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就在释迦牟尼佛称赞地藏菩萨打断话头的时候,普广菩萨,右膝著地,胡跪合掌,又向佛表白说:「世尊!我已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但为未来众生,故请佛口亲宣,以启正信。是的世尊!如佛所说,我及众生,唯愿顶受!」
  普广又启请说:「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菩萨,怎样流布呢?」佛告普广菩萨说:「普广!此经凡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以其发自内心,非由造作,故曰本愿;愿切行专,故曰本行;愿行具足,有大誓力,故曰本誓力;皆由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菩萨,依愿流布。」普广菩萨,听完了这段话,就向佛陀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写到这里,本品已完,依于往例,重申余义。余写此品,法味先尝,由内心深处,赞叹菩萨悲心无穷,由悲愿故,形成庞大无比的大威神力,竟使吾等业障众生,只若得闻是经,深解义趣,或闻菩萨名号,心生欢喜,若能如此,仅向菩萨一举手,一低头,或一瞻一礼,即可获得不可思议功德。当知菩萨非要吾人举手低头,或财宝供养去谄媚祂,也不要歌咏赞叹去阿谀祂,这举手低头,乃至歌咏赞叹,无非是我们诚中形外藉境表心而已!若不如此,以贡高我慢,阿谀谄媚,则其财宝充满大千世界,持以供养,却与菩萨全不相干,何以故?以其罪业障心,故与菩萨对面千里也。是故经言「志心供养」。余为省人耳目,不可滑口读过,乃译为「内心深处」,并且加重这种语气,以免流于泛泛浮浮的形式主义,并强调说:若能如此,则贫苦乞儿之一粥一饭,等于赵氏连城之璧。
  吾观今日之信施,在社会上稍有一点地位,到庙上稍施资财,即我慢无比;作法会时多写几分钱,也得把他祖宗写个大牌位,并且居于中央,表示他的祖宗比谁也大,一来可以给他脸上增光,二来超度他也有优先权;因为他出钱最多,如同到电影院买票一样,应当真个雅座,看好戏别人看不到,他先看得清,才能显得有钱的人神气!这样的人,把释迦牟尼佛看成电影院的董事长,主持和尚看成电影院的老板,其余的比丘为电影院的伙计;当知此人轻慢三宝,不管化钱多少,毫无功德可说!何以故?与诸佛心不相应故。出家人若为了庙上的收入,不肯纠正这种错误,反而阿意曲从,顺应彼等,是为出卖三宝。若欲维持三宝尊严,纠正错误思想,出家人不应接受俗人的我慢供养;孟子曰:「一簟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即死,娅尔(我慢的声色)而与之,虽路人弗受也。蹴尔(用脚踢著)而与之,虽乞人不屑也」。路人和乞丐尚且不吃这样的饭,况比丘乎?比丘之所以为贵者,就是舍俗出家,卓然而立,必要时,以身殉道,决不以道殉身;且不可以道殉身当做「随缘度众」;若说「随缘度众」,应当先自观察,我们的人生观是否有异于俗人?若与俗人无异,则又把他(她)度到那里去!「和光混俗」,「随缘度众」,固然是大乘菩萨的行径,但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超人的见解,一个是脚根站稳;二者缺一,混不得俗,也随不得缘;二者全无,再去「随缘」「混俗」,老实不客气的讲,那已经被众生度了去;被众生度了去,也不要紧,众生有众生的业,有「业」就有「行」,俗称「行业」;若比丘,比丘尼被俗人度了去,在农、工、商、学、兵,算那一行呢?当然那一行也不算;没有行业,为了生活,就得寄生在各行业当中!寄生在人家身上,又焉得不「随缘」「混俗」?这叫恶性循环,亦名因果轮回,这就是佛教团体不受社会重视,佛法弘扬不开的症结所在。是故我说出家人失去超然风格,为了贪图我慢供养,不依佛法,反而阿意曲从,是为出卖三宝。
  诸善知识!莫谓只若有诚心在,多供养与少供养,其功德等,即可不必多以财施供养;当知布施是度悭贪的宝筏,其功德之大小,固不在财物之多少;可是也要看其施舍的程度如何?当知乞儿赖以活命之一粥一饭,其牺牲之程度,甚于赵氏连城之璧;何以故?乞儿舍其一粥一饭,当场就要忍饥挨饿,赵氏舍其连城之璧,仍不碍其衣锦食肉,为王为候;是故我说「其功德等」,实不为过。盖乞儿之舍,已度悭贪;赵氏之舍,尚未度也。若再恃其为王为候,无恭敬心,则毫无功德可说。
  有人说:「你这说法,虽然言之成理,有钱的人总是感觉有点冤枉,对于布施不感兴趣。」我说:「是的!人类总是矛盾的,天天在矛盾中过生活,我这儿有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就会打开这矛盾的症结。有一个鬼魂,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要转生了,阎王对他说:『你还不错,还能转生为人,可是我要问你,你来生为人,愿意天天给人家吃呢?还是天天吃人家呢?』那人一听天天吃人家的是便宜事,天天给人家吃的是吃亏的事,就对阎王说:『小子无能,请大王准予小子天天吃人家。』阎王扳著铁青的面孔,抵著他的八字胡,说道:『本王一向是公平的,民主的,好了!准汝所愿。』结果那人一生乞讨度日,达到天天吃人家得便宜的目的了。」
  各位请想想看!不肯救济人家就是悭,想得人家的便宜就是贪,悭贪的人,轻者,主贫穷,重者,堕饿鬼道。若是天天救济人家就不悭,不得人家的便宜就不贪,不悭贪的反面,就是布施,布施的果报得大富。不知各位愿意为王为候,舍连城之璧呢?还是愿为乞儿舍一粥一饭呢?我想各位一定会说:「宁舍连城之壁,不舍一粥一饭。」好了!那么有钱的人,倾财布施,就不冤枉哩!更何况所谓「等无有异」者,乃法性功德等无有异;因为超荐先亡,和如法修行,必须契合法性,方有功效;契法性者,就是顺应佛心,故一举手,一低头,胜于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何以故?大千七宝能赎无间罪吗?大千七宝布施,能成佛吗?今向菩萨举手低头,能够顺应佛心,则无间重罪,顿时超脱;一念之间,契于法性,便知成佛不谬;是故曰胜。诸君若欲来生财源滚滚,公司行号遍布世界,还得以财宝布施,仅向菩萨举手低头也办不到;不然的话,诸大乘经,常如是说;「若有人能于此经受持一四句偈,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大千七宝)。」我此娑婆世界大菩萨众,当生极乐国者,已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能宣四句偈者,当不乏人,君见何人拥有南阎浮提耶?何况因果律中,无论「债权人」或「债务人」,都是惊人的高利贷呢?再以释迦牟尼佛说吧,不但是如实说者,而且还是如实证者,就算是佛制比丘不积财产,以他老人家的称性功德,当胜过无量无边的大千七宝布施,最低限度他老人家的生活,应有人、天源源不断的供养才对;其实不然,他老人家,除了国王、大臣、长者等,非例行的斋供外,还是经常托钵乞食。由此可见菩萨证于法性,且又愿力弘深,吾人举手低头,无私无曲,顺应佛心,则其「转报」「灭罪」的功德不可思议;何以故?法性功德不可思议故;当知这是属于智慧的出世因果。若人以财宝布施,就是施于乞丐,也不我慢,并且施后无悔,是人来世,必得财源茂盛,成大财富,这是属于福报的世间因果。若于财施不住于相,契于法性,此人必得智慧如渊,深无涯底,财源滚滚,犹如长江黄河,这是福慧双全的世出世间因果。
  诸善知识!「因缘果报」,非天造,非地设,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也不是佛的看法,更不是佛的主张,乃是法尔如斯,故能最公平、最合理;佛以净智证知,故为众生如实而说,若是出于佛的思想,佛的看法,佛的主张,佛则有「我见」「法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了;作是说者,是为毁佛谤法也。诸善知识!如是毁佛,如是谤法,甚于出佛身血,当堕无间地狱,以其能杀众生慧命故也。
  诸善知识!若知因果法尔如斯!则没有自作的事,也没有冤枉的事,它比国家银行还保险,并且是高利贷。若不如是信,只是在人情上作想,希望主持和尚「请上坐」「泡我的茶」加以招待,功德堂里写个大牌位,高踞中央,则其福报,不过如此而已!说穿了,就是一张红纸的高帽子,这等于上银行去存款,在路上押红黑宝输掉了一样!你看!冤枉不冤枉?!
  利益存亡品第七
  本品是说一切众生临命终时,得闻经声佛号,一切重罪,如汤消雪。正法念经云:「夜摩天王为诸天说偈曰:『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离念佛故,是为命中命。』」当知吾人一念正信(没有企图),诵经念佛,能使见者闻者,一历耳根,纳入八识田中,犹如录音摄影,只须卡擦一声的工夫,八识田中,色声俱在;又如金刚入腹,经恒沙劫,不失不坏,终必穿肠而出;喻一声佛号,纳入阿赖耶识,终必破无明见法性以成佛也。古德有句话说。「法音经耳,功报弥劫,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但必须注意者,念经念佛的人,必要信心清净,由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经声佛号,才有感人的力量;否则,口中唱出佛号,心中盘算其他,自己心中不入,而能入于他人之心者,无有是处。但是听到经声佛号的人,也必须由耳根纳入八识田中,才能存效,其有业障深重众生,闻而不纳,犹如覆盆,不能容物,如是众生,闻不闻等。
  为什么人到临命终时,才有这样的奇效!又为什么一声佛号纳入八识田中,一切众罪,就会如汤消雪呢!众生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年富力强的时候,这也不信,那也不信,到了临命终时,众苦所积,惊恐怖畏!一切荣华富贵,尽用不著,惟有一句佛号,如清凉剂,如定心丸,能灭心中烦恼火焰,能与精神施大无畏。是故众生稍有善根,临命终时,易奏奇效!当知诸地狱中,熊熊烈火,皆由众生烦恼火生,倘若心中烦恼火灭,地狱猛火所不能烧。所以者何?以无火因,如大铁山,非燃料故,核子高温所不能烧。若以荣华富贵,施与临命终人,犹如抱薪救火;何以故?荣华富贵,即是大烦恼聚,犹如草木具碳氢氧,易燃烧故。诸君不信,当你「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可以把你烧得食不下咽,夜不安席,顺境尚且如是,何况逆境?若再由顺境转入逆境,更好像由飞机上跌落下来,求其在地上爬亦不可得,所以说「富贵荣华是烦恼聚」,决非危言耸听。可是诸有情类,不是铁石心肠,喜好刺激,贪求玩乐,我们也不可能实行铁化教育(冷酷无情);菩萨行者,是训练众生消防工作,让他们身上背著灭火器(深乐佛法),不妨遇缘随分(不加勉强)玩玩火炮(喻世间乐),但必须适可而止,急流勇退;玩的时候,轻松自在,放下了也不留恋;当知是人依于佛慧,故能于世间乐烦恼微薄,即可免得野火烧身。否则,驽马恋栈,不进棺材不止步;若有宿世善根,临命终时,在其万念俱灰之际,遇善知识,一声佛号,即人八识田中,犹如甘霖下降,烦恼火焰即时消灭;由因灭故,则缘亦灭,由缘灭故,则果亦灭;所以才说,经声佛号一历耳根,无间重罪,顿时消灭,诚非虚语。但助念者,也不可有「生意眼」与「儿戏心」,当以「深心」「直心」自我忏悔,然后助念;若不奏奇效,十方如来便成妄语。余若不深信此法,以违心论,诳惑人者,亦当堕于无间地狱。
  诸君若信亡者利益,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况救人脱无间狱?救世间火,尚且功德无量,何况为诸众生灭除烦恼火焰?当知烦恼是一切罪恶的泉源,若能助人灭除,则其功德汪洋浩瀚,岂可量耶?此即所谓「存亡利益」,以其居于第七,故曰「存亡利益品第七」。
  就在普广菩萨听完了如来赞叹品作礼而退的时候,本经的主角地藏菩萨摩诃萨,从祂本座上起来,对佛表白说;「世尊!我观察这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六识动态),皆依「我」(自私)及「我所」(我的想法和看法)为出发点,所以他(她)们的心理动态,都是造罪的因素,故三涂易堕,人身难得。他们在穷困潦倒,百无聊赖的时候,无处发展他的欲望,若有善知识领导他归依三宝,以糊涂故,没有般若气氛,但为环境所迫收敛其心,礼佛法僧,以是因缘,即得来生人间福报;获福报已,故态复萌!多退初心,溺于声色!若再遇恶缘,有权有势,大作威福,纵贪嗔痴,作杀(陷害)盗(贪污)淫(经营夜总会),于是罪恶因素,又复念念增长!
  「世尊!是等众生,好像陷于黄河套的泥腿,肩上又负荷一些重石,这样岂不渐困渐重,一步深一步的陷落进去,怎能拔得出来呢?
  「是诸众生,若有宿世善因,遇善知识,替他全个儿负荷这些顽石(喻业障),劝令止步(喻勿造新殃),平身卧倒(喻当平心地),就地滚出(喻即心转念即出三涂)。
  「世尊!是善知识!有二殊胜:一者有大力故,能与众生负荷重债,是故众生一念向佛,万劫罪因,顿时消灭。二者有大智慧,能予众生方便善巧,导引扶助,出此泥淖。若是达到平地,又劝令他站稳脚跟(喻坚固他的心地)小心翼翼,好好看著这危险的路,且莫再蹈覆辙。
  「世尊!众生习恶,不费纤毫之力,一念不觉,则三细顿起(业、转、现三识),境界为缘,则六粗全张,(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若不返观内照,就会刹那之间,由细至粗,乃至弥满法界。所以这些习恶众生,犹如电光之迁逝,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是诸众生,有这些起惑造业的恶习气,所以在它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应当为他供养三宝,启发信心,以资前路。
  「若能设黄色幡,以及伞盖,于死亡日,悬于佛前,可离八苦,生于十方清净佛土。若于佛前燃香油灯,能破幽冥,一切罪苦众生,蒙此光明,悉得休息。或转读各种大乘经典,或供养佛菩萨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号,只若一名一号,经历临命终人耳根,纳入阿赖耶识,是等众生,他所造的恶业,及其感招的三涂果报,由于他的眷属,修此圣因,如是重罪,悉皆消灭。
  「若再能为此亡者,身死之后,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广造众善,例如供养三宝,布施设斋,供养法师,大转法轮;印赠能作启发性的大乘经典,以及其他刊物;出资建立学校,倡导佛化教育;出资作奖学金,诱导青年学子归佛;再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不作自私自利的打算,啊!世尊!是诸死亡众生,不仅临时解脱三恶道苦,而且是永离三涂,得生人间天上,受著殊胜微妙的安乐;何谓『殊胜微妙』呢?是诸众生身心轻安,心情愉悦,衣食丰足,无诸热恼来逼其身。
  「世尊!不仅亡者受此人天妙乐,现在眷属,亦复利益无量。何以故?以其发心真切,如同一粒含有生机的良好种子,而此眷属又如一位农业专家,不但善于择种(善审因地),且善辨认土壤,又富耕耘常识,故能利益千万亿倍。所以者何?若不选择种子,一粒没有生机的种子,投下田去,岂能发芽?若不辨认土壤,一块含有琉璜质的土地,即使投下良好种子,也是烂坏。今此眷属,既能选种,又能选田,复善耕耘,求其不得大利,亦不可得。
  「世尊!选种喻发心,选田喻择人择事,耕耘喻回向。复云何选?如来常赞:『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是法供养,能续如来慧命,启发众生智慧宝藏,若以金钱作法布施,存者亡者世世生生福慧具足。若再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则其功德弥满时空,无量无边矣!何以故?回向功德,胜中之胜!例如一个判处死刑的囚犯,不甘自尽,复将千百人扯下冤狱,而此死囚不但不能减免死刑,而且是罪上加罪。回向功德,亦复如是。又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不但不减分毫,而且千灯相映,光明愈盛。是故众生,于一切法,不可自私自密,应当打破『我』界,不可自居专利,所以者何?普利法界,展转相引,大千光明,指日可待。否则,大千怒吼,鬼哭神嚎,仅尔萤火之光,如何自保?是故诸佛世尊重视回向功德。所以我今在世尊面前对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广宣是项功德之利。
  「又阎浮众生,有此恶习,于婚、丧典,杀害生灵,以宴亲友,或拜鬼神,或祭妖魔(狐仙等类)。我今劝是阎浮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莫为亡者增加恶缘;更不必去拜神求鬼。何以故?彼诸鬼神面如锅铁,皆机械化,没有丝毫温情主义,尔所杀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者,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假使这位亡者,自具善根,已经得到八圣道分,或证菩提果分,应当生到人间天上,受胜妙乐;可是由于他的眷属,在他(她)临命终的时候,给他造下这些恶因,殃及亡者,在阴司里打冤枉官司,阻碍他的人、天去路。何况临命终人,未曾有少善根,自据本业,应堕三涂,怎能禁得起这些眷属,再给他增加恶缘呢?
  「这好像有一个人,从远地来,已经是三天没吃饭了,而他所负荷的东西,又超过百斤,可以说是筋疲力尽不能再支持了!偏偏在这时候,又遇到一位不知趣的邻居,又给他增加上一点点东西,这在一个体力充沛的人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可是在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就会因此倒了下去,是故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临命终时,当为作福,以资前路,莫造杀业,增加他的罪担。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佛法中,做些微许善事,乃至小到像一根毫毛,或像毛毛一渧,或像一粒沙子,或像一微尘点,像这样的功德,经尘点劫,不失不坏,悉皆自得。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智慧聚,是功德聚,犹如大海,是大水聚。若有众生,于诸佛所,发正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这好像有人。取下一根毛发,折为百分,取一分毛,沾水一渧,置于大海,当知此水,已入水库,大海不干,此水不亡。众生亦尔,一念正信,能和诸佛的功德藏与智慧藏互相馒合,等于渧水寄于大海,如来不灭,而此功德永无有灭。可怜愚痴众生,只知庙上烧香,不求听经闻法,那知法宝乃航海指南,过去诸佛由此得度,未来诸佛亦复和是。否则茫茫业海,而不迷航者,无有是处。所以不明佛法者,信佛即谤佛;不研戒律者,持戒即犯戒;是皆业海迷航众生。是故佛子,当求佛慧,如同饥者求食,渴者求饮;求之不得,应当佛前忏悔宿世业障,乃至痛哭嚎泣!如丧考妣!如是渴求,才能亲近供养大善知识:如是忏悔,才能降伏我慢,虚心受教;如是久久修习,佛慧自开;如不修习,终不能得。
  「世尊!我前所说之『一毛一渧功德』,如此之一毛一渧,不是到庙上烧上几枝香,叩了几个响头,写了一点功德费,要求佛菩萨保佑丈夫升官,儿子升学,左邻右舍对不起我,咒令他早点儿死,得不到效果,就说:『不灵嘛!我这功德,岂止一毛一渧,平常日子,我还热烘烘的为庙上跑来跑去,佛菩萨真没人情味,经上的话真是骗人。』当知此人在发心时,即已毁佛谤法了!何以故?此人不知何者是佛?何者是法?身行心想,与诸佛心,不相应故。若再嗔心兴谤,即堕三涂。未来佛子,应负领导责任,纠正此种错误思想,莫使是等众生流入三涂。即使痴心为善,事奉三宝,跑来跑去,劳碌一生,纵可得到人天福报,也不等于发正因心一毛一发;所以者何?鸡毛一堆,不胜金刚一粒,且永远不能相提并论,不可比拟而兴毁谤。惟有金刚一粒,与金刚聚,无二无别;也好像一勺之水,与大海水,在本质上,等无有异。」
  就在地藏菩萨说完了上面这一段话的时候,会中有一位长者,得无碍辩,他能于一义中,演无量义;一法中,演无量法;一词中,演无量词。依义立名,所以他的名字,叫做大辩。这位长者,他久已证得无生法忍,现长者身,化度十方世界。他从座位上起来,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说:「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他的眷属,为他修种种功德,乃至设斋供僧,造众善因,是命终人,能全个儿获得这样大的利益吗?能得到解脱道吗?」
  地藏菩萨回答说:「是的,长者!我现在为这些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陀威神之力,略说是事。长者!若是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平时不知念佛,到了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其称佛名号,是人由耳根印入八识田中,不论其听到的是一佛名,或一菩萨名,或一辟支佛名,不问他有罪,或是无罪,都能如汤消雪,悉得解脱。
  「若有一般的男人或女人,活著的时候,不修善因;而且多造众罪,死了以后,他的眷属,给他造福诵经,供养佛像,及称佛名号,这些功德,七分之中,才能获得一分,其余的六分,生者自受。
  「以是之故,现在未来善男女等,健在的时候,就应当勤身修习,就是一分一毫也都自己获得。若再不看重自己,回自向他,更是一本万利,当知回向功德,是『高利贷』;是故智者,所作功德,点滴不留,悉皆回向,但非形式主义,必须打破『我』界,才能即发心时,即回向时,一切功德,与众生共,是真回向。
  「长者!一切现象,不论有情无情,或秽或净,尽属缘起;缘起法者,犹如灯光,凡夫看著凝然不动,实际上它的生命,是刹那不住的电流在那儿支持著,若是电流瞬息间断,灯光则灭;由开电钮,到闭电钮,这一段缘生缘灭的时间,就是灯光的寿命;众生亦尔,变易法中,亦有分段,所以叫做『分段生死』。
  「既然电流刹那不住的输送著,而是灯光也是瞬息不停的新陈代谢,代谢不住,而是灯光不住为住,故能生生不息,永远是新的血轮,才不会老化以至于消灭;虽然不生不死,而实际上它的变化密移,不是凡夫肉眼所能觉知,(新陈代谢的速度,其空间性,在时间上超过吾人之视力,即不见其变动。现在马达速度最快的是每秒六十转,原子加速器每秒一百六十万转,可是每秒在三十转以上者,吾人肉眼即不见其动。)惟圣者能察,以其新陈代谢,刹那不住,叫做『变易生死』。
  「长者!是『生死』法,是缘起界的天经地义,不可或缺;离开此法,大千世界,立即僵化;大千世界窒息而死,则又何贵乎法性之有耶?不过凡夫病在攀缘,二乘病在冻结,时空迁变,刹那不住;凡夫著有,如攀车轮,故随时空(宇宙)巨轮,流转生死!二乘著空,不敢攀缘,虽免轮转之苦,可是冻结世间,阻碍进化。菩萨不住『生死』,不被轮转,不住『涅槃』,大转法轮;他好像坐在车上的观光客,到处向二乘和凡夫招手,让二乘人上来观光,开开眼界!告诫凡夫,当学驾驶,勿攀车轮;他好像也是随著时空转变,可是他是转轮者,不是轮转者;故能稳坐驾驶室,逍遥自在的到处观光,并抢救轮下众生,教练驾驶技术。
  「由此当知,是『变易生死』法,美化世间在此;众生成佛亦在此;诸佛菩萨的恒沙功德亦在此。何以故?一切有情,不被『生死』转,即能转『生死』;若被『生死』转,则随『生死』流转六道;若能转(运也)『生死』,则以『生死』(新陈代谢)庄严诸佛世界。
  「一切众生,不了此义,即被『生死』所转;随生死流,造世间业;于变易法中,受『分段生死』;业报将尽,无常大鬼,不请自来!这时亡者神识杳杳冥冥,不知自己的罪福如何?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如痴如聋,或在冥府诸司对质,辩论业果,结案以后,依据他的业力,受生六道;就是在那辩论未终结以前,在精神上也是大受威胁!所见到的都是狰狞的面孔?所听到的都是叱吒的声音!人间法庭,尚且如是,何况冥府诸司?更何况堕于诸恶趣呢?
  「所以命终以后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未得受生之前,念念之间,都盼望著它的骨肉眷属,给它造福救拔。若是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就得随业受报了!若是罪人,动经千年或百年,都没有解脱的希望!若再堕入五无间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复次,长者!假若如是罪业众生,死了以后,他的骨肉眷属,为他斋供三宝,资助他脱离恶道。在供养的食物中,淘米洗菜,当以净手,就是淘米的泔水,摘下来的菜叶,以及斋供剩下来的东西,都不能抛弃在地上,应当用器具盛起来,等到斋过了以后,或施乞丐,或施畜生。若有美食,及诸瓜果,在未献佛僧以前,勿得先食。若是违背了这道理,或粗心大意,无恭敬心,泛泛浮浮,做点表面工作,是命终人,了不得力。若能精心勤恳的保持得干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功德,获得一分。
  「是故长者,这南阎浮提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六亲眷属,死了以后,由内心深处殷勤恳切的供养三宝,如是之人,存者亡者,俱获利益。
  说这话的时候,忉利大会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上菩提之心。大辩长老,作礼而退。
  写到这裹,本品已完,除在文内演申以外,似无余义可析;不过我在这儿就文内演申的意思,再说几句话,但愿我这几句话,是无病呻吟,否则就成了我们佛教重大的症结。如果是我无病呻吟,那就是我看错了,误解了,不是和谁过不去,请读者原谅。
  (甲)就是我发现我们的领导阶层,不!相似的领导阶层,忽略因果,也可说不信因果;而其程度,有甚于非佛教徒;何以故?非佛教徒的正人君子,虽不懂因果,也没有戒律的约束,一切事,当作不当作,某些话当说不当说,他尚可揆之以义;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只要我们不把固有的仁义礼智完全埋没了,在我们内心里就有一种制衡作用,不用戒律的约束也差不多;所以者何?法律和戒律,如同县官,正义之心,如同现管,俗语说:「县官不如现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因为县官鞭长莫及,现管切近身边;有现管没县官,不会大错;有县官没现管,难收效果;所以佛初成道,没制戒律,本想教我们恢复现管制度,实行人人自治;后制戒律,原是不得已的消极办法。如果有人说,凡佛教徒,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没有丢掉现管而作佛教徒者;如果这句话是肯定的,那么我这话就是废话,请读者原谅。如果吾人只有县官而现管抬不起头来,在表面上看,又为众望所归,以因果道理来讲,这是祸,不是福。何以故?既为众望所归,当为众人福田,一般人不是农业专家,不会选择土壤,只要有释迦牟尼佛的招牌,大家就来撒种;可是我们中国素称经济落后国家,一个在家信徒,既不能贪污,也不能偷盗,生活非常艰苦,他(她)们积下一点血汗钱来供养三宝,都是一粒粒能够发芽的种子;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这位正义的管家,就会不知来处不易,把十方信施任意挥霍,(包括寺庙、学校、医院,奖学金)虽然埋葬了不少能够发芽的种子,却仍然是赤地千里;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琉璜土」,用耶稣一句话说,就是「这块地要受咒诅」,言其将受果报也。如果我们不信因果,自当若无其事;如若真信因果,应当不寒而栗!吾人无始劫来,业障深重,光生理上的漏洞,已经就够我们协调的了!若再放纵精神漏洞(虚名),浪费宝贵的精神、时间和金钱,将来堕入无底的深渊,不但可怕!也实在划不来!生理漏洞,如饥、寒、热、眠,人人都免不了,谁也不敢说大话;可是非佛徒的正人君子,尚且取之有道,不吃冤枉粮,如果我们佛徒失去这位心中管家,再不考虑因果,更不考虑其动机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了三宝?只管人家送来我就化,或管理不严,让恶知识私自分肥,其后果如何?一概不去管它。诸位请想想看!如果真是这样?那及老老实实吃一辈子冤枉粮?所以我说,其忽略因果的程度,甚于非佛徒的正人君子!不发芽的种子,还可充饥,下到田里就浪费了;发芽的种子,下到琉璜土里,不但不能发芽,而且给这块土地增加可怕的后果。我这话的重点,是希望撒种的人,应当选种,也应选田。
  (乙)现在科学已经进入非局外人所能想像的境地,全世界就要浓缩成一家了,至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早已成为过去:因此人与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复杂,学术的领域,也一天比一天扩大,人们追求真理的心,更是一天比一天迫切;如是大家的工作,紧张忙碌,在这时候,我们若不把佛法渗透在各行业和各学术里面,让大家各就其行业,各就其所学,闹中取静,体会佛法,还要用过去农业社会那些老套子,大家关在冷宫里,参禅打坐,诵经念咒,进来的人,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徘徊在门外者,是业障深重,没有善根;诸位请想想看!那个众生没业障?不过度生犹如治病,首要适机适时;所谓「适机」者,就是要渗透各种学术,和各种行业;适时者,就是要适合现代;现在是科学时代,众生求解心胜,又要找个水落石出;硬性灌注,和空洞玄想,早已不合时宜。即使其解而不行,亦可欣乐佛法,种种善根;何况解而后行,才能发生深信切愿,以信深故,即一切法,谛观实相;以愿切故,于一切处,心中念佛;不废一切学术,即可体会佛法,不废日常生活,即可参禅念佛,这样才能大众化,时代化。
  也许有人要说:虽然阁下言之成理,究竟如何渗透?如何才能不落空洞的玄想呢?答: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两句话,我们若能澈底相信,则知佛法遍布一切法,佛性遍周一切性,一切法外,无有一法而名佛法;一切性外,无有一性而名佛性;譬如科学家,认为物体含有某种元素,即可引用使其发生变化;如是所谓「渗透」也者,知识渗透而已;正如科学家指示学人,某些物体,含有某些元素,任其化验而证实之;授佛法者,亦复如是;即一切法而示佛法,令其体验而印证之;使人人各就其所学,各就其行业,体验佛法,乐于修习,如是岂不摄机广而含义深耶?
  诸君若以为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修学与布教方法,仍然是十八世纪以前的老路子,不但不能发展到教外去,就是连我们自己教内的名相也不想透视一下子,只有让它神秘下去;告诉后来者,这是老虎,那是毒蛇,修行人不可接近。譬如「无明」「生死」「烦恼」「五蕴」「六尘」等等,不说其他的大乘经典,就是心经仅有二百几十个字,就把这些名相透视无遣了!我们不依般若法门去作透视工作,偏依不了义经,作逃避主义;譬如说,见到生死无常,而生伤感,就会感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是就厌生死,欣涅槃;这就是老年人的回忆与伤感,都是由于「我执」作祟发出主观上的错觉;若肯放下「我执」,以客观论,则好花年年有,好景处处在,我这一代的青年过去了,下一代的青年又来了!再紧凑一点说,自古及今那天没有「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以「我见」来论好花好景,是不公平的!当我们正在开花的时候,听到人家说:「不常开!不常在!」就会感觉扫兴!现在我们已经过去了,倒回头来,就向下一代头上浇冷水,这未免有点嫉妒?以灰色观念,嫉妒心情,向外布教,尤其是接引下一代,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是佛教冷寞的主因。
  然而,「生死无常」,也的确是事实,究竟我们应当怎样了解它呢?是的,这的确是应当了解,不是逃避的问题,就是逃避也逃避不了;我前面已经说过,「生死无常」就是「变易生死」;以其变易的速度刹那不住;以不住故,故曰「无常」;岂是花开花落所可比拟呢?又以其变易故,犹如电光之迁逝,后一刹那即非前一刹那,故曰「生死」;又岂是「分段生死」所可比拟耶?
  好了!我们既知「生死无常」的真相,然后再论「生死无常」和一切法的关系。一切法者,指现象界说;一切现象,(包括十方净秽国土)皆属缘起;凡缘起法,皆具生灭,惟有生灭无常,才能万古常新;也惟有生灭无常,才会生生不息;也惟有生灭无常,才会产生一个光辉灿烂有生机有动力的艺术世界。何以故?以生灭无常故,自然刹那不住的新陈代谢;以新陈代谢故,才会永远是新的细胞,不老化亦不灭亡,是故万古常新。又以新陈代谢故,才能相续不断的生生不息。又以新陈代谢故,才能随众生业,缘起无量诸法,光辉灿烂的日新又新!若现象界,不具生灭,则立即僵化而老死!诸君请想想看!生死无常,有甚可厌?除非宇宙是一个死的宇宙,否则,任尔厌恶逃避都不可能。何以故?众生身心二法,不离四大五蕴,四大五蕴本身就是生灭无常的,则又逃到那里去呢?
  诸善知识!生灭无常,是现象界的生命,是缘起界的艺术,前以灯光为喻,而此灯光虽然新陈代谢,刹那不住,犹须电流继续不断的补充,如同吾人必须食物营养,才能维持其代谢的功能;吾今再举一喻,不用外力补充,由它自己产生出来的「惯力」,即可维持其生命。譬如吾人用铜元一枚,在玻璃板上拨转,假若一秒钟能在二十七转以上者,则见一圆球凝然不动的放在玻璃板上;若无空气的阻力,和底面的磨擦力,与地心的吸引力,则此圆球的生命,将无休无止。由此当知,极乐众生,寿命无量,亦复如是,在力学上所谓「惯力」者,即佛学上所说的「业力」也。所以者何?惯者,习惯为义,今生的习惯性,即是来生的业力。如四禅天和极乐众生,不须食物补给,仅凭自己的业力,便可维持生命。人,畜两道,则必须由业力感招业缘(食物),才能生活下去。然、不管怎样,都必须刹那不住的变化密移,才能寿命永恒;若有阻力,碍其变易,则由变易落于「分段生死」;犹如铜元,初拨转时,是为「生相」,凝然不动,是为「住相」,逐渐缓慢,见其旋转(衰老之相),是为「异相」,乃至倒下,是为「灭相」;此四种过程,为一「分段生死」。
  吾人由于「无明」不了,产生「我法二执」;此执有二不良后果。一者,此变易法,犹如车轮,不可执捉;执则碍其变易,如同铜元所受的阻力,能影响己身新陈代谢,不但寿命有限,而且短暂。二者,时,空巨轮,终不可执;执则随轮颠倒,流转六道;随其业力,受分段生死身。业报终了,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此即众生之所以畏生死无常也。
  菩萨了知,诸现象界,因缘幻现,如水泡泡,不可执捉;捉则促其寿命。又观泡生亦水;泡灭亦水;泡有生灭,水无变易,是故菩萨不随水泡(现象)流转生死;既不流转,则常处定中,御生死轮,游化大千,能作恒沙胜妙功德,庄严诸佛清净国土。「生死无常」又何可畏耶?
  吾人若能以佛法透视世间法,则世间法皆是佛法。透视众生心,则众生心皆是佛心。透视生死,则生死即是涅槃。透视烦恼,则烦恼即是菩提。透视无常,则无常即是妙用。透视六尘,则六尘原为诸法实相。余因忽略生死无常的人,著世间乐,不信佛法;相信生死无常的人,则消极颓唐,过著暗淡的生活,佛法因此也就弘扬不开。故反覆详释,欲使不信者信,已信者胸襟开朗,过著安泰的生活,修学佛法。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阎罗王者,亦云琰摩,或云阎摩罗社,义译曰缚,拘禁罪人之义;又译双世,言地狱官吏双受苦乐二报之义;又译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兄治男事,妹治女事;又译平等王,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惟有阎罗殿上货真价实;以此阎罗大王,铁面无私,到了此处,红包失效,任尔黄金美钞堆如须弥,也是束手无策,只有俯首认罪。王者,地狱之总司,经文称「阎罗天子」,亦复如是,言其为阎罗界之天子也。
  法苑珠林曰:「阎罗王,过去世为沙毗国王,常与罗陀如生王战,众寡不敌,屡战屡败,自以理直而受辱,生大嗔恨!因立誓曰:此人世间,有强权无公理,吾死之后,愿为地狱王,审判此等罪人。」他有臣佐十八人,亦皆忿忿不平!同声誓曰:「吾等亦当奉助。」此十八人死后,分治十八地狱。
  十八狱者。原为众生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界所造。众生根境缠绵,识心造业,故受十八地狱苦。狱名列下:1、迦延狱:典泥犁。2、屈遵狱:典刀山。3、沸进寿狱:典沸沙。4、沸屎狱:典沸屎。5、迦世狱:典黑身。6、[山+盖]嵯狱:典火车。7、汤谓狱:典镬汤。8、铁迦然狱:典铁床。9、恶生狱:典[山+盖]山。10、寒冰狱:经阙王名。11、毗迦狱:典剥皮。12、遥头狱:典畜生。13、提薄狱:典刀兵。14、夷大狱:典铁磨。15、悦头狱:典冰地。16、铁册狱:经阙王名。17、名身狱:典蛆虫。18、观身狱:典烊铜。此品是阎罗王众赞叹地藏功德,以其位居第八,故曰「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就在大辩长者,作礼而退的时候,大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和他们的首领,阎罗天子,都承佛陀的威神,来到忉利天宫,参与法会。
  这些鬼王叫什么名字呢?他们也都是依义立名,读者顾名思义,他们的形状和个性,以及他的职务,可想而知了。
  1、恶毒鬼王:地狱众生,都是十恶具足,故以恶毒鬼王为首。恶为十恶,毒为三毒,三毒属意业,为身三口四七恶的泉源,此鬼王以恶攻恶,以毒治毒,调服刚强暴戾众生。
  2、多恶鬼王:众生多恶,此鬼王叱吒风云,目光炯炯,如探照灯!凶猛的很!以凶猛故,调服顽劣众生。
  3、大诤鬼王:众生都是惯于看见人家的不对,不知自己的过错;故善于讼人,不善讼己。此鬼王名曰大诤,善辩者也;能做正义的辩护律师。
  4、白虎鬼王:虎乃猛兽,既慢且暴。此鬼王鬼头如虎,全身白色。以其威猛,调服众生。
  5、血虎鬼王:此鬼王亦是鬼头如虎,口似血盆,以其威猛,调服众生。
  6、赤虎鬼王:此鬼王亦是鬼头如虎,全身赤色,以其威猛,调服众生。
  7、散殃鬼王:殃,灾难也;世间众生,瞒心昧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是鬼王散发灾殃,令其疾病缠身,或官司牢狱,经年累月,不得安泰。
  8、飞身鬼王:飞行空中,往来如燕,即飞行夜叉之类。
  9、电光鬼王:目光炯炯,犹如闪电一般,令人可怕。
  10、狼牙鬼王:此鬼牙尖外向,如狼之牙,叫做狼鬼。
  11、千眼鬼王:狱卒有六十四眼,此鬼王千眼,不知是否如观音大士之千眼乎?
  12、啖兽鬼王:鬼亦有兽形,如本经所说之「白虎」「赤虎」等,亦有猪头、牛头、马头者。总之,这些鬼都凶恶的很,专门以恶兽为食。
  13、负石鬼王:即负石担沙,随人罪福因缘,祸福众生。
  14、主耗鬼王:众生作恶,瞒心昧己,此鬼即夺其预算,耗其财产;夺其精力,耗其精神;夺其体力,减其寿命。
  15、主祸鬼王:前鬼主耗,此鬼主祸,主耗是因,主祸是果,此二鬼王分工合作者也。
  16、主食鬼王:众生的生命如灯,饮食如电;电压高者,其灯光明;电压低者,灯光暗淡;电流中止,寿命即绝。众生皆有「我执」,有「我执」故,处处为「我」打算,故自私心重:以其自私心重故,则恶多善少;所以众生福报有限,且莫暴殄天物;若生活富裕,当以布施为本,续增福报。此鬼王能随众生善恶而损益之。
  17、主财鬼王:此鬼王即福利鬼,能护人财物,众生随其前业,财各有分,不可妄取也,横取人财,或劫掠公物者,灾殃必降。
  18、主畜鬼王:此鬼王专管畜生之生死存亡者。
  19、主禽鬼王:飞鸟曰禽,羽族之总称,此鬼王专司其职。
  20、主兽鬼王:走者曰兽,毛族之总称,此鬼王官司其事。
  21、主魅鬼王:魅谓魑魅,木石之精怪也,此鬼王专司其事。
  22、主产鬼王:专管生产之事者。
  23、主命鬼王:专管人之生死事也。
  24、主疾鬼王:专管疾病者,善者佑之,恶者殃之。
  25、主险鬼王:高山峻岭,大海溟渊,战场之上,皆众生身命所系,应死者录之,不应死者护之。
  26、三目鬼王:三眼鬼,在其两目中间,直嵌一目。(如色界天王摩醯首罗)
  27、四目鬼王:四眼鬼,在额上横开四目。(如吾国造文字的始祖仓颉)
  28、五目鬼王:五眼鬼,在上下四目之中,直嵌一目。
  29、祁利失王:梵语音译,此鬼专管无福报的人,欲得非法之物,其结果必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30、大祁利失王:义同上文。
  31、祁利叉王:梵语音译,此鬼专管有天爵者(仁德),而人爵(富贵)从之。
  32、大祁利叉王:义同上文。
  33、阿那吒王;梵语音译,义译色质坚凝,能助人向上者也。
  34、大阿那吒王:义同上文。
  如是等大鬼王,他们每鬼都与他的部属百位或千位诸小鬼王,尽居南阎浮提;他们都各有所执掌,也各有其主办的业务。这些鬼王,和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都来到忉利天宫,在一面立。
  在这时候,阎罗天子,右膝著地,胡跪合掌,启请佛道:「世尊!我等现在与这些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力,才能参与忉利盛会;也是我等宿世善根,今得值佛,遇斯盛会!这在没有善根的人或鬼来说,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不过我还有点小小疑惑,敢问世尊!慈悲宣说。」佛告阎罗天子说:「好的,好的!你有什么疑惑,不必隐匿,可随便问,吾即为汝宣说。」
  这时阎罗天子,以严肃的态度,愉悦的心情,瞻仰礼拜大觉世尊。又以请法之仪,身在中央,面对世尊,地藏菩萨在侧,又转过头来,以注目礼,回视地藏菩萨。
  接著就请问佛道:「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经无量劫,不辞疲倦,以如是不可思不可议的神通力量,救度这些罪苦众生;可是这些罪苦众生,刚刚解脱了地狱罪报,何因缘故?不久之间,去而复返?我等鬼王,看也看熟了,问也问够了,我们问案的时候,往往第一句就是:你又回来了?!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云何众生如此顽劣?为什么不能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呢?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说:「这南阎浮提众生,习性刚强,犹如醉象狂猿,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尘点劫前,处处救拔,使它早日解脱;就是这些罪报之人,堕无间狱,菩萨也是以胜方便,给它拔出根本业缘,(此根本业,乃是罪根,罪根即是「三毒」)使它能知宿世之事(前生事),相信因缘果报,感召轮回之苦;可是这些阎浮众生,恶业习气太重,于地狱道,犹如地心之吸引力,不由自主的旋出旋入!以是之故,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的工作。
  「这好像什么呢?譬如有些小孩子(喻众生),迷失了它的老家,(喻法性)误入歧途;是歧路中,多诸夜叉,虎狼狮子,蚖蛇蝮蝎,这些迷途的羔羊,在险道中,霎时之间,即遭诸毒。众生亦尔,迷失本性,入邪知见;是邪见中,五利使者,犹如电光,倏然而起,即是八识田中的飞行夜叉;五钝使中,憍慢盛故,即是八识田中的狮子虎狼;嗔恚盛故,即是八识田中的蚖蛇蝮蝎,这些夜叉式的『五利使』,虎狼狮子式的『五钝使』,能伤众生慧命!所以众生依邪知见,入于三涂,犹如火箭凌越太空,是故易堕而难出。
  「是险道中,有一大善知识(喻地藏),他是航海指南,救世医王;他的智慧弘深,故能多知多解,方便善巧,始有大医大术;故能善禁这些毒害。若见有人昏昏迷迷(无明状态)欲进险道,他就连忙呼道:『喂!喂!你这奇怪的人呀!为何事故?而入此路?你有什么法术?能够降伏这些毒害呢?』
  「是迷路者,忽然惊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方知踏入恶道,即便回转脚跟,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才能提携接手,把他引出险道,得免这些险难,至于好道(出世道),令得安乐。
  「时善知识,手拍其肩,而慰之曰:『险哉男子!自今以后,千万莫踏这条路呀!此路入者,愈陷愈深,卒难得出!稍有不慎,即能伤害了性命!慎之,慎之!』是迷路人,危而复安,重返安乐的家乡,故甚感激此善知识活命之恩。
  「临别的时候,这善知识又嘱咐他说:『若见知亲好友,或者是陌生的路人,不管他是男子或是女人,都要警告他们,说这条路上毒蛇猛兽飞行夜叉,充塞其间,不可踏入,若踏此路,有丧失性命的危险,千万不要他们瞪著眼睛自取灭亡。』
  「是故地藏菩萨,具足这样的大慈大悲,救拔这些罪苦众生,令他(她)们生到人道或天道里面,享受著轻安微妙的快乐(无粗重烦恼)!这些罪苦众生,仰仗地藏菩萨威神力故,知前世业,(就是记前生事。近年报载欧美各国,亦屡有所闻,并经专家实地考验,丝毫不爽。台北有某居士记其前生由人转猪,复由猪转人;今生为人,仍有一只手为猪脚爪,常年用布包扎,为自尊心所驱使,不肯轻易宣示于人,其实我们人人都驴胎马腹不知去过多少遍!怎敢取笑别人?我们见到或是听到,只有对人家同情,对自己警惕!何况某居士由是因故,精进念佛,实为吾等先进,吾人仰慕之不暇,何敢轻慢?按八地以前的菩萨尚有隔阴之迷,能知前世业者,皆由地藏菩萨威神力故,愿某居士不必隐讳,何不现身说法?以警顽劣!果能如此,则其功德不可思议。)历劫罪苦,如电影般的影现八识田中;今得出离,永不再履三途。这就好像一个迷路而遭险难的孩子,幸而遇到一位大善知识,把他接引出来,以此惊险的镜头历历在目,故能永不复入(不造三途业)。不但此也,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某居士见此经文,可现身说法矣!此非笔者所言,佛所劝也。)更不复入。
  「若再践履险道,此等众生恶习深厚,破掉疮疤忘了痛,仍然是睡眼惺忪没警觉性!故不觉知旧日所落陷道,复临边缘;或者因此失命,又堕落在恶趣里面;地藏菩萨方便力故,又使他(她)脱三途业,生人、天中;可是他(她)们的业力,好像磁石吸铁一般,故于三恶道中,旋出旋入;若是业结很重的人,则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就在佛陀说完了这段话的时候,恶毒鬼王,合掌恭敬,对佛表白说:「世尊!我等鬼王,其数无量,在这南阎浮提,随著众生善恶因缘,祸福众生;或者利益人,或者损害人,各各不同;可是由于众生业报感招,使我这些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他们经过人的家庭,或者是城邑村落,庄园房舍,见有男子或是女人,能够修一毛一发善事,乃至佛前悬挂一幡一盖;或者供养少香少华;或者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大乘经典;烧香供养一四句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同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一样;我等属下,无量小鬼,各有大力,敕令他们拥护门户,并须负责防区安全(原文『及土地分』),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其门户呢?」
  佛赞鬼王:「很好,很好!汝等及与阎罗大王,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拥护汝等。」
  就在佛陀说这话的时候,大会中有一个鬼王,他的名字叫做主命;也就是和阎罗天子一起来的那些鬼王中的主命鬼王。
  是时主命鬼王趣前作礼,对佛陀表白说:「世尊!一切众生,生来死去,所受罪福,非天造,非地设,都是随著自己的宿业所转;不管它是罪还是福?都是自作自受;我等鬼王,亦复如是。故有恶毒,乃至大阿那吒王,各有所执,各有所主,皆是宿业所致;我以宿业(原文『本业』)因缘故,主管南阎浮提众生的生死命运;所以阎浮男女,生时死时,都是我的主管业务。
  「世尊!在我的本意,甚愿以我职务上的方便,利益这些生来死去的众生;只是众生不能体会我的意思!以致他(她)们生来死去的时候,都不得安!
  「为什么?阎浮众生,有恶习故,生时死时,杀伤生灵,邀宴亲友,尤其是庆祝生者,更是灯红酒绿,燕语莺声,大吃大嚼!有公职者,利用公物,装饰门面;真可说是杀盗淫妄酒,准备得样样齐全!以是因故,能使生下来的婴儿减福减寿,死去的父母,增加罪累!但是众生,只见罪福,不见业因,叫我纵有热烈的心肠,也是无能为力。
  「若诸众生,初受胎时,乃至出胎,为父母者,但作善事,为儿增福,这样自令土地(地方神)发欢喜心,增益舍宅,喜气洋洋!拥护子母,得大安乐!若降生后,慎勿杀害生灵,取那血腥的鲜味供给产母;更莫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更不可灯红酒绿歌乐弦管,何以故?因为作杀盗淫,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世尊!当产妇临盆的时候,有无数的恶鬼,及魑魅魍魑,伺产妇侧,争食腥血,我以慈悲愿力故,敕令舍宅土地神祇,作责任性的护持,使其母子平安,而得利益。但是产妇家属,见到母子平安,便应作诸善业,回向法界;何以故?普利法界,鬼神同钦!是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是作者,不但自身植福,而且能化鬼神悭贪;悭贪心除,则『洗心』必定『革面』,是诸鬼神,一变过去阴沉沉的嘴脸,而为和善的面孔;则此居家,天、人、鬼、神,熙熙融融,浑合无间;岂不『三阳开泰,六合同春』?且莫杀鸡宰鸭,私自酬谢土地神祇,我已告诫他们,但依佛法,舍除悭贪,即可转报;不可私自受贿,自增罪累;更愿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我等鬼王皆大欢喜!此人世世生生,善法如林!乐境恒随!且莫以狭劣心,以诸『玉食』(红包或礼物)诱我眷属;若以黑心(不开明)行贿,授与受者,同堕深渊!是故众生,若能依佛正法,不生邪见,鬼神欢喜,如此便为设福,答谢土地神祇;不如是作,反而杀害有情,大作拜拜,复集眷属,大快朵颐;以是之故,犯殃自受,产子与母,俱折福寿。
  「又,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指人),临命终时,不管它是善或是恶,我都想引发他八识田中的宿世善根,令他不落在三恶道里面;何况他们能够自修善根,增加我的力量呢?
  「世尊!这南阎浮提行善的人,临命终时,尚有上百上千的恶道鬼神,变作他的父母眷属,给他背上一个感情包袱,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惯作恶者?
  「世尊!阎浮众生,在他临命终时,个个迷迷糊糊,神识昏昧,不辨善恶;甚至眼耳,不见不闻。当此『现阴』将谢,『中阴』将起,八识田中善恶种子,如电影般的轮流上映;若善业熟,得善觉观,随其观力,得生善处;譬如修五戒十善无缺漏者,则见天神持天衣伎乐前来迎接。修他方净土者,则见诸佛菩萨为说妙法。若恶业熟,得恶觉观,随其观力,得生恶处;譬如当堕牛身者,则见己身已变牛形,并且爱其毛角,犹如丽人顾影自怜。当堕地狱者,则见地狱境界,乃至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持铁矛,或执铁索,前后围绕。
  「在此『四大』行将瓦解的当儿,『五蕴』心中业境上映的时候,真是千钧一发!可好可坏;是时眷属不应痛哭号泣!应当尽其所能,设大供养,转读大乘经典,念佛菩萨名号,为是临命终人,作『增上缘』;此缘殊胜,一入亡者八识田中,立即发芽生长,成菩提林,一切妄缘(业境),应时消灭;但必须亡者眷属,作大供养;何谓『大供』?依于佛慧,生决定信,然后以『深心』『直心』供养诸佛,声声佛号清彻哀婉!为父母眷属故,声泪俱下!能使见者闻者,狂乱心中,一切善法,油然而生!是时亡者八识田中,茫茫业海,犹如黑暗大陆,一片空虚地带(无依无恃),故吸引力最强;由其眷属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声声佛号,纳入亡者八识田中,皆成粒粒菩提种子,故能迅速增长!以是之故,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以我任务上的经验,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罪,其余小小恶业,应堕三恶道者,即时解脱。」
  佛赞主命鬼王:「善哉,善哉!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流,善能护航!好!好!若未来世,有男子,或女人,到了生死关头,汝莫退是愿,总要善巧方便,循循善诱,令得解脱三恶道苦,永得安乐境界。」
  是时主命鬼王,涕泪悲泣!而白佛言:「世尊!我自无始劫来,蒙佛接引,以佛道故,作我航海指南,出虽苦海;我观众生,漂流生死,随波(烦恼)逐浪(业识),头出(人天)头没(三涂),以悲愍心,作大鬼王,愿以业务方便故,导引众生,同登法船;我今蒙佛殷勤咐嘱,倍增信念,如是世尊,愿不有虑!我当尽此形寿,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
  「世尊!此生死流,原为『随缘真如』,现象界中,无论净秽国土,不可或缺;众生迷之,随流颠倒,使成娑婆六道轮回;智者悟之,御生死流,能作恒沙胜妙功德。何以故?以其著生死流,即成众生五浊恶世;御生死流,便成西方极乐国土。是故众生,但去执病,莫罪『生死』,当知所谓『了生死』者,晓了为义,实非无也。所以者何?法相不住,真如随缘,才能促成大千世界日新又新!『生死』之功用,大矣哉!是故诸佛菩萨但顺法尔,不作主张;故能不住涅槃(不否定生死),不滞生死(住自性涅槃)。
  「世尊!此『不住』与『不滞』,是言诸佛菩萨无『生死』『涅槃』之执病;何以故?菩萨不住涅槃,自必随缘;不滞生死,才能不变;所以者何?涅槃(真如法性之异名词)如水,生死如流,此『流』与『水』,实难截然画分,亦如『生死』『涅槃』,不可截然画分也。今以『水』之与『流』勉强喻之,可令众生晓了是义;何以故?若说『水』、『流』是一,则水有不流之时,流无独存之日,故不可说『水』即是『流』,亦如不可说『涅槃』即『生死』也,故不可说一。可是『流』乃『水』性随缘之相,亦如『生死』乃『真如』(涅槃)随缘之用也;智者观之,全『流』即『水』,是故印证『生死』即『涅槃』(随缘真如);故不可说异。其所异者,凡夫随缘流转,菩萨随缘(不住涅槃)不变(不滞生死),随缘流转(落分段生死),造成三界二十五有;随缘不变(法性常恒),便成十方清净国土。
  「世尊!一切众生,若如是悟,是真解脱,不仅不为三界所拘,且能统御大千世界;以其此法,三世诸佛而莫越,恒沙星际不能易,故能『一纲举(因)万目张(果)』,『执大象(因)天下往(果)』,是为菩萨全体大用,正因正果。不如是悟,皆是凡夫二乘邪因邪果。是故众生当乐佛法。世尊!但愿一切众生,于活著的时候,或在生死之际,信受我这番话,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就在主命鬼王讲完这段话的时候,佛告地藏菩萨说:「地藏!是大鬼王,名主命者,他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阎浮众生,生死流中,担任护航工作;这是大士慈悲愿故,现鬼王身,他实在不是鬼啊!他从此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叫做无相如来,那时候叫做安乐劫,世界名净住,其佛的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他的经历是如此的,他已经到了不可思议境界,所度的人、天众生,也是不可限量」。
  写到这里,本品已完,内容似无余义可释;但不妨我们照例说几句话补充补充。
  (甲)这三十四位大鬼王,有人说他们都是些不思议菩萨,我在这里不愿作如是说,免得一般佛徒把鬼神和佛菩萨混为一谈;也免得外人讥我们为「泛神论」者;但我也不是故意避讳,事实就是如此;菩萨挂上鬼脸就是鬼,好像我们挂上官阶就是官;既为官矣,我们就不能说他原是个老百姓;所以我们就依然称他们为诸大鬼王,不必说他是什么菩萨;等他摘下鬼脸就是菩萨,也好像除下官阶就是老百姓,我们再也不必称他什么总司令。
  若从广义而言,凡是圣君贤臣,乃至梵王帝释,以正法治世者,可能是菩萨应世?也可能是彼等善业果报?诸大鬼王,乃至天大将军,或诸外道;也可能是菩萨化身,调伏刚强邪见众生,也可能是彼等恶业果报?
  若从狭义而言,惟有归依三宝,宣佛正法,修六度波罗蜜,续佛慧命,广度众生者;不管它是在家与出家,圣位或凡位,皆可称为菩萨,吾恐以凡滥圣,以邪滥正,舍广义而从狭义;犹如四众弟子,不管大乘或小乘,惟有比丘得为僧宝正统,在家菩萨没有份儿。
  依于是义,除佛明白宣示者,我们即以其现何等身,称何等名,不必以菩萨称之。
  (乙)凡诸菩萨应化身,皆依众生识心而现,譬如恶业众生,则见菩萨为诸大鬼王,或天大将军,威力无比,何以故?犹如吾人带上黑色眼镜(喻恶业),所见皆黑;诸黑虽同,若是菩萨,能以威力调伏刚强众生,令其回心向善。若善业众生,于诸世间乐正法者,则见菩萨现梵王、帝释。或转轮王身,教以正法治世。欣乐佛法者,菩萨则现佛身,为说妙法。凡此种种,皆由众生识心所发出的人生观,观力强胜,生希冀心,则感菩萨现身说法。此诸心、境,皆是众生别业所感;无论是善或是恶,各各不同;约能见边说,叫做「别业妄见」;约所见边说,叫做「业感缘起」,若无出世善根,众生与众生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为众生共业所感;无论是善或是恶,所见皆同;约能见边说,叫做「同业妄见」;约所见边说,亦属「业感缘起」。
  总之,众生皆有「我见」,在心眼上挂满了彩色,不独见红(喻业报境)是红,非红(喻菩萨境)亦红;同、别皆妄,缘生如幻,皆由识心所造;三界六道,无不如是,此吾之「唯识观」所由作也。
  前面正显识性虚妄(心),缘生如幻(境);次表如来正知正见(心)和诸法实相(境),反显唯识。若不显发如来真心实相,不独「唯识」之说,无处交待,而一切众生,将无所依,势必消极颓唐,空虚无聊!如阿难言:「我将无心,同于草木。」若如是修,落于无想外道,仍为识心发出来的错觉,非正见也。
  何谓如来真心?如来真心,为众生心识所依,故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性,皆因妄想(识心)执著,不能证得。」若无如来真心,众生识心将如龟毛兔角,连点影儿也不应有,更何有「无想外道」报居之「无想天」耶?
  何谓诸法实相?「诸法」者,含概一切法;「实相」者,一切法之究竟义也。诸法实相,为一切缘起所依,犹如画家(喻识心),依纸(喻法性即实相之异名词)故画(喻境界);若无于纸,不应虚空,(输断灭论)能画色相(以缘起界之事实,征诘「断灭论」拨无因果之非理)?如此,纵有画家灵活的手笔,鲜美的颜色,亦不成画,(喻依「断灭论」则不应有一切现象)。
  前者举例反显,今当剖璞出玉,直示如来真心,诸法实相,才能显示识性虚妄,缘生如幻之所以然;俾诸众生有所依归,不至消极颓唐,也不至虚妄颠倒。
  此义难明,不易直接出示于人,仍当举例况显;否则陈义再深,仍不免落于空洞的玄想;譬喻玩泥巴的小儿(喻众生识心),随手(喻随缘)捏造佛菩萨像(喻佛随缘现应化身),又造人、天、鬼、畜,(喻众生随业现六道身);智者观之,此佛菩萨像及众生像,皆依泥巴(喻实相)因缘幻现;以其因缘差别故,现相各异;当知此有非有,离开泥巴,此一切像,犹如龟毛兔角,以是义故,故曰「缘生如幻」;众生不了(无明),执幻为实,故曰「识性虚妄」。此说虽圆,仍属现象界的「认识论」,犹不足以了知「真心」「实相」也。若再进一步看,诸相生时,泥巴不生;诸相灭时,泥巴不灭;人、天、鬼、畜(六道轮回),及菩萨像(随缘应化),迭相更变,而此泥巴依然如故;它不仅不随诸相生灭流转;而且诸相生时,生亦泥巴;诸相灭时,灭亦泥巴;如是深观,泥巴之外,无毫发之物可得;亦如法性之外,无毫发之物可得也。此以生灭显不生灭;以可坏者,显不可坏;以流转者,显不流转;即虚妄相,显真实性;但必须把「生灭」「流转」「可坏」等相,了知其缘生幻有,方知诸法实相(如泥巴)本自不生不灭,不可破坏,亦不流转,原非诸相。何以故?泥性之中,求其人、天、鬼、畜,及菩萨像,了不可得;亦如法性之中,求其十法界色,亦了不可得;所以说「一真法界内,无佛无众生。」(此处不可著空,而是说法性空净,本无十法界色)。
  诸善知识!相(现象界)空幻也,性(理体界)空净也;相空性空,不可扯在一块儿谈;由相幻故,色即是空,是故诸相纷扰,不碍法性空净,性空净故,空即是色,是故真如随缘,不碍法相缘起。过去许多大德,即以「诸法无性」,「色即是空」;以为佛法之空,不过如此;那知如此解空,不悉般若真空妙义,易落二乘「偏空」境界;诸外道人,因此著空,拨无因果,即落「顽空」「断灭」境界。
  诸善知识!「诸法无性」,不可与「法性空净」同日而语;何以故?「诸法无性」,言其无自体也;如泥菩萨,相虽宛然,离泥无体,故曰「无性」。「法性空净」,是表法性之体,不假造作,法尔清净也;犹如泥巴,虽能缘起种种法相,而于泥性之中,求其种种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空);亦如「真如法性」,虽能缘起法界依、正二报,而于法性之中,求其十法界色,亦了不可得(空);虽不可得,十法界色,无一而非「随缘真如」;亦如种种瓦器,无一而非泥者;以其遍周一切法,而又不与一切法共其生灭,是故诸法可坏;此不可坏,无以名之,强名法性;又以其诸法究竟莫不如是,故曰「诸法实相」,了是义者,是为正知正见,不假思索豁然贯通,印证诸法莫不如是,是为「一实相法印」;亦名如来「常住真心」。此「一实相法印」,为如来亲证,是一切学术之「大总相法门体」,亦即哲学界之公式也;吾人治学,顺此法则,则纲举目张;是故若观法界,必须依于「第一义谛」,才能作法界缘起观;了知法界缘起,才能了知万法唯识,净秽国土,无不如是。
  称佛名号品第九
  称佛名号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是修行法门之一,持名念佛又是念佛法门之一。本品既为称佛名号,我们就专谈持名念佛功德之利,不涉其他。
  持名念佛首要的条件,要深信因果,知轮回苦,持戒修善;深信过去已有恒沙诸佛成等正觉,宏化十方,度无量众。知我博地凡夫,业障深重!无始劫来,流转生死,驴胎马腹不知去了多少遍?无间阿鼻曾经是我常游地,幸蒙地藏大士慈悲护念,导我出离无间重罪,故我一闻大士洪名,心生欢喜!今得为人,复闻如来微妙大法,以及恒沙如来万德洪名,涕泪悲泣!生难遭想!好像失乳婴儿,漂泊异乡!渐渐长大,受尽了饥寒痛苦,尝尽了人间辛酸,但是为了自卫,为了要活下去,也学了一套太保本领,拿著明晃晃的刀子(世智辩聪),地地道道是一个问题儿童。虽然如此凶顽,一旦遇著慈爱的母亲,就会马上丢掉了刀子,投到母亲怀里,声泪俱下!由内心深处喊著妈妈!是时其母不嫌此儿全身腥臭!衣衫蓝缕!把他紧紧的抱在怀里!手摩其顶!首先使他得到家庭的温暖,次与沐浴更衣,灌以醍醐甘露,是儿顿时身心清凉,复感无限轻松自在!并发愿言:自今以后,愿随慈母身边,不作天涯流浪儿!今念佛人,亦复如是,先当焚香礼佛,忏悔宿业,作如上想;如上想已,不觉悲从中来!涕泪俱下!声声佛号,清彻哀婉!此时忘却自己的年龄,一片赤子之心!再度回到童年时代,身心柔软,无复刚愎粗暴之志;并发愿言:愿我今舍此报身,往生佛国,长养善根!然后化身无量,追随地藏善萨作为助手;以待地藏菩萨成等正觉,蒙佛授记,次补佛处;若往劫中恒沙菩萨已发是愿,吾即次第蒙佛授记。更愿现在未来诸善知识,与我同以念佛因缘,发斯大愿,作地藏菩萨的法眷属,将来形成庞大无比的地藏集团!浩浩荡荡成地藏军!与地藏菩萨次第成佛,同一佛号,在无量劫中佛教史上叫做地藏时代。
  世人不了此义,多讥称佛名号为迷信者,那知这是赤诚的流露,好像失乳婴儿喊著妈妈一样,如是母子相忆,犹如磁石吸铁,即不得念佛三昧,亦必往生佛国。
  不过基本条件是要以正知正见持戒修善,发赤子心,称佛名号,则随其愿力无不成就;上焉者,愿生佛国,见佛闻法,长养善根,成就四弘誓愿,圆满六波罗蜜。或愿此土人、天流转,广度众生。其次者,愿离娑婆,侨居安养,作一个优闲自在的寓公。再其次者,求人、天福报,征求妻子儿女,无不随愿具足。所以者何?万法唯识,因缘果报,法尔如斯,犹如压宝,压的美金赢美金,压的台币赢台币,压的空头支票(无愿)赢张空头支票,舍不得压,赢不了钱;我愿诸善知识,眼要快(智慧锐利)!心要狠(生决定信)!看准点子下大注!把你全部财产(「人我执」「法我执」)孤注一掷!就会由穷小子一步跨入弥陀宫殿为法王子,可在世尊座下痛哭一场!叙说流浪之苦!从此高车驷马!玉液琼浆!俨然一法王子。若不此之图,仅求寓公生活,或人、天福报者,等于以摩尼宝珠换地瓜(蕃薯)吃!实在太觉冤枉!由此当知念佛法门,乃五乘共修之法,不可仅以小乘法视之。是故本品地藏大士特为介绍称佛名号功德,作为度生之胜妙方便,此品居于第九,故曰「称佛名号品第九」。
  就在佛陀叙说主命鬼王的悲愿史迹完了以后,地藏菩萨摩诃萨,又站立起来对佛陀表白说:「世尊!一切如来有胜方便,广被人、天及诸菩萨,能于众生(包括菩萨)生死海中获大利益,我今为未来众生广宣是事,唯愿世尊赐我一个机会,听许我说。」
  尔时世尊面容愉悦!犹如初敷芬陀利华(白莲华)!赞叹地藏菩萨说:「善哉地藏!汝今欲兴无缘大慈!无缘大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说这不可思议的胜妙方便,现在正是时候,速说!速说!地藏!我的机缘已尽,即将涅槃,使你早早担当这方便度生的大愿(原文「早毕是愿」,大士悲愿,岂有穷耶?乃如来即将涅槃,促其早日担当起来,则「我欲仁斯仁至矣!」如是「毕愿」者,乃遂其愿也,才能文顺义顺。),我也无忧于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了。」
  于是地藏菩萨得到佛的许可,重白佛言:「世尊!我自发心以来,所值诸佛,已非算数譬喻所能了知,今且略举。回忆过去以『阿僧祇』为单位,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或女人,听到这尊佛的名号,由内心深处,发欢喜心,暂生恭敬,即得超过四十劫的生死重罪(即粗重生死,如三途众生,及人间横死暴死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生死际,轻松自在,无畏惧心);何况能够塑昼形像,供养赞叹,则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又于过去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在一弹指的时间里,发出深心归依是佛,是人于无上进(佛道)永不退转。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只要经历他的耳根,印于八识田中,是人即得千次往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又于过去说都说不清,不可用数字来表达,那么多的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狮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由内心深处,一念归依(向心力),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由内心深处瞻仰礼拜,或复口中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成佛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远不会堕在恶道里面,常生人、天道中,没有粗重烦恼,身心轻安,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以恒河为单位,有无量数恒河那么多的恒河沙数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印入八识田中,是人直至成佛,永不堕于恶道里面,并且常生天道,受著轻安微妙的快乐。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由内心深处,一念恭敬,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又于过去,以阿僧祇为单位,有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印入八识田中,是人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印入八识田中,是人从此得恒沙诸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说都说不完的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不论是天,或者是人,不论是男,或者是女,但能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等闻佛名号一心向佛的众生,在生与死的当儿,自得大利,终不堕于恶道。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甚至于少至一人,为是临命终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了五无间罪,其余业报,悉皆消灭。这五无间罪,虽至极重。一动就是千万亿劫,无有出期;可是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重罪,虽不顿除,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能够自称自念,自必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写到这里,本品已完,文内似无余义可说,不过还有点小问题,顺便向读者交待一下,就是在第一段的原文「唯愿世尊听我说之」这句话,是大士向佛要求发言的机会,听许他说;好像我们开会,与会者,向主席讨得发言的地位,准许他发表意见,不是让佛来听他说;你看!经中不是明明的说:「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吗?接著就是向佛要求准许他说。
  佛以愉悦的心情准其发言,并说:「今正是时,唯当速说。」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现在佛即将涅槃,未来佛时间尚早,在这长夜漫漫众生无依无恃的时候,所以佛不但答应大士的要求,促其速说;又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于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使汝早毕是愿」,这句经文,不是说让大士在如来涅槃之前,或如来灭度之后,使其早日圆满结束;乃是说我就要涅槃了!汝有这个要求,我即答应你的要求,好使你早早担当起来,不负如来托孤之重,我亦无忧于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了。曰:「若如此者,何言『早毕』」?答:「毕者,『求仁而得仁』也!先勉其速说,次则曰:『吾即涅槃』,这不是明明促大士早早接替如来未竟之志吗?否则,虚空无尽,众生无尽,大士的悲愿岂有尽耶?怎能在释迦佛时代提前结束呢?当知此处的『毕』字,是『成全』意,或『遂顺』意,不是结束的意思。」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布施为六度之首,助道之缘;而无住相布施,又为成佛康庄大道。是故此布施门,始而人天,乃至菩萨,终至成佛,不可或缺。何以故?施者助也,助人为快乐之本,好施之人,声誉流布,人所爱乐;若生人、天道中,福缘最胜!若为菩萨,弘法利生,法缘最胜!以其我施众生,众生乐我故。布施有三:一曰财施,二曰法施,三日无畏施。财施复分为二:一曰内财布施,二曰外财布施。三种布施复分为二:一曰住相布施,二曰无住相布施。何谓财施?凡以物质金钱,精神和力量布施者,都叫做财施:而以物质金钱作布施者,叫做外财布施:以生命和力量来布施者,叫做内财布施;少至一粥一饭,乃至上坡时,代人推推牛车,都是布施;无论穷富,只要能够慈悲喜舍,都作得到。布施以后,再不挂在心上,只是随缘而作,如鸟飞空,不留鸟迹;在布施来说,叫做「无住相布施」,在心境来说,叫做「无缘大慈」;言其未施之前,没有预计;既施之后,也不留恋;不同于「著相布施」,以攀缘心沽名钓誉也。「法施」和「无畏施」亦复如是。
  何谓法施?凡是热心教育,以启后学,不论语言或是文章,只若不求任何代价,都叫做法施。不过此处专以佛法而言,其「住相」与「不住相」则与「财施」同。
  何谓无畏施?慈心不杀,能护众生;凡以精神、力量、知识、才能援助众生,使其临难无畏,叫做「无畏施」。其「住相」与「不住相」亦与「财施」同。
  此三施者,法施最胜,以其能启发吾人智慧宝藏,续佛慧命故也。而法施功德,又莫过于「不住相」,盖不住相布施,是为菩萨践履佛道。既不住相,当然不会自私自秘,专为自己打算,贪图人、天果报,或阿罗汉果。如是菩萨即发心时,即回向时,一切功德,与众生共,则其功德与法性等,汪洋浩瀚!无量无边!此品世尊举劣以况胜,这在现象界说,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因缘果报,故曰「较量布施功德缘品」。诸君且莫自己较量,何以故?一有较量,便著人、我,囿于时空(宇宙),起轮回性;是为人天道,非菩萨行矣!此品居于第十,故曰「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就在地藏菩萨说完了称佛名号品功德以后,是时忉利大会一片寂静肃穆!无人发问,于是乎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又从他座位上起来,右膝著地,作胡跪状,双手合掌,启请佛道:「世尊!我观业道里面的众生,同一布施,较量功德,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者,有十生受福者,也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这是什么缘故呢?唯愿世尊说给我听听。」
  佛告地藏菩萨说:「好!我今就在这忉利天宫,当著人、天海会,说说这阎浮提众生为什么同一布施,较量功德便有轻有重呢?汝当仔细听著,我就为你说。」
  地藏菩萨说:「是的,世尊!我对这问题有点疑惑,很乐意及早听听。」
  佛告地藏菩萨说:「假如这南阎浮提,有诸国王,或宰辅大臣,大长者子,大刹利(贵族),大婆罗门等,他们都是人中之尊,容易养尊处优,吾我自大;假若他们能够忘了自己的尊贵,遇到这些最下贫穷,乃至弯腰驼背,或聋或哑,或白痴或瞎子,如是种种六根不全的残缺众生,衣衫蓝缕,蝇来著身!是大国王及婆罗门等,想要布施的时候,若能具足大慈大悲,低下其心,轻松自在,亲手遍布,含笑施与;如其不然,或使人施,自己随在后面,软言慰喻!啊!是大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条恒河那么多的河沙诸佛功德。何以故?是国王等,没有『我相』及与『人相』,亦无富贵贫贱之想,故能于是诸根残缺罪苦众生,慈心辉映,其德化和施与,犹如春风化雨般的长养万物,不见施者及与受者,是故福利,有如是报;此人百千生中,常得人间天上,七宝具足,何况衣食住行呢?尤有要者,是人世世生生沐浴般若大海,终至成佛,不落恶道。是故菩萨行者,应当低眉垂目,上承诸佛,下视众生;不可贡高我慢,仰面朝天,热闹场中,为求名闻,倾家荡产以用布施;见贫苦儿,施以白眼,此名颠倒作善,不正作福,如是等人,甚可悲悯!以其知见颠倒,用财甚多,获福甚少!
  「地藏!众生作善,犹如耕耘;恭敬三宝,乃耘福田;施诸贫苦,乃耘悲田;耘福田者,田胜心(识)劣;耘悲田者,田劣心(识)胜;地藏当知,三界唯心(性),『胜田』『劣田』同一法性;由心(识)胜故,沧海变桑田;由心(识)劣故,桑田变沧海;所以者何?如痴呆汉,良田百亩,不如农业专家经营劣田五十亩;由是当知,万法唯识,亦如事在人为,非佛菩萨所左右也。佛菩萨者,世间导师,能启众生正知正见,众生罪福,全由识心自作自受,诸佛菩萨不予不夺,惟有诸佛正知正见,才能启发众生自发自动的转祸为福;否则,以下劣心(识),供养恒沙诸佛,不如以平等心(性),下心含笑,施一乞丐功德之利。是故众生且莫锦上添花,风头扬善,当觅藏风聚气之地作诸善也(阴德)。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长者,乃至婆罗门等,遇到佛的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等像,不假侍从人员之手,亲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再以此布施供养福利而不自私,回向法界有情,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乃至婆罗门等,遇到过去佛的塔寺,或者是经,或者是像,毁坏破落,能够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独力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人千人,共同布施结缘;是国王等,少则百生,多则千生,常为转轮王身,和这国王共同发心者,也是少则百生,多则千生,常为小国王身。若功德圆满,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是国王等,乃及诸发心者,从此走上成佛的康庄大道!何以故?以其回向功德不可思议,是故果报无量无边。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看到老而无子,孤独无依者,病苦无救者,或贫苦人家正在生产的妇女;这些国王及婆罗门,若能于一念间,发大慈悲!布施他(她)们医药、饮食、卧具,使他(她)们由贫苦中得到安乐,如是福利,最难思议;是国王等,今后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不堕于三恶道中;不但此也,百千生中,耳中不闻苦声,况自受耶?
  「所以者何?有三种法,世间不乐;何者为三?曰:老、病、死。地藏!世间若无老、病、死者,如来即不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调伏法,及解脱道。是诸众生,末得调伏及解脱时,遇老、病、死,及产难时,最为痛苦!此时此地,正是悲田植福之处,藏风聚气之所;是故国王及大长者,大婆罗门等,宜于此处广植福田,则其功德不可思议(毕竟成佛)。
  「复次,地藏!假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大长者,大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若再不住于相,不见施者,及与受者,一切功德,即发心时,即回向时,是已具足六波罗蜜,此人功德,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帝释、大梵天王,转轮圣王之报乎?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复次,地藏!假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以正因心(简非下劣心也),种少善根,少到像毛发、尘点、沙粒等许,他所受到的福利,是不可用语言宣说,也不可举喻来说的。
  「所以者何?世间福田,佛为第一,一切如来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福德智慧圆满具足,称性(法性)而证(无差),量裹太虚,含概诸法,是故众生,若去邪见,以正因心,植少善根于佛田者,是田优胜,故能获福无量无边!
  「地藏!是『正因心』(亦名正知正见),犹如农业专家,善于识别土壤(审缘),善于选拔种子(审因),复善耕耘(具足修慧),不失其时(精进),如是耕耘福田,岂不利市千万亿倍?否则,以『下劣心』(亦名邪知邪见),如痴呆汉,不识土壤,不善择种,不但不善耕耘,而且终日神经兮兮的偃苗助长,如是等人,虽值诸佛无上福田,亦难收获。
  「所以者何?佛所证者,法性而已,法性含育万有,非法性外别有诸佛福田也。『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同依法性而有,是故于佛福田植烦恼种,亦复产生无量无边烦恼!以是之故,若真佛子,于佛法中,当审因地(选种)。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以正因心,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间天上,受胜妙乐。若再不自私,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是人福利,亦复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大乘经典,或听到经中一句一偈,领悟佛法大意,如同饥者得食,渴者得饮,无不甘之如饴!若不如是,是人已失味觉;是故众生得闻诸大乘经一句一偈,能由内心深处,赞叹恭敬,生难遭想,当知是人食髓知味,若再顶戴受持,转向他人怍法布施,供养三宝,是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其福不可用算数譬喻所可了知。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寺,或大乘经典,新者顶戴受持,布施供养!或瞻仰礼拜,或心中赞叹!或合掌恭敬!若是遇到故旧者,或已经遭受破坏者,就去修补营理,此人或者独自发心,或劝多人共同发心;如是被劝等人,今后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主动发心者,常为转轮王身,还以五戒十善教化诸小国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像这些功德,乃至少到像一根毫毛、一微尘点、一粒沙子,或一滴水,别看这微许功德,但能回向法界有情,是人功德,百生或千生中,无粗重烦恼,受胜妙乐!如果此人心小量窄,但能回向自家眷属,或仅求自身利益,这样的果报,也是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也。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写到这裹,本品已完,本经的正宗分,业已圆满。下面自地神护法品,即入流通分了。

 
 
 
前五篇文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四)

佛倡西方極樂繫人間

修行與戒律

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

噶举派的特点

 

后五篇文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一)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二)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一)

重写戒淫证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