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清净的心灵世界藏传佛教艺术造像赏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清净的心灵世界藏传佛教艺术造像赏析
  □ 谯 慧 《收藏·拍卖》 2007年第07期
  自唐初佛教传入云南后,云南的佛教艺术就得到长足的发展。早期主要是受中原和印度佛教密宗的影响,其后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滇西北的迪庆、丽江地区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在滇西和滇南的西双版纳、德宏地区主要流行南传上座部佛教;而在其他地区,又以中原汉传佛教各派为主。佛教主要的几个派别在云南的流传,留下了大量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品,使得云南成为一个宠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在这个宝库中,藏传佛教造像以其悠久的历史、繁众的数量和独特的风格。而广为流传,对云南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造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之一,自称“佛教”或“内道”,清代以后汉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藏传佛教有二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的佛教,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佛教正式传入吐善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藏干布王权日渐巩固,从拉萨至四周驿道的开拓,这对文化闭塞形势有所突破,他重视吸收外族文化,以发展和丰富吐蕃民族文化。唐朝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封建王朝。而尼泊尔的经济文化也比吐蓉发达,其金属铸造、雕刻、绘画、建筑工艺技巧都具有相当水平。随着唐蕃、尼蕃的正式建交,又采用和邻邦联姻的方式,进步巩固王权和提高吐蕃的威望。藏王松藏干布先后与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通姻,而这两位公主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两位公主带去了佛像、佛经。她们的信仰在吐蕃王朝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给这一地区的感化力最强。汉地佛教和印度佛教的传入,加上西藏本土的本教,渐渐形成了现在的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此后的300多年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了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众多,数量十分惊人,形象复杂多变。千百年来,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而金、铜、石、泥、木等各种材质的藏传佛像,其艺术表现各异,其中金铜佛造像最具代表性。这里仅以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藏传佛教造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像介绍给读者,并从中领略到佛教造像独具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妙相庄严的佛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他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在藏传佛教中,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药师佛、弥勒佛、五方佛等。这些佛像头顶肉髻,身着通肩或袒右肩袈裟,装饰十分朴素。造像上佛的相好是很重要的特征,而古印度人确赋予了释迦牟尼佛的形象特征,反映了当时印度人审美的标准,成为后人塑造一切理想佛像的标准。而佛像的衣饰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衣饰基本完全样,不同的是各自手印、持物、姿势、坐具、坐骑的不同,形成了相互的区别,并显示出各自功德与智慧的形象特征。为了充分表现佛的相好特征,造像结构又出现了“造像量度经”。造像不仅是铸造一尊偶像的过程,而是通过不同的材料来传达表现佛陀的伟大思想,是心灵走向慈与悲、喜与乐、法与修的过程,在这里一切艺术行为都是虔诚的。就佛像的庄严,不仅是相的美好,更重要的是佛伟大思想的美妙体现。
  此像为高肉髻,螺发。妙相庄严,眉目清秀,嘴角微翘,半闭的眼睛流露出沉思的神态。双耳垂于肩部,身着通肩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造像考究,工艺精细。佛像端庄凝重,静穆高古。(图一)
  藏传佛教中最有杰出成就的高僧祖师,在藏传佛教中称为“喇嘛”,意为“上师”。藏传佛教认为祖师与诸佛、菩萨智慧融通,能为学道之人授与印证,所以对祖师格外尊崇。由此形成了藏传佛教祖师崇拜的特有现象。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所崇拜的祖师很多,有显教、密教之分,教派之分,所以尊崇的祖师也不同。在造像中祖师般都仿照祖师生前的像貌来塑造,这样就使得不同身份的祖师像具有了自己的形像特征和标志。藏传佛教的祖师和人物造像注重刻画不同的高僧或历史人物形象与性格,因此也最具写实意义。在相同地域、教派或身份上从祖师的头冠、服饰、装饰、手印行装等方面表现出的风格。如印度显教祖师一般都是着袒右肩袈裟,保持了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原貌;而藏传佛教的祖师般都是外着袈裟的形式。在装饰方面,出家身份的祖师像一般除戴本派标志的袈裟和帽子,没有其他饰物。其中头饰作为教派标志表现得尤为突出。造型上有特色的祖师像,如格鲁派祖师头戴黄色尖顶帽比较好识别。
  宗喀巴坐像头戴尖形帽,身着袈裟,两手在胸前结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造像风格真实,神情自若。反映出宗喀巴大师真实的生活面貌和特有的宗教功用,宗喀巴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宗教家,学识渊博,精通佛法,是西藏杰出的宗教领袖。格鲁派从明朝至今一直十分兴盛,所以遗留下来的造像也最多。(图二)
  曼妙多姿的藏传佛教女神,度母,亦称“救度母、多罗母”,也称佛母,为诸佛菩萨之母,喻指佛教菩萨的智慧,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本尊,形象多为寂静善相,而且都是女性特征十分明显的形象,以其曼妙多姿的女性特征不仅丰富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形式,同时也极大地增添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神秘色彩。在藏传佛教中以颜色区分,其中有金色、蓝色、红色、白色等,常见的就有绿度母、白度母、尊胜佛母等等。绿度母和白度母是最常见的、最流行的两尊度母像,是二十一度母中的代表之一。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白度母是尼泊尔公主的化身,而绿度母是唐朝文成公主的化身,她们有着各自的功德和智慧,其形象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宗教寓意。她们为藏人信奉的历史十分悠久,因此在西藏的历史上被藏人崇拜为青多罗和白多罗观音菩萨,广受崇信。
  度母头戴五佛冠,表情和色悦目,颈部系双重璎珞延伸至胸前,双耳为饰。披帛飞动自如。臂、腕环钏,饰绿松石、珊瑚加以点缀,腰间系绳纹带,作手印,下着裙饰,右脚下垂踩莲花。(图三)
  此尊像为三面八臂形式,威严慈祥,头戴五叶冠,项戴珍宝璎珞,身着秀丽天衣,细腰,八臂印,表示增福延寿之功德有关,双足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尊胜佛母在藏密中认为是救苦度难的女菩萨,是长寿三尊之。(图四)
  慈眉善目的菩萨像,在藏传佛教中,每种菩萨的造像式样不同,手势、坐姿和坐骑的不同变化,在造型上特别讲究。端庄慈祥的面容,华丽多彩的衣饰,体现着菩萨悲济世的情怀。常见的菩萨像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观音菩萨又分四臂观音、八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干眼观音等。四臂观音则是藏传佛教中最崇奉的观音之。藏传佛教中流行的“六字真言”,就是此尊的心咒,因此被称为“六字观音”。藏传佛教菩萨形象的多种变化,如观音头冠上的化佛和莲花,文殊菩萨的经和剑,是藏传佛教将其各菩萨的功用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些明显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藏传佛教中造像身份的依据。藏传佛教中的菩萨信仰所代表的佛学思想密切相关,与汉地有着明显的区别,藏汉地区的菩萨都是佛教忠实的履行者和大乘佛教“觉有情”的重要体现。
  此尊像头戴宝冠,面容端庄慈祥,上身着天衣,饰项圈、璎珞、戴手钏、臂钏,下身穿罗裙。(图五)
  奇特多变的空行母,是藏传佛教中一类特殊的神祗。空行母是生于净土的天母,祖籍古印度,为密教沿袭古代南亚大陆先民原始信仰尤为崇尚的女神。空行母的形象非常独特,头戴五骷髅冠,腰间围兽皮,手执骷髅碗、月刀等法器,单腿站立,脚下踩仰卧外道,常见的多数是女性的形象。奇特变化的空行母像中又有狮面像、虎面像、熊面像,这些都是藏传造像上颇具代表性的空行母造像。
  此尊像头戴五骷髅冠,表示具有的五佛性能。耳环、项饰、手镯俱全。腰间围兽皮,手持金刚法器,单腿站立莲花座上。造像明显带有模仿尼泊尔艺术风格的痕迹。(图六)
  在藏传佛教里,最具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的本尊有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金刚橛等。这些形象在藏传佛教中最为复杂,造型上有单身和双身,多面、多手;从他们的面相上可分为寂静的善相和忿怒的恶相,另外每尊造像还有颜色上的规定变化。如大黑天神像,红发竖立,面相凶恶,三目圆睁,龇牙咧嘴,身挂骷髅,下身围虎皮裙,一副忿怒的姿势。大威德金刚,被描绘成牛头人身,共有九头,十六条腿,以双身为一体,在藏传佛教造像中最为复杂恐怖。胜乐金刚像则表现为寂静面相,以双身为一体。这种造像代表的是藏密修行的最高层次,造像表现的是种宗教哲理,父和母体的合正是佛教智慧最高谛理,同时双身以及忿怒的形式,又表现对世俗的超越,这样更加显示出佛教法力的伟大。这些造像不是以追求忿怒的凶相形式为目的,而是在于象征所代表的修行,这些造像身上没有处特征不具象征意义,这一点使其成为藏传佛教造像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艺术造像形式。
  战神大黑天,原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显婆,为古印度的战神。藏语玛哈嘎拉,梵语摩诃迦罗,即大日如来之忿怒身不动明王。以个性鲜明,勇武除恶而流传,是藏传佛教中具有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的护法神,一直以来具有崇高地位。
  像为一头六臂的忿怒相,龇牙咧嘴,三只眼,头顶骷髅冠,红色竖发作炽燃火焰状。颈部以串珠为饰。六臂中主二臂于胸前持月刀和嘎巴拉碗,其余臂皆持法器(风轮、金刚杵、法轮等)。裸上身,下着虎皮裙,短腿大腹,腰系骷髅腰带,双足踩一仰象头人身之上(手持器物),站立于椭圆形莲座之上。造像造型粗壮有力,个性鲜明,从炯炯有神的目光与威风凛凛的夸张动势中表现出大黑天神威风勇猛,护法除恶的神格,显示着战神无穷无尽的力量。(图七)
  掌管天库财宝之神,藏传佛教财神。随着佛教的传入来到西藏,并在雪域高原安家落户。在藏传佛教中财神与护法神及智慧神样受到顶礼膜拜。财神种类很多,分为黄财神、白财神、红财神、黑财神等。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密教之护法神祗,诸财神之首。黄财神是藏传佛教中普遍供养的财神之一,因其身相黄色,故称黄财神,在藏区较为流行。
  黄财神头戴五佛冠,一面二臂,个矮小肚子大,双臂劲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宝,左手持着吐宝鼠,身着天衣,莲花及珠宝璎珞为饰,挂念珠,坐于莲座之上。(图八)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7世纪传入后,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并且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又传八中国大地。经历了千余年的中国佛教艺术,历代的佛教造像艺术家们,在融入自己对佛像艺术理解和审美中,创造出大量的佛像艺术珍品,造像中把传神作为最高要求,以形写神,重表现以及情感因素。面部表情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庄严肃穆的大佛,观音菩萨的慈祥可亲,愤怒威武的护法神,都是通过眼神、嘴唇浮现出含蓄的笑意,所起到的微妙变化传达出来,而神态也离不开身姿手势的表征。表现了后宏早期藏传佛教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西藏藏传佛教自元代开始,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和扶持,佛教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而西藏本地造像艺术也进入了兴盛辉煌时期。文中介绍的藏传造像,绝大多数为清代所造。清代康乾盛世,西藏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达到了相当规模,技术洗练、纯熟,精益求精,造像强调整体效果,充分发挥线条的节奏感和运动感,巧妙地赋予造像中以喜、怒、善、恶的表情,构思精巧,别具匠心,代表了藏传佛教造像中的最高水平。在漫长的造像风格上改仿效吸收外来文化模式,更多地融入了藏民族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手法,其艺术魅力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实现了民族化的艺术风格,在造像艺术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尊尊造像艺术宛如一串璀璨的宝珠,放射着艺术光芒。

 
 
 
前五篇文章

藏传佛殿里的帛画

宗教历史知识:北传佛教中的藏传佛教

关于藏传佛像收藏的参考书

藏传佛教与青藏文化

藏传佛教的崇拜神

 

后五篇文章

有关藏传佛教活佛的知识

藏传佛教及音乐文化的蒙古化研究

藏传佛教灵塔解读

藏传佛教的辩经制度

藏传佛教僧服概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