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红袍与天心永乐禅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红袍与天心永乐禅寺
  巩志
  佛教禅宗大兴之后,其教义与茶道精神相契合,”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由于名茶多产自名山,名寺出名茶。僧人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佛寺利用立足之地的优越自然条件,栽茶、制茶、用茶,多数寺院都有自己的茶园,都有自种自制的寺院茶。唐代武夷山第一座寺院石堂寺就有僧人开山植茶,其园就是景点“茶洞”。清代云窝接笋峰的接笋茶入贡为贡品。
  茶与佛,因缘深长。茶最初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后《百丈清规》提出。“农禅一味”,即出家人在修道同时,必须参加农业生产,白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同时鼓励僧人坐禅饮茶,并对禅门饮茶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不可少的部分,于是,唐代有扣冰和尚坐棘饮茶,从谂禅师的“吃茶去”,以致近代赵朴初居士的偈语“千言与万语,不如吃茶去”,竖在天心永乐禅寺茶室边。自唐以降,茶事一直成为佛教寺院中举办佛事的一个重要部分。僧人以茶供佛祖(奠茶),以茶供施主(结缘),以茶助坐禅(禅茶),以茶社交(佛寺茶宴)以及供僧众日常饮用的茶(普茶)。于是寺院周围,大量种茶,僧人研究种茶、制茶技术。天心永乐禅寺茶僧释超全(武夷茶歌),是传递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第一手资料。武夷造茶自古以:僧家所制者最为得法,”其茶质之佳,在全国茶晶中实属上乘。其中大红袍更是闻名遐迩。
  大红袍名字较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吴觉农{整理武夷茶区计书L “大红袍”生长于离天心岩1000多米的九龙窠,属永乐禅寺(通称天心寺)所有。“大红袍”这名字响亮,声望很大。大红袍的采摘制造极为讲究,且有极繁复的仪式,成茶不过250克左右,其成名虽然由于品质优良,但大半还是僧人宣传的功效。
  天心永乐禅寺,得天独厚,地处于武夷山风景优美之处。寺院四周古木参天,修篁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内,恍如游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秘之感。”平衍之处日葛香林,禾黍环匝,竹树森冽,望之蔚然,犹濠濮问云” (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周边崖悬壑深,终年云雾缭绕,真是得天独厚的种茶之地。
  名山深藏古寺,亦深藏禅心。明代诗人傅如舟(宿天心永乐寺)中有诗:“始知九曲外,又有南山南,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岚,沙田稻翼翼,岩桂花毯毪”;寺僧静参也有:“烟消碧汉山容淡,石倒青松日影移,尘世浮生终是寄,杞人忧甚竟何为。”
  人们在品尝大红袍时,就会想起培育名丛、采制大红袍的“祖庭”和僧家,大红袍源起自寺院茶。谈起大红袍就易想起天心岩。
  从碌金岩北天心峰,峰麓有块岩石上镌刻”“天心”,故名天心岩。
  天心岩在武夷山的位置, (武夷山志)上是这样说的:“以全山百二十里度之,是峰居其中央,犹天之枢极也,故日天心”。但是,如果打开{武夷山水分布图),我们就会发现,天心岩处于武夷山的东部,在山北风景区中,它所在的位置比较适中,交通也较为方便。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几乎都荟萃在它的周围。从这里往东,可到杜辖岩,神通岩和盘珠岩;往西,可到九龙窠、流香涧、清凉峡、玉柱峰和慧苑岩;往南可到三花峰、马头岩和磊石岩,而过悟源涧、天游垅,还可以登上天游峰;往北,可到火焰峰、丹霞峰、鹰嘴岩和水帘洞;到了水帘洞,还可以到青狮岩、佛国岩、龙峰和莲花峰。奇峰、奇岩、奇茶围绕在天心岩的周围,还可以到天游峰揽胜,到慧苑岩观茶,到水帘洞品茶,到莲花峰探幽。由此可见天心岩在山中所处的眺。
  《武夷山志》:天心峰,在碌金岩北里许,天心岩有“天心”二字岩刻,天心岩下有“天心永乐禅寺”,这座寺院的前身,名日天心永乐庵。 (永乐二字已铁定寺院的建造时间)天心岩在武夷风景中地位,当然不及天游、玉女峰,但它有广大的僧舍和大红袍的名茶,兼以地点适中,交通方便,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前,招徕了无数的游客。
  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朝廷广泛颁御制诸书,敕封寺院宫观,受封宫观大都冠以“永乐”字号,故名天心永乐禅寺,不久遭火灾。嘉靖七年(1528年)道土韩洞虚重建,改名天心庵。清康熙年间,铁华上人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这一宗教名构,改名天心永乐禅寺,初为羽流的栖息之所。大红袍扬名,逐渐成为有名寺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福州鼓山名僧德容范任主持,整理茶园、广植茶丛,广增佛殿、僧舍,弘扬佛法,天心永乐禅寺盛极一时。这座寺院成为武夷山近代规模宏敞的寺院,楼阁嵯峨,松竹掩映,环境雅致清幽。
  1991年,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重建时,工地挖出两块明代的圣旨碑,一对石龙和三尊木雕佛像。从中可以断定天心永乐禅寺受过明代朝廷敕封。
  据(明史,胡潆传)记载明成祖广泛“颁御制诸书”敕封寺院宫观,受封的寺院宫观大都冠以“永乐”字号,进一步证实天心永乐禅寺,确实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7403~1424年乙当时赍送:御制诏书”是御史胡潆。
  永乐禅寺在武夷山中算是大的寺院,殿阁雄伟、篁竹蔽邃,是游人们在山中最安适的处所,游客来寺内,知客僧会殷勤地泡冲了一壶“大红梅” (亦天心寺所产,仅次于大红袍大久仰大红袍大名的人一定会叫和尚领去看大红袍。 (陈舜年(武夷山风景与茶))
  大红袍茶丛立地于九龙窠,为天心永乐禅寺所有,据中央茶叶研究所林馥泉1941年在武夷山工作时的调查,“武夷茶驰名天下,。其中尤以山中大红袍脍炙人口。大红袍,人称为茶中之王,好事者且以无稽神话互相传闻。未知底细者,则人言亦言,将大红袍说之如神药仙宝。
  外间对大红袍之传说甚多;有谓:茶野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山猴采之。有谓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削壁间,风吹叶坠,寺僧拾叶为茶,能治百病。当地传说谓大红袍为岩上神之所有,寺僧每于元旦日(今春节)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祖,茶能自顾,无需人管理,有窃者,立即腹痛,非弃不愈,此因系神之所栽,凡人不能先尝。神话愈传愈玄,以讹传讹,一层层地加厚神秘的面纱。
  大红袍生长于九龙窠为天心永乐禅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轻易示人,其成名虽然由于品质优良,但大半还是宣传功效。
  天心寺茶僧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号泰年间(1450~1456年)茶久荒,嗣后岩茶亦渐兴”,武夷茶向二坑两涧转移,由于“僧家造茶极功夫。,天心禅寺逐渐成为武夷岩茶制作中心,于是名丛大红袍崛起。
  天心永乐禅寺什么时候有“红袍”茶,据通史(胡潆传)记载了胡潆“(永乐)十七年(1479年)胡潆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又来到天心寺,留{夜宿天心》一首。在佛教古籍{瑞岩实录诗偈》(清·释元贤著)记载有胡源洁(即胡潆)的《夜宿天心)录下:
  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
  幽境不寒森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这首描述了作者胡潆,夜宿幽境不寒的天心寺,清夜品饮“红袍”茶的情形,可见当时正值明初,天心永乐禅寺寺院茶(散形茶)就已经冠上“红袍”之名。但此时青茶尚未形成,”红袍”应属红茶,可能就是“奇丹”。
  大红袍茶丛立地九龙窠是天心永乐禅寺山门以内的庭院,是始植大红袍的庭院,徐仲{二郎神)诗云:。门掩一庭景”,故佛教称为“祖庭”,即“佛祖之庭院”。当代茶学大师张天福书题天心禅寺“大红袍祖庭”是对名丛大红袍和名刹天心永乐禅寺极大的赞誉。
  1931年觉思和尚当家,此人善于应酬,有一套交际手腕,与港澳、潮汕、闽南等地茶商往来密切,天心岩所产茶的“大红袍”闻名后,觉思遣人四处收购菜茶制的毛茶,经茶师拼配包装,以“天心”牌商品出售。僧商勾结,转手获利几倍,少数利润分给僧众,余数中饱私囊。从此觉思身价百倍,出入赤石茶市都要坐轿,沙弥跟从,俨然阔老财主。茶行的茶商燃放鞭炮迎接,寒喧之后,茶商急问今年带来什么好茶,名丛出名多由此始也。名丛大红袍,便成为。奇货可居”的法宝。 (《崇安县文史资料》)
  大红袍的名声传播之后,游人入山乱采鲜叶,寺僧苦于此事,便要当时县长吴石仙在九龙窠较高的崖上刻书“大红袍”,下令“停采奉养”,藉以保护名丛。即今大红袍植株处,不是什么副本大红袍奇丹。
  “玉蕊旗枪称绝品,僧家造茶极工夫” (吕洞宾《大云寺茶》)向以“佛宗道源,山水奇秀”著称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武夷山,自古。武夷真是神仙地,已产灵芝又产茶。”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说:“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最为得法,故而”景泰年间(1450~7456年)茶久荒,嗣后岩茶亦渐生,在寺院茶中造就了“红袍”、 “奇丹”、“大红袍”以及“白鸡冠、铁罗汉”、 “大红梅”名丛,不足为奇。天心寺茶僧释超全的《武夷茶茶歌》揭示了寺院茶的作法,传递了武夷茶(红袍)的制法和秘传资料。
  1949年5月春茶采摘之后,崇安解放,武夷山寺院多数僧侣,他处投谋生,寺院为茶农占据,只有僧龙飞(20世纪90年代圆寂于吴屯瑞岩)在庙内管理香火。
  大红袍名丛,声名很大,僧人无法管理,当时政府为加强管理力度将天心永乐禅寺的大片茶园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半天腰(鹞)、水金龟以及大红梅等,划归省劳动厅崇安黄土劳改农场管理,摘叶交青,由县综合农场制作茶叶,制茶青师傅陈礼乐(原示范茶厂师傅)、焙茶师傅陈渭书(原天心永乐禅寺茶师)披露了大红袍制造技术,传承大红袍制作工艺,揭露了大红袍神秘面纱,此后大红袍成品茶连年为政府管理。
  大红袍产权移交后,并不影响天心永乐禅寺的寺院茶,随着大红袍的无性系繁殖,大红袍茶丛不断移植,扩大了名丛面积,天心永乐禅寺,乃作为大红袍祖庭,在发展武夷岩茶无性系繁殖大红袍名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为光泽县委退休干部)
(摘自《福建宗教》2008.4)

 
 
 
前五篇文章

六道轮回---因果不虚

“作观”戒淫九大妙法

中兴海藏禅林之住持——理智大和尚

关于观音的梵语、胡、藏、西夏及英法译经

我国古代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造像造型特征的交融性

 

后五篇文章

雍和宫配殿中密宗佛像的特点及立意

云林县寺庙观音造形之探讨

藏巴拉山脚下方净土的历史盛会

《唐大和上东征传》:外国人最早记叙天台宗高僧的专著

佛教天台宗的基本特征与价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