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宗弥勒净土法门的殊胜 序 序 如吉法师 出家以来,师长们常劝导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但我内心生不起信心。一九九三年秋,读到太虚大师的《弥勒下生经讲要》,对弥勒净土颇感亲切,于是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弥勒净土法门的内容,并且撰写了本书所收录的探索弥勒净土信仰的这些文章。 在佛教历史上,弥勒净土的信仰自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就已经开始了,佛陀的传记中曾记载佛陀是从兜率天宫(内院)降生人间成佛;佛陀也预言:弥勒菩萨现住兜率内院,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降生人间成佛,龙华三会教化众生,倡导佛法。此后弥勒净土信仰不绝如缕,代有传人。 印度大乘佛教兴起之后,提倡十方世界之说,于是有关弥陀净土的经典和信仰开始流行,并随著大乘佛教势力的扩展而影响越来越大。在汉传佛教史上,随著佛法主流──禅宗的式微而成为佛教的主流。 比较而言,经典中对弥陀净土美妙殊胜的描述,又属于他方国土令人神往,信仰者总以为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即可跻身圣域成就佛果,所以提倡乃至信仰者众多,并做为佛陀正法来奉持依托。而弥勒兜率净土属于欲界第四天,未出欲界,一般人以为修之无益;又加之历史上第一流的佛门大师,诸如印度的无著、世亲,汉地的道安、玄奘、太虚,西藏的阿底峡、宗喀巴等信奉,所以众人以为难修。其实,这正与人们所想像的刚好相反:兜率净土正因为处在欲界之中,因此只要以愿力摄持欲界散善(布施、持戒等),决定往生无疑;又既已亲近补处菩萨,何有轮回痛苦之事?他方弥陀净土固然美妙,若不能克服欲界业力,纵有坚强大愿,也是水中捞月,所以尽管信仰者很多,而实际获益者却稀少。 一九三六年代太虚大师在福建厦门发起慈宗学会,而今天台湾的同仁们复兴该会,提倡慈宗法门,可谓法门有幸、圣种不绝,笔者深表随喜。不过,佛法不仅仅是具有某种信仰或追求死后如何便已满足,而应在日常生活中转迷成悟、革凡为圣,死后自然会亲近圣者,这样今生、后世都可获得佛法之利益,才不愧为是真学佛者。尽管笔者了解弥勒净土法门只是探索佛法的一段历程,并未能切实奉持为憾,但愿与同仁们继续探寻,共同勉励! 二OO三年四月于陕西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