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对“无我”的理解 |
 
对“无我”的理解 常耘法师 “无我”的思想佛陀在世间时经常说的一个教法,《阿含经》中常见到关于“无我”之说。“无我”也是原始佛教基础核心思想之一,不过在中国唐以后的学者和僧界就少见有谈原始佛教和《阿含经》者,认为是一种耻辱。就连近当代的研究佛教的学者也是有此想法,结果不去理会小乘佛教,反而研究大乘佛教了,其中的笑话也就再所难免,有时让你啼笑皆非,有时让你捧腹大笑,真是有意思极了。 就拿最近来说,著名教授周国平先生就是如此。他在《做人与处世》第12期中发表一篇文章叫“习惯于失去”,后来我在《读者》中看到此文的。他对“无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我看了,有点茫然,佛教的“无我”怎么是这样的解释了?其意相差太远。我也看过周国平其他的宗教散文,而且他是一位学者型的教授。 “无我”是佛教根本教义这一。指外道所执著的“实我”及凡夫所妄计之“我”是空无的;为三法印之一,在原始佛典中常见。“无我”主要有两种:一是人无我,指人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并无“常恒自在的主体”的我的存在;二是法我我,指诸法乃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并无常恒不变的主宰者。 由此可见,周国平对“无我”的解释相差太远,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佛教中很多的“无”并不是代表没有的意思,就如老子的“无为”一样。 佛教是中国三大传统文化之一,对佛教不了解的大有人在。不了解不懂没关系,可以学,还有那么多的资料可以查,但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记得我的第一篇佛教文章就是看别人对佛教名相解释错误,才写了一篇更正。可恶的是错误出在工具书里,对“浮屠”的解释。工具书是干什么用的,不说都明白。也有一次是一本旅游杂志,我也发过EMAIL告知,却如石投大海。还好周国平写的是一篇散文。比起工具书对他人的误导周国平先生的误导还算好的,但也不会少,毕竟就《读者》杂志来说就几百万,原创杂志就别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