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发菩提心研究--以 “十玄门”主诠的华严发菩提心
作者: 丘子纮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 2006 年
【文章标题】善财童子发菩提心研究--以 “十玄门”主诠的华严发菩提心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Sudhana-s/res!t!hi-da^raka Initiate Bodhi-min
【文章作者】丘子纮
【指导教师】熊琬
【文章页数】 389页
--------------------------------------------------------------------------------
【中文关键词】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事事无碍|十玄门|三毒|二谛|法界
【英文关键词】Sudhana-s|res!t!hi-da^raka|Initiate Bodhi-mind |non-obstruction between phenomena and phenomena 4Ten Gates of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 ideas 5three poisons 6twofold truth 7 reality-realm 8 King of the Ten Vows 9Maha good wise friends 10 Dharma-nature and bhūtatathatā 11 Ma駄u[rī-bodhisattvas 12 Samantabhadra-bodhisattvas 13 dharmadhātu Unlimited causation
【中文摘要】
本研究共七章,以发菩提心为始终贯串全论之纵轴,以五十三参学程开为横轴,以善财童子为本研究主人翁,以文殊师利菩萨为发心指导师,以十玄门诠演普贤十大愿王为发菩提心之极致拓展,以华严事事无碍圆理为归趣,开成本论善财童子从修因到晋升圣流,华严行者庄严生命之无尽义涵。
第一章 绪论
说明本论之研究动机、目的与意义,探讨古圣前贤与近代学者研究之成果,提列本论文之研究进路与方法。
第二章 《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的相关议题
本章是对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在之《入法界品》相关议题之探讨。
第一节是以人间三版华严为主,讨论《入法界品》在《佛华严经》的意义,第二节是依据华严宗师对于《佛华严经》全经各品所作之判摄-能诠四分因果与所诠五周因果,经由这些判摄,以期进一步理解《入法界品》在本经的卓越价值,其中更关涉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于显宗与金刚乘之重大意义。第三节着力于 “入法界”名相与次第之诠释,由入法界次第之晋升,逐次显现华严圆教相貌,这个部分就隐含将 “入法界品”的圆教兴味带出,为本论文预先安设了一乘思想之伏笔。
第三章 发菩提心教诠
强调经由人人心灵深处皆潜在的超越自我特质—佛性,因而直拈 “菩提心”作为本论核心论点,期盼由理论探寻出 “心”经由拓展激发所可能飞升高翔而达到的至上层面。
第一节,是以五教立场探讨 “心”,以小教之 “摄义从名门”、始教之 “摄理从名门”、终教之 “理事无碍门”、顿教之 “事尽理显门”、圆教之 “性海具德门”以探讨 “心”在各位之差别。
第二节从生灭心趋入菩提心,是站在迷悟的分水岭上言生灭心与菩提心;由世尊宣说之大乘经典至金刚乘的密续与实修仪轨之中,莫不以愿行菩提心为重点修目,观知 “发菩提心”是利益众生最快捷之法宝--成佛心法,于十方如来而言,更是度化众生最胜方便。首言发菩提心之趋动他力—十方如来,次言发菩提心之趋动自力—本具佛性。
第三节发菩提心行相,明标发心非是感激于一时之发相, “发菩提心”是由资粮加行开始地地胜进,以至于成就正等正觉亦永不舍离之心!发心正即是贯彻道果之始终意趣,是大乘唯一心戒!是菩提道程之永恒根轴。
其后将发心分为二层面,一者菩提即心,二者菩提明心,菩提即心之说,乃再呼应到第二节探讨之发菩提心之趋动自力—本具佛性,心即是菩提,而所谓菩提,即非菩提,以权便故,名为菩提。而菩提明心说,是以俗谛而论,则此心本来清净无垢,由于无明之云翳遮蔽此心,乃依于种种助道因缘,以逐次将本具之菩提觉性显发开来。本节最后探讨由发心次第论发菩提心的开展;而以《大乘义章》缘相发心、息相发心、真实发心说明发心之三重次地。
第四节进入菩提心本质之探讨-空悲双运
大悲与般若是成佛之双翼,大悲为菩提心之根,般若为方便,在般若正见下,一切无得亦无失!入法界、证菩提的双翼即是空悲双运;菩提心的内涵就是双运此 “大悲”与 “空性”,由此而开展一切利生助道之善为。
第五节发菩提心正行-将发菩提心之层次界分为有为与无为二阶次,此即发菩提心正行;有为阶次归属于相对菩提心范畴,意即世俗菩提心;若修升至无为阶次,则入于胜义菩提心范畴。
世俗菩提心之内容涵摄六度四摄,而以般若波罗蜜多为依归。胜义菩提心则归并入第四章主论题 “华严之发菩提心”而论。
第四章 华严的发菩提心
旨在研究华严发菩提心之胜义。华严之发菩提心是站在般若无所得之基维上而立说者。次论华严宗不共于诸乘,以事事无碍法界律则,将本宗发菩提心弘开出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之圆宗发菩提心相貌。
第一节总说华严是从本摄末一乘门之教。
第二节首谈十玄门的前基架设—令理事融通而无碍缘起之十种律则,以及令事事融通而无碍缘起的十种法界 “缘起相由”律则。
第三节以因门六义与缘起相由为华严因果理论之基础分判同体、异体二门,结以融通真、俗二谛而圆融并双超同异门。
第四节是依据华严宗师藉用华严经文中现象界的十对法,以为十玄门诠解教义之资;最终则以真俗二谛融通之。
第五节正式进入十玄门申论,由十玄法则之建立会通无尽缘起之理。阐明就法界一切存在之现象,就其本体而言,万法莫不泯相而相即;就其妙用而论,莫不交彻而相入。破除空间、时间差别而处处见着圆满具足,法法同时而俱成。
第六节,依据十玄为华严宗的发菩提心之理论基架,以显华严发菩提心意趣。由前面十玄门之层层架构,提捻出五项法则以为华严经发菩提心之法则。
第五章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与五十三参
探讨善财童子与善知识于菩提心互相交彻的研究。笔者区分为三部分而分论。
第一节就善财所以堪为本品末会之法界入主之前行条件,经由详习第一文本,归纳出善财童子能入法界之趋动力中,最重要的是其发心最胜这一目,全节之旨即是对善财童子做全方位周详之探究。
第二节是探讨本品本会中逝多林中大菩萨与本品末会为化育善财而一一出现的大善知识,他们之间极为相关紧密之联结关系。
第三节探讨的是善财童子在这整个过程中所展现之真正大乘行者之卓越风貌。首言其恭敬礼事善知识。其次,表明其已发菩提心--发出对于自、他生命意图作同体之超拔迈越之热忱,亦为其相续生命流中之唯一动机!其三,明阐善财每一提必是重扣法钟之大哉问!其四,由弥勒印证善财童子菩提心彻上彻下贯彻始终,达到圣弟子之一切德相,知善财童子实乃于一生成就之圣善弟子。
第四节着力于诸善知识对于善财童子于 “发菩提心”之启教;主分四大要门;第一是恭敬顶礼大菩提;第二是运心无际为根芽,第三是至上理体之永续实践。,第四门即是以三毒示教唯探讨之巧拈三毒为药草。
其中特别彰明大菩萨根源于般若深观而令其至上心灵永续实践,超拔情、器、时三世之幻假,能三轮体空纤毫不着而又长久恒持,至于所谓之 “永不退转”犹是以众生情见之方便说,实则并无时间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由菩萨示现之逆向修持,促使众生能进一步自我省察到:那存在于自我生命底蕴中相对相反之人性原质,固然不需视为原罪,却更须以高迈恢弘的态度疏导化解,令生命不致因此而堕入幽明之渊,更经由正观其本质,以及其之于整体生命之意义,方能令生命得以再度张翼飞翔。
第六章 三圣于发菩提心之圆满教谕
探讨文殊、弥勒、普贤三圣在善财入法界进程中之重要义涵;然而与其说是三圣各自教诲,毋宁说是对于五十三参的合融归元。第一节专研文殊于善财童子证入法界进程中所展现出完整而善巧的教育策略。第二节以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精详而系统的开阐菩提心之全盘相貌为主要探讨论题。第三节探讨普贤菩萨对于善财童子于菩提心的究竟开展—十大愿行无尽门,而以十玄门诠解其内涵。
首先就十大愿王提出其二大主要共则作为提纲,点出他力与自力之递进关系。并由十玄门诠解十大愿王一路下来,可了知十大愿王悉皆根轴于菩提心而作了极致拓展。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部份,条列总阐发菩提心之胜妙与功德总相,进一步省悟到能宣此不可思议境界之发心教谕,亦唯佛能宣!以大乘共法菩提心、信解行证足征验等等。以为发菩提心之
第二节,反省及检讨,以全括式手法,针对本论文反省及检讨,本论文正论部分于此结束。
【附论】:论 “华严经非佛说maha^ya^na Su^trava”之谬
首由史实提列出正面手法论造论严苛名寰宇、诸大论师佛授记、华严神话五提问、佛法待缘而出世、动机纯正非为诤等观点以申论之。
以反面手法非议 “大乘非佛说”,以如来未曾授此记、三学不成岂有慧、预设立论执一端、正视方法学限制、因果法则的颠倒等理由论列。
小结—以等重汉、藏、南之三乘一体之宏观正视理解佛法之完美体系,明三乘佛法悉为佛陀亲宣之教典,以作为本章之总结。
【英文摘要】
AbstractThis study explores the unique initiation of Bodhi-mind in the Huayan In specific, this study employs the Ten Gates of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 ideas to explicate the initiation of Bodhi-mind of Sudhana-s/res!t!hi-da^raka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The lessons for Sudhana-s/res!t!hi-da^raka to learn to initiating Bodhi-mind originate from the fifty-three wise, where the Ma駄u[rī-bodhisattvas advises him to initiate and the Ten Grand Wishes of the Samantabhadra-bodhisattvas are explicated with Ten Gates of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 ideas To highlight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Huayan distinct teaching of the single vehicle, the criteria of Phenomena and Phenomena without obstacle in Huayan The One Vehicle in its final teaching are utilized Hence, the procedur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udhana-s/res!t!hi-da^raka from the causal stage to the final Buddha-fruit is comprehend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by utilizing the theory of Causal-Effect in Single Vehicle of the Huayan- “immediate cause and immediate effect” as the approach of the cultivati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he cultivation that cultivation consumes long time would be broken down
Second, the truth that the unlimited influence of everything on all things and all things on everything in Huayan would break dow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is would be evidenced by implementing the initiation of Bodhi-mind in Huayan
Third, the five principles of the initiation of Bodhi-mind in Huayan are advocated
Fourth, by executing any one of the lessons of the Fifty-three wise, the perfect intercommunion or blending of all things in the dharmadhātu will be reached
Fifth, the Ten Gates of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 ideas can reveal the unlimited implications in Huayan by explicating the utmost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the Ma駄u[rī-bodhisattvas,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initiation of Bodhi-mind taught by the Maitreya- bodhisattvas, and ultimate development in Bodhi-mind taught by the Samantabhadra-bodhisattvas
Sixth,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and the Appended Essay,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only a.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目的与意义2
I、研究动机 2
第一动机、善财能入法界之依凭 2
第二动机、发心当不止于入道初阶 3
II、研究目的--探研华严经发菩提心之殊特义涵 4
III、研究意义 4
一、圆彻的发心是一生成就之由 5
二、华严经发菩提心之超越意义 5
三、彰显发心教谕源自如来清净传承 6
第二节古今疏论文献介绍 7
图表:本论文参考典籍之理论架设总相1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进路 14
I、研究方法 14
一、佛典内在理路之纵横架设14
二、文本诠释之分析汇整15
三、华严思想体系的诠释哲学15
II、研究五进路 16
一、第一进路--论文基础系统之架设 16
二、第二进路—由双轨分述到双轨会一进路,归结出华严经的
发菩提心。16
三、第三进路—以经典为主,古哲疏论为辅,以双轨会一之进路17
四、第四进路、总结华严经发菩提心之超越意义17
五、第五进路、结论与附论之提出18
第二章《入法界品》的相关议题19
第一节《入法界品》在三本《佛华严经》中的位置与意义19
I、 大不思议六华严 19
华严廿二别行本与八十华严各品会之对照表21
II、《六十华严》的《入法界品》 22
III、《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 24
IV、《四十华严》的《入法界品》26
第二节 由四分五周看《入法界品》的价值28
I、能诠四分因果 29
II、所诠五周因果 30
III、《入法界品》在华严经的独特价值31
IV、《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价值34
一、本品于显宗之价值35
二、本品于金刚乘之价值36
第三节 “入法界”名相及次第之诠释37
I、 “法界”的诠解37
一、诠 “法” 38
二、诠 “界” 38
II、所入法界五门十义 38
所入法界五门十义图 40
III、能入法界五门41
IV、一真法界43
第三章 发菩提心教诠47
第一节 五教的心48
I、小教之心 49
II、始教之心50
III、终教之心52
IV、顿教之心53
V、圆教之心53
第二节 从生灭心趋入菩提心 55
I 、生灭心面相56
II、菩提心凭依之一如来 57
一、十方如来共此教 58
二、圣者昼夜恒加持 60
III、菩提心凭依之二--佛性 62
一、中道佛性说 64
二、互融的三因佛性 67
三、华严宗的佛性 69
第三节 菩提心行相 72
I、菩提即心 73
II、菩提明心 74
III、由发心次第论菩提心的开展77
一、缘相发心 79
二、息相发心 80
三、真实发心 81
第四节 菩提心的本质--空悲双运 83
I、大悲-菩提心之根 84
一、大悲正愿无尽84
二、界分悲与大悲 85
II、般若空略探 88
一、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之过88
二、般若意趣无所得89
三、小结91
第五节 发菩提心正行 92
I、愿菩提心 94
一、愿菩提心二正观94
二、发愿前行七因果95
三、菩提总愿五弘誓97
II、行菩提心 99
一、六波罗蜜多 100
二、依般若成就六波罗蜜 102
三、般若圆成波罗蜜 106
第四章 华严的发菩提心110
第一节 从本摄末一乘门110
第二节 十玄门的前基架设113
I、缘起无碍有十义 114
II、缘起相由起十玄117
一、诸缘各异义 118
二、互遍相资义 118
三、俱存无碍义 119
四、异体相入义 119
五、异体相即义 121
六、体用双融义 122
七、同体相入义 123
八、同体相即义 124
九、俱融无碍义 125
十、同异圆满义 125
第三节 同异门的分判125
I、 待缘与不待缘126
图表:因门六义与六相圆融关系图 129
II、 诸缘之互异与互应 130
III、一多真俗辩同异 131
IV、缘之相由与不相由 134
第四节 十玄门的无尽内涵134
I、 教义 135
II、理事135
III、解行 135
IV、因果 136
V、人法 137
VI、分齐境位 138
VII、法智师弟 138
VIII、主伴依正139
IX、逆顺体用 140
X、随生根欲性 141
第五节 华严十玄门申论142
I、同时具足相应门 143
II、因陀罗网境界门(新:因陀罗网法界门)145
III、秘密隐显俱成门(新:隐密显了俱成门) 147
IV、微细相容安立门 150
V、十世隔法异成门 152
VI、诸藏纯杂具德门(新:广狭自在无碍门) 153
VII、一多相容不同门 155
VIII、诸法相即自在门158
IX、唯心回转善成门(新:主伴圆明具德门) 160
X、托事显法生解门(新:托事显法异成门) 162
第六节 华严发菩提心法则165
I、自体因果一乘门 166
II、乘佛之乘不二门171
III、一念圆摄十法界 174
IV、二谛融通摄无尽 182
V、一心缘起无尽德 187
VI、小结 192
第五章 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与五十三参 194
第一节 善财入法界之殊胜 193
I、正报殊胜194
一、宝藏缘现名善财 195
二、无量劫前植佛藏 197
II、住地殊胜 198
III、法眷殊胜 203
IV、师资最胜 205
一、生佛之母号文殊 206
二、宣教一乘超五位 207
I无住以为万行本208
II菩萨种性久远植 209
III十无疲厌登佛地 210
IV爱见取相本如幻212
三、一门普摄一切门 214
I大悲无量作根门 214
II一毫普含无量光 217
V、重法随师 218
第二节 逝多林中秘密义 222
I、如幻佛事法界游222
II、文殊前引善友成 225
III、谦己推胜涵三德 216
一、高谊堪为后世师 227
二、虔敬精勤弟子相 228
三、能入所入悉圆融 229
第三节 善财童子菩提心的展现230
I、恭敬礼事善知识 231
II、至上理体实践来232
一、发心广长无边际 232
二、斩芟自我显法身 234
三、重扣法钟大哉问 236
四、一生成佛最上机 239
第四节 善知识菩提心示教240
I、恭敬顶礼大菩提 241
一、悦意赞礼令坚固 241
二、身礼菩提最敬礼 244
II、运心无际涵果德246
III、念劫圆成乎一心 250
一、悲誓胜愿共交辉 251
二、智轮转处真心发 253
三、无住任运唯度事 255
四、小结
IV、巧拈三毒为药草 259
一、离言入行还灭痴 260
二、如幻刑杀降瞋毒 263
三、般若为道拔爱根 266
VI、小结 270
第六章 三圣发菩提心圆满之教 273
第一节 佛师文殊的教育策略 273
I、般若繁演无尽门 273
II、授大机以圆教门 275
一、宣至上以令发心 276
二、引善友以深观行 278
三、返初心以令彻省 281
四、策广大以无尽门 284
第二节 弥勒圆演菩提德 286
I、大力推胜励来者286
II、善财励力净三业 289
一、自我觉察断无明 289
二、不动往昔金刚愿 290
三、契入法性三昧印 291
III、一生成佛弥勒印 293
IV、畅演菩提历位德 296
V、小结 302
第三节 普贤菩萨的愿行305
I、普贤菩萨释义305
一、广释普贤 305
二、密释普贤 306
II、华严会主彻始终 308
第四节 普贤愿海之一--统说共法 309
I、愿王共法立纲维 311
一、怙主普贤大导师 311
二、普贤心灵之建设 313
三、内外融通解行证 314
II、大愿大行无尽期315
第五节 普贤愿海探幽之二—分说别演316
I、礼敬诸佛 316
II、称赞如来319
III、广修供养 322
IV、忏悔业障 325
V、随喜功德 328
VI、请转法轮 331
VII、请佛住世333
VIII、常随佛学 335
IX、 恒顺众生 336
一、恒顺自我的凡夫心理 336
二、自私的人本观点 337
三、菩萨历劫而升华 338
X、普皆回向 342
XI、小结 345
第七章 结论348
第一节 胜妙发心 唯佛能宣 348
第二节 反省与检讨351
I、本论文之缺点352
II、本论文的特点 353
附论、论《华严神话说、非佛说》之非355
【写在前面】 355
第一节 大乘佛典源自如来清净传承 357
I、动机纯正非为诤357
II、信解行证足征验 359
III、造论严苛名寰宇 361
IV、诸大论师佛授记 364
V、前车之鉴警后人 366
VI、华严神话五提问 367
VII、佛法待缘而出世368
第二节 “大乘非佛说”之谬 371
I、如来未曾授此记 371
II、三学不成岂有慧 372
III、预设立论执一端373
IV、正视方法学限制 375
V、因果法则的颠倒 376
第三节 小结 377
<参考书目>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