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楚山绍琦禅师的生平事迹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楚山绍琦禅师的生平事迹
  法 缘
  摘要: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中期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参明悟禅师得悟,成为明代佛教临济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四川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禅师。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即:一、初出家修学;二、于明悟禅师处悟道;三、在天柱山和投子山时期;四、在天成寺时期五、接引学人;六、楚山绍琦禅师对后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禅师的生平事迹。在介绍过程中又讲到禅师的种种言行及公案,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佛教的状况,以及禅师的禅法特点。
  关键词: 明悟禅师处悟道 在投子山时期 在天成寺时期 接引学人
  作者:法缘,闽南佛学院讲师。
  楚山绍琦(1404-1473),俗姓雷,名绍琦,明永乐二年生于唐安(今属四川成都)。幼年天资聪慧,九岁出家,从玄极通禅师,游方遍参,未曾开悟;后从无际明悟和尚,明悟授与赵州无字话。四十岁,一日闻净板鸣,豁然有省,得无际明悟禅师认可。楚山大悟后,遍游诸山,参访名宿,集禅宗所历所悟之大成。禅师先住天柱山,五十三岁时住安徽投子山。五十四岁返蜀,住云峰寺,后转住成都天成寺,七十岁示寂。
  楚山禅师一生建树颇多,为明代佛教临济宗的代表人物,被明王朝岫封为“荆壁禅师”。遗有语录三卷,诗文二百余卷。下面就将具体介绍禅师的生平事迹。
  一、初出家修学
  楚山绍琦和尚,祖籍湖北,出生于四川唐安。俗姓雷,字楚山,又字幻叟。八岁入乡校,授经成诵。绍琦禅师自幼不凡,不好世乐,动止谨慎,寡于言笑。九岁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于是出家。
  从玄极通和尚出家后,玄极和尚知绍琦禅师是法器,经常相语终日。每次谈到修行的关要处,绍琦禅师总是跪着请益,以示求法之诚。但是他太过于聪明,知见很重。一日,玄极和尚叹息道:“子根性太利,难于入道。” 绍琦禅师听了,非常惊愕,反问道:“木偶人可入道耶?”玄极和尚笑道:“入道须是木偶人始得。”   
  绍琦禅师未能领会玄极和尚的意思,但是他对玄极和尚所说的话,生起了大的疑情,既透不得,又放不得,心中象压了块石头似的,寝食难安。经过几昼夜的折腾,绍琦禅师又重新入室请益。玄极和尚虽然用尽心力,反复开示,但是绍琦禅师仍然未能契旨。
  不得已,绍琦禅师便辞别玄极和尚,前往他方参学。在此期间,绍琦禅师虽然拜谒了不少丛林尊宿,但是都因为机缘不成熟,未能契悟。后听说无际明悟禅师在普州东林开法,门庭兴盛,于是便前往参礼。
  二、于明悟禅师处悟道
  东林寺普州(今四川安岳县)无际明悟禅师,是临济宗的得法人,是六祖下二十六世。 《东普无际师祖遗像讃》中说:堂堂我师,荷持重任,横按玉櫑,单提正令,巍巍兮坐镇祖庭,凛凛兮佛亦难近,不施一喝,起临济之正宗,不措一辞,续繁昌之慧命。 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 明悟禅师被召至京师,敕封宗师,登坛说法。
  楚山初礼东普,无际禅师便教绍琦参究赵州无字公案。绍琦禅师于是谨遵师教,暂时离去,卓庵隐修,奋志用功。数年之后,也就是正统六年(1441),绍琦禅师又重新回到无际禅师座下请益,《续指月录》中说:
  正统六年再参无际。际问:数年以来,在什么处住?师曰:廓然无定。际曰。有何所得?师曰:本自无失,何得之有。际曰:者是学得来底?师曰:一法不学自何来?际曰:莫落空耶?师曰:我尚非我,谁落谁空?际曰:毕竟是作么生?师曰:水落石出,雨霁云收。际曰:莫乱道,只如佛祖来也不许。纵尔横吞藏海,现百千神通,到者里更是不许。师曰:和尚虽则把住要津,其 奈劳神不少。际拍膝一下,师便喝。际曰:克家须是破家儿,恁么干蛊也省力。师掩耳而出。至晚复召师诘曰: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说来看。师从实具对。际曰:还我无字义来。师呈偈曰:者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际曰:如何是汝不疑处?师曰:青山绿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际曰:未在更道。师曰:头顶虚空。脚踏实地。
  无际禅师于是鸣钟集众,授予绍琦禅师袈裟和拂子,以示付法。绍琦禅师得法后,为报师恩,继续留在无际禅师身边,服勤数载。潜迹不出。
  绍琦禅师弟子白琦曰:“佛法下衰,禅林秋晚,真风委地。吾师传佛心印,荷担大柄,当驭法利生,岂可淹迟林壑,孤付托以安眠哉?” 绍琦禅师听后便幡然东下。
  三、在天柱山和投子山时期
  楚山绍琦四十岁时于无际明悟处领受禅机后,次年返回简州(今四川简阳县)故里,建天成寺。明景泰元年(1450),楚山绍琦出川云游。自锦江泛舟,抵武昌,过黄梅,登东西二山,礼诸祖遗像。蕲阳荆王召求心要,他作《进辞蕲阳荆王殿下》 、《示蕲州荆王殿下》等 。又遇江夏王,对绍琦禅师也甚为友厚,绍琦禅师曾作《奉和江夏王见赐二首》 。景泰三年 (1452) 绍琦禅师又抵达金陵(今江苏南京),参访月溪、海舟诸老。
  后顺江而下,至安徽,卓锡于美丽的天柱山 。在天柱山期间,有僧问楚山绍琦:“如何是天柱境?”禅师答:“涧阔云归晚,山高日出迟。”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师答:“额下眉遮眼,腮边耳搭眉。”
  再问:“如何是天柱家风?”师答:“云甑炊松粉,冰铛煮月团。”
  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答:“海神撒出夜明珠。”
  僧曰:“学人不会。”师云:“文殊失却玻璃盏。”
  僧问:“如何是佛?”师答:“生铁秤锤。”又问:“如何是法?”师答:“石头土块”
  再问:“如何是僧?”师答:“黑漆拄杖。”
  景泰五年,楚山绍琦离开天柱山,应邀去百里之外的桐城投子山,《楚山和尚住同安投子禅寺语录》卷之一中说:师于景泰初,览胜江南,还经同安。因游三祖,爱皖山幽绝,遂栖天柱数载。安庆檀豪向师道风,请开法于桐城投子寺。景泰五年(1455)十月初七日入院。
  禅师在桐城大倡念佛公案,其法嗣多达百余人,他与当地学士居士交往,曾作诗《答桐城周世祯儒士》、《答桐溪陈孟辉居士》等。
  一日升堂,有僧言:“远离皖山,来据投子。海众临筵,请师祝圣。”楚山曰:“鼎内长生篆,峰头不老松。”僧言:“祝圣已蒙师的旨,投子家风事若何?”师曰:“提瓶穿市过,不是卖油翁。”僧言:“只如祖师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还端的也无?”师曰:“虽然眼里有筋,争奈舌头无骨。”
  又一日升堂,众集,师敛衣就座,示众曰:“选佛场开定祖机,辨明邪正在钳。禹门浪暧风雷动,正是鱼龙变化时。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幺?”良久,以睹拂子打圆相曰:“机先一着,面全提。”又击禅床一下道:“句外一言,和声揭露,不许停思顾伫,那容拟议分疏。眨得眼来,剑去久矣。纵饶佛祖到来,也只赞眉有分。何故?盖为非言路可通,非心识可测。若是英俊衲们,向未举以前便当点首一笑,犹较些子。近世人心不古,学者不务真参实悟,惟是接响承虚。以学识依通为悟明,夤缘据位为出世。以致祖风凋弊,魔说炽然。塞佛祖之坦途,瞽人天之正眼。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委地。大觉世尊于二千年外,早已识得众生心病,预设多方,曲垂规则。故曰:‘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长我见。’ 这里说到当时学禅人的种种弊病。
  又曰:“若是真正道流,以十方法界为圆觉期场,无论百日千日,结制解制,但以举起话头为始。一年不悟参一年,十年不悟参十年,以至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悟,决定不移此志,直要见个彻头彻尾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他以此鼓励学人用心参悟。
  一日,楚山禅师信步菜园,见冬瓜,乃问园头:“这个无口,因甚长得如许大?”园头答:“某甲不曾怠惰一时。”禅师又问:“主人公还替你出些力气也无?”园头答:“至承渠力。”禅师曰:“请来与老僧相见。”园头纳头便拜。禅师曰:“这犹是奴儿婢子在。”园头闻言,转身拈篾缚架。禅师呵呵大笑,回顾侍者曰:“菜园里有虫。” 由此可见他随处都用禅心和禅机来接引学人。
  师室中尝设“三转语”以验学者,一曰:“从上佛祖横说竖说,到这里因甚开口不得?”二曰:“天下老和尚行棒行喝,到这里因甚都用不着?”三曰:“俊俏衲僧走遍诗(四)方,到这里因甚措足不得?”凡有酬对,但云“不是不是”,才拟议,拈拄杖打出,鲜有契其机者。 这也是禅师在投子山接引学人的风格。
  四、在天成寺时期
  明天顺元年(1457),五十三岁的楚山禅师离开桐城投子山,经江西庐山溯江而上,回到故乡。韩都侯于方山建云峰寺,迎请楚山禅师住持。后禅师闻蜀定王朱友垓出资培修天成寺,扩建大雄宝殿,乃移锡天成寺 ,其时约为天顺八年(1464)。
  成化二年(1466),朱友垓死,葬于天成寺附近(明朝历代蜀王陵墓及王妃墓均在龙泉山),楚山禅师在寺内为其作法事,作《蜀定王薨世三周除□》,其中说:薨世蜀主定王殿下尊灵用资,鹤驾上赴丹霄,复还兜率之宫,永获逍遥之乐。
  禅师在讲法时总是拈出佛法之根本,他说:“故诸佛出世盖为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只为个一着子,……所言大者即心之全体也,事者即心之妙用也。……故我大觉释尊为此□大事因缘故与悲愿力出现世间,于无生中示生,无相中现相,……洎乎后来出世,曲尽化机,巧设多种方便,演出百千三昧,有空性相之旨、顿渐偏圆之宗,大小三乘十二分教,复将此一大事因缘重重指注,揭尽玄微末梢于灵山会上,……至如德山临济棒喝交驰,仰山扒出枕头,龙潭吹灭纸烛,秘魔擎又道吾舞笏,俱胝竖指,……乃至纵横逆顺、杀活卷舒、正按旁敲、横拈倒用,如是展演如是提唱,尽其机用亦不过只要发明此一大事因缘也。”
  成化八年(1472),楚山禅师在天成寺后丹崖建栖幻窟作为静修之处。《石经楚山和尚语录》卷之五《重师道德出心舍资奉》中记载说:“蜀定王令吾重建天成寺,佛殿、月台、廊庑焕然一新。工毕于戊子冬乙丑岁。师退居丹崖,重构栖幻庵,以为适兴栖息之所。至庚寅夏落成。师尝曰:古人有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今吾年六十七矣,与死相邻,不意忝窃虚名,妄为衲子所宗,滥膺师席,乃抱终身之愧耳。然报缘虚幻,不足凭玩,自宜退休安分以待其尽,非矫世也。”
  次年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阴历三月十五,示微疾,圆寂于幻窟内。世寿七十岁,僧腊六十一龄。其门下得法弟子有一百二十八人。示寂前,禅师曰:“今年今日,推车撞壁,撞破虚空,青天霹雳、啊呵呵!泥牛吞却老龙珠,澄澄性海沤华息。”
  禅师坐化后,僧众在天成寺为其建塔,并将栖幻窟圈入寺内,即今祖师殿内之祖师洞,楚山祖师肉身像端坐正中,时人也尊称其为天成绍琦禅师。
  楚山祖师坐化后。其弟子遵祖师遗嘱:吾瞑目后,澡洁形躯如法裸之,贮于桶中,固其盖,安置力标正寝合前。张法披挂顶像,列香案,设牌位…….以尽道田祭悼之情。只待壬寅岁(按:明成化十一年即1475年)前一日,开桶出沙。宜用香泥垒塑,华髻饰,乃置石室之中,留为山门瞻也。
  此后,当地民间即流传天成寺有“肉身菩萨”之说,祖师洞遂成为寺内最著名的古迹,该肉身像后在文革中被毁。
  五、指引学人
  楚山绍琦禅师手下得法弟子很多,有名的弟子有济川洪、海珠意、大悲智中、祖奫、祖性、祖意、祖节、祖裕、祖闲、祖源等人。特别是智中禅师长住松藩大悲寺,时番夷叛服无常,师居边抚化,番夷莫不投服。他对增进汉藏民族的感情,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因而被明英宗封为国师。
  《五灯严统》第二十三卷《天成琦禅师法嗣》中记载有很多禅师来向楚山请教禅法,有十六位:襄阳府大云兴禅师、涿州金山宝禅师、唐安湛渊奫禅师、古渝济川洪禅师、太原府海云深禅师、石经海珠祖意禅师、长松大心真源禅师、石经豁堂祖裕禅师、中溪隐山昌云禅师、松藩大悲寺崇善一天智中国师、三池月光常慧禅师、天成古音韶禅师、翠薇悟空真空禅师、南京香岩古溪觉澄禅师、陕府玉峰如琳禅师、珪庵祖玠侍者。《石经楚山和尚语录》对此也有详细记载,现只录《五灯严统》中他对三个著名弟子的开示。
  (一)、松藩大悲寺崇善一天智中国师,彭县人。生有异相,年十二,即礼月光为师,后住松藩。时番夷叛服不常,师为抚化,莫不投伏。天顺间,累封国师。楚山过访,师呈悟繇。山曰:如何是无字意?师曰:出匣吹毛剑,寒光射斗牛。山曰:赵州因甚道无?师曰:波斯嚼冰雪,不觉齿牙寒。山曰:拈过有无如何凑泊?师曰:夜深谁把手,同共御街游。山曰:向上还有奇特事也无?师曰:秋夜家家月,春来处处花。一双明白眼,何处撤尘沙。山曰:善哉。 这里楚山与智中禅师也是在讨论赵州的无字公案,这是无际明悟及楚山禅师都参过的公案。
  ( 二)、古渝济川洪禅师。问楚山曰:蟭螟虫吸干沧海,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山曰:识海若空,鱼龙自有变化。师曰:未审蟭螟虫即今何在?山曰:在汝眉毛下。师曰:水母飞上色究竟天,入摩醯眼里作舞,因甚不见?山曰:多少人。向者不见处,打失鼻孔。师曰:未审如何是摩醯正眼。山喝曰:会幺。师曰:不会。山曰:面门两眼浑无事,顶中一点耀乾坤。师曰:莲湖桥为人直指,因甚明眼人落井?山曰:高山无险路,平地有深坑。师曰:如何是直指的事?山曰:玉栏干上石狮子,红藕花边白鹭鸶。师曰:谢师答话。山曰:切忌随语生解。师礼拜。 这里讲到万法性空,从而自在变化的道理。以及告诫学人听禅师讲话切忌随语生解。
  (三)、石经海珠祖意禅师。掩关次,楚山抚关门一下曰:请关中主相见。师敛手鞠躬而立。山曰:日用事作幺生?师曰:看取无字。山曰:如何是无字意?师曰:无孔铁锤当面掷。山曰:赵州意作幺生?师曰:只为婆心切,肝胆向人倾。山曰:不涉有无,如何体会?师曰:某甲到这里,无用心处。山曰:早是用心了也。师曰:某亦不知。山曰:谁道不知。师曰:道者亦非。山曰:待出关来,与汝一顿。师曰:某即今亦不在关内。山拍关门一下曰:这里[渐/耳]。师一喝。山曰:未在更道。师曰:灵机无隔碍,墙壁绝周遮。山亦喝。师近前问讯曰:谢指教。山曰:天时酷暑,善加保爱。 这里也是讨论赵州无字公案,讲到不涉有无,如何体会?这样的禅宗修证问题,总是要学人去除戏论,断除执着,直下承担。
  禅师弟子众多,且多有成就,当时各地都有他的弟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成就及其在禅宗方面的影响。
  六、楚山绍琦禅师对后世的影响
  楚山绍琦禅师对后世的影响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四川禅法的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他提倡禅净双修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楚山绍琦在四川禅宗史上地位。禅宗在唐末取代佛教其它宗派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而四川禅宗在禅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圭峰宗密禅师(780——841年)在其《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介绍了其时国内的十大禅修派别,而在当时禅宗的八家中,四川就占了五家,力量是最雄厚的。
  宋元之间,四川成为重要战场,被南宋和蒙古军队反复争夺达四十余年,这是四川有史以来所未曾有的事,由此致使巴蜀风俗文化百余年间难以恢复。
  楚山绍琦在《泸阳智通禅人重续宗派》中也说:自曹溪已降列为两宗,南岳、青原之后复厘为五,曰云门,曰沩仰,曰曹洞,曰法眼,曰临济,五宗并行,支分派衍。由是旁传正续之说遍播寰区,全提真吼之风日益盛矣。奈何历世既久,其间不无隆替,至如云门、沩仰、曹洞三宗皆绝其传焉。法眼一宗,于宋元时流入高丽而已。惟临济一宗,迨今昌而且盛也。
  明朝中前期,楚山绍琦禅师(1404~1473年)四川传法,使四川禅宗有所恢复。他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由庐山回成都,住龙泉天成寺。十余年间,十方学禅者归之如云,使四川禅宗出现了南宋后从未有过的兴盛局面。
  这也使得他在四川禅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成为四川五大禅宗传承之一:一、是唐代智诜——无住禅系;二、是宋代昭觉寺圆悟克勤禅系;三、是明代中期的天成绍琦禅系;四、是明末清初的吹万聚云禅系;五、是开创于明末清初,并传衍至今的双桂破山禅系。
  (二)、楚山禅师一生建树颇多,最突出的是著有《尚亘篇》提倡念佛法门,作为明代佛教临济宗的代表人物,绍琦禅师生前经常弘扬念佛禅。念佛禅就是借助参究念佛的是谁,得以明心见性。绍琦禅师曾经示秀峰居士说:
  “但将平日所蕴一切智见扫荡干净,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置之怀抱,默然体究,常时鞭时起疑情,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反复参究,不可作有无卜度,又不得将心待悟。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皆为障碍,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而于行住坐卧之中,乃至静闹闲忙之处,都不用分别计较,但要念念相续,心心无间,久久功功夫纯一,自然寂静轻安,便有禅定现前。……豁开顶门正眼,洞彻性空源底,自当点首一笑,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
  楚山绍琦把这种念佛法门,描述得相当清楚:如未能言前契旨,但将一句阿弥陀佛,置之怀抱,默默体究,常时提起疑情:这念佛的是谁?念念相续,心心无间,经过长期的参究使得修习者进入特殊心理和精神的紧张状态,当他突破和超越此紧要关头时,就能豁然开悟。这里就提到参念佛的究竟是谁?这样的话头禅在近现虚云老和尚时也还是盛行的,在《虚云老和尚法汇》中载有很多老和尚开示如何参“念佛是谁?”之文,如在《禅七开示》中他说:“念佛是谁?……就是要参这个‘谁’字,……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到底由哪里而来,是什么样子,微微细细的去反照去审查,……”, 直到现在很多禅宗道场也都是在用这一法去参究,可见楚山禅师所倡导的参“念佛是谁?”这样的念佛禅法对后世的影响了。
  他又在对月庭居士说:“夫格外真机,难容凑泊,初参之士,必假筌蹄。所谓梵语阿弥陀佛,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心即本来之佛性。是故念佛者,乃念自心之佛,不假外面驰求。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要信自心是佛,则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念念不忘,心心无间,忽尔念到心思路绝处,当下根尘迥脱,当体空寂,始知无念无心,无心无念,心念既无,佛亦不可得矣。
  禅师是禅宗宗匠,但他又提倡念佛,这是因为当时禅宗不如以前兴盛,而净土则很兴盛,因此禅师兼习净业者很多。明代时,在楚山绍琦禅师之前则有楚石梵琦禅师讲禅净双修,而在楚山绍琦禅师之后则有空谷景隆禅师等人,而到至明末四大高僧则都讲禅净双修,此时禅净合流已成为历史的趋势,而绍琦禅师在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起了重大的作用,他倡导禅净双修不仅在当时形成一代风潮,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山绍琦禅师在会通禅净时,是把净土说归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上,这也是他当时禅净会通的一个特点。
  综观楚山绍琦禅师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禅师苦参禅法的精神,以及洒脱的禅风以及表现在文学上的造诣,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禅师的思想,特别是他对禅净的会通思想,对现在的学人甚至也着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从他的参学经历及诗文著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禅宗及佛教的状况,这对研究和了解明中期的禅宗和佛教史都有着一定意义,对了解四川禅宗史和佛教史也有着相当于的意义和价值。

 
 
 
前五篇文章

楚山绍琦禅师生平索疑

楚山禅师论心性

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

绍琦禅师的柱杖

楚山绍绮禅师研究

 

后五篇文章

楚山紹琦禅师事迹考略

绍琦禅师生平考

无际禅师与楚山绍琦史迹考索

在纪念楚山绍琦诞辰600周年、能海上师诞辰120周年会

石经寺临济始祖楚山绍琦年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