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天台宗与绍兴的关系(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教天台宗与绍兴的关系(上)

  作者:李能成

  一、天台山佛教与绍兴的渊源

  天台山在台州市天台县境内,位于绍兴市新昌县东部和南部、嵊州市南部,是曹娥江、甬江和灵江的分水岭,天台山与四明山之间以新昌县沙溪为界,天台山与会稽山之间以剡溪为界。天台山的山名始于南北朝陶弘景《真诰》:“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野,上应台宿,故名天台。”秦汉时,天台县曾隶属会稽郡,直至三国吴废帝太平二年(257),会稽郡析置出临海、建安、东阳郡,天台遂隶属于临海。可见历史上,天台与绍兴的地域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新昌与天台的关系更是“山从东南来,水向西北去”,更见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天台山与绍兴这种相邻的地域关系,使得它们之间的佛教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纵观天台山的佛教发展史,笔者以为,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不提的:这就是天台山佛教的开山祖师昙猷和立宗命教的智 。据《天台山方外志》载:“缁门著迹则爰自东晋昙猷栖神,萧梁定光显圣,洎我陈隋,智者大师立宗命教,因山为家,海内之宗事佛法者,必以台教为司南。”而这两人与绍兴的佛教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昙猷为天台山佛教开山之祖,《太平御览》载:“昙猷,敦煌人,游江左,止剡之石城山,乞食坐禅。后移始丰赤城山石室。一日,有神现形诣猷曰:法师威德既重,来止此山,弟子推室以相奉。天台悬崖峻峙,峰岭切天,古老相传云:上有精舍,得道者居之。虽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无得至者。猷洁斋累日,往见横石洞开,度桥少许,见精舍。神僧谓曰:却后十年,自当来此,今未得住。于是遂反顾横石,还合如初。”

  可见,昙猷去天台山之前,曾在石城山乞食坐禅,因为在他之前,石城山已有昙光习禅,道俗宗事。故移入赤城山,后又迁至石梁。是否可以这样说,至东晋时,会稽佛教是先于天台山佛教的,且对天台山佛教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天台佛教后来居上,其原因主要是智 创立了天台宗。

  智 顗(538—597),俗姓陈,字德安,18岁投湘州果愿寺出家,初从慧旷学律,后到大贤山诵《法华经》等,陈天嘉元年(560)到大苏山从慧思受业观心。后在京都建康(今南京)大开《智度》讲筵,声誉日隆,且受陈宣帝礼敬,封为国师。但他感世事无常,想远离政治是非之地。故借口思念林泽,于陈太建七年(575)离开京都,入天台山佛陇结茅栖居,习观修道,确立定(止)慧(观)双修原则,最终创立天台宗。

  智顗 为何来天台山呢?这事还与绍兴(时称会稽)有关。据道宣《续高僧传》载:

  智顗 每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半垂,其侧沧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见一僧摇手伸臂至于岐麓,挽 上山。 以梦中所见通告门人,咸曰:此乃会稽之天台山也,圣贤之所托矣。昔僧光、道猷、法兰、昙密,晋宋英达无不栖焉。因与慧辩等二十余人挟道南征,隐沦斯岳。

  从这段文字记载看,当时智 所梦见的地方是天台山,而解梦的门人所说的却是会稽的石城山、沃洲山。因为僧光(即昙光)即石城山开山之祖,道猷(即帛道猷)为沃洲山开山之祖,法兰即元华寺的创始人。其实这也正好说明天台山与石城山、沃洲山的地域关系密切,以至于智 门人把天台与石城山、沃洲山混同。智 在去天台山的路上,过石城山、沃洲山,还“吊道林之拱木,庆昙光之石龛,访高蔡之山路,漱僧顺之云潭”,最后才至天台僧定光住所之北,佛陇山南,螺溪之源,结茅栖居,修禅讲经。石城山留给智 深刻的印象。智 一生多次经过石城山,最终亦圆寂于石城山弥勒像前。圆寂前,还念念不忘石城寺的弥勒佛像,并作为上疏晋王(杨广)的“三愿”之一,疏曰:“……剡县十丈弥勒金色剥坏,愿更壮严。……”故石城寺亦就成为天台宗的祖庭之一。

  二、天台宗在绍兴的传播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实际创始人智 。因智 常住天台山,故名天台宗,又因以《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为依据,亦称法华宗。天台宗之兴源于鸠摩罗什,罗什所传龙树之教义有二:一以三论说空;一以中论说中道。天台宗承中道之要义,故天台宗把龙树尊为初祖。传至中国后,慧文创立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慧思继承此说,结合《法华经》要义,提出“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弟子智顗又在此基础上创“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学说的独立学派。此宗以“五时八教”判释迦一代说教。“五时”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指“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即顿、渐、秘密、不定和藏、通、别、圆。主要教义为“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天台宗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天台宗创立后,受南北诸师的崇仰。而最早受影响的当然是与其地域关系和佛学关系密切的绍兴(时称吴州、越州)。从历代《高僧传》记载可以看到,在智顗之前,会稽境内高僧善《法华经》者甚多,有东晋时期的于法开、竺法潜、竺法义、法宗、昙机、昙翼等,昙翼因善《法华经》,故其所居精舍亦名之为法华精舍。而南朝时期,善《法华经》者又有僧镜、慧基、法慧、弘明等,慧基对《法华经》更是研究颇深,以致于名士刘 、张融等均事以师礼,奉其学说。齐竟陵王萧子良钦慕风德,致书询问《妙法莲华经》宗旨,慧基于是著《法华义疏》3卷。可见研习《法华经》在会稽颇有渊源。因此,以《法华经》为依据的天台宗创立后,很快就在会稽境内传播。据《国清百录》载:时在越州嘉祥寺三论宗创始人吉藏与僧百余人曾致书请智顗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但终因智顗病未果,于是又求《法华玄义》览读,感悟之余焚烧旧疏,后赴国清寺投灌顶谘受观法,并以智顗《五重玄义》阐说《仁王经》,后来摄取《法华玄义》之旨,著《三论玄义》。吉藏本身是一位有名的高僧,他驻锡嘉祥寺在开讲筵,问道的人士常有千余,然而他却不耻下问,敢向同为高僧的智 求教,甚至还求教于智 的弟子灌顶。这也说明了智顗的天台宗在隋初的影响确实很大,以致于吉藏晚年多次讲《法华经》。

  天台宗在绍兴的流传始于智顗,盛于灌顶、湛然。

  隋开皇十七年(597),智顗应晋王杨广之邀赴杨州,途经新昌石城寺一病不起,示寂于石城大佛前。后人在石城寺立智顗衣钵塔于隐岳洞前。智顗示寂后,灌顶继之。灌顶(561—632),俗姓吴,号法云,临海章安人,故又称其为“章安大师”。陈至德元年(583)师事智顗,聆听讲说,禀受观法,称天台宗五祖。唐武德、贞观年间,灌顶曾卓锡石城,潜心研究天台宗,结集智顗遗书,并在石城授处州法华寺高僧智威以“心要”,智威因此成为天台宗六祖。灌顶晚年于会稽称心资德寺宏开法华讲席,大振台宗。因此,剡县石城寺、会稽称心智德寺成为天台教义早期传播基地,而称心智德寺则由此一直成为传播天台宗的重要寺院。至唐代中期,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711—782)驻锡越州大善寺(时称开元寺)从昙一究律部,期间,亦在大善寺传播天台宗教义,使大善寺后来也成为传播天台宗的重要寺院。其时越州的龙兴寺、法华寺、大禹寺等也一度传播天台宗,以致于贞元二十一年(805),日本国求法僧最澄在取道明州回国途中,在越州龙兴寺、法华寺求得天台山所缺天台宗典籍目录中所缺的经疏170余卷。最澄回国后创日本天台宗。宣宗大中七年(853),义真弟子圆珍巡礼越州大善寺,越州都督府发给在大唐境内通行所持的“过证”。十年(856)圆珍再次挂褡于大善寺(时称开元寺),并从良諝处得到智顗大师《法华玄义》10卷。唐以后,境内弘传天台宗的寺院有圆通寺、云门寺、长庆寺、灵秘寺、天衣寺、大善寺等,且代不乏人。宋代有仲休精习天台教,被誉为紫衣海慧。元代,至元五年(1239),弘济主会稽圆通寺,弘天台教观。弘济(1271—1356),字同舟,号天岸,余姚人。初习《四分律》,持律甚严。已而叹曰:“戒为初学之门,工之始基。当更精教乘,以资行解。”遂读天台之书,久之,悉通其玄义。颇受性澄青睐,曾延请弘济分座说法,诸部疑难或有未易决者,要其始终而折之。曾与高昌国般若空利共译《小止观》。元末明初,元瀞弘天台教观于会稽长庆寺、山阴天衣寺。元瀞(1312—1378),会稽人,从天岸济法师习天台教,曾主持会稽长庆寺、山阴天衣寺、杭州灵隐寺。明代万历年间,又有易庵(1523—1595)住锡会稽东塔、精严诸刹,屡开讲席,学徒繁众。清代光绪年间,国清寺住持妙宣退居后,住锡绍兴大善寺,继弘台宗。自妙宣后,又有朗诵、乘乾、炳育继主大善寺,同弘台宗,使大善一度曾为天台国清寺之分院。

 
 
 
前五篇文章

佛教天台宗与绍兴的关系(下)

对大香林建弥勒净土的思考

浅说水陆法会

人与自然观点:动物伦理之论述(下)

如何对待持戒的困惑——兼述天台智者大师有关持戒层次的划

 

后五篇文章

《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有两种解释

注意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知见

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如何读诵阿弥陀经才能启发菩提心

从法身到三十二相的佛身研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