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南传《噶拉摩经》对现代修行的启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传《噶拉摩经》对现代修行的启示
  文/黄国清
  写在前面
  巴利《增支部》三法第六十五经述说佛陀在拘萨罗国(Kosala)的给萨布怛(Kessaputta),为噶拉摩族(Ka^la^ma)人开示应该自己判断事情的对与错,而不是盲目地听从别人所说。这部经常为南传佛教的说法者引用,汉译《阿含经》中却没有对应经文,故笔者不揣浅陋,将此经从巴利文移译为现代汉文,以飨读者。
  经文大意是说当时有很多修行者路经给萨布怛,各各宣扬自己所认为的真理,他们的说法差异甚大,又经常诋毁他人的见解,噶拉摩族人因而产生困惑。有一次,佛陀经过这个市镇,他们请世尊教导判断的方法。结果,佛陀不是告诉他们谁对谁错,而是教他们要用自己的道德判断力来明辨是非。当自己能正确地判断行为是如法的,就应该去实行,下要受到传闻、传统、教说,甚至所尊敬的沙门等的误导;反之,当自己判断行为是非法的,就下应去做,不要受到其他种种说法的影响。佛陀也提供一些判断的标准,像下贪、不嗔、下痴:下杀生、下偷盗、不邪淫、下妄语:慈、悲、喜、舍等,这些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所说的这一部经,对我们今日的处境尤其具有启发性。现在是言论极度自由的时代,同时是著重物质享受的时代,道德观念淡薄,众多宗教传播者或世俗名嘴滔滔不绝地述说自己的一套见解,使人如同被淹没于言论大海中,莫知所从。当一个人崇拜某位宗教领袖时,常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完全听信于这位宗教领袖的指示。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某宗教领袖有严重的恶行,这个团体的多数信徒下但不会相信,还会努力为他们的教团辩护。如此,在宗教人士的误导之下,不仅无法提升自己,甚至造了恶行还不自知。
  佛经中告诉我们许多道德规范,当我们多多加以读诵、思惟、领解之后,就会有所融会贯通,提升我们的是非判断力,了知当为与不当为。在我们行事时,就应以这些标准来审视自己的行为。道德方面的行为如此,更进一步的修行实践何尝不足如此!许多佛教徒总是舍佛陀所说的经典下读,到这边听一点,那边听一点,不能系统地理解佛陀的教导,便盲修瞎练起来。在修行这条路上,唯有系统地了知佛陀的教导,据以修行,才下会走上歧路,或停滞下前。佛陀屡次在经典中提醒我们要以自己为灯,以法为灯:以自己为依靠,以法为依靠,自己和法才是真实的依靠。
  经文汉译
  我如此地听闻到:
  某个特定时间,世尊与一个大的比丘僧团一起在拘萨罗国游行,进入了一个名为给萨布恒的噶拉摩族人的市镇。给萨布恒的噶拉摩族人听说从释迦族出家而成为沙门的释迦子乔达摩(Cotama Sakyaputta)抵达了给萨布恒。又对于这位乔达摩世尊有如此的好名声流传: “这位世尊表明(自己是)‘愿供(者) 、正遍觉(者) 、明行具足……,见列这样的应供(者)是非常幸运的!”
  于是,给萨布怛的噶拉摩族人们前去参访世尊。到达后部分人礼敬世尊后坐在一边;部分人与世尊互相问候,交换过问候语和礼貌话后坐在一边:部份人合掌礼敬世草后坐在一边…邵份人表明姓名后坐在一边:部分人静默地坐在一边。坐在一边的给萨布怛的噶拉摩族人们向世尊说:“大德!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来到给萨布怛,他们闺述、显明自家的言论,却辱骂、痛斥、鄙视、损伤他人的言论。另外一些沙门、婆罗门来到给萨布恒,他们也阐述、显明自家的言论,却辱骂、痛斥、鄙视、损伤他人的言论。大德!对于他们,我们土起疑惑与迷恫:这些尊贵的沙门中谁说真理?谁说谎言?”
  (世尊说:)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疑惑是当然的,述惘是当然的,你们于可疑处生起了迷惘。噶拉摩族人啊!你们别因口耳传说、别因代代相传、别因i观臆说、别因合于教说、别因基于思辩、别因基于推论、别因深思理由、别因喜爱其见、别因似可成立、别因(心想) 气沙门值得我们尊敬”而遭到误导。噶拉摩族人啊!当你们自己了知::追些事是不善的,这些串是有罪过的,这些事是智者所谴责的,这些事被成就、被采行则导致损害和痛苦。J噶拉摩族人啊!那时,你们就应当(对这些事)加以舍弃。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当贪爱在人的内心中生起时,是生起利益还是损害?” “大德!足损害。” “噶拉摩族人啊!这个生起贪心的人是否被含(爱所蒙蔽,心失去控制,而杀害生命、偷盗、私通人妻、说谎,又从》恿他人做如此的串,导致长久的损害和痛苦?” “大德!是的。”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当嗔恨在人的内心中土起时,定生起利益还是损害?” “大德!足损害。” “噶拉摩族人啊!这个生起嗔心的人是否被嗔恨所蒙蔽,心失去控制,而杀害生命、偷盗、私通人妻、说谎,又怂恿他人做如此的事,导致长久的损害和痛苦?” “大德!是的。”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当愚痴在人的内心中土起时,是土起利益还是损害?” “大德!足损害。” “噶拉摩族人啊!这个生起愚心的人是否被愚痴所蒙蔽,心失去控制,而杀害生命、偷盗、私通人妻、说谎,又怂恿他人做如此的事,导致长久的损害和痛苦?” “大德!是的。”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这些事定善的还是不善的?” “大德!是不善的。” “是有罪过的还定无罪过的?” “大德!是有罪过的。” “是受智者所谴责的还是不受智者所谴责的?” “大德!是受智者所谴责的。” “被成就、被采行是否导致损害与痛苦?还是这会成为如何?” “大德!被成就、被采行导致损害和痛苦。对我们而言,这会成为如此。”
  “噶拉摩族人啊!如此,我说:你们别因口耳传说、别因代代相传、别因主观臆说、别因合于教说、别因基于思辩、别因基于推论、别因深思理由、别因喜爱其见、别因似可成立,别因(心想) “沙门值得我们尊敬”而遭到误导。噶拉摩族人啊!当你们自己了知::迫些事是不善的,这些事是有罪过的,这些事是智者所谴责的,这些事被成就、被采行则导致损害和痛苦。”噶拉摩族人啊!那时,你们就当应加以舍弃。如此所说足基于那点(指前四段所说的内容)而说。”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别因口耳传说、别因代代相传、别因主观臆说、别因合于教说、别因基于思辩、别因基于推论、别因深思理由、别因喜爱其见、别因似可成立、别因(心想) “沙门值得我们尊敬”而遭到误导。噶拉摩族人啊!当你们自己了知:F9迫些事是善的,这些事是无罪过的,这些事是智者所赞叹的,这些事被成就、被采行则导致利益和安乐。乙噶拉摩族人啊!你们就应当(对这些事)加以采行而安住。”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当不贪在人的内心中生起时,足生起利益还是损害?一 “大德!是利益。” “噶拉摩族人啊!这个不起贪心的人是否不被贪爱所蒙蔽,心不失去控制,不杀害生命、不偷盗、不私通人妻、不说谎,又劝告他人做如此的事,导致长久的利益和安乐?” “大德!是的。”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当不嗔在人的内心中生起时,是生起利益还是损害?” “大德!是利益。” “噶拉摩族人啊!这个不起嗔心的人是否不被嗔恨所蒙蔽,心不失去控制,不杀害生命、不偷盗、不私通人妻、不说谎,又劝告他人做如此的事,导致长久的利益和安乐?” “大德!是的。”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当不痴在人的内心中生起时,是生起利益还是损害?” “大德!是利益。” “噶拉摩族人啊!这个不起愚心的人是否不被愚痴所蒙蔽,心不失去控制,不杀害生命、不偷盗、不私通人妻、不说谎,又劝告他人做如此的事,导致长久的利益和安乐?” “大德!是的。”
  “噶拉摩族人啊!你们以为如何呢?这些事是善的还是不善的?” “大德!是善的。” “是有罪过的还是无罪过的?” “大德!是无罪过的。” 了疋受智者所赞叹的还是不受智者所赞叹的?” “大德!是受智者所赞叹的。” “被成就、被采行是否导致利益与安乐?还定这会成为如何?” “大德!被成就、被采行导致利益和安乐。对我们而言,这会成为如此。”
  噶拉摩族人啊!如此,我说:噶拉摩族人啊!你们别因口耳传说、别因代代相传、别因主观臆说、别因合于教说、别因基于思辩、别因基于推论、别因深思理由、别因喜爱其见、别因似可成立、别因(心想) “沙门值得我们尊敬”而被误导。噶拉摩族人啊!当你们自己了知:“这些事足善的,这些事是无罪过的,这些事是智者所赞叹的,这些事被成就、被采行则导致利益和安乐。”噶拉摩族人啊!你们就应当加以采行而安住。如此所说是基于那点(指前四段所说的内容)而说。
  噶拉摩族人啊!各各圣弟子如此地远离贪欲、远离嗔恚、不愚惑,正念、正知,以与慈相俱的心:以与悲相俱的心……以与喜相俱的心……以与舍相俱的心充满一方而后安住,第二方也是一样,第三方也是一样,第四方也是一样,如此,上下四方、一切处所的一切世界,以广阔的、至大的、无量的、和善的、慈爱的与舍相俱的心充满而后安住。噶拉摩族人啊!各各圣弟子如此的心怀和善、如此的心怀慈爱、如此的心无染污、如此的心极清净,他在现世获得四种慰藉:
  “如果有后世,有善行和恶行的果报的话,我在身体散坏死去以后将转生到善趣天界。”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一种慰藉。 “如果没有后世,没有善行和恶行的果报的话,我在现世防护和善的、慈爱的、无苦的、有乐的自己。”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二种慰藉。“如果造(恶)者被回以恶事的话,我不对任何人怀以恶心,不造作恶业的我如何会遭受到苦呢?”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三种慰藉。 “如果造(恶)者不被回以恶事的话,我现在见到在两方面(指不造恶及不被回以恶事)已清净的我。”这是他所获得的第四种慰藉。
  “噶拉摩族人啊!各各圣弟子如此的心怀和善、如此的心怀慈爱、如此的心无染污、如此的心极清净,他在现世获得这四种慰藉。”
  “如此,世尊!如此,善逝。各各圣弟子如此的心怀和善、如此的心怀慈爱、如此的心无染污、如此的心极清净,他在现世获得四种慰藉:宁如果有后世,有善行和恶行的果报的话,我在身体散坏死了以后将转生到善趣天界。”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一种慰藉。气如果没有后世,没有善行和恶行的果报的话,我在现世防护和善的、慈爱的、无苦的、有乐的自己。”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二种慰藉。 “如果造(恶)者被回以恶事的话,我不对任何人怀以恶心,不造作恶业的我如何会遭受到苦呢?”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三种慰藉。 “如果造(恶)者不被回以恶事的话,我现在见列在两方面已清净的我。”这是他所获得的第四种慰藉。各各圣弟子如此的心怀和善、如此的心怀慈爱、如此的心无染污、如此的心极清净,他在现世获得这四种慰藉。
  希有啊!大德!……大德!我们归依世草、法及比丘僧团。大德!愿世尊接受我们为自今天起到命终归依的优婆塞。” (终)
  摘自《圆光新志》76期

 
 
 
前五篇文章

南京摄山栖霞寺宗仰禅师

南能北秀 禅宗史话

《四分律》简介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简介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简介

 

后五篇文章

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

圣凯法师: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

明月光含万象空禅的牧牛图颂

密宗行者应该懂得的几个大问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