绮饰吃众美食,耽搁修行
意义是畜生;似猛兽好粗毛、耕牛安乐食,如此地像擦拭不
净般舍弃吧!便是这个意思。
另外断除了人?亲属与爱恋,即父母?国王?土司?弟
兄?亲属?妻?朋友?乡里等,视之如世间过客住在一处。
任何时都要分离的一切事物[所有法],在这迅速消逝;喜
好的情欲虽无心,但会变成剥夺菩提的仇敌,所以那些势力
猛然不转;像狐狸被他人看到时,即全身逃入地窟,应无贪
[不观喜]亦如是。今生同一工作诸亲因,只是客人同处各
自走;父母等至交亲属氏族,协助苦囤积轮回言论;迅速消
逝 (9b) 最后且必败坏;在这听而专注,狂乱什么呢?因此
,自己的身体虽然跌倒有先例,故应激起果断 (14) 的力量
,孤单地在阿兰若处[寂静处]逝世;便是这个意思。阿阇
黎达摩多罗 (Dharmodara) 的《广大圣教》(堪布解释修行
的心情,即使任何人亲近也不合理,这是为什么?一切虽被
野人的心和资具与利益所覆盖,但是追求又能获得什么呢?
故妨碍修习佛道而极力地说,对非骨肉、对亲属?怨敌亲爱
,而且在道中哪试图去获得什么?这是为了我的缘故。)也
说︰“与轮回的苦界不友善。从此等事,妻(与贪?嗔?痴
?嗅结合之故,称作妻。形成无穷罗刹女?龙女玷污?财物
齐全时,是怨敌。)?财物任一都可以时,耽著微细的因缘
后就是不修行也要戒除。即从他世国土,已执持[已贪著]
(无常的例子,以前的那财富,如今没有无常;近来没有无
常;自性无常。),因为未来已执持不变,由福德[善业]
因成就故。 其次,一转眼完了。如此地 (10a) 一切受用也
转变,若说(后来要修行)应清楚事务要紧时,像


页 150

波纹而无了期,所以在没有出离期间都不执受事务,何况死
后是尸体;有暇故当修行,或者因此对受用[享受]要像唾
液般吐掉;便是这个意思。总之,首先,有缘者如此地思惟
,而舍弃不是(残废人?亲属等也不是像怨敌,应该不贪著
)。行大理趣的佛道,所以上述那些完全没有分别;放下则
显现,现本身与不现也是突然的唯假设[施假名],应该思
惟所有体性[本质]是假,而谁[哪一个]对任何非有贪著
。当知应该贪著者虽仅如微尘[微细色法]亦无有。所知性
亦一时了知。如此地,以不贪著一切的心意在寺院延长时间
而考察。如果长久在寺院,于是要这样地思惟寺院正是缺点
。(按,此即指不应贪著寺院。)
假如村庄与嘈杂的性相极少时,就要思惟无常?苦
(10b) ?极错乱?颇掉举[心散逸]?意义消失?诤论较多
?变成诤论的原因?激起且累积杂染[烦恼]的酵母?滋长
烦恼?心极不寂静?彻底地考察不能含忍[不堪耐]?不真
实?迅速生起的所有法?彻底地出离的所有法?菩提十分远
等(《别别智 (15) 毗奈耶》)。位于那的功德,是仅回遮
[扭转]昔日的缺点也是功德。《三昧王经》说明了寺院的
功德。另外,许多显乘 (16) ?密乘的教诫说明了寺院远离
罪恶、不善旳诸法?心变成极为寂静?无诤论?不积、不起
烦恼?接近护法神[有誓愿者]?梦兆清楚?出现神通?有
意义?无上地证觉[成佛]等,应该忆念 (11a)。默然而往
,在任何一个村庄之间,为得到菩提正觉者,像那样的觉者
从前都未驾临;处于未来与现在也没有。如此地说明而应该
忆念如是种种。在大处应该考虑各自的本性寂静义。
当知经部俗谛只是缘起(四缘 (17) 聚合的诸法)聚合
、回向的体性[本质],似车子(真实的空)般出现也只是
幻;胜义无体性[本质]?无相?无自相[无自性]?远离
因缘,即远离八边戏论 (18) 与三。当忆念真言内道派是二
谛无差别真如,自证智虽依任一边,但是依据不触义而远离
(一切)的(它变成清净)。殊胜[增上]瑜伽是自然圆满
法性,因为此实为自宗所定的基位(根),是非远离的本来


页 151

远离。也与寂静处的懈怠[乐寂] (11b) 远离。不忆念它
,所以忆念时任何人都要出离,谁都欢喜。此意尚未清晰地
说散闷[出离]。细微各别见,以后于论中当解说。由《所
谓瑜伽眼的禅定大广释》,处所?发誓?事前所作?断贪?
讲解散闷含义,是为第一章(12a ? 3)。

注释︰

(1) 二显现,承认内心和外境分别存在的感觉。

(2) 藏语作Kun gzhi,或译作阿赖耶(识)。

(3) 四瀑(暴)流︰无明瀑流、见瀑流、有瀑流和欲瀑流。
或指生、老、病、死。

(4) 七大财物,即七圣财︰信财、戒财、闻财、舍财、惭财
、愧财、慧财,此为《宝积经》所说的七财。

(5) 势速,因果迅速出生。大乘佛教所说二十四种心不相应
行之一。

(6) 交金刚杵,指由两金刚杵交叉成十字形者。

(7) 剑锋轮,佛教密乘本尊所用一种手帜名。其状钢轮无辋
,辐皆双口利刃,尖极锋利,半杵作柄。

(8) 原典藏文作 snang yal, 很费解。 今依上下文疑为
snang g-yel,而指僻静地之意。

(9) 大种,或译作元素、物质;有地、水、火、风的四大种
,或地、水、火、风、空的五大种之说法。

(10) 藏文同(8),此处仍解作僻静地。

(11) 原典藏文作 das pa,恐有误; 兹改作 des pa,译作
善顺。

(12) 五力,有二说,一者,信、勤、念、定、慧力, 是三
十七道品之一类;二者,招引力、串习力、能破力、白
业种子力和愿力,是修心七事之一类。

(13) 三门,指身、口、意。即行动、语言和思想。

(14) 原文作wa,意为狐狸;今依上下文作果断解。

(15) 原文作mkhyes pa,恐有误;兹改作 mkhyen pa,作智
解。

(16) 原文作mde,恐有误;兹改作 mdo,作显乘解。

(17) 四缘,指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

(18) 八边戏论, 戏论八边︰生、灭、常、断、去、来、一
、异八种偏见。

 
 
 
前五篇文章

民初法相學風札記

正法的代表:准提咒--兼谈般舟三昧行法与准提法门之关系

北宋初年天台教籍重归中土的史实

易经离卦与曹洞禅

元初临济僧人--海云的禅法和思想

 

后五篇文章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

《唐故招圣寺大德慧坚禅师碑》考

方东美华严哲学理境探赜

禅宗与精神分析

禅修、自我超越与自我成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