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灯前禅影(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灯前禅影(七)理入与行入 王开府 台湾师大国文系教授88.1.6
  东土禅宗初祖达摩入灭,大约在西元五三○年左右。有关他的禅法,最早记载于唐代道宣在六四五年所编的《续高僧传.习禅》中。道宣说达摩“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卷十六)可见达摩传习大乘佛教,尤其精通禅定之学,在中国弘传的正是大乘禅法。道宣于是介绍达摩的禅法,有理入、行入二种,并总结说:“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
  随后,《楞伽师资记》根据《续高僧传》的记载,并指出达摩禅法为“大乘入道四行”,并说这是“大乘安心之法”。《楞伽师资记》对达摩禅法的叙述,与《续高僧传》所载一致,而又更详细。《楞伽师资记》曾引达摩弟子昙林为“略辨大乘入道四行”所作的“序”,最后《楞伽师资记》又说:“此四行。是达摩禅师亲说。余则弟子昙林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曰达磨论也。”因此,《楞伽师资记》对达摩禅法的详细记述,应参考了昙林所传的一卷《达磨论》。道宣所谓“录其言诰卷流于世。”可能就是这卷今已亡佚的《达磨论》。以下就根据《续高僧传》与《楞伽师资记》的记载,说明达摩的理入与行入。
  在记载理入、行入之前,达摩有所谓“安心”“发行”“顺物”“方便”之法。《续高僧传》说:“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后接著说:
  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二随缘行……三名无所求行……四名称法行。
  比较这两段引文,前文所谓“安心”“壁观”,相应于后文“理入”的部分;前文所谓“发行”“四法”,相应于后文“行入”“四行”的部分。所以“理入”“行入”是入道的两种途径,入道之后又有“顺物”与“方便”的修行。
  对于理入、行入二法,达摩并未明确指出:二法系单修一法即可;或须二法兼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理入”与“安心”有关;“行入”与“发行”有关。依照原文的叙述,先“安心”后“发行”,先“理入”后“行入”,这种先后的次第,是相当合理的。不过,既然由“理”可入;由“行”也可入,则二者似乎也可择一而入,或者双管齐下,达摩在此无所教示,恐怕因应学者根器的差异,正好提供不同的选择吧!
  理入的方法,重在安心、壁观以悟理(悟宗),由此入道。其实,行入的方法也莫不与“安心”“悟理”的修行工夫有关。如报怨行,是“甘心忍受”“此心生时,与理相应”;随缘行,是“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通”;无所求行,是“智者悟真,理将俗及(疑系“反”之误),安心无为”;称法行,是“性净之理,因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智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心无吝惜”。所以理入、行入乃殊途而同归,其修行方法可以交互增上、相得益彰。
  行入的方法,后文再谈,现在先来探讨理入的内容。
  理入,是透过悟理而入道。悟理的方法在“藉教悟宗”。“教”是指佛的经教,“宗”是指佛所悟的真理。《续高僧传.慧可传》说:“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因此所谓“藉教悟宗”之“教”,一般都认为是指《楞伽经》。
  《楞伽经》中有“说通”“宗通”(或“自宗通”)之分。经文云:“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离因成见相。”又说:“说通”是“说九部种种教法,……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宗通”是“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
  简单地说,“说通”是透过佛所说之经教言说、文字,而通达真理;“宗通”是离开言说、文字,及心、意、意识,直接契入自觉之无漏圣境。所以《楞伽经》说:“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说通”是引导初学者的教法;“宗通”是修行人自悟自觉圣境之法。达摩的“藉教悟宗”,包含了《楞伽经》“说通”“宗通”两方面。
  《楞伽经》是兼容如来藏与唯识思想的经典。达摩“藉教悟宗”的重要内容,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这正是《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楞伽经》就说过:“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当修禅者深信一切众生都有真性后,达摩指示的修行方法为:“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什么叫“凝住壁观”呢?就是使心对自他、凡圣等一之理,“坚住不移”。“不随他教”在《楞伽师资记》引作“更不随于言教”。当“心”对“理”坚住不移时,便已离开一切经教言说,进入自觉自悟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与道冥符,寂然无为”。此句《楞伽师资记》引作“此即与真理冥状(疑为“符”之误)。无有分别。寂然无(依印顺法师,此漏一“为”字。)”。这是真正的“安心”了。
  理入的方法,是“藉教悟宗”“凝住壁观”,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说:理入是悟入,是“顿入的见道”;见道后,还要从实际生活中,去销除无始来的积习,叫“修道”,这就是“发行”“行入”了。印顺法师所理解的达摩禅法,是先“理入”而后“行入”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理入虽须“藉教”,终究要“顿入”,这或许适合利根之人,对一般人来说比较困难,所以达摩更提出“行入”一途,可以随事渐修、渐契。
  《楞伽师资记》说:“沙门道育、惠可奉事五年,方诲四行。”可见达摩传弟子的是以“四行”为主。昙林所传的禅法,也题为“大乘入道四行”。关于入道方法的记载,理入的部分较简;行入的部分颇详。或许,达摩禅法是更重于行入的。印顺法师指出;“中国的禅者,虽禀承达摩的禅法,而专重‘理入’,终于形成了偏重理悟的中国禅宗。”的确,后来禅宗的修持,有些是偏离了达摩禅法重行的精神了。

 
 
 
前五篇文章

禅宗审美感悟的生发机制

曹洞宗禅诗

临济宗禅诗(1)

临济宗禅诗(2)

云门宗禅诗

 

后五篇文章

灯前禅影(六)

灯前禅影(四)

灯前禅影(三)

灯前禅影(二)

禅与心灵改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