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介
  【大乘百法明门论】
  一卷。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又作《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门论》、《百法论》、《略陈名数论》。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作者世亲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系学者,着述弘富,有千部论师之称。其所造论译成汉文的约三十部,此《百法明门论》即其一种,被称为瑜伽十支论之一。本论是据《瑜伽》五分中本事分、略陈名数的著作。内容略以三门分别:(1)引经标宗,即‘如世尊言’等。(2)寻经起问,即‘何等一切法’等。(3)依问次第作答:先明‘百法’以解答‘何等一切法’问题,复明‘二无我’以解答‘云何为无我’问题。
  关于明一切法的部分,分五大类,共有百法:第一类心,有八法。第二类心所有,有五十一法,又分为六位:(1)遍行有五法,(2)别境有五法,(3)善有十一法,(4)烦恼有六法,(5)随烦恼有二十法,(6) 不定有四法。第三类色,有十一法。第四类心不相应行,有二十四法。第五类无为,有六法。在说无我方面:初明人无我,后明法无我。本论对于一切法与无我法,都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各举了实例,极易了解。
  本来百法的名称,散见于《瑜伽》、《显扬》、《集论》和《五蕴论》等中,但采集百法区分为五大类而加以有系统的说明无疑是从《百法明门论》开始的。此论主要是剖析一切法和无我理。在一切法摄为五大类的次序上,还贯彻了唯识的精神。论文讲得非常清楚,它说:一切最胜故(心),与此相应故(心所有),二所现影故(色),三分位差别故(心不相应行),四所显示故(无为)。这是说在有为法中,心法最为殊胜,所以首先提出。其次说心所与八识常相适应;其中有无论那一识起时,必定俱起的,立为‘遍行’一类;有对特殊境界才能生起的,另立为‘别境’一类;有惟在善心中得生的,另立为‘善’之一类;有能引生随烦恼的,另立为‘烦恼’一类;有由根本烦恼派生的,另立为‘随烦恼’一类;有不同于以上五种心所,于善恶皆不定的,另立为‘不定’一类。再次说色法不是独起的,乃是依着心法及心所法而变现的影像。再次说不相应行法,如得、命根等二十四种法,也都不是独立的法,乃是依着心法、心所法及色法差别假立的。再次说无为法需要藉着前四种法断染成净而显示。由此可见五类的区分,虽有些像《俱舍论》等之说,而其实是世亲藉以建立唯识理论的基础,一举心识就百法齐彰、系统秩然。
  其次,此论是剖解无我道理。此包括补特伽罗无我和法无我。五蕴心法色法都是相互依缘而有,其中都无实我可得,如执蕴为我,蕴则非一,究竟色法是我?还是心法是我?一一心所法是我呢?如执离蕴是我,我又在哪里?故知‘人’之一名,但依五蕴假立,都无主宰实自在用,由此说补特伽罗无我。其次蕴、处、界诸色法心法,也是相互依缘而有,绝没有独立常存之一物。换句话说:即一切法都无实自性可名为我。此二无我理概括大乘教义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义忠《百法明门论疏》说:天亲降迹造论时代,正显第三非空有教,初陈百法明遣执空,后答无我为除有执;若但判文明法中无我者,虽除有病,空执仍存。由此可见本论基本精神之所在。
  本论译出以后,玄奘门下制疏者有好几家,但后来唐.潞府沙门义忠的《疏》最为流行。义忠十三岁时听慧沼(650~714)讲《涅槃经》,二十岁后与慧沼就学于慈恩,遂作《百法论疏》,因为它文义安排得当,移解二无我段以后,不像其师等疏文那样繁琐,所以一直盛行到宋代不衰(见《宋高僧传》卷四),而且由于忠《疏》的盛行,各家热烈地学习,就提高此论的地位到与唯识、因明并驾。唐、五代就有许多以专讲这部论名家的。如唐.长安青龙寺释道氤,为众推许,乃登首座,于《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竖立大义六科。又唐.京师西明寺释乘恩也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其疏祖慈恩而宗潞府,终后弟子传布。又梁.滑州明福寺释彦晖,对《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着《滑台钞》,盛行于世。又后唐.会稽郡大善寺释虚受,对《百法论》有别行义章,汉洛阳天宫寺释从隐,进具后讲《百法论》,周魏府观音院释智佺,前后讲《百法论》约百遍。
  至于旧时《百法论》的注书,在义忠《疏》以外;有窥基的《决颂》一卷、《玄赞》一卷、《述记》二卷;圆测的《疏》一卷;义寂的《总述》三卷、《注》一卷;普光的《疏》一卷;太贤的《疏》五卷、《古迹记》一卷;泰师的《疏》一卷;林师的《疏》一卷;金刚的义门《钞》二卷;择邻的《疏钞》二卷;玄沼的《钞》七卷;义幽的《显要钞》五卷、《科》二卷;崇琏的《聚拾钞》十六卷;景猷述、慧涉删补的《钞》十六卷;诠明的《金台义府》十五卷、《科》二卷、《大科》一卷;智因的《纲要略释》一卷;从芳的《显幽钞》十卷;广陵的《义选钞》四卷,……以上撰著今已多数佚失。(虞愚)
  [参考资料]慈航《相宗十讲》。

 
 
 
前五篇文章

《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论述

柏林禅寺禅宗传承源流纪略

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

禅门三宗

禅诗中的杜甫

 

后五篇文章

“自然死”与“安乐死”——一个佛法向度的伦理探

“唯识无境”初探

千手观音何以成为正定隆兴寺所供主尊

众生眼中的戒律

重返六祖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