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如何检视自己有没有菩提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再讲到大乘最重要检验的点,就是有没有菩提心。小大乘最大的区别不是名称,而是它实质意义上,实质上要比小乘要有殊乘的地方才能称大乘。

这种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并不是有时有,有时没有就算了事,应该是时时刻刻持续不断有这样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为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要成就一切众生的事业,利益一切众生,讲的是所有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遗漏。有菩提心的修行者,他是时时刻刻愿意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他遗漏。当然实际上来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拔除所有人痛苦的能力,但是我们说到菩萨戒当中,讲到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行菩提心,一种是愿菩提心。

基本上一个大乘修行者,一定要有愿菩提心,也就是说我做不到,但是我愿意这样的心。虽然实际上,我做不到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但是我心里愿意这样去做,去解除众生痛苦。心理上可以发这样的愿,在修行上也有方法可以这样去观,虽然我实际上做不到,但是我可以用观想的方法,把众生的痛苦拔除。我虽然没有办法实际上给每一个众生药,让他们立刻解除生病的痛苦,我可以观想承受他们的痛苦,令他们从痛苦当中解脱,至少在观想上可以这样做。

这种观想最简单可以利用呼吸来修,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用呼吸的,所以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可以顺便修行,在把气呼出去的时候,就想说把自己一切功德,所有快乐,所有善行、善果,全部布施给所有众生。吸气时就想所有众生的病痛,所有障碍,所有痛苦在我呼吸当中吸进来让我承受。像这样不断去练习,刚开始好像没有用的样子,但是长久这样练的话,就有解除众生痛苦的能力产生。所以利用呼吸来观想是最简单的办法,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断气当中,每天都在呼吸,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呼吸来修菩提心。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尽自己的能力,在做自己能力可以做的事,其实也很多,并不是任何的事情都做不到,当然有些超乎我们能力之外的事,办不到也是没有办法勉强的。

当我们在修本尊的时候,其实也有可以利益众生的机会,比方说我们都会观收放光,在放光时一方面可以供养诸佛菩萨,另一种观想就是利用放光清除所有的恶业,所有的痛苦,所有的障碍,这也是利用修行来利益众生的地方。所以当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跑到每一个众生的跟前,来解除他所有的痛苦,这是暂时我们能力做不到的。并不是说我们做不到,就不要去做它,而是实际情况下我们能做多少就算多少。但是除了实际情况之外,我们还有可以利益众生的方法,那就是利用观想,也就是利用心的力量来利益所有众生。

前面所提是愿菩提心,接下来行菩提心。行菩提心讲的就是实践,行菩提心主要的项目就是六度,六度当中第一度就是布施度,布施讲的就是施舍。所有众生都有贫穷的痛苦,但是讲到布施,是不是有必要解除每一个众生的贫穷,当然这是目标,但是以实际状况来说,这是做不到的。有无数的佛曾经降生在这世间,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佛把这世间所有的贫穷都给解除,所以可见得解除所有一切众生贫穷的苦,第一是做不到,第二是不是绝对必要?当讲到布施度的时候,他强调的是说,你一个人在行布施的时候,心要做到究竟圆满,所以六度讲的是心的究竟圆满。比如说你在做布施时,你要彻彻底底地能舍、愿舍,没有执着,没有保留地去做布施这样一件事情,而不是说你要有充分的财物,让每一个众生都没有贫穷的痛苦,同样的守戒也是这样。所以讲到菩提心,重点就是说你要有那样一个心,所以我利益的对象是所有的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遗漏,所以是平等地去看待一切众生,愿意利益每一个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遗漏。

有这样一个心,当时没有那种能力,但是你不断去修行,你要把这个愿力时时刻刻掌握住,哪一天你真的成佛有那个能力,你就愿意照你当初的愿望这样去做。所以当我们在检视自己有没有菩提心的时候,要检视的重点是菩萨是不遗漏任何一个众生的,就是他利益众生是没有偏私的。这样的话,我们进一步来看自己,你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你愿不愿意去利益他?或者你看到些“坏人”的时候,你心里会不会产生一些强烈的愤怒?或者你看到抓坏人的时候,你心里有没有一些快感?认为坏人就该有这样的下场,你心里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的话,你已经落入偏私当中,这是很细微的地方。

你自己有没有菩萨的心肠,有没有菩提心,就从这里去看。所以对这菩提心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这个戒自己有没有真的去守,就要这样反观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偏颇,看自己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有没有差别。当然我们要练菩提心,是从四无量心去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如果要修要先从舍做起,舍讲的是平等,你有没有办法平等去对待一切众生,你是不是对待自己喜欢的人,和对待仇人有很大差别?你会不会有亲痛仇快的心情产生?自己喜欢的人有受到一点点痛苦就非常舍不得,自己的仇人受到很大的痛苦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这样就没有做到菩提心所要求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前五篇文章

“本来面目”禅释

“千佛耀濠江”海内外佛教界祈福法会在澳门举行

佛教的财富观

敦煌遗书中的早期《华严经》及其相关文献

杨澜:论禅易,坐禅难

 

后五篇文章

南怀瑾:二十世纪的文明与禅学

对治妄念·禅修与神通

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之三

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之一

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之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