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华严经 十地品》讲录(续二五七期) |
 
《华严经 十地品》讲录(续二五七期) 二诸天供赞 天众赞 百千天众皆欣庆共在空中散众宝 华鬘璎珞及幢幡宝盖涂香咸供佛 “百千天众皆欣庆”:天众具备的供品很多,天众有一百千。十千就是一万,一百千就是十万。这是一个大数目。实际上可能不只这数量,这是形容天众之多。在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梵天。这二十四天的天人、天王、天众、天女,大多数都是护法的。只有欲界第六天是魔王天(即他化自在天),比较不喜欢佛法,而且常常要阻扰弘法事业的进行。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佛教徒,所以天众很多。这许多天众都到道场来了,大家心里都觉得能够有机会到华严会场来听经、供佛、赞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大事,所以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 “共在空中散众宝”:这些天人都是会飞行的,所以他们来的时候不是坐车子,也不是骑马来的,都是从空中飞行来的。而且在空中以种种名贵的宝物散下来供佛,另外,也有华有鬘有璎珞,也有幢幡。璎珞就是花环。挂在颈上的,叫璎珞。鬘就是花冠。幢,是每逢过年的时候会挂出一对圆的、绣花的幢幡,而普通的幡是一片一片的。这种圆的绣花庄严具,叫幢幡。这是以庄严具来供佛。“宝盖涂香咸供佛”:宝盖是什么?我们常看到佛陀画像上面有宝盖,像亭子盖一样,四面有柳树垂下来庄严。涂香,是一种美化环境的香料。这都是用来供佛的,使得道场非常庄严清净,空气非常美好!这是诸天众为了供佛、为了听法所具备的诚心供养。赞佛的话也就在他们诚心的供养当中表达无遗了。 天王赞 自在天王并眷属心生欢喜住空中 散宝成云持供养赞言佛子快宣说 自在天,也叫大自在天。这种天是在色界。印度早期的婆罗门教徒封大梵天、大自在天为造物主,掌管人、天的一切。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是悉达多王子。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快到中年还没有生王子前,就是依照印度的风俗到大自在天庙去拜天神,祈求天神赐她一个王子,所以后来才生了悉达多王子。这等于我们台湾同胞去拜天公一样的精神、一样的虔诚。因为佛还没有出世之前,他们只晓得拜天。 “自在天王并眷属”:自在天王率领他的眷属。天王出巡比人王出巡更威风。人王出巡只有他的车子;天王用飞行的,宫殿随着他飞行,那些侍候他的天女、天神、天众也都随着他来,前呼后拥。将来我们要讲《弥勒上生经》或《弥勒下生经》,就可以看到兜率天、兜率净土的庄严。我希望有机会能够为大家介绍弥勒净土,因为弥勒佛是我们这个世界将来成佛的教主。在时间上来说,他也是比较近的;在空间来说,到西方世界要十万亿佛土,很远的!而到弥勒净土却很近。我们现在住在五趣杂居地,再上去是四天王天,再上去是第二重天的忉利天,再上去是夜摩天,再上去一层就是兜率天了。兜率天距我们很近。我们有这么近的净土可生,不需要舍近求远!弥勒净土的庄严不比西方极乐净土差,弥勒净土的天众供养也都是很殊胜、很多、很庄严。 “心生欢喜住空中,散宝成云持供养”:他们带来的那些宝物散满了虚空中,就像云那么多。天人的财富多到不敢想像。“赞言佛子快宣说”:自在天王希望金刚藏菩萨快点讲《华严经》,所以供养以后就请法了。“赞言佛子”:佛子有三种意思:一、“从佛口生”,他是读佛经,听佛讲经,或者是听任何法师讲经得到的佛法,修行成功了。二、“从法化生”,依照佛法,他修行成功了。还有一种“得佛法分”,他修行很认真,行、住、坐、卧,都处处表现一个佛弟子的庄严。这我们要学。我们出家以后,或是发心学佛以后的居士,一举一动不要随便,都要庄严。我们是佛弟子,要得佛法分,要很庄严,要很文静,要有礼貌,不随便讲话,不要有粗野的行动。这很重要的!在金刚藏菩萨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后,解脱月菩萨礼请他赶快把这种大法宣扬出来。在座的大众渴望听闻大法,如孟子说的:“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就是说几个月不下雨了,渴望下一场雨的那种心情,请他快宣说。这是天王请的话、赞叹的话、供养的仪式。 天女赞 集经者叙述 无量天女空中住共以乐音歌赞佛 音中悉作如是言 这三句话不是天女说的。这是何人说的呢?是集经者说的。描写当时天女等待佛说法之情形。有“无量天女空中住,共以乐音歌赞佛”。天女们的特长是奏乐,天乐是美妙且不可思议的。假如人间有一个人吹笛子吹得很好,乐器演奏得狠好,大家就会藉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赞叹他:“此乐此音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表示他演奏的音乐,犹如天上的音乐,特别地优雅美妙。“共以乐音歌赞佛”:无量的天女都在演奏美妙的天乐,这无非都是要用这音乐来赞扬佛陀的功德。“音中悉作如是言”:所演奏的乐音,所描绘的,无非也都是请佛说法、赞扬佛陀功德的这一类内容。天女们把赞扬佛陀的心情,透过乐音而表露无遗。这些天女了不起,值得我们敬仰! (本文由慈汶、天行、天悦等法师与法寿居士共同整理记录)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