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民国时期湘西传戒透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湘西佛教,自传入始,便没有律宗道场。传戒弘律,多假禅宗道场。考证诸般史料文献,在唐前无考。唐、宋、元三代,虽有零星记载,但资料阙如,难成论述。
南宋末年,曹洞宗高僧愿如和尚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来洪江嵩雲山,创建大兴禅寺,始为湘西佛教传戒弘律之祖。由宋入元,由元入明,洪江嵩雲山经愿如和尚苦心经营,始为丛林。明洪武十年三月十三,礼部张等奏准颁行圣旨,洪江嵩雲山得以开戒,愿如和尚为开山祖师,亦为洪江嵩雲山开期传戒初祖。永乐五年二月初六,文武官员一齐奏准颁行天下,洪江嵩雲山得以定为传戒道场。万历年间,由肉身菩萨无意祖师中兴嵩雲山大兴禅寺,洪江嵩雲山遂为湘西第一山。明神宗勅赐紫衣、锡杖与无意祖师,至於五台,洪江嵩雲山戒律得以重辉。
明末天启、崇祯以后,湘西诸山,宗匠辈出。绥宁波罗山、会同若水旗山、洪江嵩雲山、黔城龙标山、安江广福山、芷江明山、芷江罗山、芷江虎榜山、浦市天云山、沅陵龙泉山、沅陵虎溪山、沅陵凤凰山,皆是临济宗破山派禅师弘法之地,弘禅之余亦弘律传戒。由明入清之际,相继出现破山派灵隐印文、密印真传、啸峰如暐、自彻超琛、宇鵬明广、师林发育、道南光勋、归龙大谷、天壁道拙、古源海鉴、颖秀真悟、长明光炅、法柱海栋诸大师在湘西举扬宗风,大施棒喝。是为湘西佛教最为鼎盛时期。灵隐印文、密印真传、归龙大谷、天壁道拙、古源海鉴、颖秀真悟诸大师皆传戒弘律。
入清以后,湘西佛教已经形成规模,临济宗、曹洞宗诸大丛林,高僧辈出。大清顺治十五年季,礼部尚书赵钦、吏部许贺、兵部徐京、工部刘志高、户部林如申、巡边经历司一同奏准圣旨,知会僧道二司,洪江嵩雲山开坛受戒,八月初一日出给护僧榜文,愿祈天下一统,国泰民安。沐及林下以泽,重施遍地克洽,永为定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更是湘西佛教的黄金时期。诗僧中有密印真传、啸峰如暐、长明光炅、法柱海栋肇始在前,义林明景、一真老宿、聚芳上人、只一老人、元义老人相继在后,使湘西禅门文风蔚然。画僧亦有不少,就乾隆一朝,就有传正和文灿享誉当时。沅州沅庆庵日省传正善长墨竹绘画,且书法兼工。辰溪黄荆庵文灿善于画鱼,每醉酒辄绘鱼鲜活。自然,湘西禅僧于六艺之外,亦不废内明。清高宗乾隆九年(1744)甲子佛成道日,芷江罗山兜率寺歧超老和尚就传授三坛大戒,一时戒子如云。嘉庆、道光以降,湘西佛教渐趋衰弱,但是仍然规模不减。传戒活动亦不曾废止。芷江罗山、黔城龙标山,皆相继传戒。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兆西祖贤禅师(1816—1871),亦传授三坛大戒,戒徒中联结、隆兴、应聪、觉川、觉松、妙传、寂光、芳圭、应修等,后各为一方宗匠。
民国以后,湘西佛教又回升鼎盛气象,而以抗日战争时期,最为突出。日本入侵中华,全国抗敌,湘西作为抗敌大后方的前沿,芷江县是抗敌军事重镇,有芷江机场作为防御阵地。洪江市则为商业中心,市贾云集,蔚为空前,一时号称“小南京”和“小重庆”。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则是文化、教育重地,诸多大学纷纷迁移此地,诸多著名学者、专家、作家、诗人均在此执教。因为移民的原因,湘西的佛教亦是时适应需要而成大观。当时湘西各县,寺院林立,僧侣云集。而湘西佛教的中心,则是芷江县和洪江市。因是,各寺传授三坛大戒,亦是此起彼伏。民国十八年(1929)己巳,芷江县大慈寺(大悲阁)开期传戒,住持宽岸任戒和尚。民国廿五年(1936)丙子三月,应“芷黔麻晃四县佛教联合会”请,南岳高僧空也赴芷江东寺传戒。十一日启坛讲经,二十六日开堂。四月初一日,三坛大戒法会圆满。期毕,返南岳。民国二十六年(1937)丁丑,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开期传戒,住持谛闻任戒和尚。民国三十三年(1944)甲申,芷江虎榜山景星寺开期传戒。虎榜山景星寺住持治明任戒和尚。民国三十六年(1947)丁亥四月,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任得戒大和尚。
这里,以民国三十六年(1947)丁亥四月,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作为个案,让我们来透视民国时期的传戒活动,了解当时的湘西佛教。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丁亥春天,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任得戒大和尚。请绥宁县永乐庵正济常周禅师任羯磨阿阇黎、洞口县观音阁镜澄普超禅师任教授阿阇黎、洪江嵩雲山都监普清乘道禅师任正训阿阇黎;洪江嵩雲山监院自然照宗禅师、芷江龙头寺住持宏规正大禅师等任尊证阿阇黎。三月十八日传沙弥戒、三月廿八日传比丘戒、四月初八日传菩萨三聚大戒。
传戒期间,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住持、得戒大和尚普泽法镜禅师作《嵩雲山同戒录序》。普泽法镜禅师并为绥宁比丘尼严善,优婆夷光圆,武冈比丘尼念如及领沙弥尼妙光、妙香、妙真、妙净、妙智,优婆夷光刚,洪江佛教居士林林长申濂清、副林长朱月慈等来山求法者,作《上堂》、《法语》、《开示》等,并《传戒讲律开示讲话》。这次戒期,共有求戒弟子一百零八人,其中菩萨戒比丘三十七人、菩萨戒比丘尼五十四、比丘戒弟子一人、菩萨戒优婆塞四人、菩萨戒优婆夷七人。


普泽法镜禅师

民国洪江嵩雲山普泽法镜禅师(1891—1968),法名法镜,字普泽。云南省丽江人氏。
清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四月初七日生。童真入道。
民国十五年(1926)丙寅,二十五岁受具后,广参诸山名宿。
民国十九年(1930),驻锡鸡足山悉昙寺,剃度湖南怀化的觉空光钰、邵阳的觉早光铣、四川大足的觉利光胜等人。
民国三十年(1941),应湖南省洪江嵩雲山前住持谛闻老和尚请,前来住持大兴禅寺。携徒觉空光钰、觉早光铣、觉利光胜及徒孙万清永铠(湖南湘乡人,光晤徒)等同住。
民国三十三年(1944)秋,芷江虎榜山景星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应请为尊证阿阇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月,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任得戒大和尚。请绥宁县永乐庵正济常周禅师任羯磨阿阇黎、洞口县观音阁镜澄普超禅师任教授阿阇黎、洪江嵩雲山都监普清乘道禅师任正训阿阇黎;洪江嵩雲山监院自然照宗禅师、芷江龙头寺住持宏规正大禅师等任尊证阿阇黎。传戒期间,作《嵩雲山同戒录序》。并为比丘尼严善,优婆夷光圆,比丘尼念如及领沙弥尼妙光、妙香、妙真、妙净、妙智,优婆夷光刚,洪江居士林林长申濂清、副林长朱月慈等来山求法者,作《上堂》、《法语》、《开示》等,并《传戒讲律开示讲话》。这次戒期,共有求戒弟子一百零八人,其中菩萨戒比丘弟子三十七人、菩萨戒比丘尼弟子五十四、比丘戒弟子一人、菩萨戒优婆塞弟子四人、菩萨戒优婆夷弟子七人。

上堂

洪江优婆夷光圆等设斋供众,请上堂开示法语。“殿前花意浓浓睡,一种幽情出世垓。心地含种,遇泽皆萌。三昧原无体,何生又何灭?既有生灭之相,即有对待。若有对待,即非真如妙性。盖此妙性湛寂圆融,非生非灭,亦非生灭之中,不离当下一毫相。诸上座,返惟闻性又如何呢?既除缘生宿业因,自然亲见主人翁。今有本市优婆夷弟子光圆等来山求法,特设上堂大斋一筵,福慧双培,种植菩提。且道:‘应斋’直指一句,又如何生呢?”良久,挥一挥拂尘,曰:“供佛斋僧增加福慧,指花直指西来意。”
绥宁比丘尼严善常积来山祈福延龄,设斋供众,请上堂开示法语。“九年面壁开觉路,立雪即觅求心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无上常寂果,莫染六尘中一物。《心王铭》云:‘心性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思惟。’又曰:‘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欲尘遮被,无事不废。’今有比丘尼严善大士,来山修设斋筵,听观尘尾建法幢。杜鸿渐问曰:‘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一?是二?’答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不生具戒定慧,自心澄渟识浪水。清影见悟,全体寂灭。’今指心安定一句,又如何生呢?”卓拄杖一下,向空中一指,云:“离生禅想如虚空,对境寂然无生心。”
武冈比丘尼念如真识,领沙弥尼妙光普云、妙香普芬、妙真普修、妙净普清、妙智普明等唐氏五姐妹来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求戒,设斋供众,请上堂。“明镜本无尘,无尘亦无镜。彻悟心中镜,勿拭镜中尘。六祖衣钵非南北,赵州拄杖指苍天。本山尘镜两空,更无一物。兹有比丘尼念如大士,及领沙弥尼妙光、妙香、妙真、妙净、妙智等来山,求法之意。余乃内外皆贫。法本无法,与如所答?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者,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又佛云:‘我於菩提实无所得,默契而已矣。’宗云:‘不从有所得中无所得,亦不从无所得中有所得。’洞祖云:‘无中有路出尘埃’。志公云:‘有相身中无相生,无明路上无生路。’本山既无一物,且去内外贫尽。从来不曾将一物与人。而等自从无始以来,只为被人指示,觅契觅会,此可不是弟子与师俱陷至难。但尔等当知,一念不受,即无尘镜。尘镜双忘,便是行此无上之道,更说什么得与不得呢?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尘镜。若无一念,尘镜自灭。尘镜则灭,无复可追寻处。尔等身同意和,弃舍荣华家业,念尽道同,共入无生法思之道。既发如是之宏愿,‘尘绝镜空’一句如何生呢?”良久,云:“直登常寂宝莲台,莫学释提三十三。”
洪江优婆夷光刚等设斋供圣,请上堂开示法语。“道源本不远,性海亦非遥。但向自里寻,不从他人觅。尔时波斯匿王,射空千幛,供养婆罗门师,并祈升座,求半句法者,不过觅自里珠而已矣。语云:‘家珍不从外得,外得亦非家珍’。兹乃本市信女徐门 氏法名光刚,来参‘龙女献宝,善友觅珠’事,是以虔设斋筵,供养四圣八部。当来智华茂盛,慧海澄清。福德俱全,吉耀来临。虽然如是,直指‘衣里明珠’一句,又如何举呢?”将拂尘挥一挥,云:“众微空做一微空,一微空中识清珠。”
传比丘戒上堂:“万象森罗本无因,心佛众生原不二。妙矣哉!虚虚玄玄,绵绵密密。听其言而无声,观其形而无相。无头无尾,无形无相。体备於己而不可离,原出於天而不可易。言其大则含吐十虚,犹若片云,放之则弥於六合;言其小则行藏芥子,俨同沙界,卷之则退於藏密。万法皆从此出,十方亦从此生。事理交彻,性相融通,无不从此法流。一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无量为一,表一体而随缘显相。乃至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请问诸上座:这个是什么东西呢?”良久,云:“默然无言识,不再审何如。今有诸沙弥、沙弥尼等,来山求受三坛净戒,顺求觅心一句,如何答呢?”挥一挥拂子,云:“咦,巍巍乎,荡荡乎,强立而名曰性,其有成功曰心。”
洪江居士林林长申濂清、副林长朱月池(慈)率洪江市佛教居士林林友信众来山,祈问佛法大意,请开示法语。“面晤痴呆真弥勒,亲参拾得与寒山。五蕴诸法,非空非空,有亦非有,有生亦有灭。甚深般若之无名无相,亦无垢染秽净。谓学痴呆人,参拾得道。不见诸法,有觉有用。五蕴行识当中,见如幻事,见如梦境,乃至如变化事,都非实有。闻说诸法,本性皆空。即不见生与不生,亦不见灭与不灭;亦不见垢与不垢,亦不见净与不净的时候,实悟‘挂袋痴呆街头遇,拾得烟中现金影。’请问在座大德:‘圆通指锅漏沙,寒山提杈破参’的事,其义何在?咦!诸法戏调,无碍无相。万绝俱绝之时,无得无证;闻法甚深之际,恰似清风属耳,瞥然而遇焉。今有本市居士林林长申公濂清、朱公月池暨率林友信众,来山祈问‘给孤布金、祇陀舍林’之意义,怎么道呢?咦!自心起信还信己,呆如墙壁息万缘。”


传戒讲律开示讲话

今天,承本寺都监清公、监院自公,以及各班首、各职事的不弃,组织传戒,挂搭洁界,开讲戒律的日期。又蒙诸山长老、各善知识,不惜芒鞋,踏破烟海,不禁千里的踊跃而来,成就戒幢,辅助法缘。同时,各大长官、护法,各大居士、檀越、善男、信女,放下尘劳,护教心殷,发善舍心,兴无畏施,惠然莅临,襄助戒期的法会。这使本山很感激,很荣幸的。
同时在这湘西名山的传戒道场里面,能与诸善上人,聚会一处,谈论佛法,这种特殊的胜事,所谓千生罕遇,万劫难逢,不可多得的。譬如《金刚经》里面说的“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则遇此殊胜的一段因缘。
但普泽充任传戒和宣讲的职务,自己觉得,幼而失学,轻才重任,深虞陨越。同时在座的诸长老们,有些是宗、教兼通,有些是律、净双修,都是德学俱备的先知先觉们。有些脑筋新颖,研究有年,学识宏富的,而且听过多少大善知识的开示,英俊德重的护法居士们,对于各种学说教义的道理,想已深入堂奥。
故我普泽来讲演佛法的事,觉得很难措词,不知何处下手。可是这次倡议的法会,都是传授戒法为宗旨、宣行律仪为主要,如讲别样的佛法,恐怕不合本会的宗旨和意义,只得讲点关于戒律的道理,来给各位诸上善人们谈谈。不对之处,还请指教和原谅吧。
此次所讲的题目,是《毗尼要义》。

毗尼要义绪言

国家是人民的集合团体的根基。法律是使人民恶止行正方圆准绳的阶梯,而且可以安定人心,免祸增福的本营。学校的教育,是培养人民的知识。犹世界若无国家,则人民不能集合容家。国家若无法律,则人民不成规矩,而不能良善。若学校的教育不普及,则人民的知识不发达。人民知识既不发达,而国家以衰弱,且教育者,教人之所不知,育人之所不能。换一句话说,即是一切事业之母,进取为人之道。古语曰:“饱食暖衣,世无所事。逸居在无教者,则近于禽兽。”又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不过教育之有无以为区别。”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对于农、商、工、士之道,谋成一事,而无教育,则不知所以业务的道理,而不成其为事业也。乃至其他的形形色色,万象森罗的法门,莫不如是。复次教育者,成就一切事业之法,出生宇宙万物之母。无教育,则无人类。无教育,则无世界。
佛教在世界上,设化人民的教育。同时,一切宗教当中的立场,和教理方面,有相当的宏深,高尚的地位。对于国家人民,以及僧侣信徒的教义方面,,说了四十九年的法,谈了三百余会的经,乃至开示了八万四千的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病源。其内所含蕴学术思想,促进世界大同、世界文化的进步。同时佛教的道德修养,能予人类以和平安乐的方法。但是犹如医人的病,必先探其病的根源,次则施药医治。救世亦然。欲谋救世,必先救心。心为世间诸病的根源。是故,孔子所说的“治止一心则正,谋于多事则乱。”老子所说的“心死则性月朗明,心生则欲尘遮蔽。”佛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欲谋救心,佛法为宜。佛教所以救心的方法呢?就是持戒、习定、修慧之三学而已矣。
世界之所以弱肉强食,以众暴寡,乃至相争相夺,相残相杀,内讧外患,患无已者,皆由人的贪心、瞋心、痴心之所遗成的,谓此三毒。发生种种痛苦,造出种种的恶业,犹饥馑旱潦呢?刀兵瘟疫呢?凡此种种原原接踵而起。换句话说,便是伊於胡底了。现在若免上面所说的刀兵瘟疫等的浩劫,依何法而救呢?佛说持戒可以治贪心、修定可以息瞋心、习慧可以救痴心。持此三学,可以除彼三毒。既除三毒,则无刀兵瘟疫饥馑旱潦,乃至相夺相争,相杀相残的问题了。
我常看书,征诸历史,提倡救世主义的甚多,略略提出数端来谈谈吧。以我们中国而论,如尧主、老子、孔子、孟子、杨子、墨子,乃至外国的耶、回诸祖,皆以救世救人为宗旨。虽然学说、主义,不外止恶作善,其目的在救心而已,以崇彼等的主义,提倡彼等的学说。不是不能救世,不过同处今日的时世,顺应今日的潮流,而谋救世之方针,尤以佛教为宜。
若以依佛教救世,诚以坚持戒行,提倡律仪,为当今的要图,而以戒为基础。若舍戒而言定慧,纵非仅事理论,徒托空谈,不免错等之虞,便非实践的学说。《教诫经》所说的“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而增智慧。”是故,对诸比丘的遗训:“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如我在世无异”此也。又说:“独行善法,不持净戒者,即诸善事功德,皆不得生。”是故,我们个个晓得,这个三无漏学之中,戒为第一安隐功德的住处。度诸众生,何众生而不摄呢?止作双照,何律仪而不摄呢?是心是佛,何善法而不摄呢?
以上所说的,八万四千的法门当中,及诸众生的八万四千的心源病根,而此戒律,足以相摄殆尽。是故,欲谋救世救人,务需持戒为先。欲谋佛化盛行於世,也要、须要讲究戒律为本。欲谋维持佛教的主义永存人间,及我们僧侣共处於社会上,欲望发达兴盛的话,更须坚守净戒,提倡教育,培养人才等法。欲证世上佛果,欲脱轮回苦趣,以及保存释迦如来的真面目,更甚重於戒律为要。
我们同处今日的社会上,及我们的佛教团体内来谈戒律,实有点老生常谈,似乎真有腐化的味道。以上面所说的意义来观察,还是“非谈戒律,不足以言佛法;非持戒律,不足以称佛徒。”近年以来,新智识份子,倾向於佛门的一般。同时青年僧侣,也有颇受了新教育的意义。在这竞争时期,对于戒律,再不提倡,随他们自由的研习下去的话,那数千年来的持戒出名的中国佛教,严肃清规的中国僧侣们,恐怕愈加不可收拾了。
本山虽然倡设期会,传授三坛的戒法,实负代佛重宣的责任。但是人才缺乏,希如麟角的困难。古人说的“一水无以和羹,独木无以构室。”承蒙各方有道有德的长老们,肩持拄杖,横担五岳的云霭,不惜芒鞋踏破百城的烟水,踊跃前来,宣扬诸佛的遗命,成就你们的戒品。换一句话说呢?就是丕振宗风,提倡戒律,救正社会人心的一种主义而来的。
同时,我们为什么要宣扬戒律,或提倡教育呢?因为释迦世尊,他是最伟大极尊的一位王子,所过的荣华富贵、安乐快活的生活完全抛弃,偏偏要跑来出家,过这种勤苦孤独清闲淡泊的生活,究竟为个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当时印度的国王,对于人民强权不平等,习惯不平等,见解不平等,阶级不平等,乃至待遇不平等。受此种种的苦痛,实不堪苦了。世尊耳闻兴叹,目睹生悲。同时他的心中感觉异常的苦痛,于是乎丢下王位而出家修行,从此悟证宇宙事事物物的真相,洞彻人生的轮回六道的根本,而成“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五乘导师。
侥幸我们做了佛教的信徒,世尊是我们教主,我们怎得不奉行他的遗教呢?我们要愿乐欲闻,信受奉行,把他遗流的教理戒律,对于社会人情无有高下的平等主义,应该宣传於世,遵守不朽。同时,破除人类的迷梦,促其猛醒的宗旨,给一切世人,皆得闻其法味,得到种种恶业、浩劫的解脱。
《报恩经》内所说:“知恩者依佛修行,坚守净戒为基础;报恩者替佛扬教,救世救人为要图。”所以我们既然弃家别亲的信了佛法,做了佛徒,应该要认识自己的立场,和应负的责任之何在。因为我们来住持三宝之中的僧宝。
僧宝,宝者,尊贵致崇的意义,表示我们现在学佛,持戒坚苦、耐劳的修行,将来可以成佛作主,受人尊贵的僧宝。现在精进求学、立志常远,和团结坚固,将来可以到社会上去,弘扬佛化救世利生的工作。假使不具备足以上所说的数端,怎么能够称做佛陀的弟子,和尊贵的僧宝。又怎么能够去宏扬佛化,救世利生,做个社会上的标榜呢?
我们出家为僧的,一般同胞们,不论男女老少,称是已受过戒,或受过投师的教育的,或现在正受净戒,求受佛学教育的同志们,我们大家提起坚强、团结的精神来,把以上所说的一切事项,群策群力,百折不挠的去工作。换一句话说,就是“难学务学,难行务行。”提起“八风吹而不动”的精神来,纵逢侵害逼恼的事,其心不生一念瞋心,其容不起丝毫愠惧的工作下去,自然志愿成功,目的达到了。


普泽法镜禅师除了在戒期中,为众僧俗上堂、开示以外,还作了《嵩云山同戒录序》。

嵩云山同戒录序

国家之治,重在法律;社会团体,重於明文规约简章;圣人设教,首在信条戒约。是以人民之所遵洪,各务其业,各安其份,各守其志,不至于蕴於胡底,而不堕於役碎。邪侈之违,令此依法法律制裁为范欤?
教徒之所以自制其心,自修其行,不至逾越戒约,亦不致犯於杀盗YIN妄之非礼者,依之信条戒律制裁为本欤?
如儒教之格除物欲,至公无私,安其本份,守其范围,乃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使人遵守三纲五常,约束身心七支,制止非礼勿为而已也。
然佛教之戒律,实为世出专学之准绳,抑系维持人伦道德,辅助政治、法律之不偏也。语云:“不做人则已,做人先从人伦道德、三纲五常做起。不学佛则已,学佛须从止恶向善、坚守戒律做起。”是故,国家治下之法律,社会团体订有之水标规则简章,而不可一日无之。宗教制下之信条戒律,且不可须臾离也。盖此佛教戒律,竖合七众,横积三聚。
七众者,一在家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戒之五戒、八戒或十戒等。出家五众,即沙弥、沙弥尼,戒之十条;式叉摩那尼,戒之清净身戒;随学大尼之诸威仪戒,如大学预科也。二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之三百四十八条,皆为小乘之别解脱戒也。当有菩萨戒之十戒,为大乘行。
三聚者,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是也。此为大乘菩萨之戒条也。犹上观之,戒有大乘、小乘之别,在家、出家之异。一有持在家之五戒、八戒或预戒等,而普劝他人畏因果、怀仁爱,使其人类太平、世界大同,即得人天之福报,庶可淳矣。二有持出家之十戒,或其足净戒,而得纠正。人以利自利他,即培福德,果证三乘之最上位,及大功德之无漏智慧之矣。又云:若无此戒,,虽诸苦行,皆为邪行。舍此戒律,而求道业之成,吾恐其而南辕北辙也。
衲略撰斯文,愿求海内为佛弟子者之大德,不但传戒、受戒,若要佛法久住世间,尤须提倡戒幢。坚持戒行者,维持佛法慧命,莫断佛种耳。
滇衲普泽 序於嵩云山丈室

  普泽禅师工诗文、善草书,与当地名流交往,诗文唱和。著有《洪江嵩雲山普泽禅师语录》八卷、《洪江嵩雲山普泽禅师诗集》八卷。传戒之期,为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纪念而题词的,就有当时驻守洪江的军阀、宦迹洪江的政客、隐居洪江的名流、流寓洪江的文人,以及洪江、黔阳、芷江、会同、靖州以及邵阳、武冈,乃至贵州的社会贤达,工商学界代表。

洪江行署专员兼洪江保安司令文益善为《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纪念》题字:大开智慧。颜体楷书。
文益善(1897~1959),辈名孝多,别号弘道,东安县山口铺乡九家文村人。
少时先在当地小学读书,后随姐夫宾步程去长沙,曾在明德小学、明德中学、湖南高等工业学校读书,后辍学,投奔广东国民革命军程潜所办的陆军讲武堂学习(与左权同班)。
毕业后,开始任见习连长,后给程潜当副官,参加北伐,历经湖北、河南等省。在北伐战争中,因作战英勇,受到程潜器重。
北伐后,文益善被任命为上堡粤盐局局长,不久去上海任警察局第三所所长、水巡队队长。后被选送国民革命军陆军大学进修,毕业后任第九战区少将高参、暂六师参谋长、湘潭县县长等职。
民国三十六年(1947)任洪江行署专员及保安司令、郴州行署专员、零陵行署专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元月十四日,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程潜,调文益善任衡阳警备司令,其意是要文益善阻截国民党桂系白崇禧的部队西逃。此意被白崇禧发觉后受到阻挠。程潜只好撤掉文益善的零陵专员职务。文益善遂回乡躲避。
1950年初,文益善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参议,不久去中南军政大学学习,后到省参事室任参事。1959年5月18日在长沙病逝,时年62岁。

黔阳一中校长龚泰勋为《普泽大法师弘戒纪念》题字:佛法无边。隶书。
1944年8月—1949年7月,龚泰勋先生任黔阳一中校长。

驻洪江陆军装甲兵团教导一营中校营长谢成章为《湘西嵩云山大兴禅寺同戒录》题词:沐浴斋戒,不远千里;佛法无边,普渡众生;面壁崇道,须臾莫离。

洪江洪化文社主礼生萧志明为《洪江嵩云山古刹普泽大法师宏戒纪念》题字:三期普渡。行草。

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初八日,吴克成为《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纪念》题词:开甘露之门,布黄金之地;传日月之光,现牟尼之异。

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十五日,王亚黄为嵩云山戒法纪念题词:人生如镜。行草。

民国三十六年初夏,窦云栋为嵩云山传戒纪念题词:同登彼岸。行书。

隐居湘西洪江的原同盟会元老刘揆一为《嵩云山大兴禅寺普泽法师》题词:苦海津梁。
刘揆一(1878—1950),字霖生,祖籍湖南衡山,其先祖刘汉宗迁入湘潭县白石铺杨柳冲,落籍湘潭。其父刘方尧,太平天国起义时应募为湘军营勇,后充湘潭县衙刑房差役,和会党常有接触,同情他们“反清复明”的宗旨。刘揆一也因此和哥老会中人早有交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在湘潭附近活动的哥老会首领马福益遭清政府搜捕。刘揆一奉父命向马报信,马得免于难,二人从此建立了友谊。幼年入私塾,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刘揆一与黄兴结识,并一起参加留日学生反对沙皇俄国侵占我东北三省而组织的拒俄义勇队(以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同年五月,军国民教育会推举黄兴等回国运动起义。黄兴与刘揆一商量进行办法,刘揆一说“种族革命,固非运动军学界不为功,而欲收发难速效,则宜采用哥老会党。以彼辈本为反对满清而早有团结,且其执法好义,……足为吾辈革命所取法”,并且介绍了马福益的情况。当即决定由刘揆一与马福益联络,相约三个月后会于长沙。不久,黄兴、刘揆一相继回国,于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在长沙发起组织华兴会,决定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方针,首先在湖南发动起义。为便于联络会党,又建立外围组织同仇会,邀马福益等会党头目参加。
光绪三十年春,刘揆一、黄兴在湘潭县茶园铺秘密会晤马福益,共同制定了发动长沙起义的计划。他们决定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西太后七十岁生日那天,在长沙祝寿会场安放炸弹炸死到场文武官员,乘机攻占长沙。会后,刘揆一到醴陵渌江中学担任监督,暗中负责调度会党及联络军队。刘揆一和黄兴等还变卖家产,充作这次起义的活动经费。他们仿照日本军制,将会党编成革命军旅,黄兴以同仇会的会长兼任大将;刘揆一为中将,掌理陆军事务;马福益为少将,掌理会党事务。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积极进行的时候,不幸因事机不密,为湘抚陆元鼎侦知。黄兴和刘揆一被通缉。九月,二人相继逃往上海,起义未经实现,即遭失败。黄兴、刘揆一抵沪后,上海发生了万福华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机关遭破坏,黄兴、刘揆一又被迫离沪,亡命日本。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同盟会成立时,刘揆一因持异议,没有参加。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元月),刘揆一加入同盟会。不久,刘揆一代理东京本部执行部庶务干事。同年,孙中山与黄兴先后到安南(今越南),组织中国南方的武装起义,刘揆一又代行总理职务,直到武昌起义。当其弟刘道一牺牲,父刘方尧病亡后,刘揆一遂举家从湘潭迁往日本东京,直到辛亥革命后方回国。其主要工作是筹划会务,发展会员,为前方武装起义调遣人员和购运枪械等。这时,同盟会领导意见不一,内部发生分裂,刘揆一为顾全大局,力排众议,反对分裂,作了一些调解的工作。并拒绝召开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的会议,维护孙中山与黄兴合作。
宣统元年(1909)八月,因经费问题,陶成章联合李燮和等发表“七省同盟会员匿名书”,列举罪名攻击孙中山。十月,刘揆一和黄兴、谭人凤联合致函各报社,否认陶等函件的效力,使陶等的谋划未能得逞。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刘揆一从日本回国,主张“化除畛域,共建新猷”,到汉口前线任督战员。南京政府成立,他任参议院议员。
民国元年(1912)三月,同盟会转变为公开的、以从事议会政治为目的的政党,刘为十干事之一。八月,刘揆一接受袁世凯的任命,任陆征祥内阁的工商总长。为了不受同盟会关于会员不得参加非政党内阁的决定约束,他登报脱离同盟会。同盟会改名国民党后,九月,国民党推举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组阁,以全体阁员加入国民党为条件,力图组成国民党的“政党内阁”,刘揆一继续留任工商部总长。刘揆一又表示:“我本系老同盟,若全体加入,我自然复党”。
民国二年(1913),刘揆一另组“相友会”,表示不与国民党合作。后来由于内阁改组,又因工商部私借外债受到攻击,七月,袁世凯准刘揆一辞去工商部总长职务。
民国四年(1913)八月,筹安会成立,杨度曾以五万元相赠,以换取刘揆一参加劝进,为刘揆一坚决拒绝。
民国五年(1914)初,刘揆一在天津创办《公民报》,刊登反对帝制的言论,以号外披露《二十一条》,促进反袁运动发展。三月,报馆因此被日租界当局查封。同年六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刘揆一一度担任国会议员,直到国会解散。
五四运动时,刘揆一赋闲家中,接触了进步书刊,同情学生的革命行动和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刘揆一为留法勤工俭学筹集过经费。
北伐战争前夕,刘揆一赴广州投入革命洪流,和国民党及共产党领导人都有接触和往来。
大革命失败后,刘揆一思想彷徨,莫知所从,寓居北京,闭门著书。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刘揆一到南京,受聘为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蒋介石邀请一些名流、学者参加政府工作,刘揆一被聘任行政顾问。“九。一八”事变以后,他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常写诗词加以讽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刘揆一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救国方略之我见》,主张恢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揆一又公开发表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刘揆一此举,引起蒋介石的反感。不久,刘揆一即被解除顾问职务,遂回湖南退隐家园。
日军侵入湖南期间,刘揆一隐居湘西洪江,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很少往来。
解放后,刘揆一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著有《黄兴传记》等。

日军侵入湖南期间,刘揆一隐居湘西洪江,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很少往来。
半肺老人仇鳌专程从长沙经沅陵、辰溪往洪江探视刘揆一。仇鳌临别有《洪江赠别霖生》七律一首:
避地边城复避人,投闲已是百年身。
独寻芳草情犹昔,一枕黄粱世又新。
青眼到君频看剑,白头如我尚迷津。
嵩云晴日雄溪雨,并入渊明漉酒樽。
仇鳌(1879—1970),字亦山,原名炳生,自号半肺老人。湖南汨罗县(原湘阴县)人。家贫,幼习农事。十六岁始入乡塾读书。
光绪二十八年(1902),仇鳌应长沙府学试,为生员。
光绪三十年(1904),仇鳌赴日本学习师范,后毕业明治大学。加入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仇鳌衔命回湖南,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被推为国民党湖南支部长,任湖南省民政司司长。北伐战争时期,任战地政务委员,铨叙政务部副部长。
民国三十八年(1949),仇鳌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参事室主任。连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委员。
1970年,仇鳌逝世于北京,享年九十二岁。

洪江居士林林长申濂清为《洪江嵩云古刹普泽大法师宏戒纪念》题词:同登彼岸,共证菩提。

洪江居士林副林长朱月慈为《洪江嵩云古刹普泽大法师宏戒纪念》,录佛经句以为题词:得与诸善上人俱会一处,已於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民国廿三年(1934)甲戌,洪江大佛寺成立“湖南省佛教居士林洪江分林”。


除了社会名流的题词以外,在传戒期间,还有诸山长老为传戒法会作序。在普泽法师的《嵩云山同戒录序》之后,依次有昭陵衲子正济头陀於洪江嵩云山羯磨室的作序;都梁衲子镜澄於洪江嵩云山教授室的作序;江苏云水衲普清於洪江嵩云山正训室的作序。

正济常周禅师

正济常周禅师(1899— ),法名常周,字正济。湖南邵阳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初四日诞生。为绥宁县永乐庵住持。民国三十六年春期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被聘任羯磨阿阇黎。作《嵩雲山同戒录序》云:
夫戒者,止恶防兆,而成佛作祖直基础也。所以从久远劫来,佛祖传授直到如今,乃至尽未来际。凡有夙根发现,投佛出家,而求了脱生死者,皆须受戒。严持律仪,精修三学,以除三毒等惑。由是自度而普度群生,辅助国法,挽回社会人心,皈依三宝,种植福慧无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然后而证佛果菩提者也。
于是明朝得道,肉身无意祖师道场,湘西洪江嵩云山,历来兴废不一。近年住持得人,现任宝学普清都监、头陀自然监院,率领全寺僧众,请求道德高隆,当今住持普泽大和尚,开期传戒。报单四出,遐迩感化,闻名慕德,发菩提心,云集而来斯山求戒者,达百有余人。俾今洪江全市各界官长士庶人等,见闻钦赞,莫不叹为近数十年来,目前希有之法会矣。
惟济自愧才疏学浅,谬承和尚美意,着人持书,聘为羯磨职,有负来者意。迫切不已,略叙大概。致使高明卓识者,鉴原一笑而已。是为序。
昭陵衲子正济头陀序於洪江嵩云山羯磨室


镜澄普超禅师

镜澄普超禅师(1904—1969),法名普超,字镜澄。武冈洞口人,俗姓唐。诞於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五月十四日。
幼投洞口观音阁,依能彻照慧禅师披剃。圆具后,回寺侍师,佐理寺务。后继席观音阁。
民国三十六年(1947)春,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礼请镜澄普超任教授阿阇黎,作《嵩雲山同戒录序》云:
夫戒者,万法之玄宗,一心之要诀。大圣开物之良模,行者入道之正路。释迦教主於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诫诸比丘曰:“於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而增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世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之所住处。”
昔世尊与五百比丘在毗兰落婆罗门所,复三月安住。时尊者舍利弗於闻静处,作是思念:一切诸佛,修何梵行,乐法久住,为诸弟子,广说十二部经律,乃至结戒、说戒。故诸弟子精进修习,心无疲厌?佛及圣众在世,灭后皆轮流布,不令佛法疾灭。以是因缘,法得久住。时舍利弗即请世尊与诸比丘结戒、说戒,令修梵行。尔时世尊因诸比丘有漏法生,即为结戒,欲使现在未来诸比丘众制诸有漏法不起生。结戒、说戒,从前面始。
戒法东来,自汉明帝时,有竺摩腾、竺法兰二尊者,传法震旦,携《四十二章经》咸具佛戒。东土渐有僧伽之始。至曹魏之间,僧徒甚众,未有禀具、皈戒者,但剪发,殊俗而已。后有昙摩迦罗诵诸部毗尼,立羯磨受具,准十师登坛,授沙弥、比丘、菩萨三堂具足大戒,以僧住持佛法,阐扬教义;导正人心,禆利世道;社会福益,邦国安宁。故历代以来,帝王名士无不遵护国至宝。
今洪江嵩雲山者,湘西之一名胜也。钟灵毓秀,瑞气凝祥。明初洪武年间开山愿如和尚、万历年间中兴无意祖师、当代方丈普泽法师,悲世时之日非,怜僧伽之颠沛,遵佛正范,宏开戒法。今普泽法师於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定五十三日为期船,新一班释子,作佛教中流砥柱,荷如来家业。究重三藏救世教义,阐扬八德大乘精神,慈悲济世,戒律导人。上弘佛怀,下利群生。可谓佛戒之序云耳。
都梁衲子镜澄序于嵩雲山教授室

一九五○年,镜澄普超携僧尼弟子众等二十余人,入住洪江嵩雲山,将禅宗道场改变为净土宗道场。数年后,又组织生产、织布小组,高足乘法通才任生产组长。
文化大革命时,镜澄普超被红卫兵将之脖子上吊牌游街,暴晒终日,结果被活活整死。


普清乘道禅师

普清乘道禅师(1896— ),法名乘道,字普清,江苏宝应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正月十九日诞生。先住江苏宝应县印心庵,有剃度弟子海岸天福,湖南靖县人氏。后随普清乘道禅师来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都监。民国三十六年春期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被聘任正训阿阇黎。其剃度弟子海岸天福于是时受比丘戒。普清乘道作《嵩雲山同戒录序》云:
夫戒,依圆解以修六度妙行,出家、在家七众,可随各人地位、学识等之不同,各适其宜以行。如其力量仅及一村,则为全里公益。以至一县、一省、一国及全世界,亦复如是。此种修行日,不须离开人世,即在人世中就各人方便上去修行。布施如此,持戒亦然。
出家者,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在家者,二众:优婆塞、优婆夷等。故有配合正理,若违正理之邪行,在所应止。至持五戒,以及四十八轻戒,盖为人生之道德原则。如负有住持佛法责任者,须以佛制为慧命,任劳任怨,以谋统一寺院之全体利益,否则即为犯戒。以须随各人之学识、地位而行,故今特序出家在家众之学佛方法耳。
敬祝
普泽法师 宏戒纪念
江苏云水衲普清题於斯山正训室
中华民国卅六年农历四月佛诞日


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职事表
退居方丈:妙性(湖南衡阳人)
前任方丈:谛闻(云南人)
方丈:普泽法镜(云南丽江人,原鸡足山悉昙寺住持)
都监:普清乘道(江苏宝应人,原宝应县印心庵住持)
监院:自然照宗(湖南邵阳人)
书记:无宝日升(湖南衡阳人)、
醒梦尘非(湖南武冈人)、
智然(湖南长沙人)
心玉常照(湖南邵阳人)、
实有无相(湖南武冈人)
副寺:常性继见(湖南武冈人)、
登禅(贵州人,湖南会同水佛洞住持)、
莲登常发(湖南邵阳人)


来嵩云山求戒弟子名单(选一部分)

菩萨戒比丘弟子:(三十七)

鸡足山悉昙寺住持普泽法镜禅师弟子:
觉空光钰,湖南怀化县人氏。
觉早光铣,湖南怀化县人氏。
觉利光胜,四川大足县人氏。

鸡足山悉昙寺住持光晤禅师弟子:
万清永铠,湖南湘乡县人氏。

绥宁县永乐庵住持正济常周禅师弟子:
明莲演妙,湖南武冈县人氏。
明良演贤,湖南武冈县人氏。
明孝演宗,湖南武冈县人氏。

芷江县大慈寺监院普淅禅师弟子:
心印传佛,湖南宁远县人氏。

新晃县松林寺住持仁定禅师弟子:
道学圣明,四川巴洲县人氏。

沅陵县虎溪山龙兴寺照微禅师弟子:
宏一达三,湖北黄梅县人氏。

沅陵县凤凰山住持道开禅师弟子:
胜明本光,湖南衡阳县人氏。

大庸县天门山住持本定禅师弟子:
橲久心皈,浙江杭州县人氏。

贵州松桃梵净山仁杰禅师弟子:
道玄圣愍,贵州松桃县人氏。

会同县水佛洞住持登禅禅师弟子:
智德万空,湖南湘乡县人氏。

会同县若水鲁冲旗山昌顺禅师弟子:
正清宏泰,湖南邵阳县人氏。

贵州黎平县太平庵登禅禅师弟子:
有缘万光,贵州黎平县人氏。

贵州黎平县广佛山登禅禅师弟子:
钟圆万亮,贵州黎平县人氏。


菩萨戒比丘尼弟子:(五十四)

衡阳县南峰寺端效老和尚弟子:
妙光普云,湖南武冈县唐氏。
妙香普芬,湖南武冈县唐氏。
妙真普修,湖南武冈县唐氏。
妙净普清,湖南武冈县唐氏。
妙智普明,湖南武冈县唐氏。

绥宁朝阳庵皈清演澄禅师弟子:
慕善宽心,湖南绥宁县人氏。
慕慧宽福,湖南绥宁县人氏。
慕禅宽乐,湖南绥宁县人氏。
慕修宽勤,湖南绥宁县人氏。

凤凰县太平山太平寺照科法平禅师弟子:
应松普慈,湖南凤凰县人氏。
应修普恩,湖南凤凰县人氏。
应月普全,湖南凤凰县人氏。

黔阳县洗马古楼坪永兴庵圆明禅师弟子:
慧果固因,湖南黔阳县人氏。
慧通固戒,湖南黔阳县人氏。
慧性固澄,湖南黔阳县人氏。
慧成固本,湖南黔阳县人氏。
慧海固藏,湖南黔阳县人氏。

怀化县天竺山慧亮禅师弟子:
福明通光,湖南城步县人氏。

芷江县念佛堂如幻禅师弟子:
光定宽弥,新晃县波洲唐氏。

鸡足山悉昙寺住持光曜禅师弟子:
正清永鑫,湖南新晃县人氏。

江苏句容县华藏寺来果老和尚弟子:
根瑞道禅,贵州黎平县人氏。


比丘戒弟子:(一人)

天福,字海岸,湖南靖县人氏。於江苏宝应县印心庵依师普清大师出家。


菩萨戒优婆塞弟子:(四人)

申潜修(1908—1947—?),字玉珍。湖南邵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三月初一日生。皈依师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原方丈妙性和尚。五戒师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原方丈谛闻法师,菩萨戒师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方丈普泽禅师,取法名光悟,字德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春,於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依受普泽禅师受菩萨戒。


菩萨戒优婆夷弟子:(七人)

杨仲玉(1903—1947—?),江西省靖江县浏家堎人。清光绪癸卯三月二十五日子时生。嫁入洪江市徐氏为妇。皈依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方丈普泽禅师。民国三十六年春,於湖南省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依受普泽禅师菩萨戒,取法名光曦。

沈淑贞(1879—1947—?),江西省靖江县人氏。清光绪五年己卯九月初六日酉时生。嫁入洪江市刘氏为妇。皈依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方丈谛闻法师。民国三十六年春,於湖南省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依受普泽禅师受菩萨戒,取法名光暄。

杨氏(1896—1947—?),湖南省邵阳县人氏。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三月十六日辰时生。嫁入洪江市申氏为妇,系洪江居士林林长申濂清妻子。皈依师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方丈妙性和尚。民国三十六年春,於湖南省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依受普泽禅师受菩萨戒,取法名光淑。


菩萨戒比丘尼弟子宽弥戒牒
夫戒者,登圣位之阶级,越苦海之舟航。精持者,出樊笼於当下;违背者,受汩没於千生。所以,利生释迦,弃金轮之王位;夜半逾城,解珍御之龙服。雪山修道,断尘劳而证真常,睹明星而悟正道。三世诸佛,俱皆出家证果;历代祖师,悉离行染度人。所以佛佛相授,方堪净器;祖祖相传,可贵明伦。故得善神恭敬,释梵钦崇。流布天上人间,化满西乾东土。诸国君臣,受净戒而为檀信;各部灵祗,领法记以作护持。东岳大帝,受戒於思大禅师;中岳帝君,受戒於元珪禅师。庐山神、关将等,净心同受尸罗戒法;梁武帝、隋文帝,持衣共登菩萨戒品。古往详在典章,迄今不胜枚举。
明洪武十年三月十三,礼部张等奏准颁行圣旨开戒。在永乐五年二月初六,文武官员一齐奏准颁行天下。逮至神宗勅赐衣锡至於五台,而律重辉。今幸大清顺治十五年季,礼部尚书赵钦、吏部许贺、兵部徐京、工部刘志高、户部林如申、巡边经历司一同奏准圣旨,知会僧道二司,京都开坛受戒,八月初一日出给护僧榜文,愿祈天下一统,国泰民安。沐及林下以泽,重施遍地克洽,永为定例。
右谕天下寺院知悉,如有僧人愿要游方,学律参禅,任他出外。或居寺院,或住林间。参明心地,传诵戒律。把隘去处,验实放行。所在官司,毋得阻禁。谨按弘护,钦此钦遵。
兹有新戒法名宽弥,字光定。生於辛酉年四月初九日午时,系本省晃县人。於本省芷江县南寺依师上如下幻,来山乞授三月十八日沙弥戒、廿八日比丘戒、四月初八日乞圆菩萨三聚大戒。以此善利,上报四恩,下资三有。受已,出给须至牒者。

羯磨阿阇黎上正下济周宗师
传曹溪正脉授戒宗师传戒大和尚上普下泽慈宗师
教授阿阇黎上镜下澄超宗师

上依下法有宗师
上遇下兴演宗师
上自下然照宗师
尊证阿阇黎上方下有演宗师
上悟下澄明宗师
上自下净照宗师
上宏下规正宗师

正训阿阇黎上普下清
副训阿阇黎上宏下山

灵源大师
引请 来成大师
裕明大师
续绩大师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四月佛诞日
湖南会同县洪江十方嵩云山大兴寺
右牒给付菩萨戒弟子宽弥沿身收执

 
 
 
前五篇文章

五溪人物谱·天台居士王金策

沅江禅灯(贵州卷二)

临济宗破山派密印系龙标山法脉单传

洪江回龙禅院灵隐印文禅派研究初探

略论东方阿閦净土

 

后五篇文章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

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禅师传

茶文化,禅文化

现代人与禅

自净其意的内观禅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