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纯禅纯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医院做化疗时,躺在病床上编《中华禅诗》第三辑,边欣赏边推敲每一份来稿。一时忘了自己身怀绝枝,不,身怀绝症。大约编了"点滴两瓶药液"的时间,忽然拿起笔,铺开稿纸,写下了"纯诗纯禅"四个字。以为是一句法语,没去在意。继续读诗稿,发现"纯诗纯禅"应该是一个标题,一个选题,也是一个命题。编完诗集,再回头来看与诗集无缘和有缘的诗稿,我想我是该做这篇命题作文了。

  纯诗纯禅是一个很大的选题。包括诗与禅两个领域,这是两个圆心相离,半径无穷大的两个圆,外延太广。这里只谈谈这两个圆的相交部分,即诗与禅的缘起--禅诗。禅是一种境,诗是一种境。禅诗是这两种境的契机,是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既然提出纯诗纯禅,定必有非纯诗纯禅,也就是说有纯禅诗与非纯禅诗。

  禅诗也有不纯的?

  当然没有。禅诗本身是纯的,只是人们不让它纯,或没让它纯。

  禅诗的纯与非表现在哪里?

  禅诗。还有禅诗的表现形式--语言文字。禅不立文字,而不离文字。诗是语言之寺,人类语言在这里超脱思想行为,达到生命的极致。禅可脱离宗教而独立存在,诗可脱离文学而独立存在。禅与诗的结合本身就是禅。禅诗语言是表现、感悟、圆通"禅诗境界"的殊胜因缘。

  佛寺与道观

  禅诗语言的大特点,就是它的纯一性。佛法有四万八千法门,万法如一,所以佛法又是不二法门。禅是佛法菩提心印,禅也是不二法门。禅诗是有声的禅,是禅的应化,所以说禅诗不二,禅诗纯一。

  这里,禅诗的纯一是相对仙诗而言。仙诗这个词是我刚才想出的(也许别人早就说过,只是我没见着)。仙诗是表现道家仙境及道教义理的诗。什么是仙诗呢?先看看下列一组诗句。

  冷月如勾挂庙檐。

  九华天国云烟绕。

  紫气霞光浮翠微。

  僧驾鸾车造化移。

  瑶台一何乐。

  一苇觅蓬山。

  还有"梦游少林寺"时"登仙羽化待寻求"。等等这些,都是本辑来稿中的诗句,是从"禅诗"中录出来的。还有好多。很明显,这些诗不是禅诗。因为庙、天国、紫气、鸾车、瑶台、蓬山、登仙羽化等,都是道家或道教术语,有它特定的义谛、境界及氛围。

  先说庙。庙一般指道家的庙,归道家所有。想到庙就想到道土,庙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如嵩山的中岳庙,泰山的东岳庙,都是道教活动场所。道教居址除庙外主要的还有观。如武昌的长春观,北京的白云观。庙和观里没有僧人,僧人住在寺里。寺又叫寺院。古而大的可称作刹,大而古的可称作丛林。禅宗的常叫什么禅寺,天台宗的常叫什么讲寺。还有庵。对了,庵不一定叫什么"尼姑庵"。这是无知的俗语。尼众可以住庵,僧众也可以。庵不归尼姑所独有。庵是小寺院,原间是小茅棚。如古语的"结庐为庵"。

  佛寺与道观的区别,不只在于其主人即居住对象的不同。佛寺与道观的建筑特点、地理位置,也是佛教和道教教义及境界的分别表现。道教追求羽化而登仙。仙在天上,在云外,在至高,在峻极。所以山上的庙和观尽量往高处建,以接近仙境。佛教则不然。佛教追求灭渡而回归。归于何处?归于大地,归于极乐世界,归于生命本源。所以佛教寺院一般往山窝窝里钻。极乐世界在西方,寺字山门于是朝东。走进寺院就是走进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升开则往南,由南天门上天,所以道教名山都有南天门。

  僧人与道人的服装也是佛教和道教教义及境界的一种表现。僧人衣服常是黄色及灰色,黄色与灰色是大地的色调,僧人穿这种色调衣服,楔合回归之意。道人服装常是蓝色和白色,象征蓝天白云,以示升天。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个说评书的,名声很大,在全国各地电视评书节目上非常眼熟。朋友们都推荐我听他的评书。我听了一次。他正说到某人看见前面有座庙,十分壮观,又说庙里出来了两个和尚,一会又把这两个和尚说成道士。我马上关了电视,再也不管他什么和尚道士了。

  寺就是寺,庙就是庙,禅就是禅,仙就是仙。入寺参禅,进庙修仙。各有各的法门,各有各的道;禅诗仙诗两两随缘。

  禅境与仙境

  禅诗表现的是禅境,仙诗表现的是仙境。

  寺院是佛教教义和境界的表现,走入寺院,就走入了禅境。庙观是道教教义和境界的表现,走入庙观,就走入的仙境。在这里,寺院和庙观是境,即由情景感化出的意境。情景与意境交融,构成禅诗和仙诗的艺术境界。

  情景可感知,意境须感悟。情景是人能够亲临其中的一种氛围。如寺院建筑,殿堂法物,秋林中的古塔,残碑前的老僧,还有暮鼓晨钟、梵呗音乐,都宣化出一种禅的意境。这种意境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自然就是禅诗。禅诗是语言的艺术,须用语言来表达。从语言上分,禅诗有两类。一类是不着一禅,尽得禅机。即诗中没有一句佛语、禅语,而表现出禅。这类暂且不说。

  另一类是以禅入诗,以禅画禅。即诗中常用佛教名相及语汇,来表现禅。如红尘、烦恼、因缘、色空,翠微、寂寂、常乐、涅磐,菩提、莲台、法雨、佛光等等。这些词本身就有某种佛教义理或意境。如果运用自然、巧妙,则诗中禅趣天然自成。如果运用了不当,就是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小雕虫了。

  更甚者,是净佛教和道教的名相及术语混为一谈。本来是要写禅诗的,却用上了道家词。如蓬莱、瀛洲、仙乡、瑶池,全真、三清、真诰、当录,天真、天师、太极、太玄等等。想好的禅境,却飘入了几口仙气。结果罗汉果没吃上,仙丹也没炼成。

  道教是多神教,世间万物皆有神,皆有灵性。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沙土草木皆成兵。于是有鸾车凤辇,可乘云御风。于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情境在佛教里是没有的。佛教说一切法无我。世间万物皆有形,但这个形是建立在特定的时空之中,时空打破,有形即灭,或转成其它事物。所以说万法皆空,何神之有?但有生命,就是宇宙的大生命。与这个大生命的圆通就是禅。

  从这个意义上讲,仙境是万物灵性的外化,禅境是万物生命的寂照。禅境与仙境是两境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也许有朋友会说,既然神通广大,佛法无边,禅机无所不在,无所不是,何必又拘泥于文字、名相!

  这话太对了。但老兄不是在修佛修禅,修道修仙,而是在写诗,写禅诗。诗是由语言组成的。文字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文字和语言不是诗,不是禅,但禅诗必须由文字和语言来表现、悟入。文字和语言是通往"禅诗境界"的桥梁。不同的桥通往不同的彼岸。佛家语言通往禅境,道家语言通往仙境。如果脚踏两座桥,若不落水,恐怕只有分身了。

  当然,也可以将禅与仙混为一诗,也许能"发明"一个新的诗派。但那不是禅诗,也不是仙诗。

  宗教信仰,各自由之。但至少以仙入禅,不是禅诗。同样,以禅入仙,也不是仙诗。因为金砂再珍贵,混在饭食里,也会硌着牙的。

 
 
 
前五篇文章

禅武结合少林武术最高境界

宗密是禅教一致的弘法先躯

药师经轨

中国传统伦理与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

修习禅功须“调五事”

 

后五篇文章

佛不是禅

汉族佛教徒为何吃素

大悲咒句文译意

六十六条经典禅语——值得收藏细细领悟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伊喜措嘉佛母密传的叙事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