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茶一味道平常——赵州大师“吃茶去”公案的现代阐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茶一味道平常——赵州大师“吃茶去”公案的现代阐释
  楼宇烈
  自赵州和尚(从谂)“吃茶去”的公案一出,“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即为品茶者、参禅者所同唱共许。然此所谓“一味”究为何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并不一致。
  尝读《赵州录》,关于“吃茶去”之公案仅一见: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赵州和尚对于新来参学者,不管是不曾到过的,还是曾经到过的,都叫他们“吃茶去”,这连当寺院主都参不透个中玄机而发问,结果是叫他也“吃茶去”。为什么统统叫他们“吃茶去”?
  吃茶一事,在赵州和尚生活时代的寺庙中是极其普遍与平常的事。在《传灯录》录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那时寺庙中的禅僧们在待客时、论禅时、吃饭后、休息时,都要吃茶的事例。而这“吃茶去”一句,也正是赵州和尚接引学人的方便法门。
  “平常心是道”为洪州禅的重要特征之一。赵州和尚问道南泉普愿禅师,正是由“平常心”而证悟的。《赵州录》载此公案云: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赵州和尚因此也以“本分事”接学人。《赵州录》中记云:
  师示众云:“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若是不会,是谁过欤! 已后遇着作家汉,也道老僧不辜他。但有人间,以本分事接人。”
  “本分事”也就是“平常心”,“平常心”也就是“本分事”。“本分事”、“平常心”也就是每个人的“本来面目”、“清净自性”。禅本来无多些子,离开了“本分事”去求道,就永远也悟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离开了“平常心”去修道,就永远也证不到本来的“清净自性”。
  在南泉普愿的同门大珠慧海的《语录》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公案: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日:“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大珠禅师语录》卷下“诸方门人参问”)
  这也是禅门中非常有名的一桩公案。它是说,修道是与平时间吃饭、睡觉一样的本分事,应以平常心对待之,“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如果吃饭时要这要那,睡觉时嫌这嫌那,那就没有以平常心去对待本分事。这样的话,饭是吃不好的,觉也是睡不好的。以此喻修道,同样不可用心旁求,而应以平常心做本分事,方能识得“本来面目”,证悟“清净自性”。
  关于“本分事”的意思,赵州和尚有一很清楚的说明。如:
  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云:“树摇鸟散,鱼惊水浑。”
  “树摇鸟散,鱼惊水浑”,这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可见所谓的“学人本分事”也就是学人的本来面目。同样的“吃茶”也是学人的“本分事”,“吃茶去”也就是要学人去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禅门后辈也正是如此来领会赵州“吃茶去”公案的。试看:
  但能情亡理丧,计尽途穷,无施设处用心,正是作功夫处。山僧寻常只道吃茶去,今日也道吃茶去。会尽诸方五味禅,何似山僧吃茶去。
  问:“如何是平常心合道?”师曰:“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
  茶是“本分事”,用“平常心”去吃,禅也是“本分事”,用“平常心”去修。禅中有茶味,茶中有禅道。
  总之,赵州禅,赵州茶,禅茶都是本分事;赵州茶,赵州禅,茶禅均系平常心。会得此意,方能说得茶禅一味,禅茶一味。略言之:
  茶禅一味,当以吃茶品味禅意,由禅意体会平常,于平常证得清净;禅茶一味,当以禅意演练茶艺,由茶艺进升茶道,于茶道证悟禅道。率臆之言,贻笑大方。
  〔楼宇烈,1934年生,浙江嵊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河北禅学研究所学术委员。发表有《胡适禅宗史研究评议》、《神会的顿悟说》等论文,以及《王弼集校释》等专著,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合作)、《东方哲学概论》等多部。〕

 
 
 
前五篇文章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兼论吴言生《禅学三书》与当代禅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以安祥禅、现代禅、生活禅为中心

处处皆达道,无门为法门——评净慧大师《入禅之门》

传世宝志禅偈考辨

大乘菩萨心行与理想的佛教女性观

 

后五篇文章

参禅妙悟与审美解读

本戒之时空适应性

《中国禅学》第一卷管窥——为了更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净土信仰与六朝小说

理事圆融生活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