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仁爱万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宗教生态关怀的根本内涵是对一切生命的关怀,是以对神灵的信仰来实现与证成生命的圆满存有。各种宗教仁爱万物的宗教关怀在客观上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

  佛教认为众生虽有圣、贤、愚、不肖之差,有动、植物之别,但一切生命依业受生,今世所杀之物,在过去可能是亲眷。众生虽千差万别,但在佛性上,在追求安宁幸福地生存方面却没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佛教主张尊重生命,慈悲“无情有性”,提倡“众生平等”。佛教的慈悲思想对信徒及社会团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泽被草木”等思想对信众起着一种引导和熏陶教育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佛教信徒普遍祟尚自然,尊重生命,不随意杀生,对生物充满爱心,对野外的飞禽走兽更是爱惜如一,形成了一种自然与生物和谐共存共荣的理念。道教也讲求慈悲仁爱,敬重生命,主张“仙道贵生”,慈心于物,不伤生灵。道教认为宇宙间天地人物、飞禽走兽、草木昆虫等一切存在物都是由道气所化,只是由于它们各自禀赋的道气清浊不同,才各成形性,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处理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上要以“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维护世界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而不应该用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伊斯兰教倡导以仁爱之心爱惜一切生命,《古兰经》和“圣训”中都有珍爱一切自然之物,禁止宰杀幼畜、砍伐幼苗的训诫。基督教在生命关怀的向度上,数十年随着生态神学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基督教生命关怀的局限,提出如“敬畏生命”的理念。

  虽然不同宗教对生命关怀的对象和程度上有所差别,但宗教生态关怀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与价值,善待一切与生命相关的自然之物方面是一致的。这种宗教生态的整体性生命关怀向度与深层生态学的观念相符。深层生态学倡导的生命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就是倾向于平等地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即生命中心平等主义,肯定人并非与大自然分离,而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共存共荣。有人说,从彻底的深层生态学的观点,就是对大自然要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情怀,以大自然为神圣,对大自然采取尊敬、亲爱与信靠的态度,宗教生态的生命关怀就是这样一种情怀和态度。在这个意义上深层生态学是“最旧也是最新的宗教”。

  当代深层生态学认为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技术的问题、社会或政治的意识形态问题,更是人的心灵与价值取向乃至生活方式的问题。也就是说,深层生态不仅需要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需要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宗教生态关怀所特有的灵性生活(spirituality)向度以及相关的一套生活方式,为深层生态学在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源。灵性向度的生活就是倡导素朴的生活,重视人的心灵和精神层次的生活。这对不断膨胀的消费社会来说,抑制过度的欲望,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尤具重要意义。正是那种不断满足各种欲望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掠夺和破坏。为缓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无穷尽的矛盾,人类在谋取利益、满足欲望的时候必须要有所节制和克制。

  道教的“知止”、“知足”,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谐关系,才能“常乐”、“不殆”。伊斯兰教的“两世兼顾”思想,在生态关怀方面就是要求穆斯林既要考虑现世,更要着眼于将来,确保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在欲望和理智之间,伊斯兰教主张要用理智战胜欲望。佛教生态关怀的灵性生活就是要求信徒本着“依正不二”果报思想生活。“依正”是指众生的依报和正报两种果报。“依报”是众生身心所依止的一切世间事物,如土地、江河、房屋、衣食等,属于众生共同业力所感的果报。“正报”指众生的身心,由众生过去所造业而感得的果报正体。众生的内在身心(正报)与外在环境(依报)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果报,但二者却不可截然分离,而是“二而不二”的关系,即所谓“依正不二”。简单讲就是生命与其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生态失衡、洪水旱灾、水土流失等都是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除了宗教的灵性生活观念外,其灵性生活实践如宗教生态关怀相关的戒律、禁忌、斋戒仪式也为今天的深层生态提供指导,如佛道教的素食、戒杀、放生、少欲知足等,伊斯兰教斋月的斋戒等。

  宗教生态关怀的灵性生活向度旨在为人们减少物欲、提升生活品质,让心灵与精神得到更多的实现空间。从深层生态学的观点看,只有拥有灵性生活空间的人,才会对于世界万物持有真正平等的同情心、慈悲心。这种强烈的精神倾向、灵性向度的生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将成为深层生态建设中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关怀、尊重一切生命,崇敬自然、珍视万物,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境界是深层生态学发展的目标。宗教生态关怀的生态胜境为深层生态学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态状态,也是人类生态境界的终极追求。各种宗教基本上都为自己预设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想生态胜境。基督教的伊甸园、伊斯兰教的乐园,都是清泉潺潺、草木葱葱、繁花似锦,人与众多生灵和谐相处的生态胜境。道教的洞天福地被认为是天地间最灵秀的地方,是人间的仙境和圣地。佛教的清净国土更是描绘了一个超人间的生态胜境。清净国土是佛的居所,也是佛教徒追求并营造的清净住所。在众多净土中,弥陀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最具胜景,它代表了佛教对生态胜境的最高追求。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壁寿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等经中都有这种生态胜境的描绘。《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多福众生常乐受用。”“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乐……是诸池中,带有种种杂色莲花。”“净佛土中,自然常有无量无边众妙伎乐,音曲和雅甚可爱乐。诸有情类闻斯妙音,诸恶烦恼悉皆消灭。”“净佛土中,昼夜六时,常雨种种上妙天华,光泽香洁细软杂色,虽令见者身心适悦而不贪著,增长有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净佛土中,常有种种奇妙可爱杂色众鸟,所谓鹅雁鹭,鸿鹤孔雀,鹦鹉羯罗频迦,命命鸟等……如是众鸟,昼夜六时恒共集会,击和雅声,随其类音宣扬妙法。”“净佛土中,常有妙风,吹诸宝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好一个万物和谐、自然美妙的生态胜境。这不仅是佛教信徒追求的超人间的生态胜境,也是当代深层生态学追求的人间生态胜境。

  这种对生态胜境的追求和向往,在现实的生活中就是对人赖以依存的大自然报以敬仰、虔诚之心,以对神灵的信仰来实证和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如一的人间胜境。

 
 
 
前五篇文章

犹太人的慈善观

如何尽一个女人的本份

国学大师叶曼:丁克现象隐藏的危机

慎勿为孩子埋下“恶”种子

曲线人生

 

后五篇文章

阳光与黑暗

人生向上的阶梯

妙莲老和尚劝人吃素

水磨与国防

鱼儿眼中的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