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传承来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传承来源
  祈竹活佛开示
  rong译
  想修学或听讲一个法门的人,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名字及其传承来源。如果是学一部论,有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弄清 —— 这是谁着的论?传承依据是什么?是否继承印度诸宗大师之思想与传承?抑或是著者自己的“创作”?如果传承及依据不能确定清净及可靠,则所学到的不一定是佛法!若依之修持,所得之“证悟”极可能是连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也没听过的“证悟”。
  本师释迦牟尼,由初发心,后经净罪及积聚功德等资粮,最后便成就了佛境。在成佛后,佛陀作了许多开示,其开示分为两支传承,一为广行派,另一为深观派。广行派主要是侧重方便种种的教法;深观派则主要是有关智慧种种的教法;这两支传承,都是切断轮回及成佛之道。佛陀把广行派传承托付予弥勒大士(Maitreya),而把深观派传承付托予文殊大士(Manjusri)。弥勒大士把广行传承及其《大乘经庄严论》及《现观庄严论》等五论授予无著祖师(Asanga),无著祖师又着《瑜伽师地论》,自此广行派便辗转流传下去至金洲祖师(Suvarmadvipi)。深观派则由文殊大士传予龙树祖师(Nagarjuna),再经月称祖师(Chandrakirti)等历代传至小智鹃祖师(Vidyakokila)。阿底峡祖师(Atisha,982-1054)师承小智鹃祖师而得深观派传承,又依金洲祖师学得广行派传承,自此二支传承合流。阿底峡祖师把这一切佛法浓缩其精华,依修学之正确先后次序排列,着成了只有短短数页之《菩提道灯论》。这部短论是一部成佛的手册,读者依着它所说的次序,便可一步一步地走向佛境。在此论以前,虽并无“菩提道次第”之名,但广义上的菩提道次第便是深观及广行等佛法,亦即包含全部三藏佛法,如上述之弥勒的五论、无著之《瑜伽师地论》、龙树之《中观根本论》等等。三藏佛法,全为令成佛之道,全都是菩提道次第的内容。但是,在阿底峡着成《菩提道灯论》以前,并无“菩提道次第”之名,亦未曾有一部涵摄一切法要、依次第排列的方式所著之论作。故此,我们应知道一切佛法经论皆为菩提道次第,阿底峡祖师是把它们依次第排列的始创者,亦即菩提道次第著作狭义上的始祖,但他并非发明了甚么佛法,而是完全依据深观及广行二派佛法而著论的。
  在阿底峡着《菩提道灯论》后,传承传至仲顿巴祖师(Dromtonpa,1005-1064),此后因其传承有广、中、略三种,而分为三支流。到后来,宗喀巴祖师依虚空幢(Namkha Gyaltsen,1326-1401)学得三支流派之二,又依法依怙贤(Choekyab Zangpo)学得第三支,三流又复合汇一支。宗喀巴祖师依《菩提道灯论》之模式,着成《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普善德根本论》及《道之三主要论》等等,从此格律派便算成形,辗转流传至近代的一代宗师柏绷喀大师(Pabongkha Dechen Nyingpo,1878-1941),再由大师传予格律派第九十七任甘丹座主铃仁宝哲(Kyabje Ling Rinpoche,1903-1983),及赤江仁宝哲(Kyabje Trijang Rinpoche,1900-1981)等大师。衲的根本上师是赤江仁宝哲,从上师处衲得受了许多道次第的教授,但衲的《广论》口传传承,则得自铃仁宝哲。
  口传必须是口耳相传,历代不断。很多人以为自己看看经文就行,其实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传承之加持亦是十分重要的。以上简单地说了《广论》之前身由本师释迦传下来之情况,亦述及《广论》成形后传至衲的历代源流。今天衲在五台山这个殊胜圣地,把《广论》传承传予在座各位比丘、比丘尼等法师,大家必须保持不要令此传承变质、歪曲或受到污染。这传承,由本师释迦历代传至衲再至在座的各位,其间从无间断,所以这是十分殊胜而珍贵的。今天大家得到了《广论》之口传,亦即可说是相当于得到了深观及广行二派一切法要之传承,但若诸位日后有缘,不妨亦努力求取《略论》等其余之“八大引导”,乃至整套《甘珠尔》及《丹珠尔》的口传。
  皈敬颂及略述本论之殊胜
  著《广论》者,虽明显地是宗喀巴祖师,但其实亦是文殊大士。宗喀巴大师的一生,与文殊就如师徒或父子之关系,其实大师本人也就是文殊大士之化身。在著《广论》时,其实就等于是大智文殊大士亲自在造论。由于以菩提道次第之浓缩及依修学先后次序排列来造论之模式乃由阿底峡祖师所创始,本论之造者又可说是阿底峡祖师。如果再延伸出去,又因一切佛法无非道次第教授,并非由阿底峡凭空创造,故本论之造者又可说是本师释迦牟尼。
  由于上述原因,宗喀巴大师之《广论》一开首,便礼敬文殊大士及释迦牟尼之身、语、意三者。在礼敬句中,亦包含了说明传承乃来自龙树、无著及阿底峡祖师等历代传承祖师。
  有些人误以为,大乘佛法并非由佛所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释迦牟尼当年,曾多次宣说大乘法。在佛入灭后,上座部信众十分抗拒大乘法,主流便变成上座部派别,但这并非说大乘法不存在,它只是式微了而已,其行者都隐于山林中,无法公开弘扬大乘法门。有些“学者”认为当时无大乘法,故此断定说佛并无开示大乘,这是不正确的。至后来,有一婆罗门种姓的女人,对大乘法之式微十分叹息痛心,便发愿:“愿我生子以弘大乘佛法!”后来她分别与两个男人生下了无著及世亲,此二人便是我们的无著祖师及世亲祖师,他们是弘扬广行派的先锋。至于深观派,则以龙树祖师为先锋。依以上原因,《广论》之首便礼赞龙树及无著等。
  佛教之论著都把皈依句放在首位,是表达敬师及敬重传承之意义。在现今末法年代,很多人都不关心传承,亦不敬师,殊不知一切成就皆端赖于历代之师父传承。
  在《广论》中,在论首也略述了本论之殊胜。在末法年代,大部分人并不愿听闻佛法,愿听闻佛法者又未必真的愿修持,欲修者又因五部大论等浩如烟海而望而却步,不知从何处入手。在末法年代,不少人把佛教的理论和学问与佛教的修持视为两码子事,不懂把二者合一。《广论》之著作目的,便是教授如何把学与修合而为一,把深观派、广行派等一切佛法的见解呈现于读者面前,并教授如何把它们变为修持。此论涵摄一切佛法义理在内,不论大乘、小乘、无著、龙树、阿底峡等之法理,无不包括在内。对修行人来说,这是相当于八万四千法门、三藏一切法要的精华呈现于面前,故此它是一条完整无误的成佛之道。
  现在我们开始正式进入开示。衲知道大家可能都迷于《广论》后面的章题,但试问前面之觉受未生,后面的修持哪有可能得到呢?故此,衲将会着重讲前面的部分,等未来大家得到了前部的觉受后,有机会才详说止观等后面章节。
  在佛教传统上,开大座说法时,有一定的规矩。这种规矩有两种主流,一出自印度那兰陀佛教大学,另一乃印度超戒寺传统,这两种说论规矩都是正确的。今天,我们依超戒寺传统来讲论。
  超戒寺说法的规矩,是要在说正题前,先说造论者之权威性、论本身之特点及讲演说法与闻法者该依的规矩。前二者是为了令听众知道将说之法的来源清净、有依据,而且令听众生出敬信心。

 
 
 
前五篇文章

评《宋代临济禅的发展演变》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佛名考辨

寂寞的东方维纳斯——安岳紫竹观音石刻

江西佛教文化之农禅实践

河南禅院巡礼记

 

后五篇文章

善财童子发菩提心研究--以 “十玄门”主诠的华严发菩提

无限慈悲的观音菩萨

五台山观音洞

析评上世纪关于法相与唯识的“分、合之辨”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