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浅论佛教净土思想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浅论佛教净土思想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何杰峰

  一、净土思想的发展概述

  净土即清净、庄严、平等,没有垢染的国土,它是由诸佛的本愿力而形成的,是众佛所居之地,也指为诸佛因位行菩萨道,起净佛国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无量劫累积建立起来的庄严世界。佛教经典中也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净刹、净国、净邦、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土、佛刹、佛国等。在反映原始佛教精神的经典《阿含经》中就有关于弥勒菩萨居兜率内院(净土)的记载,部派佛教后期出现的《本生谭》的中,也进一步的表达了“十方无量菩萨立种种誓愿而修无数善行,悉在努力建构各自的佛国土,用以度化众生”的净土观念,到大乘佛教时期,净土思想广泛的流行开来,出现了诸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与药师佛的琉璃净土、弥勒菩萨之兜率净土、等多种净土观念。在我国魏晋时期,随着大量佛经的翻译,这些净土观念也相继传入了我国。具体来说,我国流行的净土观念主要有三类,第一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第二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第三是唯心净土。其中,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是最早流行开来的净土观念,其代表经典有《弥勒成佛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这一信仰的主要内容是众生信仰弥勒菩萨,从而求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再随同弥勒菩萨助佛度化众生,最终实现人间净土,同时也使自已得到解脱。往生弥勒兜率净土是原始佛教时代就已有的信仰,这一思想在南北朝时期的流行,应该说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人民希望世间出现一个象弥勒菩萨的领导者来结束战乱,实现社会安定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正是由于弥勒兜率净土思想中存在的改变现实社会秩序的观念,使它在政治相对稳定的唐代受到政府的打击,从此,弥勒信仰便逐渐衰落了下去。应该说在我国古代佛教净土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弥陀净土和唯心净土。弥陀净土其代表经典有《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与《佛说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是讲众生通过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在阿弥陀佛的指引下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唯心净土是以禅宗为代表的“义学”各派,根据《维摩洁经》中的“心净则土净”的观点进行发挥而提出的一种净土观念。他们认为心为一切的根源,净土是心的显现,是唯心所变,净土其实存在于众生心中,也就是主张从心上了解佛与净土。自唐之后,这两种净土思想通过禅宗与净土宗的相互交涉,长期指导着我国净土信仰的方向。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冲击,汉地佛教也处于萎缩、颓废的势态之中,在这种大背景下,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情实际提出了“人间净土”、“人间佛教”的理念。太虚的主张又经过印顺等人的继承发挥,成为主导我国当代佛教实践追求的新理想和中国佛教现代化的新道路。这一理念的实质就是强调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而使人间社会日益净化、文明、和谐、美好。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我国当代佛教实践活动的指针,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净土思想的影响

  净土思想作为佛教思想的一部分,自从它来到中国,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就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内涵,并以此来适应中国社会各个时代要求,净土理论通过其中国化历程,在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中,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南北朝时,慧远法师通过把净土思想、佛性思想及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中的灵魂观结合,解决了关于佛教中生死轮回时没有轮回主体而不便于中国的一般信众所理解的问题,这对于缺乏宗教彼岸关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净土思想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和对来世的不安,从而树立起力争现实,直面现实社会的人生态度有着很大启示。同时,通过净土思想现证出的因果报应的实有论,增强了当时人们心中的道德使命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伦理道德的发展、精神家园的构建产生了巨大影响。弥陀净土思想关于对佛国净土的描述及其在教法修行上的普世性,使它在传入初期就受到上至谢灵运、刘遗民、陶园明等知识阶层,下到田间老妪的信仰,它既满足了当时知识阶层对理想追求的向往,又

  为普通民众中的居士提供了不离世俗世界而又可以成佛的可能,与道教中的“长生"思想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并且,弥陀净土在信仰上体现出的直观主义宗教思维,符合了汉民族直观主义的思维传统,反过来,它也强化了汉民族的这种思维方式。唯心净土经由禅宗等“义学”宗派的提倡,到宋代时,与儒家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强调心性思想的宋明理学,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道德伦理思想的内涵,是对我国心性思想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而作为对弥陀净土法门理解的深化,由唐善导大师创建的净土宗,成为了在各方面都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有教有行的唐代八大宗派之一,唐以后,在其它宗派相继衰落的情下,净土宗成为少有的保持兴盛的教派,它以其教法简单易学,教理的普世性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信仰,以致对我国民间社会的生活习俗、地区文化、精神面貌,日常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净土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精神为佛教对我国的政治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净土思想中弥勒下生、度化众生最终实现人间净土的表述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王朝轮替后论证其合法性的理论工具,也为僧人参与政事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的高僧如康僧会、佛图澄、道安、慧远等都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参与到当时政治政策的制定中去的。他们的参政及对统治者的影响,对于缓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一思想在民间传播后,也被当做反抗统治阶段腐朽统治的口号为农民起义的所利用。北魏冀州沙门法庆招率乡人暴乱时,就提出“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口号。这里的“新佛”就是指弥勒,而“除魔”,则是指《弥勒下生经》等经中所谓的“降魔”的延伸。弥陀净土思想,在唐之后,由于其在民间的广泛影响,使它成为民间结社的重要纽带,如始于南宋时期“白莲会"的白莲教,自称远承东晋慧远的白莲社,以西方弥陀净土为归依,成了元明清三代令朝廷最为畏惧的农民运动,连绵数百年。而在当代,我国佛教界提出的“人间净土”思想,也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净土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时代性。

  三、净土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代世界,环境污染,地区冲突,道德沉沦,社会暴力,阶层矛盾日益严重。虽然科学技术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我们却仍然无法抗拒自然灾害,面对老年迟暮不可抗拒的到来,对老弱病残人群的物质与精神抚慰成为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社会性的问题。对生死的渴望与惧怕,需要一种信念支撑和安慰,才可能处之泰然,而先进的科学也代替不了精神,优越的物质条件替代不了信念,道德、伦理等精神层次留下的遗憾成为了任何先进科技都无法攻克的难关。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职位的竞争,商场的竞争,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中青年人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和考验,由此产生的对现状的不满,对不公现象的不平,也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籍慰,而佛教的净土思想恰恰为现代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净土法门简单易学,但却功德无量,非常适合于于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人们修学,其通过称名念佛、观象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修法引导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参悟佛法,并在参悟中实现最终得到解脱。净土信仰可以引导人们彻底检讨生活的状况、苦乐的根源、成败的关键,它能解开并抚慰我们内心中的不平情结,引发达观的态度,清晰生命价值的本义,辨析并抵御现实世界种种诱惑,以冷静的眼光和智慧,看到并拥抱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净土思想其承袭大乘佛教的伦理精神,为我们当代的人们架构了具有自然环境极为优美、洁净、舒适,生活用品极其富足,人们的道德水平极大提高,政治极为清明,永绝战争之患的净土世界,为现代人的心灵实现向上提升与超越,对于促进个体生命的净化与总体社会族群的和谐,促进人心转化可以说具有一种指标性的道德典范意义,具有时代性的重要的伦理价值。

  当前,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应该说这一号召的核心理念与佛教的净土思想相协调一致的。和谐社会中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其核心就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和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我们佛教界用庄严国土和清净心灵两种途径来实现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也正好与“和谐社会”的内容相呼应。构建庄严国土中强调的自然环境的保护、重视社会公益、社会救济,积极投入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等思想应该说是与和谐社会思想中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统一的。清净心灵中强调的重视净化人们的内心,扫除“贪、嗔、痴”三毒,使心灵得到解脱自在,去除人心中的占有欲,达到无我境界。并以菩萨愿中强调的“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愿众生皆离苦”大悲心来对待他人。并且进一步的还认为要实现净土,就要升华人格,具备普遍性的同情心、大悲心,并将此推广至其他种族、其他物种来确保整个生态圈的活力与社会的永续存在,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良好的运作状态,最终建立和维持一个能够健全运作的社会的目的,而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际观、社会观又相一致。可以说,佛教的净土思想在当代,对我们个人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求得心理平衡,进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途径,对社会则提供了一种维护着社会安定和精神生态平衡的解毒机制。因此,净土思想在当代有着多重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它,发挥其积极因素,使之更多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前五篇文章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

新时期佛教放生问题之我见

《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

《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提要

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后五篇文章

略谈广修诸善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是天人师,得无量寿!

巨赞法师谈禅宗

以戒为师 弘扬正见——中国佛教的时代使命

我国南传佛教新气象——记上座部祜巴龙庄佛爷升座庆典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