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密宗行者应该懂得的几个大问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密宗行者应该懂得的几个大问题
  (一)守住身口意三密)
  密宗的习练离不开上师,离开上师则一事无成。因此,密宗修持者是无法自学的。上师所传的真言、气脉明点、观想都是不可思议,无法讨论的,先要全盘继承过来,上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有半点怀疑和改变。只要一步一步去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会有效果,会有成就。如前所述,作为传法的上师,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学员在没有达到上师标准要求,没有取得传法资格以前,是不准把所学的密法传给别人的。包括身口意极其觉受均不许向未经灌顶的人有一丝的透漏。说了功德回消失,招致不好的后果。因此,要少说多念咒,少思多观想上师。所谓不说话才是禅。修行讲真功夫,要少说、不说,多修.这样会加快你的上进。密宗的修持方法目前还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讨论,不能问为什么,这本身就有慎密、保密、至密、周密之意.所以必须守住身口意三密。
  (二)诸恶莫做
  如前所述,密宗修持最重要的义理是舍染还净,除业障显智慧。身口意清净。作为藏密修持者,在通过修持消除过去已有的业障的同时,要不增加或少增加新的业障。要严格持戒。第一步就要修“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进一步修持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再进一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如果首先做到身不去作恶,就那时身业清净,口不犯黑业,就是口业清净,心不打妄想,就是意业清净。所谓积聚福报资粮,不做诸恶,众善奉行为修福,自尽其意为修慧。如果修持者一方面坚持修持,去除业障积聚资粮,另一方面又不行善和不戒恶,那是无法取得修持效果的。要断恶修善。对修诸善行应唯恐不及,断诸恶业惟恐不尽。
  (三)苦修实修坚持不懈
  大圆满的就是靠修持者去证悟的,证悟的前提和基础是通过苦修,消除业障,积攒姿粮,俱生大乐,达到得见自性的境界,并非易事,亦非短时间可以成就。这就需要苦修、实修、诵咒、大礼拜,修气脉明点,闭关习定等,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不是修几个月,而是要修几年,甚至更长,才有可能成就。弥勒日巴祖师从其师尊玛尔巴处闻法得聆口诀,在崖洞中闭关习定精进修行,经十一个月而坐垫不冷,渐次明觉增长,才悟得见赤裸裸明朗朗境界。然而也只是定相的觉受而已。要达到胜观(殊胜的智慧),还需精进。密宗修持如七支座,扎龙,拙火定等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苦修型。因此,一定要心不变,坚持不懈,苦修实修,勤修精进。
  (四)破除常断二见,防止倒因为果
  在密宗的修持中,往往很多有“知识”的人,看过道家,佛学和经书,自以为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既有“断见”更有“常见”。“断见”和“常见”既是修持密法,特别是成就大圆满的障碍,也易犯倒因为果的毛病。例如,很多人都已知道了自性本空\明心见性、缘起性空等,自己以为都懂了。字脑子中却想到了一个“明心见性”“缘起性空”的情景,于是,修持中去追求这个想象的东西,成了我见和断见。实际上,不是懂了,也不可能真正的懂,因为那不过是经书上的增上缘。我们不过是接受了经书上的这个近似的概念,真正的佛的境界和道的境界是不可预知的,不可说的。需要靠我们去修持求证。如果有些人多学了些书,懂得了一些佛学知识,加上自己会打坐,修过法。就以为道家也会,密宗也会,什么大周天、小周天都通了,随便说一通,这是“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不过是把前人的修持成果拿来当自己的成果,造成一种狂态,这就叫“倒因为果”。这在密法的修持中是绝对要不得的。
  (五)要境随心转,不要心随境转
  在密法修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景(境)象或感觉,对此要正确对待,不能动心,见喜不能高兴,见悲不能悲伤。对出现的奇妙的美感,对舒服的感觉,不能有意识的去体会和追求,如果刻意追求,那就会有不好的和不舒服的现象产生。因此,修习之时,不管产生什么现象,都不要可以追求。修持中,当达到内无所思、外无所察,内心智慧产生,真元之气纷纭而动。这时,要明白了知心神,应守安静空寂的常理,这是修持的规范。因此,要保持空静,不去追求,去除欲望,使其恢复心身先天的状态。如果不这样,则元气就会给人带来伤害。切记,如减少对金钱利益的追求,断绝自以为是的博学和自以为多知的念头,去专心静心的修持,就不会出现过患。(完)

 
 
 
前五篇文章

明月光含万象空禅的牧牛图颂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

圣凯法师: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

南传《噶拉摩经》对现代修行的启示

 

后五篇文章

芒鞋踏遍亚美洲的五台山华严行者——寿冶法师

论天台判教的三条标准

论东晋慧远大师对中国文化的回应——以回应本土伦理责难为

略谈高峰原妙禅师的禅学思想

龙山宝塔与禅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