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禅禅书透禅幽——昌明大师书艺佳话 ◎枝江 易 江 张丽娜 提起归元禅寺方丈昌明大师的书法,人们会感慨:“那可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呀!”如今,大师年届近九旬,慈颜和善,睿智风趣,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享誉中外的法学泰斗,而且亲践其法,独辟蹊径,创建了别具风格的书法艺术--禅书,在当今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据悉代表中国书坛最高水平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仅吸收了两名释门大德为会员,大师以禅书获此殊誉。台湾知名人士沈祖华先生评价:“在国家它是国宝,在佛教界它是法宝,在艺术界它是墨宝。” 禅房简陋,墨香氤氲 不久前,我们前往归元禅寺,近距离接触这位声名远播的大师。刚清晨7点,归元禅寺已经烟雾氤氲,香客不绝。雄伟的大殿后,有条不起眼的过道,过道尽头清幽的小院,便是昌明大师的住所了。 我们面前的昌明大师,身着朴素僧袍,慈颜善目,精神矍烁。他大声招呼着我们,并从身边一只口袋里抓出几串葡萄,连连往我们手上塞,然后,孩子般开心地笑起来。这是一间很小的书房,四周挂着佛像,中间堆满了各种佛教与书法的书。靠窗的一角,是一张简陋的书桌,铺着旧毛毡,笔墨纸砚摆得小树林一般,阵阵墨香酽酽弥散。大师捧起书桌上一本书递给我们。这是刚出版的《昌明大师书法集》,由启功先生题写的封面古朴雅致。我们一边翻看,一边听大师娓娓道来:“我5岁开始学书,颜、柳、欧、赵都学过,最后学的是清朝佛书画家竹禅的东西。我很赞成唐朝的僧人亚栖的观点: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石军体,柳变欧阳体……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称书奴,终非自立一体。”大师耳聪目明,口齿清晰,思维缜密,记忆力如此之好,哪里像是年近九旬的人?芽 大师,您这么忙,每天什么时候写字呢?芽″我问。 “中午,利用人民群众休息的时间。呵呵?选”大师的回答很风趣。多年来再忙,研习书法都是大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天午饭一罢,书斋里纸铺好,墨砚满,大师便开始打坐,做到“如面对释尊,心如止水,妄念石起,一丝不染”,然后指腕齐力,提笔挥毫,万毫齐发,一气呵成。其作品神形兼备,圆融自然,宛如天成。若细细品味,他的字像芙蓉出水,像荷叶饮露,像莲花绽放…… 禅书若舟,渡人渡己 正说话间,一位中年女性笑意盈盈站在门前,昌明大师一抬眼:“老朋友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您有客人,我就不打扰了,我是专程来谢谢您的。您上次给我儿子写了一幅'奋进',他回去后努力多了。这几天他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考得蛮好,老师说,肯定可以上重点。”妇女掩盖不住满心的喜悦。 “呵呵,快拿些水果给他吃,让他继续努力。”昌明大师笑声朗朗。又是一个受益于大师禅书教诲的人。对于自己的禅书,昌明大师有句经典的评语--“禅书若舟,渡人渡己”。芸芸众生,被大师“开示”过的人何其多?选 昌明大师告诉我们,两年前,也是七月,也是这里,″我总记得那个人。″那天,异常炎热。大师正悬腕书禅,正书毕一“静”字,只听“扑通”一声,一位陌生男子闯进来,跪倒在地,神情沮丧:“请您收留我出家吧。”他告诉大师,自己下了岗,靠做小买卖为生。老婆嫌他挣钱少,不是埋怨就是奚落,加上双亲多病,儿子幼小,他不堪其累,想出家为僧。 “可是寺院并非逃离现实的避难所啊。”昌明大师道。 “我已经看透了人生的虚伪,渴望抛开妻儿世俗的干扰……” “你出家不过是为了逃避俗世应尽的责任,你说你看透了人生的虚伪,那么你对人生,对佛门有几分真诚?芽” 男子无言以对。“你若真心学佛,哪里都是道场,岂是一个归元寺呢?芽从今起,你先把家庭当作一个道场,对父母孝顺,对妻儿关怀,把他们当作菩萨。这个道场若修好了,你再出家不迟。”那时候他们肯定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他们,还出什么家呀。男子不好意思了。 昌明大师见他断了出家的念头,将刚才写的那幅“静”字递给他。“你也不容易,这个'静'字送给你,逆境中更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祝你心想事成,兴旺发达。”一年半后,此人时来运转,志得意满地来拜谢大师。大师见他手指上硕大的金戒指,微微笑道:“我再送你一个'静'字,宁静以致远的'静'字。” 如同这个“静”字一样,昌明大师每每将自己的墨宝赠人,其中一定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不同人送不同字,却都直指人心。难怪有人说:“昌明大师禅书,乃真善美之结晶。读禅书如见其人,让人顿生慈悲心,得智慧果。” 字如其人,字如其心 我们举起相机,提议和大师合影,大师笑言:“等等,我穿上袈裟。”闪光灯亮,袈裟襟上,竟现出-处明显的补丁。仿佛看出我们的疑问,大师对我们说:“这件衣服很好,还可以穿很长时间。不仅是衣服,哪怕一张纸片,我们都应思来之不易呀。” 青灯古佛的僧侣生活,让昌明大师形成了节俭恪苦的习惯。晚上,他初夜坐禅,中夜入眠,后夜诵经,只睡4个小时。白天,哪怕事务再多再忙,他都坚持每餐饭后自己动手洗涮碗筷。“我记得1993年,枝江县三佛寺开光仪式请我参加,那时,还差点闹出个'昌明大师不讲卫生'的笑话呢……”昌明大师又一次陷入回忆。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举办方请昌明大师住到一家条件较好宾馆,可他坚持住招待所。一进招待所,服务员为大师端来一盆洗脸水。大师洗完脸,服务员正准备将水泼掉,被大师一把拦住:“别泼,这水我还要用。大师,这水已经脏了,不卫生……”服务员没说完,昌明大师已把水端出门,浇在门前一丛花上。接着,又从袖兜里掏出一张餐巾纸,将旁边溅湿的地方擦士净。服务员赶过来:“我来擦,您休息吧,把那纸给我拿去丢了。”“不用劳驾你了。这张餐巾纸是我在武汉开会时用过的,这是它第二次为我服务,它干了后,我要带回去蘸那些散落的墨汁,这纸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讲完这件小事,昌明大师站起身来,铺纸砚墨,为我们写了一幅“禅”字。右边的“田”大大地占据字的中央,既方且正,他说:“田就是指人的心田,应该摆正,而且要宽大才是啊。” 禅寺尊长老,法贴满人间 “大师,近年来,找您求字的人越来越多,您这么忙,能有求必应吗?芽” 昌明大师并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又讲起故事来--“1995年秋,一封来自四川的信送到我手上,是一位姓曾的老人写来的。他说,他执教鞭30多年,培养了无数大学生,唯一的心病是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现在再教育他们时,他们还顶嘴说:'你这么行,怎么没当教授,没当省长?芽'他请求我为他写一首诗,好观诗课子。记得他在信里夹了一张l元的邮票,说是'奉上润资一元,杯水车薪,乞望笑纳。'当时,旁边有几个人笑,说1元钱作为回程的包装费都不够呢,我告诉他们,人家数千里外寄希望于我,应该竭尽全力帮助才是。那次,我为这个老人写了张条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野榛荒卉,枯荣自生。'希望他能明白我的心意。” 大师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对我们说:“你们刚才进来时,看到寺里的钟楼了吗?芽那个钟楼也有一个故事……”1994年,昌明大师还收到一封香港来信,一位信佛的香港市民向他求字。信的结尾处写道:“要您劳心劳神,且无薄酬为谢,自知惭愧。万一不方便,就算了。”昌明大师当即提笔,为他写了一个“佛”。香港人收到大师的字,很快又来了信:“人们传说您其字虽珍,从不货值,随缘布施,绝非神话。我虽不是什么'款爷',愿将自己的积蓄捐出,为贵寺做点功德……”1995年春天,王昌华、林福平先生捐资兴建的归元寺钟楼竣工了。昌明大师“一字一钟楼”的佳话广为流传。 昌明大师是中国佛协咨议副主席、湖北省佛协武汉市佛协两会会长,归元禅寺方丈,还身兼省、市人大、政协多种要职,每年都要参加国内外许多重大的佛事,政事活动,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尽管如此,他仍然不辞劳苦地为社会各界人士书写了大量格调高雅、清新尚上、催人奋进的诗词、格言、法语,还多次参加文化界举办的书画义卖活动。1993年,昌明大师作品“千禧,归元昌明禅书”在义卖中拍到8000元,从此民间传出昌明大师“一字一千金”之说。1999年,在武汉地区一次书画义展活动中,昌明大师作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1.5000元义卖,所得全部捐给残疾人基金会和希望工程。2004年春节期间,归元禅寺举办“昌明大师禅书作品义卖会”,拍卖所获28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助学基金。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大师的书法艺术还深受友好人士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英国议长莱斯君格得到昌明大师馈赠的横幅,高兴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选”日本议员小野寺喜一郎得到昌明大师馈赠的一幅偈语后,热泪盈眶:“让昌明大师的墨宝与中日友好世代相传,互为印证。”1979年12月,昌明大师为盛赞总设计师邓小平和李先念主席的卓著功绩,分别书赠对联、条幅以颂一代伟人。李先念主席看着酣畅淋漓的禅书,高兴的说:“好啊,好啊?选”还有新加坡总理、泰国佛宫、日本首相、比利时王室等处,都珍藏着昌明大师的墨宝。禅书已成为和平、友好的使者,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传遍世界。 如今,昌明大师常用左手写字。我们问及缘由,大师答道:“心无左右,法无左右,禅无左右,禅书亦无分左右。”左手禅书,更是老来凝熏,圆融和合,把人带进了和谐的禅境。 禅书若舟,渡人渡己。昌明大师的书法艺术,根植于禅法,根植于社会跳动的脉搏,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这片沃土,为人民和社会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人也被称为“20世纪的玄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