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天台宗的内方便的修行意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台宗的内方便的修行意义》
  圆礼
  智者大师(隋智凯)开创的天台宗,在修持上以止观著称。天台止观修持分为三类: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和圆顿止观。其中由智者大师开示、经弟子灌顶治定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简称《禅门次第》)就是天台三类止观中的渐次止观。
  整部论著以《大智度论》为主体以修行次第为路数共分十章,首先明确整部论所涉及的禅波罗蜜法门是为发大乘菩提心的学人所设,其次总说禅法因由类别,再次是实修禅法的准备(外方便及内方便),最后是各个次第的实修引导。其中外方便及内方便总体做为禅修准备,可以说是禅修基石。外方便中有五,它们分别是:具五缘如持戒清净等,诃五欲如诃色欲等,弃五盖如弃贪欲盖等,调五法如调饮食等,以及行五法如立志愿等。这二十五法,是在了知种种禅之法相,已经对此生起信心,并且将要安心实修但尚未开始实修时,为了调伏欲界粗心的浅进方便,又可以看做是正式禅修之前的外加行法。
  内方便也有五,它们分别是:明止的意义、明验善恶根性、明安心法、明治病患、和明觉魔事。这是行人刚生起定时,于静细心中,应该善巧运用的抉择之法。掌握了这个取舍得当的抉择之法,将来必可以证深禅定,故而可以视内方便为禅修之前的内加行法。
  可见如果把禅修之前的外方便比喻成一个运动员比赛之前的热身与集训的话,那么内方便就好比是比赛之前明白比赛规则和清楚比赛中遇到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的方法一样。对一个将要实修禅法的行人来说,完整掌握外方便和内方便是实修可以得到实证的保证。
  既然谈的是实修,那就要知道所谈之事对修行的意义所在。由于这部论典文广义丰无法在此一一述及,本文仅对阐述内方便时几个对实修尤为重要且具备连贯性的问题做一个简要介绍。
  首先,为什么五项内方便中,先要明止,止的修行意义是什么呢?智者大师在此处说道一切禅定功德皆因制心息乱而发,所谓止后能观。若各种心绪思想仍然舞动不停,如何能进行观的训练呢?而明止的大意在于以下四点:一可以明了修止的浅深次第,二可以对治修止过程中的种种停滞或过失,三可以随学者的喜好契入实修,四可以随学者的机宜校入正轨。
  在明了了止的修持大意后,开始初步做止的实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人应该认识到修止有止的证相,而并非无从盲目地止下去。止的证悟即智者大师所说的止证五轮:地轮、水轮、风轮、金沙轮及金刚轮。五轮实为五喻,如地喻行者由下地乱心转入上地定中时,顿持定法如同大地不动,并且由证地定而出生初禅种种功德如同大地出生万物,故而做地轮喻。水轮喻行者证地定而生禅种种功德后,如同定水入心得以滋润生长,再因此心能得调伏并随善法具柔软意,故而做水轮喻。以至依次证悟,最终心定不为妄惑所侵如金刚无摧,故而做金刚轮喻。
  其次,内方便的第二部是分明验善恶根性。这部分对实践的意义在于,当学人对止的内容、止的证相明了之后,在持定中生起了种种相时,应该明白什么相是善的,什么相是恶的,要具备这个判别能力,并且要知道如何对治。其中验知虚实又分为从相上验知和从法上验知二种。粗验即可判别者从相上验知,依相验无法判别的细微处则依法来验知。依相验知时,需知正相邪相,依法验知时也需知正法邪法及如何智慧抉择。学人完全掌握了相验与法验,种种生起的粗细相都能够判别无余。
  再次,随着习定的深入,学人还要有能力分辨魔对修习禅定的影响,这比前者在修止中判断种种相的生起是善是恶来得更为严峻,同时收益也更为深远。在对止中所发是禅是魔的辨析中,学人更应当了知禅是什么禅因何而发禅,魔是什么魔因何而魔入等等细微差别,不能轻忽怠慢。
  如果在止的实践过程中,以上所说的种种外内善都没有生起,只是感觉烦恼不断生起的话,那么学人就要意识到这是恶根性对自己的影响,根据对恶根性分辨方法一一检查并且有效对治之。
  以上诸多分辩对治,都是学人在走上止的实践道路之后,每一步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对治的方法。这些方法之所以具有实践意义,是因为它们无论从事上还是理上,都有明确的佛陀教法依据和证法的引导。其实所谓的分辨与对治,就是观法。从寂止开始,修到一定程度开始出现圣观,以圣教量实施观法,进而逐渐递增止观的证悟次第。
  从以上的简要介绍来看,天台宗在止观修行上,对确保修行可靠、无误做了极为系统条理的正面扶助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对于实修止观的学人来说,天台宗《禅门次第》中的内方便,可以称得上是精严细致又得心应手的“实修指南”与“安全手册”。
  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是天台宗祖师的一部经典巨著,本文仅能对其中一个问题(禅修准备之内方便)做一点文字上的介绍,这个介绍也仅希望从搭架子的角度上做些文章。对这部著作或对天治止观修法有兴趣的朋友,建议以极大的恭敬心,仔细地、反复地学习原著,从不断地闻思中获得实践的依据。

 
 
 
前五篇文章

相生相成的菩提心

《华严经疏钞》十门

《传法偈》与禅宗思想

《摩诃止观》论“一念三千”

《起信论裂网疏》思想探微

 

后五篇文章

中观论颂三相品的所感

大小乘、中印佛法的差异

二谛与三性说之辨析

龙树中观学中几个核心问题之探究

黔阳龙标山古源海鉴禅师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