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论、成实两宗的起源及其教义 三论·成实二宗之间虽有大、小乘的区别,但二者皆起源于印度,且其教义方面有出于同样论旨的内容。因此古来把成实宗称为“小乘空宗”。把三论宗称为“大乘空宗”。两宗在教义上既然有这种关系,所以无论其传到中国也好,传到日本也好,都是互相协同的,而且经常成为其他各宗的先驱。 三论宗的教义是根据《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三论提出的,并因此得名,其中《中观论》和《十二门论》是龙树作其本颂,青目写有长行释疏;《百论》的本文是提婆作的,婆薮述其注释。西域龟兹国的三藏鸠摩罗什从沙车国王子须耶利苏摩受“三论”传授,姚秦(注:即南北朝时后秦)时传到长安,把梵文译成汉文,并传播其教义。这是印度三论宗传入中国的开始。罗什同时又传译出《成实论》。此书为成实宗所依据的经典,是印度诃梨跋摩的著作。它比较探讨了小乘二十部的教义,特别反对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的主张,因此它的教义与小乘的俱舍宗不同,反而有的地方与大乘三论宗相同。 三论、成实二宗一并由罗什传人中国后,曾盛极一时。三论宗古来是从罗什开始,中经道生、昙济、道朗、僧诠、法朗等泻瓶传承的、到了隋朝的吉藏,三论宗教义有很大发展,使印度的三论宗增添前所未有的精华。吉藏即嘉祥大师,是日本慧灌僧正受法之师。吉藏最早以“二藏”和"三轮"解释教相,以“八不中道”确定教旨。“二藏”是说在佛教中有声闻藏和菩萨藏二部;“三轮”是说“二藏”之中心无非是显彰一理。就是说,以华严的一乘教为“第一根本 轮”,以其他的三乘教统称为“第二枝末轮”,而以法华的一乘教称为“第三摄末归本轮”。虽说教相前后不同,但教旨彼此相通,不外乎显彰一理,只是其显彰的方法,即三轮的说法有所不同罢了。这里所说的一理,是所谓“天真独朗”的,然而却被人们的邪见所隐蔽。所以要显彰此理,首先必须打破一切邪见,但邪见的种类非一,因而破除邪见的教相不能只有一样。这虽然同为显彰一理,但在说法上却产生了三轮的差别。教相虽有种种不同,但最后都归到破邪与显正两个方面。破邪、显正实际是三论宗的纲领,并且是一代佛教的纲领。若将破邪、显正加以根本的分类,则离不开“不生、不灭、不一、不导、不去、不来、不断、不常”这“八不”。以这“八不”指出“中道实相”,称作“八不中道”。 成实宗如同三论宗,在教法传承系统上虽有不明确的地方,但从罗什以后,有僧睿、僧嵩、僧渊、昙度(以上属北方成实宗)以及弘称、僧柔、法云、智藏、僧曼(以上属南方成实宗)等名僧辈出,茌梁朝时代实际竟凌驾千三论宗之上。成实宗的教义是依据《成实论》,而《成实论》的主张不外是我法二空论。即,从世俗谛方面说,我、法是并存的,从真谛方面说,无我也无法;不是我、法俱空,就没有真正的涅檠,所以,我们要宣扬,必须破除我、法存在的见解,而观我、法二空之理,以欣求涅檠。 以上三论、成实二宗,传到中国后,在教义研究史上颇有成绩,而在我国,只是在阱究的精细方面有可观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