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论宗的弘传 一、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原始时期:为佛陀住世时期。主要指佛初成道为诸大菩萨演说大乘妙法,即“般若”思想,此是三世诸佛之共说法门。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也可以说是为此“因缘”。因为佛之“知见”即是般若智慧。所以佛最初所说之法就是三论宗的“缘起性空”思想。 2、隐藏时期:为佛初灭后五百年间。这段时期佛教主要以小乘思想为主,大乘佛教几乎没有形迹。一些曾听佛说大乘法的尊者,因为佛之入灭而隐居山林,不闻世间之事,所以外道、小乘极其盛行,排斥大乘非佛说。使大乘佛教不得不暂时隐藏起来,等待时机成熟时东山再起。上弘大法,下承沉轮。 3、中兴时期:为佛灭后六百年间到公元三世纪末。主要有龙树、提婆二大士创立的中观学派继承和发扬了“般若”思想,可以说是继佛陀入灭之后对三论学统的第一次中兴。同时也是中观学派真正的创立时期。龙树菩萨将佛陀的“般若”思想以“中观”学的形式发扬光大。也是三论思想的初期形成时期。 4、传弘时期:为公元四世纪前后。主要有提婆的弟子将龙树的中观思想传向世界各国。由罗喉罗、青目、须利耶苏摩等向北传播,经新疆由罗什传入中国内地。另一派由青目的弟子佛护等人向东传入中国的西藏。在印度密教此时已经非常盛行,大乘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所以,称为传弘时期。 二、三论宗在中国的弘传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1、传译时期:为东晋(公元四0一至四四一年)时期。主要依罗什为主,有弟子僧肇、僧叡、昙影等人,主要以翻译经典为主。也是印度中观思想最早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三论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出现。 2、渐隐时期:为南北朝南齐(公元四四一至四八0年)时期。自僧肇等人以后的一段时间,中观思想时隐时显,也无明显的师资传承。主要有河西道朗等人在关内讲说罗什的般若思想,没有明显的师徒相承关系。 3、复兴时期:(弘传时期)为南北朝梁陈(公元四八一至五八0年)时期。此时有高丽(陈羯)僧朗大师在关中学习罗什的般若思想来建业讲学。南方此时正盛兴“成实”学,僧朗在钟山草堂寺讲说大乘中观思想,破斥成实为小乘思想,得到了梁武帝的崇信和支持,派遣十人从事僧朗大师学习三论学说。唯僧诠得其法门,僧诠传弟子法朗、玄辨、慧勇、慧布。其中法朗最为杰出。 4、大成时期:为隋唐初(公元五八一至六二三年)时期。法朗门下弟子众多,而以吉藏最为杰出,继承其学说,对三论宗之著述有一百多卷,为集三论之大成,将三论思想发扬光大,为三论宗之黄金时代。也是三论宗的鼎盛时期。 5、衰败时期:唐末会昌法难(公元六二四至八四0年)以后,嘉祥吉藏数传以后,无人继承,义学无闻,三论一宗,逐渐衰灭。 三、三论宗在日本的弘传基本可分为三个时期: 1、初传时间:大约相当于初唐时期。由吉藏大师的弟子高丽慧灌大师于日本推古天皇三十三年(公元625年)传入日本,慧灌最初住于元兴寺。大化二年(公元646年),慧灌奉诏进入宫中宣讲三论。为日本三论宗之第一传。有弟子福亮继承三论法门,当时日本佛教界人物中没有不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的。门下有弟子智藏是福亮在俗之子,于天智天皇(约初唐时期)时入唐随吉藏大师学习三论,持统天皇时返回日本,住于法隆寺宣讲三论。为日本三论宗之第二传。智藏有弟子道慈于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入唐,从事于元康法师学习三论。于养老二年(公元718年)返回日本弘传三论思想。为日本三论宗之第三传。通常把慧灌、智藏、道慈称为日本三论宗的“三传”。 2、大兴时期:指日本奈良时期。奈良时代是日本佛教的高峰时期,有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被称为“古京六宗”。三论宗此时也是在日本弘传最盛的时期。有智藏的弟子道慈、智光、礼光等人。他们之后相继出现了善议、安澄、勤操、灵叡、愿晓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被称为是“释门之俊秀”。以智光为主一系被称为“元兴寺派”;以道慈为主一系被称为“大安寺派”。由此形成了三论宗在日本的鼎盛时期。 3、兼容日期:三论宗在日本自奈良以后转入衰败,虽然有圣宝、观理、珍海、玄叡等人的大力弘扬,于延喜五年(公元905年)在东大寺创建了“东南院”,作为弘通三论宗的大本营,但是还是没有振兴起来。从镰仓以后,虽仍然出现了东大寺的圣守、澄观等人致力于振兴三论,但因为法相、天台、华严的相继传入,使三论宗越来越走向衰亡。同时逐渐被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兼并融合。使三论宗在日本也基本上不符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