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观智慧禅 /Sujiva禅师 主讲于美国 张贵人 陈慈兰 整理 智慧的意义及类别 开始修行阶段,虽然尚未生起智慧,但是,对“智慧”至少要有某种程度之概念上的了解,才不致于偏差到别的方向去了。智慧是什么呢? 修行上的智慧和想、识虽然都是以知为性,但是其知的行相各不同。三者区别如下: 1. 想知( primitive perception ):即想的知识,比如,当一个天真的小孩看到钱币时,只知道其颜色、大小、形状而己。 2. 识知(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即心识的知识,比如,当一个乡村人看到钱币时,知道它的面值,可以用来买卖。 3. 慧知( wisdom knowledge ):即观慧的知识,比如,当一个银行家看到钱币时,不仅知道它的颜色、大小、形状和价值,也知道它本身的质量、成份、来源和如何铸造等等。 所以,观慧的知识是透彻、正确、圆满的了知,是以通达诸法的本性为相的。 修习智慧有三个层次:1.闻所成慧,2.思所成慧,3.修所成慧。前二者是观念上、思惟性的,虽然可以用来帮助实修和净化身心,但其力量不够深入,况且多谈理论,往往容阳产生情绪化的争议、辩论。至于第三种“修所成慧”亦分二种,一种是定禅的智慧,如各种神通等,这种智慧不能得解脱;另一种是智慧禅(Vipassana)的智慧,它是观察和体证三法印,这种智慧才能解脱生死。 内观智慧禅之目的及内涵 修习智慧禅的目的,不只是要成就智慧,最重要的是,它能净化行者的心。一般人的心,时时刻刻被贪、嗔、痴所侵,不自知而忧悲苦恼;修习观慧就是要净化和去除一切不善心,以得脱离苦海、解脱生死。 修习智慧禅,不是用观想和思惟的,而是直下体会自然现象和真实法,也即是对名、色法之快速、刹那、当下的变化、以及其生灭过程要观察得一清二楚。一般人生活在观念的知识领域中很久很久了,要转去观察自然现象和真实法就不习惯了,不阳进入情况。 修习智慧禅,初步开始先教授观察身受(physical sensation) 和觉受(mental feeling),但有些人根深蒂固的世俗观念成习了,既使听了几十次、也修习了好久,还是不能了解自然现象是什么?四大、十二相是什么? 自然现象不是由想像,也不是由判断而来,而是从正念中亲自见到、体会到的,举例来说: 1. 痛:观痛是什么呢?观痛不是忍痛,而是要观察它的变化过程,痛本身是由僵、拉、剌、麻、酸、痒等变化来的。 2. 腹部呼吸:怎么观观腹部呼吸呢? Interview(小参)时,我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腹部上下起落?”学生答:“有。”我再问:“那腹部上下起落间的变化如何呢?”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自然现象(或称法 /有为法 /行 /formation) 就在腹部呼吸或鼻孔呼吸里面啊!可是一般人都不清楚、观不出来。腹部呼吸起落的振动是风大、软硬是地大、冷热是火大、稠粘是水大,所以才会产生动作和感觉(sensation)。 3. 鼻孔呼吸:亦是如此,要观察呼吸冷热的感觉过程才是智慧禅,仅注意呼吸冷热的转变是止禅。 观到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还不算是智慧,但可称为是“慧地”,种下智慧的种子,即慧的远因。必需要再彻底的观下去,了知自然现象变化过程之间的分解、细分解;当粗的现象消失,细的现象同时升起,现象愈来愈细(观的力量),却愈来愈清楚(止的力量),“三法印”就展现出来了。 这样如实洞晰、彻见的“三法印”才是经典上所谓的“智慧”了。 三法印──无常、苦、无我 无常“无常即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因为这五蕴的相都是刹那生灭的,所以是无常。五蕴有生有灭、即生即灭,生与灭的滞留时间不会超过一刹那,所以称之为“无常相”。观到无常相之后,再继续努力,以观察其变化过程中每一细节的内涵,也就是说,加强止观的力量,观察每一细节中更细的生灭法(好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分解再分解),这种直下体验无常的智慧称之为“无常观智”。 苦有三种: 1. 身心苦苦:坐的太久了身体疼痛是身苦;坐久了没有成绩而沮丧是为心苦。 2. 坏(灭)苦:因为执著喜欢的感受,一遇上不喜欢的就感到痛苦。修行到某个程度,真正了解到生灭法后,乐的苦受也会变成苦受了。 3.行苦:即行相之义,而此行之相是恼热、逼迫的;即观察到一切诸行无常,仅被相续的假相所覆盖,一切诸行即生即灭,不稳定,无真实性,无安命之处。 无我“五蕴非我”,即五蕴没有我相。 修习到“生灭随观智”的时候,即观察到身心没有一个永远存在的“我”或“灵魂”在主控身心(名色)的现象和变化过程,那正在观察的“人”不是“我”,是心识(名),而被观察的目标也不是“我”,是色身;名色只是自然现象的生灭关系,名色(身心)全部都是因缘所生的自然变化过程(一组法衍生另一组法)。在观察时,如果还有“我”的观念、或“我见”存在,那么自然现象就不会很清楚,三法印也不会明显。所以,从修学开始,建立“正见”是很重要的,最低限度要除去所知障,心要柔软、开放,才能接受和体验。 三法印是一体三面 智慧禅就是要亲自直接体验三法印的内容。三法之意义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名相而已,为了应付不同根性的众生,才分别用无常、苦、无我三个名相。经上说,“无常即是五蕴”;又说,“无常即是苦,因有五取蕴所以是苦”;再说,“五蕴非我(无我)”。 所以,三法印一体三面,三法都是实相、真理。 智慧禅里,初学者刚开始观到的“无我相”尚带有观念性变化,以及有观念性的苦;比如观痛,要到能观到痛的变化过程以后,才会慢慢放下对痛的恐惧、执著(不喜欢 /嗔心),才会放下“我的痛”的存在;然后,才会观到到自然现象---诸如明显或强烈的四大现象,这时才算是没有观念性的无我相,也才开始生起修行上的正见和初步的智慧;这之后,心会比较清净、快乐,比较远离贪嗔痴了。再继续修行下去的话,无我相将会更清楚,同时无常相也跟著明显起来;当更深细的、即生即灭的无常相展现时,无我相又比之前更清楚了。无我相、无常相随著观力与定力的强化运作,相互托衬、相互突显。到了这个程度,将体验到一切行(法 /formation)都不停地在刹那刹那生灭,一切行在“风质”里即生即灭,要存在什么东西都不可能的,所以那里会有“我”或什么东西呢!“我”本来就没有!至此,对“我”和“我的”放下更多,嗔心不生起,也不必计较。 如实观到名、色法的一生起即坏灭,以及观到诸行的如箭、逼迫、苦恼性时,不但体验了无常,也体验到苦相和行苦;因此,会产生厌离心( renunciation /即放下假名施设,超越观念的现观/即十二缘起的“触”断),此时无我相将又更突显、清晰了;就这样,无我、无常、苦环环相续、互为关系。只要正念够深、够细,所明澈洞悉的一切行将全部都是无常、苦、无我,所以说,三法印是三面一体的。 智慧禅的进展与杂染 所谓培养正念,就是培养观力和定力,以洞悉自然现象和真实法。正念中的定力,把身心的目标抓出来,逐渐放大;而正念中的观力,就是要投入目标里面,去层层扫瞄、解剖、细分(microscopic),以了知其真实相和成就智慧,所以观慧本身有定力为其基础。在修习智慧禅上,观力和定力互为增长。 智慧的进展次第即“十六观智”:1. 身心名色分别智; 2. 名色关系缘智; 3. 三法印智(即法住智) ; 4. 弱的生灭随观智和成熟的生灭随观智; 5. 坏灭随观智;…11.行舍智; 12. 随顺智:走到世间的尽头,开始进入无相、无愿、空解脱门,以涅槃为所缘; 13. 种姓智:超越凡夫种姓,进入圣者种姓的智慧; 14. 四道智:须陀洹道智、斯陀含道智、阿那含道智、阿罗汉智,圆满三十七道品,此四道智成就的刹那同时现观四圣谛; 15. 果智; 16. 返照智(体证涅槃前,运用与四褝八定相应的层层慧观,一一检视与其相应的三法印)。 前面说过,修习观慧的目的,不只是要成就智慧,最重要的是,修习观慧能净化行者的心。修习过程中,到达“生灭随观智”的初期,因观力、定力加深而任运之故,所以会现起美妙、快乐的经验,共有十种:光明、智、喜、轻安、乐、胜解、策励、现起、舍、欲。因为这十种经验很容阳让行者产生三种执著:贪、我慢、邪见,所以称之为“观的杂染”,必需要以正念破除它们,才能上“正道”和确立“道谛”。 结语 1. 虽然智慧是各层次经验的结果,但智慧与经验有别。比如,修行过程中,身体轻如树叶,或看到光,或观到腹部呼吸有很多阶段等等,这些仅是某种程度的观智,还不是成熟的智慧。有人说,医院里病人的痛苦,或吸毒者类似空无的经验等,也是三法印的苦、无常、无我的经验!这是邪见来的!三法印的苦、无常、无我是由有止有观的正念直下观察到名色法的自然现象、变化过程、缘起关系和其即生即灭的真实法,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体证能观的心和所观的目标都不是“我”。 2. 内观智慧不是靠想像、思惟出来的,而是要亲身去修行、体验的。如果对无常、无我只是思惟、理性上的知道,那么遇到事情时,往往还有多少执著,多少贪、嗔、痴;但如果是亲身修行、体证无常、无我,那么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关系,将自然而然地直下契入(reflecting) 无常、无我,而不执著,不与贪、嗔、痴相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