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对天台宗湛然大师“佛法僧”之浅探及论述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
 
对天台宗湛然大师“佛法僧”之浅探及论述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郑帼英 甲、对湛然大师“佛法僧”之浅探 一、前 言 根据《隋唐佛教史》(汤用彤着)论,天台宗名字之产生,乃由于湛然大师《法华经大义》中言“多有诸家,今暂归天台宗”。 天台宗之名与天台宗创立并不同时,天台思想之完备化,糸统化已在智者大师时完成。他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其思想开创佛教新面目。以宏观论,其中有五时八教判教论,一念三千实相论,三谛圆融真理论,定慧双修实践论,及性具善恶之宗教伦理论。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曾经说过:“天台宗立足于中国古来诸多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交汇处,使中国佛教形成一个能动的体系。” 太虚大师有言:“其独创一代时教者,首推天台。天台以教观并弘,止观不异,以求二谛圆融,统摄双彰,使佛教般若净化思想与方便济世之菩萨精神,能实现于世。” 近代名师多主张“教演天台,行归净土”。天台教理“教观双美,乘戒俱急”,故值得学人用心探讨,而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师不但定立天台宗名字,亦在中唐时中兴台宗。其“无情有性”说更将众生平等理论大力扩充,将“大乘起信论”的真如不变随缘义整合于天台教观体系内,故探讨他对佛法僧看法及其与当代社会之关系,实可见天台宗承传之一斑。 二、湛然大师简介 湛然大师,中国唐朝人。俗姓戚。生于公元七一一年,卒于公元七八二年。祖籍晋陵荆溪(江苏宜兴),世称荆溪湛然。自幼有超然迈俗之志,聪明绝顶。年十七,遇金华方岩禅师授以止观之法。开元十八年,8随玄朗学天台教观。天宝七年(748)投宜兴净乐寺出家。一生勤修勤讲勤写,成一代宗师。世尊为中土天台宗第九祖教观总持。 三、湛然大师对佛宝之看法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主干,关于佛之寿命,在法华经说得很清楚“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寿量品)释迦佛本来成佛已久,来此世上祇是方便说法“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其实涅槃也是方便,令世人有怀念之心而修道。佛陀其实常住于世,如果你有禅定到家之功力,也可以看到佛陀还在说法呢! 湛然大师在他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中说到佛宝,他认为佛具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相即,一体互融。其书中有言“既许法身遍一切处,报、应未尝离于法身,况法身处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于诸法,何独法身?”湛然大师认为佛宝永恒存在;佛之本质亦是一切现象本质之实在性。佛宝乃真如,心、佛、众生皆无差异,佛宝遍一切法。 四、湛然大师对法宝之看法 湛然大师力弘天台法门,当以天台法理为法宝。据张曼涛“天台学概论”,天台宗依以下四经二论而成立: 妙法莲华经七卷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 大品般若经四十七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大智度论百卷 中观论六卷 以上经论除大般涅槃经为北凉昙无谶译,菩萨璎珞本业经为姚秦竺佛念译之外,其余都是姚秦鸠摩罗什译本。 湛然大师并非墨守成规,其思想超卓,著作极多。据朱封鳌之“中华天台宗通史”,湛然大师主要有以下著作: 法华文句疏记三十卷 法华玄义释签十卷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十卷 观心诵经记 华严骨目 法华三昧补助仪 维摩经略疏 法华大意 始终心要一卷 法华五百问论三卷 止观辅行搜要记 受菩萨戒仪 维摩经疏记三卷 法华三大部科文 涅槃经再治疏 湛然大师对法之看法,主要有以下三论: (1)理具三千说:湛然大师言“于一念中理具三千,故曰念中具有因果、凡圣、大小、依正、自他。……故虽三千有而不有,共而不染,离亦不分,虽一一遍亦无所在。”(金刚錍) 依“摩诃止观”言:“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即具三千种世间。心即法,法即心,心法圆融无碍。” (2)无情有性说:在大正藏卷三十八中,湛然大师说到“一切诸法无非三谛,无非佛性,若不尔者,如何云众生身中有于虚空?众生既有,余处岂无?” 湛然大师之“无性有性说”根本就是中道佛性之圆满了义观,把平等观延至一切万物。如此大菩萨胸怀! (3)随缘不变说:诸佛菩萨各随因缘,广度众生,在事用上现各种身,说各种法,然亦保持如如不动之清净本性,此乃随缘不变。而在清净不变之基础上,善巧掌握度生机缘,大慈大悲,此乃不变随缘矣! 五、湛然大师对僧宝之看法 说到僧宝,就必须说天台宗之传承,据“天台学概论”中提到天台传承自常寂光土第一义谛灵山净土久远实成多宝塔中大牟尼尊西天至中土祖师:1摩诃迦叶、2阿难陀、3商那和修、4优婆鞠多、5提多迦、6弥遮迦、7佛陀难提、8佛陀密多、9协比丘、10富那奢比丘、11马鸣菩萨、12比罗比丘、13龙树菩萨、14天竺须利耶稣摩、15鸠摩罗什三藏、16双林传大士齐高之世慧文大师、17天竺灵山听众陈朝南岳慧思大师、18天竺灵山听众隋天台智者大师、l9国清寺灌顶大师、20国清寺智威大师、21天宫寺慧威大师、22古溪玄朗大师、23荆溪湛然大师。 湛然大师对僧宝看法,典籍并无特别记载。然观大师言行,可推测他心中之僧宝应是律己严而以弘法为终生事业之佛陀传人。 “佛祖统记”中有记述他对门人说:“道之难行也,我知之之矣!动以观其复,动以应其物,二俱不住,乃蹈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 笔者认为作为僧宝,乃和合圣众,上承佛道,下化众生。勇于承担,修己济世,当为佛弟子之楷模! 唐天宝、大历年间,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先后请湛然大师赴京应供,他皆托病婉辞。大历年间,湛然大师居天台赤城山悟月洞,后居佛陇“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他的弟子不少名僧、大臣、学者。他不贪享乐,“以身诲人,耆年不倦。”品行高洁,不愧一代宗师。 六、总 述 笔者认为湛然大师乃一代宗师,独力复兴天台;如以文字推敲而定立其对“佛法僧”之看法,未兔流于浅薄。 大师能全面阐释智者大师之思想体系,广为流布而深入人心,必对“一念三千”这“心即实相(妙法莲花经内说到诸法实相,世间相常住)”了解甚深。国土世问,众生世间,五蕴世间每个都有十法界,每个法界都有十如是(妙法莲花经中说到: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而每法界中又有十法界,如是三千法界尽在一念之中。 “一念三千”乃主体自身活动中投射相应现象,主客不可分割,思维与存在同一。在一定条件下,十界互具,互为转化。所以“佛法僧”三宝在湛然大师心中,亦应是在一念之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万法森罗,在一念中;心中有觉,何尝无佛;心中有戒定慧,何尝无法;心中有和合修持承受正法性,何尝无僧。 玆以一偈作结: 佛是佛来佛在心,法是法来法常新。 和尚喇嘛同是僧,三宝一念已出尘! 乙、湛然大师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湛然大师,为天台宗中兴开创卓越之局面,令当代佛教界不断地反思。当时大德名士,共宣天台,盛极一时。“志磐佛祖统记”说:“识者谓荆溪不生,圆义将永沉矣!”而其最大影响是开创日本天台宗。玆分述如下: 一、湛然大师与当代文学艺术的关系 湛然大师在中唐声望甚高,据“天台九祖传、湛然传”中记载“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绅先生高位崇名屈体承教者,又数十人。”这里说的文人是梁肃、颜真卿、柳宗元、陆淳等。 梁肃(753-793)是唐代文运动之先驱,韩愈、李翱都曾受业其门下,他们是古文运动之关键人物。梁肃尝从天台教,甚精于止观。每日讲说,四众就学者非常踊跃。 梁肃在当时政治及文史上均有地位,他曾是太子侍读,史馆编修、翰木林学士,所编有关天台宗书籍,如“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维摩经略疏序”等。而其“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及“荆溪大师碑”,都有很高之文学及历史价值。梁肃写的“止观统例”为天台义学之重要文献。今举其序数句以作参照: 夫止观何谓也?导万物之理而复于实际者也。实际者何也?性之本也。物之所不能复者,昏与动使然也。照昏者谓之明,驻动者谓之静。明与静,止观之体也。 本文说理详尽,声钧铿锵,对当代思想界文学界皆有影响,诸多大臣均慕名学佛。 当代另一大家柳宗元(773-819),外服儒风,内崇梵行。他因永贞革新失败,谪居永州古庙龙兴寺精研天台教理,他曾说:“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说。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他把天台中道思想与儒家中庸结合起来,提出:“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的新思维方式。玆录其“巽公(重巽和尚)院五首”其中一首以作参照: 结习自无始,论溺穷苦源。流形及玆世,始悟三空门。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冷樊众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喧。 湛然大师不但影响当时之文学及思想方式,亦影响当代书法。一代名书法家颜真卿(709-785)笃信天台教义,公尝抄法华经,笔力雄浑,世称颜体。 他作“天台智者大师画赞”中称赞智者大师: 常居西面化在东,八载瓦官阐禅风,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 称赞湛然大师殊胜德望: 荆溪妙乐间生孙,广述祖教补乾坤。 直至现在,颜氏写之经书仍为书法蓝本。 二、湛然大师与当代日本僧人之关系 湛然有弟子道邃,而道邃有日本弟子名为最澄(767-822),最澄俗姓三津首。幼名广野,近江滋贺人,幼年出家。他感于当时日本是有权教、小乘而未有一乘圆义,遂立志入唐取经。天皇延庆二十二年(803),他由难波(大阪)出发,遭风暴折回;次年从筑紫(福冈)出发,抵明州(宁波),同行有弘法大师空海。 最澄在华期间,其传法门遍及圆、密、禅、戒四宗,但他独慕天台之说,特别尊崇湛然大师。他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回国,开创日本天台宗,以国清寺为祖庭,他圆寂于弘仁十三(822)年,后追封为传教大师。最澄开故日本人参拜天台之传统,将天台典籍带回日本。唐会昌法难,加之战乱,天台典籍散失,幸好最澄曾将天台宗经典带回日本,此乃后汉时典籍回归之契机,在佛教史上有重大的影响,如非如此,教门典籍可能因散失而没落。另外日本法华宗之创立,日莲上人一心顶礼法华经,直至现在,仍对日本社会存在深远之影响,世界信奉日莲正宗者亦为数不少。其中池田大作更是一代思想家宗教家。此亦不得不追朔到湛然大师中兴天台之功劳。 文到此结,奉上一偈: 湛清如水, 然然不动; 大哉圆矣, 师系天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