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班禅大师肉身金像成就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在他的驻锡地——西藏日喀则的新宫德虔格桑颇章圆寂。他的圆寂引起了人们普遍震惊。噩耗传来,辽阔的雪域,一切歌舞视听娱乐顿然消失,民房上的风水经幡纷纷倒下,农贸市场冷清了许多。无数供灯昼夜闪烁,悲痛笼罩着人们的生活。
  雪域信民纷纷前往寺院,添供灯、发布施、慰劳虔诚诵经祈祷的僧尼。那些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来自藏区的群众围绕大师的新宫和扎什伦布寺转经……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所有藏传佛教寺院摆出了成千上万的供灯,昼夜祈祷、超度,祈愿灵童早日转世。国务院和扎什伦布寺为此特发布了祈祷班禅早日转生的文告。全国其他佛教寺院及佛教协会,也以其各自的方式进行了祈祷活动。
  按惯例,活佛圆寂之后,遗体允许各界祭悼。祭悼完毕,则进行防腐处理,将骨灰或遗体直接存放于灵塔之中。
  这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丧葬形式——“塔葬”,也称为“肉身之制”。
  藏传佛教这种特殊的遗体处理方法,是与藏传佛教的教义有密切关系的。
  当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之前,那里葬俗中有土葬、水葬、火葬、高空葬等多种形式。随着佛教的传入,天葬和具有葬、佛教特色的火葬逐渐兴盛。这几种葬俗的流行,与佛教基本思想的“四界”说相一致。所谓“四界”,即指土、火、水、空,古鳊认为这四种元素构成万物万法,人的身体也不例外,因此土葬于土、火葬于火、水葬于水、空葬于天,是将死者遗体还其本源。在藏传佛教僧侣看来,“人体只不过是一种外壳而已--只不过是不朽灵魂的一种物质被覆而已……一具死人的尸体,其价值远不如一套破旧的衣服。如果一个人寿终就寝,我们便作如下之观:此身已病,已有残缺,已经不再适于精神运用,已经不堪再作进修之需,是该弃置的时候了。精神逐渐退出此一肉身之外。”(罗桑伦巴《第三眼》)基于这样的看法,藏区流行的葬俗,否认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均不保存遗体,而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尸体加以处置。佛教兴盛后,逐渐出现偶像的制作和崇拜,宣扬佛的真身、寿命无边无际,威力无限,号召人们向他顶礼膜拜,求得神明保佑,由此导致了从对偶然的崇拜到对佛僧的直接肉体崇拜。适应这种“偶像崇拜”的宣教和信徒们对“偶像崇拜”的心理要求,逐渐形成了对活佛涅磐肉身施行保存的制度。
  “肉身之制”既表现了信徒的精神要求,也从客观上反映出藏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已经发达到能够有效保存人体肉身的水平。
  一具肉身的制作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大体可分为防腐、干燥处理、装金修饰三步骤。首先将遗体加以洗涤,不动一刀一剪地从特殊孔道取出体内的脏器,然后须用含苏达(碳酸氢纳)成份的藏地出产沼盐,吸收体内水分,还要用檀香粉、香料、漆液、药物以及高原地带生长的具有防腐消毒作用的植物等等,进行复杂处理,使处理过的肉身达到“全身犹如一人正在睡眠,随时可以唤醒,外部轮廓一如生前”的效果。
  对于防腐处理过的遗体,还须由金匠进行装金修饰,也就是将真金至薄至柔地一层一层地附丽在遗体上,不出丝毫之微的差错,使每一线条、每一折皱都复制得一如生前。这样,才算完成了活佛肉身的最后定型。
  活佛肉身的制作,体现着藏族人民的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在雕塑和金属工艺方面高超的技艺,体现着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据介绍,对已逝世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法体,就是完全按传统方法处理和保存的。大师的法体先用藏红花、檀香料、盐巴等多种名贵的药水精心沐浴,擦洗,再用绸缎密密裹紧,吸出法体的水分。如此在四个月内按期更换绸缎,使法体的水分完全吸尽,又不损伤体肤,保证了法体的长期保存。在不停的诵经声中,扎什伦布寺的高僧及班禅大师在拉萨的行宫雪林多吉颇章和在日喀则的新宫德虔格桑颇章的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了保存法体的工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此提供了500公斤以上的名贵药品,其中有5公斤藏红花、帕苦玛粉、白檀香粉、高级冰片和“六种良药粉”等。
  据瞻礼过十世班禅法体的人士说,法体端座在孜恰殿内一米多高的法台上,比生前略小。法体头戴黄教尖顶黄帽,身披绸缎法认,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法铃,似在进行庄严的法事活动。法容经整容后已涂上金粉,并重新描了五官。整个法体以玻璃护室保护,似一座小佛堂。前来朝拜、瞻仰者无不为法体完好的保存而惊叹。
  在世界另一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埃及,也有“木乃伊”制作工艺的发明。但以藏族的肉身制作和古埃及“木乃伊”制作工艺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二者在制作原理上极为相似,但藏传佛教活佛肉身金像的防腐制作只需7—15天,而埃及木乃伊制作一般需70天左右;从外形来看,藏族活佛肉身外形完整、光洁,不动一剪;而木乃伊肌肤外表多留有明显手术痕迹。再从体表装饰看,藏族佛教活佛肉身金像,体表装饰华美,重在观瞻,具有工艺美术效果;而木乃伊体表不重修饰,并通常用亚麻布将遗体层层裹扎存放,重在保存。
  由此可见,藏传佛教涅磐活佛的肉身保存,具有东方民族意识特点和审美特色。
  制作好的涅磐活佛肉身,将置于具有特殊含意的灵塔之内。
  在中国佛教圣地和其他信奉佛教的国家,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构思奇特的灵塔。 这种塔与汉族地区可以供人登临的楼阁式宝塔不同,它只用来供奉去世僧人的骨灰或肉身。其实,这倒是“塔”的固有用途。“塔”的古梵文音译为“堵波”,正是坟墓的意思。
  藏传佛教的灵塔建筑式茁壮成长,基本上与鳊的“堵波”或塔相似。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在塔瓶内供奉活佛的肉身。
  灵塔的建筑式样,有着特殊的佛教含意。藏族著名高僧罗桑伦巴曾对灵塔的构造和功能作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图解。
  他认为佛塔最下层的方型基底,表示坚固的“地基”;其上为“水球”;再上为“火锥”;再上为“气托”;最上为波动的精种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而以上元素又都由“趣悟阶段”而登达。
  这基本上把佛教“四界”的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有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永无穷尽的轮回。
  从本质上来说,藏传佛教的塔葬不仅体现着佛教的基本思想,而且采用更为精巧、直观的形式,造成了更为浓郁的宗教神秘气氛和强烈的感染力,显示出藏传佛教独特的风格。
  西藏的第一座灵塔,可追溯到公元755—797年藏王赤松德赞时期,那时,在西藏山南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于该寺四周修建红、白、黑、蓝色佛塔四座。位于桑耶寺旁黑山脚下的寂护大师灵塔,是雪域高原上第一座为涅磐活佛建造的灵塔。此塔建于公元八世纪晚期,距今已有1270年的历史。
  从此高僧涅磐建造灵塔的作法,为后世藏传佛教徒所沿袭。从寂护大师开始,藏传佛教的活佛、高僧几乎都采用塔葬。
  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来藏区传教的印度大师阿底峡的牙灵塔,便座落在拉萨色拉寺内。
  在黄教著名寺院甘丹寺内,保存着一座高二丈的灵塔,那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纪念塔。原塔已毁,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那座灵塔是仿照原来的灵塔建造的。原来的灵塔中曾保存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肉身。据说,宝塔原有个小木门,可以开启,能够看到宗喀巴大师的法体。从前,那小木门只限为政府高级官员开闭,后来达赖喇嘛下令将小门关闭。人们虽不再有朝拜瞻礼的机会,但这样做却能完好地保存法体。据说,有些贵族曾看到过大师的法体,大师的头发已长过膝盖,指甲盘到肩上,黄帽袈裟仍如新的一般。不少藏传佛教信徒对此深信不疑。
  如果人们步入雄伟的布达拉宫的还会看到第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世达赖的灵塔。这八座灵塔,点缀着稀世珍宝,布满精巧嵌饰和美丽图案。显示了历世达赖威力无比、大智大慧、全知全能的最高佛的地位,也以此来反映活佛“转世”和“回向”的超人力量。
  一般一座灵塔中只有一个法体,然而矗立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东陵扎什南捷的一座灵塔,则是第五——九世班禅大师的合葬灵塔,这现象在藏传佛教史上是头一次出现。
  由于“文革”浩劫席卷中国大地,1966年扎什伦布寺内存放的第五世——九世班禅喇嘛的五座灵塔也遭到破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信教群众把浩劫中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五世——九世班禅的遗体残骸归还寺院。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十世班禅大师的亲自主持下,重建了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大殿,安放了五世——九世班禅合葬灵塔。
  重修的东陵扎什南捷大殿由紫红色和棕色两大部分建筑组成,雄伟壮观。殿中矗立的合葬灵塔高11.52米,塔身以银皮包裹,遍镶珠宝,雕饰华丽,造形端庄。为包制这座灵塔耗白银1669公斤、黄金103.8公斤、水银665公斤、黄铜5638.8公斤。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遗体残骸公装在五个檀香木匣内,安放在灵塔的壶瓶中,现时还放有袈裟、大藏经、历世班禅的著作、各教派大师的经典以及金银制成的各种宗教用品;各种粮食、糖果、水果、茶叶、酥油等供品;此外还有金银珠宝和印度洋的水。
  据合葬灵塔修建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讲,为重建这座精美的灵塔,中央政府拨专款600万元人民币;西藏自治区政府拨专款70万元人民币;扎什伦布寺自己筹集资金100万元人民币;刚坚公司出资10万元人民币。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在生前最后一次讲演中,对这座合葬灵塔作了这样的评价:“班禅东陵扎什南捷这座雄伟壮观的灵塔祀殿,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的象征,是藏汉两大民族团结的象征,是西藏宗教界和广大僧俗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他完全相信,“凡到过东陵这里瞻仰膜拜,参观游览的人,只要尊重事实,就必须领悟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英明,领悟到藏汉民族团结的重要,领悟到坚持爱国主义立场的意义”。
  不幸的是,就在十世班禅大师讲完这番话后不久,这位藏族人民热爱的宗教领袖猝然圆寂了。
  大师圆寂的第二天,国务院作出决定,为十世班禅大师修建金质灵塔。
  为修建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中央政府已决定拨出6400万元专款,600多公斤黄金,500多公斤白银,以及其他各种材料,设计中的灵塔高度11.52米,整个建筑占地1933平方米。灵塔祀殿完全采用大师生前亲自建筑五世--九世班禅合葬所选用的最佳方案。整个工程由日咯则地区优秀的古建筑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承担。
  1990年9月20日,十世班禅灵塔、祀殿工程在扎什伦布寺正式开工。奠基典礼完全按照藏传佛教的仪轨进行。
  奠基之前,扎什伦布寺曾由七百多僧众用一年时间为工程进行了各种祈祷活动。学经院喇嘛倾心念诵《破土经》、《消灾经》、大藏经《甘珠尔》等通篇经文。由高僧主持进行了庄严肃穆的百事供果及和平火祭仪式,从而使各项佛事祈祷仪式活动达到圆满。
  典礼那天,是藏历的良辰吉日。凌晨时分,阵阵法号打破了后藏圣城日喀则的宁静。工程现场几十盆酥油灯在黎明前闪着光亮。以六十名高僧进行的安放宝瓶活动拉开了奠基典礼的序幕。
  高僧端坐在卡垫上,诵经、抛洒青稞、圣水。一尊在日喀则民间工匠专为十世班禅灵塔、祀殿打制的高约一米的“聚福宝瓶”由六名高僧用六种绸缎包裹起来,置入一棕红色木箱内,在僧众朗朗诵经声中,被安放在灵塔中央的基石下面。在安放宝瓶的上方,又立起一块一米多高的奠基石碑,上面用金色藏文书写了修建灵塔的时间。
  班禅大师的七十四岁高龄的母亲尧西·索朗卓玛专程从家乡青海循化县赶来参加奠基典礼。她和活佛帕巴拉·格列朗杰一起,为石碑献上哈达,并培土。此后,在场的3000多名政府干部、群众依次献哈达,缅怀十世班禅在政治和教务上的功德,祈愿奠基功德圆满。这时,全场高响起诵经、祝福声,白色的糌粑撒满天空……就在此刻,第十世班禅大师的灵、祀殿工程宣布动工了。

 
 
 
前五篇文章

南传佛教非小乘佛教

天台大师之性恶思想观

佛(禅)学三句真言论“国学”

学禅三章

曹洞宗禅诗研究

 

后五篇文章

早期佛教的业报轮回问题

感应说不同于业报说

般若禅转识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窥探

百丈禅师及其禅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