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坛经》辑注序 正 慈 禅宗初祖达摩至四祖道信,以传《楞伽经》法要。五祖弘忍则以传《金刚经》为心要,首创禅宗先风。接着又传衣钵,名不见经传的行者慧能。如果套用一句现代时髦的话,就是不按常规出牌。不拘形式,不拘一格。使一个一名不闻的初出道者,得其禅宗五祖真传。不以一个人的出身论短长,英雄不问出处的味道。从中可见五祖禅法的直接,惠能六祖直下的承当。 惠能(638-713)又作慧能。祖籍范阳(河北),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广东)。据《六祖法宝坛经》载,其父早亡,家贫,常采薪汲水以奉寡母。一日负薪至市,闻客读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时五祖弘忍住蕲州黄梅之东禅院,师乃前往拜谒。五祖试问其所来欲求何物,师答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谓:“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对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敬异其禀性非凡,遂使入碓房舂米,历八月。一日,五祖令众人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上座神秀遂于壁廊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师闻之,谓此偈未见本性,遂请一童子代于壁间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闻之,识其为真能传大法者,乃夜召师入室,潜授衣法,并道其连夜南归,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仪凤元年(676年)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遂依之出家,受具足戒。翌年,移住于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于北方所倡之渐悟法门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 《坛经》为我国撰述之佛典中唯一称“经”者。乃后人尊敬六祖所说之法,故称为“经”。非六祖之本意。本书为禅宗最主要之思想依据,书中所强调的“顿悟”、“见性”、“无相无念”等观念,于我国佛教史与思想史上皆为扭转乾坤之关键。 邓来送老居士,为了弘扬佛法笔耕不断,继《金刚经心经之缘》一书之后,又辑注了《六祖法宝坛经》,发挥了无量妙义,这对学佛者是很有帮助的,仅序此文,同沾法喜。 05.12.18日晚写于黄石极乐寺 再谈明心见性 邓来送 今年在《觉有情》报登了有关《境由心造》、《佛就在你心中》、《当下就能解脱》、《从丹霞祖师烧佛谈明心见性》等几篇学佛心得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读者来电话、来信、来寒舍咨询有关“明心见性”和“开悟”问题。这说明《觉有情》报确实对大众学佛有了帮助,也对我是个鞭策和促进。如何“明心见性”、“开悟”?我的经验还是要踏“实”学佛,一心认真地学习《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大师,从佛性论角度阐明文字在助发佛性上的重要性,他说:“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即正因佛性;观照般若,即了因佛性;文字般若,即缘因佛性也”。紫柏祖师认为,从修行观上看,文字禅也是悟道的必然环节。他说:“悟有三种,即解悟、修悟、证悟”。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教导我们,见性与开悟,识心与解脱是相同的。他说:“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又说:“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性”是生命之体,万化的本源,所以如“王”。王所摄属的是“地”,性所摄属的是“心”,所以名为心地。《起信论》曰:性是“心真如”及“心生灭”中的如来藏性。心是“心灭中”的依如来藏而有阿赖耶识,及依阿赖耶识而转起的诸识。达摩祖师传的《楞伽经》是佛语心,重在明心见性。《金刚经》重在破相显性。《楞严经》讲七处征心,实际上,六根六尘,无一处不可以入道。关健是学人功夫是否到位,若到位了万事万物无不可成为发机开悟的因缘。《六祖坛经》所传的,是如来藏说,但不用如来藏一词,而称为“性”或“自性”。如来藏性就是众生,就是法身,法身流转于生死。“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既是修行法,也是解脱境。无相,于相而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离相就顿见性体的本来清净,故是以无相为体。无住为人本性,僧肇《维摩经弟子品注》曰:“无住则如行,如行则不实,不实则为空,空则常净”。如念无住即无续,故是以无住为本。无念,于一切境上不染,《金刚经》曰:“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修镜不分别,自然就无念,如布施,不存如心,做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念,无念是根本,所以为宗。从此,悟入自性,就是“明心见性”,六祖惠能说:“若阐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于菜园村般若精舍 迎春谈感想 新年话展望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召开宗教界人士迎春座谈会 本报讯 1月6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局会议室召开宗教界人士迎春座谈会,全市五大宗教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国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张志义致贺词,座谈会由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向平阶主持。 张志义局长在贺词中祝贺大家新年好,感谢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对宗教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紧接着对2005年全市宗教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对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在谈到新年的工作思路时,张志义局长说:2006年,我们要继续抓好“一个条例”、“两个办法”的贯彻实施。一是要确保黄石民族宗教界的稳定;二是要防止境外渗透,防治“三乱”;三是要加强宗教自身建设,加强宗教场所管理,加强教职人员管理;四是要做好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教团体服务,为基层民宗部门服务,为宗教场所服务;五是要开展学《宗教事务条例》竞赛活动,开展民族联谊活动,开展宗教思想理论研讨活动,继续开展献爱心活动,继续开展双五好创建活动。 座谈会热情洋溢,畅所欲言。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分别发言,颂政议事。市佛协正慈会长说:宗教属地管理需要市、区(县)之间互相协调,有些事情在基层的属地管理中不一定落实得了,需要上一级来解决。例如东方山风景区与寺庙之间,存在着门票与信众进山难的问题,要求市领导给予高度关注,切实解决。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国强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陈部长说:黄石的和谐稳定有你们的成绩,有你们的一份功劳。宗教文化是民族之根,宗教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力量,我市民族宗教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空前发展,宗教界人士为和谐社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提几点建议:第一,你们要主动与社会相适应,与时俱进,把黄石宗教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支柱;第二,要把确保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密切注意新动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第三,实事求是地发展宗教事业、宗教文化经济;第四,依法依规治教,依法保护自己。 座谈会从9点30分开始至12点整在团结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点 石) 新年送温暖 慈爱惠孤残 本报讯 2006年元月1日,黄石市佛教协会、居士学修委员会由佛协常务理事、学修委员会副主任张桂芳,佛协常务理事邓来送率领50多名居士代表,赴阳新县韦源口镇中心福利院参加送温暖活动,受到了该镇和福利院领导及群众的热情接待,热烈欢迎。 新年伊始,天气寒冷,黄石市佛教协会和学修委员会以慈悲为怀,心系残疾孤老,蒙动爱心,为他们发起了捐赠钱物的活动。在张桂芳、邓来送的带领下,50多名居士满载凉亭山念佛堂居士捐赠的钱物,送到阳新县韦源口镇中心福利院。这次送去的现金2000元,棕床垫60床,衣服800多件,手套100双,毛巾肥皂200套,白糖60斤,糕点糖果350盒,水果5箱,挂历60份,书60册,桂花树苗10棵。福利院接到这些暖人心田的钱物,无不感激倍至,深受鼓舞。福利院费云霞院长、韦源口张恩元镇长,对黄石市佛教协会和居士们的慈爱之心,都大加赞扬,深表谢意。张恩元镇长说:“我代表镇党委和镇政府,向黄石市佛教协会和居士们,支持关怀福利院孤残人的奉献和爱心,表示衷心地感谢。”费云霞院长说:“黄石市佛教协会和居士们,年年在寒冬年关时节给我院送钱送物,真心真意地关怀孤老残疾人,我代表全院孤残人表示万分感谢。”张桂芳居士说:“我代表黄石佛协,黄石居士的一点心意,祝福利院孤残及儿童在新的一年生活愉快,身心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最后,居士们在镇、福利院领导的指导下,在福利院内栽种了桂花树。上午10点多钟,居士们还给福利院诵读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为福利院消灾祈祷祝福! (小 邓) 拒绝烹调野生动物 爱心厨师呼唤“绿色厨房” 香港《南华早报》8月30日报道题:有良心的厨师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代价。 32岁的张兴国对野生动物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但是,作为职业厨师,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拒绝烹饪野味,他曾12次被解雇,20次辞职。 6岁时的一次遭遇使张兴国下定决心不伤害野生动物。那天,他听到奇怪的、类似婴儿的哭嚎声,循声而去,看见邻居正活剥一只刺猬的皮,以备午餐享用。这次经历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他说:“那情景太可怕了,我永远都无法忘记。我对自己发誓我决不那样对待任何动物”。 两年后,保护动物的本能意识又鞭使他从同学手中救出了一只受伤的斑鸠。当时,一个孩子正打算将这只鸟做成午餐,但张兴国从他们手中抢走了小鸟。在随后的5年里,这只斑鸠就楼息在他家房前的树上。他左眼附近的一道伤疤便是他的同学扔石头砸他时留下的。他说:“没想到我会为善待动物付出代价。” 他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1991年中学毕业后,张兴国来到辽宁抚顺学厨艺。开始时,他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但5年后,东北兴起了以野味争抢雇客的风气。他的老板强迫他烹饪鹤、穿山甲、蛇和刺猬以招徕顾客。 “两只刺猬在笼子里不停地颤抖,鹤还流下了眼泪,仿佛知道前面等待它们的是什么。我告诉老板我不能那么做。”张兴国被解雇了,他要求释放两只刺猬的请求也遭到拒绝。从那以后,他换过许多家饭店,工作时间短则两天,长则3个月,每次都是因为不肯烹饪野味而遭解雇。 张兴国说:“上世纪90年代末,辽宁各地饭店对野味的需求急剧增加。有钱的商人用吃昂贵野味来炫耀财富。政府官员则用公款享受珍稀美味,饭店老板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发财的机会。” 1999年,张兴国来到大连,重新走进了饭店当厨师。雇用他的饭店经理从不要求他烹饪野生动物。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开始呼吁其他厨师停止烹饪珍稀野生动物。” 2003年的非典给了张兴国一次大力宣扬保护野生动物的机会。他到葫芦岛劝说人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不去品尝野味。他还自费印刷小册子,宣传“净化厨房、净化生活,净化灵魂”的理念,发起“绿色厨房”运动。 (摘《洛阳佛教》2005年第五期) 素菜荤吃不利健康 ●徐玉成 中国的素菜本来就是与荤菜有严格区别的,无论从材料、制作工艺到菜的名称,都是素的。吃素菜可以使素食者享受到素菜的清淡、清净、清香的美味。从另一层意思上说,可以从思想上表达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体现众生平等和人类对一切有情的慈悲心怀。长期吃素食,不但有利于血液清淡、血管软化,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心血管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而且对于素食者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同时,长期食用素菜,可以保有戒杀的心境,有利于关爱众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然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不少素菜馆兴起了素菜荤吃或者素菜荤叫的风气。例如“素火腿”、“素鸡”、“素鱼”、“素排骨”等等。有的地方甚至连素菜名字中的“素”字干脆省略了,直接叫什么“水煮鱼”、“水煮牛肉”、“烧排骨”等等。如此素菜荤叫、荤吃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吃素菜的意义。特别对于佛教徒来说,吃这样的素菜,仍然与吃纯粹的荤菜具有同样的犯杀生戒的问题,即意念杀。对于许多受过菩萨戒的居士,更是不适宜的。所以,有许多佛教信众,对于素菜荤叫、素菜荤吃持否定态度。 更为重要的是,本来是素菜,为了把素菜烹调成与荤菜的颜色上和香味上相似,于是在做工上和菜的外形上,追求与真的火腿、鸡、排骨、水煮鱼、水煮牛肉相似,有的几乎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实际上,这种烹调十分不利于食用者的健康,与素食者追求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驰。 据有关科学研究证明,如果把素菜的味道和口感做成最接近肉类,其主要材料就是面筋。面筋是由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后漂洗而成的,主要成分是素胶蛋白南和麦谷蛋白质。面筋的热量很高,100克油炸面筋的热量和同等分量的五花肉相当,其中所含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它在高温下会水解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物质——丙烯醛。因此,面筋吃多了,丙烯醛就会在体内积累,时期长了,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吃面筋还会使胃的蠕动减缓,容易引发消化不良症状。 同时,为了把面筋做出肉的味道来,餐馆制作时,还要依靠大量添加油脂和调味品,如此作法,也会使素菜中的热量及脂肪含量成倍增加。实验证明,一小份仿荤水煮鱼的热量及脂肪含量,几乎与一碟猪头肉相当。因此,在吃素菜时,虽然饱了口福,然而却影响了健康。奉劝那些长期吃素的人们,最好不要吃那些荤做素的菜。希望佛教界和寺院内经营的素餐馆,为了佛教信仰的纯洁与用餐者的身体健康,还是不要素菜荤叫、素菜荤做、素菜荤吃为好。 (摘《会务通讯》2005年第11期)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访黄石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邓来送居士 □ 点石 “作为佛弟子,学习、实践佛法是义务。”邓来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70岁的邓来送于十年前受佛法感应开始学佛。在十年来的修学中,他写出了60多万字的学佛文稿见诸佛刊,并把自已撰写的佛学文稿选出60多篇编成《佛学教理感悟》一书结集出版;此外,还自费出版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注解》、《药师经注释》、《佛教因果观》、《金刚经、心经之缘》等佛书5000多册流通结缘。在他的学佛精神感动下,笔者怀着景仰之情采访了这位一心学佛的老居士。 2005年6月13日,笔者有缘与邓来送居士一起去黄梅县小池镇参加省佛协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多次想采访他的念头终于随缘所至。利用休会时间,我踏入了他住宿的那层楼,叩开了他的房间。邓老开门后,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并把电扇开关打到转动位置。我与邓老的交往是从2004年10月份开始的,那时我刚到《正信》编辑部工作,看了他的稿子,经正慈方丈介绍后,与他通过电话,约他到编辑部来校对稿件清样。后来因送稿件他到编辑部来过几次,于是我们之间有所了解。在他的房间里我们互相聊了起来。我对邓老说:“我能够认识您老,并且走到一起来,这是佛缘啊。” 邓老:“是啊。我是与佛有缘,我的命是佛给我的。”就此一句佛缘打开了老邓的话匣子,邓来送居士就与“佛有缘”为题讲述了后面的故事。 邓老:“我五岁那年患了麻疹,开始病情比较顺,按中医理论来说过麻疹只要症状顺,能够有规律地出完疹子,加强护理一个星期会好的。当我身上的疹子还未出完时,我的十爹(是我房下的,也就是族爹;我们农村老屋是互相连在一起的。)买了一条乌鳢回来。此时,我的病情急剧变化,疹子出不来,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胸口上好像压了块大石头样,嘴唇青紫,烦躁不安,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在我气息奄奄的时侯,家里人把我的外祖母请来了。我的外祖母是个信佛人,她来后通过一番观察,叫家人与十爹商量,把乌鳢拿去放生,待我的病好后再买条鱼还他。经过商量后,十爹把乌鳢送到湖里去放了,外祖母不停地为我念佛念经,我的病情才渐渐地转危为安,第二天我就睁开了眼睛,向守在床边的亲人要吃的。这就是我的第一次佛缘,我的生命就是这样被挽回来的。我母亲嫁到邓家来三年多未怀孕,我奶奶去世后我母亲才怀了我,父亲给我取名奶送,意即奶奶送给的,后来读书时按辈子叫来送。”老邓在说这话时很激动,那双显着竹节般的手时儿比划着,那长布着皱纹的脸上嵌着两颗有神的眼珠,湿润的眼眶老泪欲滴。 笔者:“啊,您从小就信佛了?” 邓老:“不是。我真正信佛是从1995年开始的,当时我已经60岁了,大年初一我发高烧,体温持续在39摄氏度左右。家人把我送到医院去,诊断为甲状腺肿、胸隔肿瘤等三四种疾病。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月不见效果,原先与我一起学易经的朋友来看我时,给我算了一卦,说我只有60岁寿,意即寿元已经到了。医生见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就建议手术治疗,并说手术难度也大。在这种状况下,我不同意手术,于是就此出院回家中休病。我是搞中医药的,在家中施些小方子医着,老伴信佛从庙里带回来一些佛书给我看,并为我打了一堂普佛,我的病情从此得到好转,我能走动了到庙里去皈了依,得法号圣祯。这就是我的第二次佛缘,也是我进入佛门的动因。” 笔者:“邓老师,您在休病其间主要读了那些佛书,后来又是怎样去读佛学研究生的呢?” 邓老:“在家休病其间我读了《了凡世训》、《觉海慈航》、《金刚经》、《心经》等佛教书籍,对我有很大的启示,使我的精神豁然开朗,病也好了一大半。此时我已产生了退休后一心念佛的念头,于是我就向单位里写申请要求退休。但由于我已获得高级职称,政策不许可,单位里只能批准我半天上班半天休息。后来经过多方面努力,到1995年12月30日才得以退休。 虽说是退休了,但有些活动还得应酬,因我退休之前是《时珍国药研究》杂志的主编,1996年我到四川成都去参加全国中医食疗学术会议,与会期间参观文殊院时,见到四川省佛协办佛学函授初级班,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学习。通过对《佛教概论》、《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心经》等10多本佛经、佛书的学习,历时一年,结业考试成绩优秀。1997年我又参与了中级班,学习了《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坛经》、《中印佛教史》、《菩提道次第略论》、《梵网经》等佛经佛论,于1999年结业考试时各门功课都获得95分以上。紧接着,我又上高级班学习,进佛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从事唯识、禅宗理论研究。信佛的人是有因缘的,就我来说不但以文字般若而信,还因病而缘起,得到佛菩萨感应的保佑。于是在1999年9月我到东方山弘化禅寺受了菩萨戒,我感到信佛是一种幸福,不但可以摆脱人间的纠纷与烦恼,而且可以除掉个人的贪欲、名利和疾病。” 笔者:“邓老师,您以上所谈到的佛缘、感应,都是自已经历过的;但社会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说没有科学依据,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面对这种不同见解,您是如何释疑?” 邓老:“我们都知道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但,他创立了'相对论'说,相对论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具大的供献。但是相对论的科学研究成果从发表那天起,经历了近70年的时间,才被世界上极少数科学家所接受,很少有人了解,常人就更不懂了。如果把'相对论'与《金刚经》中的'色就是空'的观点联系起来思考,对事物有一种初步的解释,即物质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物质与能量可以互变互换,空间与时间在宇宙中都是相对的,物质与能量相通,说明心与物也相通(因为心念是空相能的一种)。我们经常听到互相祝颂时说的一句话:祝你心想事成。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是这句很平常的话在尖端的物理学中,它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规律,在量子物理学中,观察者的意识影响作用定律。用普通白话解释这个定律就是:用我们的眼睛或意念去观察某个物质,物质表面上暂时没有什么变化,但内部结构已经开始变了。科学家对这种神秘的现象认为不可事议,但是佛经说:'诸法唯心造。'早就指出物质的虚妄性,佛知道这种心物相通的道理,凡人的眼睛无法看到量子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中的物质运动或某一真理是不能以你能否看见为事实、为标准的,现在人知道爱克斯光的存在及作用,刚开始时在理论上说爱克斯光能透视、能杀死人体细胞,谁能相信?爱克斯光穿透人体,人哪有感觉?人人知道无线电波、紫外线、红外线、伽玛射线、核子幅射线,可是谁个肉眼能看得见?否定了自已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存在的人,对佛学是很难领悟的,这些人对自已每天生活的宇宙环境不了解。科学家发现心力是超光子,是微波,这种心力的能量比光的速度还要快。人人都有心力,只是被自已的物欲六尘、五蕴所封闭,唯有学佛学,佛清净者亦心清净也,理入行入,才能释放自已的心力。在我经历过的两埸疾病中,佛菩萨的感应很灵验,我认为这是一个没有被科学破释的谜,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谜底,从这一点可以显现出佛的宏大智慧”。 笔者:“邓老师,十年来您除了读佛书和写作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修学的呢?” 邓老:“这个问题有很多学佛的朋友也经常问及。我的修学是从1996年开始的,当时是学密宗,学自我灌顶法、四加行、念百字明咒、磕长头,诵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修金刚萨垛法、弥陀法。之后又修禅,学如来禅、祖师禅 、禅密净三结合,受持、读诵、观想、礼拜、赞叹、称名、供养等。十年来与老伴一起每天坚持做早晚课,每日静坐念佛六个小时。从1999年受菩萨戒后,坚持吃长素,每月六斋日过午不食。我曾闭关一日24小时静坐禅定、修四念处、修观音法、准提法。行、住、坐、卧,时时系念,一心观佛,大开圆解,信、解、行、住俱摄,我相信依宗门直透重关,依净门即得往生。印光大师说;'厥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五者名目虽异理体是一,可专主于一门,不可偏废余法,……其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我是从学密开始,从经论进入,八宗皆导归净土。我是在读经中修行,读经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佛经书。读经能疗疾病,一心读经也是修禅。读经能消灭贪嗔痴,能生清净心、慈悲心;读经能除妄想,能开智慧;读经是修心,能看破,能放下。我天天读经,在一心读经的过程中,与佛相应,身心凝定,顿失尘心,天人一片,真性现前。此时,只管自然安居,不要有续诵之心。这些就是我每天的修学过程和体会。” 笔者:“邓老师,您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居士,大家对您的修学精神很敬佩,对您老的名望很仰慕,慈善和布施也是修学的组成部分,我认为您老在这方面肯定也做得不错。” 邓老:“名气、名望这些不能讲,也不够格这么说,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在社会慈善活动和布施方面,对我来说只能是积极参与,在信、愿、行中属行的范畴,至于你说我做得怎么样,那还不够,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人在这一点上都比我做得多做得好。《金刚经》教我们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就是教我们要懂得'三轮体空'。没有'能施'、没有'所施'、也没有'物施',在行布施时就能无所住著了。所以我在布施时,必须要防止'我执'、'法执',对'法'和'非法'都不应执著。十年来,我请经书、印经书、放生、救灾、供养三宝等累计布施了数万元;我决心在我有生的晚年,把我的学佛体会撰写成文,弘法利生,并把我家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布施大众。” 笔者:“邓老师,在我给大家介绍您的过程中,应该对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请您老人家把自已的简历说给我们听听,应该没什么顾及吧?” 邓老:“那没事。我于1935年8月出生在鄂州市太和镇方达村。从小跟祖父读私塾,后来跟表叔张子达学习中医中药,20世纪50年代入工农兵中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60年代入湖北中医学院函授学习,80年代学过气功、研究过周易,1998年创办《时珍国药研究》杂志,任主编、总编。” 笔者:“邓老师,据我了解,您在研究中医药方面造诣很深,撰写出版了100多万字的专著流世,既有成果又有名气,据说武汉五医院、三九药店、以及广州、深圳、福州等地的医院多次高薪聘请您去当顾问,都被您一一婉言谢绝了。您放着这么好的待遇不去享受,而转入佛门学佛,请问您当时是怎样想的?” 邓老:“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细说的。回想起来只是劳禄奔波一埸空,人生无百岁,百岁又轮回,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失人身,了不可得,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对邓老的采访结束了,但邓老最后作答的那两句响亮而又带问号的话音,却永远在娑婆世界里回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