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楞严经圆瑛法师讲义经文勘误表及说明(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会性法师

前 言

大佛顶首楞严经,自唐中宗神龙元年(西纪七○五)译成中文,流传自今。已千数百年,作疏注而释之者,无虑数十百家;而近代圆瑛老法师所著之讲义,半世纪来,流通最广,印行最多:一九五一(民四十)年,上海出版;流传至民国1971年,台北十普寺编印「圆瑛法汇」,讲义排在第一,用新标点,此后印行者即据此本。至1996年,大乘精舍重排印行,精装一厚册,一七○五页。笔者存有此三种版本。
细校三种版本,经文之字,有些错误,兹列表如下:

一、一九五一(民四十)年,
上海初版经文勘误表:

 

次 第

(一) 103   此心之体 此之心体
(二) 503 4   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 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三) 599 6 13
(四) 654 8   紫金光 紫光金
(五) 899 1 14
(六) 1180 9 3
(七) 1186 9   贤 圣 圣 贤
(八) 1188 11 8
(九) 1265 8 8
(十) 1266   生 死 死 生
(十一) 1267 10   精 真 真 精
(十二) 1267 10   演若答多 演若多
(十三) 1285 1 18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初版经文勘误说明: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一九五一年(民四十)初版,约二千一百五十部(据功德芳名)。
其次:佛历二五○七年(民五十二),香港据初版本影印一千二百部。内容全同初版,其正误,例初版可知。
民国六十年,台北市十普寺「重印」一千二百部,用新标点,经文点在傍,注解点在中,但初版之误仍旧。如一二五页末行「此之心体」,亦误作「此心之体」。
所谓「民国二十七年初版」,「二十七」应是笔误,据「圆瑛老法师事略」谓:「辛卯四月」才完毕。辛卯,是民国四十年。
事略原文:「三十八年春,法师整理旧稿,将一吼堂文集、住持禅宗语录、弘化纪念册、盂兰盆经讲义,付印流通,广宣法益。更有楞严经讲义,已编十六卷,尚余三分之一,大愿未偿,遂从事续编,闭门谢客,专一其心,于是编至辛卯四月,佛诞前三日编毕,全部共廿四卷,装成五册。」
而卷末亦说明是「辛卯五月初版」,可知「二十七」是笔误。
(一)103页末行误作「此心之体」,据大正藏、古本楞严经应作「此之心体」。
(二)503页4行「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据古本楞严经(以下简称古本)「非阿罗诃三耶三菩」,多一「非」字。
看古本,可知「诃」下无「非」字。此误,一直延续至今,所有讲义版本,皆同此误。
(三)599页6行13字「汝今声不」,据古本应作「尔今声不」。
经文「闻」中三「汝」,「声」中三「尔」。
(四)654页8行「紫金光」,据古本「以紫光金涂佛形像」,应作「紫光金」。
金之光,无质,怎么能涂?应是紫光金。
(五)899页1行14字「摄授亲因」,据古本应作「摄受亲因」。
诸本皆作「摄受」,惟讲义作「授」。
(六)1180页9行「其人原不觉知魔着」之「原」,据古本应作「元」。
(七)1186页9行「十方贤圣,潜匿之处。」之「贤圣」,据古本应作「圣贤」。
(八)1188页11行「越牖透墙曾无障碍」之「墙」,据古本应作「垣」。
(九)1265页8行之「未蒙如来,微妙开示。」之「妙」,据古本应作「细」。
(十)1266页末行「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之「生死」,据古本应作「死生」。生死、死生,内含不同。
(十一)1267页10行「斯元本觉。妙明精真」之「精真」,据古本应作「真精」。精真、真精,内含亦然不同。
(十二)1267页10行「演若达多」,据古本应作「演若多」。
演若达多,意虽无误,但经文成为四字一句,所以略去「达」字。
(十三)1285页1行「佛土充满。」第18字「满」,据古本应作「 」。

二、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民国六十年版)经文勘误表:

 

次第
(一) 110 12   不眼对 不对眼
(二) 125   此心之体 此之心体
(三) 601 12   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 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四) 715

13 

(五) 754 4 5
(六) 757 10
(七) 781 3   紫金光 紫光金
(八) 965 4 3
(九) 1071 5  
(十) 1099 11   天子、雨师 天子、风师、雨师
(十一) 1353 12   仔 细 子 细
(十二) 1392 5 6
(十三) 1428 13  
(十四) 1436 10   贤 圣 圣 贤
(十五) 1439 4 9
(十六) 1536 7  
(十七) 1538 3   生 死 死 生
(十八) 1539 1   精 真 真 精
(十九) 1539 1   如演若达多 如演若多
(二十) 1561 4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民国六十年版经文勘误说明:
版权页仍作「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初版」,初版是民国四十年,「二十七」误。
(一)110页12行误作「不眼对」,应作「不对眼」。
民四十年初版作「不对眼」,初版没错。六十年版开始错误,凡依此本影印者,同此错误。乃至依此排印之经文,亦同此误。
如台中瑞成书局印的,亦误作「不眼对」。瑞成书局印行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后文不载印行年月。
另有高雄市隆峰寺印十六开本,国语注音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同有此误。
(二)125页末行「此心之体」,据楞严正脉(以下简称正脉)应作「此之心体」。初版亦同此误,在一O三页。
(三)601页12行「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 ,「诃」下「三上」,多一「非」字。据正脉经文无此「非」字。
(四)715页末行13字「汝」,据楞严文句、易解疏应作「尔」。
经文原是:「闻」中三汝,「声」中三尔。讲义则「声」中一汝二尔。虽是「汝」「尔」互通,不算错误,但与诸本不同,作此说明耳。
(五)754页「此结若存」的「若」,误作「无」。据正脉应作「若」。
初版没错。「此结若存」误作「此结无存」,是从六十年版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六)757页末行「偏牵其左」,应作「偏掣其左」。
初版没错,作「偏掣其左」。
(七)781页「紫光金」,误作「紫金光」。如初版654页中说。
(八)965页「声无既无灭」,「既」误作「即」。
初版作「声无既无灭」,没错。
(九)1071页「摄授」,应作「摄受」,如初版899页中说。
(十)1099页「天子,雨师」,「「子」下「雨」上,脱「风师」二字。
初版作「天子。风师。雨师。」没错。
(十一)1353页「子细」作「仔细」。
初版本,原作「子细」,讲义引用正脉,正脉亦作「子细」,看来是六十年本排印者改「子」作「仔」,连正脉都改,未知何意?
初版、正脉原文、大正藏皆作「子细」。
(十二)1392页「则有忆魔」的「有」,误作「众」。
初版作「若作圣解,则有忆魔。」。
(十三)1428页,原、元,如初版1180中说。
(十四)1436页,贤圣、圣贤,如初版1186中说。
(十五)1439页4行9字,垣,误作墙,如初版1188中说。
(十六)1536页7行「微妙」,应作「微细」。
(十七)1538页「生死」,应作「死生」。
(十八)1539页「精真」,应作「真精」。
(十九)1539页「如寅若达多」,应作「如演若多」。
(二十)1561页「充满」,应作「充 」。
皆如初版说。(待续)

案:(一)「大佛顶首楞严经圆瑛法师讲义」经文的勘误及说明,作者在每条勘误下,引用多种版本说明,并以各版影本呈现,可资对照,本刊已另行编印成书。
(二)为使读者皆得勘误校正,一睹楞严正文,本文谨将原书引用各版影本处改以文字叙述,分期刊出。

 
 
 
前五篇文章

楞严经圆瑛法师讲义经文勘误表及说明(下)

楞严经圆瑛法师讲义经文勘误表及说明补遗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虽作头陀不解禅——清初遗民诗人归庄与佛教

诗境禅心

 

后五篇文章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略谈我所知道的智敏上师

《大般若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

中国近代禅宗高僧清一禅师

观音香会与观音道场(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