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修行與戒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一直弘揚戒、定、慧三學。我們的修行裏有這項德目,這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戒即是勸戒,佛在臨終之際,把許多弟子叫前來,告訴他們戒是最安穩的法。總之,在我們日常生活裏,最能心安理得,生活明朗的,就是能夠在生活上守戒的人。
  戒又叫做保善、止惡、不做壞事、多做好事。符合佛的教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人人能做的,諸位不妨全力以赴去實行。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五項戒律,希望能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不抽煙。雖僅五條戒律,但是,一般人仍難實踐。倘若能夠完全做到,真是最安穩不過了。法律為治國的根本,非常重要,即使不懂每條法律,只要明白其精神即可,同樣地,佛戒只有五條,這是最安穩的法,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並全力去實踐才好。
  但是,只瞭解戒是不夠的,在日常生活裏,還要有定與慧,定是真正的修行,也屬於一種方法論,告訴我們怎樣在生活上實踐五條戒律。定是什麼呢?就是忘記自己,而埋首於工作中。忘卻自己,等於進入無我的境界。在生活上,我們始終不曾忘卻自己的存在,一分鐘也忘記不了自己。那麼,要怎樣找尋無我呢?那就是定了。在印度語裏,定即是三昧耶。定與止就是停止雜念。我們平時雜念叢生,或者心亂如麻,也就是人格始終不能統一。
  人類需要生活上的一項根本精神,而定就能指點我們如何得到它,乍聞之下,定的功夫不易做到,其實,就是要用心去做。我們必須拋棄散漫之心,才能專心一致。在佛經裏,常常出現一心不亂的字眼。諸位雖然明白一心不亂的字眼,倘若不認真去實行,等於不肯在定方面下工夫。
  其次談到慧,人要怎樣具有智慧呢?這是很重要的,智慧聽起來很籠統,一無所有,劃餅充飢,不能變為己有。弘法的人強調我們生活上不能缺乏止觀之法,止就是定,觀是實踐生活上有關智慧的事。
  諸位都有知識,但缺乏智慧。諸位不論知識如何淵博,也總不能勝過字典。字典上應有盡有,知識就像百科全書,但是,知識不能成為智慧,智慧必須要從實踐中得來。觀必須來自止,觀就是常常看見,常常知道。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知道的,就是智慧。若無智慧,即使無所不知,也是枉然。
  因此,戒、定、慧三學是一體的,只是在一個身體中不同名稱而已。有人說三學互融,意思是說在戒裏有定,定裏有慧,一而三,三而一,三者必須相互融通。
  這不僅是德目而已,我們也必須得把德目放在現實生活中紮根。這是定,也是慧,在日常生活裏形成智慧的活躍,才開始具有佛的修行意義。關於這一點,可用以下三句語表示,即是聞慧、思慧、修慧。先仔細聽,聽到後自己要去理解,理解以後,就要全力去實行,這樣我們就容易明白三慧的意義。
  佛法一直以修行為先,至於進展方法,佛也想了不少,先懂道理,才去修行,或者先修行才懂道理呢?我們一定得從實踐生活中,自然地依照道理去修行,才符合佛的想法。
  首先要在戒與定方面下工夫,最後才能磨練成智慧。三者不是分別存在,而是定裏有戒,戒中也有智慧。佛陀的修行,以實踐生活為優先。在實踐生活中,自然表現道理,才是佛道的修行。
  我們彼此都是罪業深重,煩惱與業的臭味緊緊結合,煩惱很深重,生活在無明與漫長的黑夜中,一旦恍然大悟,真正產生自覺的話,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但是,對於我的執著很強烈的人,那就十分艱難了。在這種情況下,互相要謙讓,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謙虛態度去求佛道才行,換句話說,切勿固執自我,比較不會執著於自己,可以早日完成修行的端緒。
  (作者:徐春台.台灣)

 
 
 
前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

噶举派的特点

弘一大师对律学的贡献

唯识学在弘扬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吕澄:禅宗(上)——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三

 

后五篇文章

佛倡西方極樂繫人間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