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试论神会的禅学思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试论神会的禅学思想

  常耘法师

  一、前言

  禅宗是具有中国色彩典型的佛教宗派。北魏时期达摩大师从印度来中国传授禅法,传至六祖慧能时,禅宗在华夏大地已普遍盛行,逐渐成长,茁壮;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的代名词。

  禅宗到唐末以后特别盛行起来,甚至出现“僧皆禅僧,寺皆禅寺”的局面。但晚唐以后盛行的禅宗是慧能创立的禅宗南宗,与南宗齐名的北宗神秀系曾盛行於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只是随着南宗势力的发展才逐渐衰退的。在“南顿北渐”的激烈斗争中,慧能的弟子,神会的表现最为突出,为南宗正统地位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佛教史上介绍神会的史料微乎其微,只是一带而过,甚至默默无闻。近代我们的前辈在研究神会时褒贬不一,胡适先生认为神会是“北宗的毁灭者,南宗的革命者”,未免太夸大。因南宗不断的创新,与时代步伐同步;在思想上更附合大众化的口味,那么他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为此本文以下试述神会生平和为禅宗南宗争正统而为法忘躯的精神,及其禅学思想。就教教内外诸位方家。

  二、神会的禅学思想

  神会的禅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里。如:《悟无生般若颁》、《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南阳和尚顿教解脱释门直了性坛语》、《显宗记》、《荷泽寺神会和尚五更转》、《南宗定邪正五更转》等。综观这些文献,记载神会的禅学思想不完全一致,说明了它们不是出自一个支派,不是一个地区的产品,且大多数是经过修订,以致有晚至唐元和癸已年(813年)整理成文者。但这些记载中。确有一些共同的观点。可以说是神会的禅学思想。

  1、无念为宗

  神会的《显宗记》开始就标宗明义,“无念为宗,无作为本”。“无念为宗”是神会一系全部禅法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基本纳纲。它的含义有二:一是为心不虚,即莫作意,离寻思。所谓“心不生即是无念”,“觉照自亡即是无念”。一是对境没有攀缘心,所谓“是无念者,无一切境”。

  神会在讲“见无念”功能时说:

  见无念者,六根无染。见无念者,得向佛知见。见无念者,名为实相。见无念者,中道第一义谛。见无念者,恒沙功德,一时等备。见无念者,能生一切法。见无念者,能摄一切法。

  这种“见无念”,也就是“定”,也就是“慧”,但一切时中见无念,不见身相,名为正定;不见心相,名为正慧,“见无念”等于是定慧俱全。

  2、顿与渐

  神会继承和发扬了慧能的悟法,教授门徒“唯令顿悟”。他回答山东崇远法师问时说:

  我六大师,一一皆言“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渐阶……譬言母顿生子,与乳,渐渐养育,其子智慧自然增长。顿悟见佛性者,亦复如是,智慧自然渐渐增长。

  由此可见,神会在修行顿悟法门中,反对由“渐”到“顿”,而是提倡由“顿”到“渐”。杜继文认为含有三个要点:

  (1)、“不由渐阶,自然顿悟”。所谓“自然”,指假因缘而有。如“过去佛不从因得道”,众生本有“自然佛性”,所以也不借修习而悟。这与他的佛性本有论是相应的。

  (1)、“一念相应,便成正觉”。就是说行者必须循序修习,直到“菩萨十地”、“六度”等,方便都已完满。这时候,有“一念”与“无念”的“真如”相应,是即为“觉”。这个“觉”是最彻底的“离念”,即是“见性”。

  (3)、“言下悟道”。这句话在神会系文献中,几乎成了口头禅。他在解释悟时说“大乘言下悟道,初发心时,便登佛地”。所述自达摩以来六代传法,全由师长处闻说“如来知见”,而“言下便悟”或“言下便证”的。

  3、定慧不二

  神会继承了慧能的“定慧不二”的禅法主张。他不同意传统禅法和北宗禅法的“先定后慧,以定发慧“的理论,而认为”定慧不二“。神会在《坛经》中说: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神会认为旧禅法和北宗禅法将定慧分为两个步骤,其结果必然导致知和示一的伪善。定慧体用一如,二者是即体即用的关系。

  神会以般若无所得作为禅修的指导思想,以不修为修,无证为证,对禅定作了新的解释:“此法门中,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处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处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神会扩大了坐禅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打坐,这是对达摩所传的禅法进一步的发展。

  4、知和知见

  重知是神会禅法的重要特点之一。神会初见慧能时,便说:“见即是主”,“知”也就是“见”,或合称“知见”。他认为要达到顿悟必须修不拘场合和形式的无念禅法,为此便应有无念相应的“知”或“知风”。那么,神会是如何表达这种“知”的呢?

  《坛经》载:

  心有是非不?答:无。心有去来不?答:无。心有青黄赤白不?答:无。心有住处不?答:心无住处。和上言心即无住,知心无住不?答:知。知不知?答:知。

  这里的心无是非、无住处等,都是对“无念”的表述,但心对这种精神境界是知道的。这时的“知见”,便是与“无念”相应或契合的“知见”。因为只有做到“无念”才能解脱,故这种“知见”即等同於“如来知见”。又因为达到“无念”即意味着做到“定慧等”、“照见佛性”,故不可以把这种“知”或“知见”看做是自身所具有的佛性。

  四、结束语

  任继愈说“严格意义上的禅宗,是从六祖慧能开始的。慧能之前,可以说有禅学而无禅宗。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而神会的禅学思想继承了慧能禅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弘扬,当然也有不同之处。

  已登《上海佛教》2003年,第2期,P17。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助念与往生的关系

妙祥法师:书不能乱看

印光大师:关于惭愧的开示

如何才是修行--白云禅师

皈依是大修行——首愚法师

 

后五篇文章

三论宗的鼻祖

临济慧照禅师的三问

宏明法师佛学讲座——“念佛与学佛”

对“无我”的理解

不立文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