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栯堂禅师《山居诗》赏析 出家人喜欢山居,朝夕与草木鱼鸟相伴,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将平昔困扰自身的一切世务俗趣抛开,以求得内心的清净。 出家人虽然追求内心的空寂,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山居生活中形同槁木,心如死灰。你看,那林间淙淙流淌的小溪,雨后的啾啾的鸟鸣,都被他们写进山居诗里去了。说到僧人的山居诗,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曾经列举说:“永明、石屋、中峰诸大老,皆有山居诗,发明自性,响振千古,而兼之乎气格雄浑,句字精工,则栯堂四十咏,尤为诸家绝唱。”其中被推为“绝唱”的,是元代栯堂禅师的《山居诗》四十首。 栯堂禅师,温州人,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的四世法孙,尝驻锡于奉化岳林寺,享寿八十三岁。他的这四十首诗,皆为七律,题材其实颇为广泛。我们不妨先看第七首: 自知疏拙不可及,土凳柴床住翠嶒。夜火晴收枫坞叶,午茶寒煮石池冰。 青林有雀安知鹄,碧海非鲲不化鹏。从此交游远朝市,乱山截截路稜稜。 开头两句说自己才疏人拙,只能条件简陋地过着山居生活,这算是交代了山居的缘由。颔联写诗人搜集枫树的落叶,供夜晚生火,融化石池中的冰块,供午后煮茶,这样的生活诚然艰苦,可都被视作乐趣,因为诗人心怀大志。颈联用《庄子·逍遥游》典故,说自己志向远大,非目光短浅之辈所能知晓,最后,诗人坚决表示,从今起要远离喧嚣的朝市,甘心在山中寂寞地居住。其中第三、四句用字极为凝练,颇具中唐诗歌的韵味。不过我们读罢全诗,对于诗人的志向还是不甚了了。他不是普通隐士,而是出家的僧人,其心志究竟如何呢?在接下来第十首诗里,终于透露出来: 念念心心不得住,胡为自抱百年忧。虚空有体需亲证,定慧无门莫妄修。 睡起碧天三丈日,诗成青树一声鸠。双林大士分明说,会取桥流水不流。 佛教认为,一切念头都不停驻,都在无尽的迁流变化之中,由此,诗人认为人完全不必要为生命流逝而担忧。他对修行抱着十分严肃的态度:佛教主张的“空”当然需要信徒自证自觉,“定”、“慧”二学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修习。看来,这位隐于山间的禅师,一刻也没有忘记出家人的修行本分啊!和尚睡到太阳高升才起床,所吟之诗也只有树上小鸟来欣赏,看似慵懒寂寞,但读者切不可为表象所惑。诗人最后引用南朝双林善慧大士的偈语:“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外在和相对的,空着手就是握着锄头,步行和骑着水牛也没有分别;人过桥时,假如以人作为静止的参照物,那么脚下流过的首先是桥,而不是水。看透了这一层,才算亲证了佛家“虚空”之“体”。自证虚空之后,才算是由“定”发“慧”,自然再也用不着为人生的有限而担忧了。 除了述说山居修行的体悟之外,栯堂禅师还对历史上的种种盛衰兴亡抒发了感想,总体来说,名利权位这些东西不能长保,所谓“古今岸谷几迁变,华屋朱门保百年”,因此,出家人更应该赶紧抛却世俗的欲望和追求,去青山绿水中修禅悟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