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辉叔助学:仁者的行善范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王锦辉,最近很牛。其实他早就该牛,但如果不是网民发掘,低调行善的老人将一直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

这个人人敬称“辉叔”的86岁老人,可以为建设114所希望学校,走遍全国,行程百万里。助学那么多年来等于有一半时间在助学路上。该怎么形容辉叔,也许是一个在路上的慈善老者。

全国网民的反应已经说明,这位爱笑老者的行善,足够不寻常。

在江西赣州市立新小学,辉叔和夫人与孩子们合影。(记者 郑家雄 摄)

捐建114所希望学校

辉叔助学的纪录又要改了。

5月24日,天涯论坛牛帖“史上最牛的助学老人”横空出世。发帖人感慨辉叔已经捐建了113所学校。但这位貌似广东南雄老师的发帖人并不知道,5月22日,辉叔捐建了第114所希望学校。

发帖人puyou009 在南雄见到了辉叔,那天应该是5月21日。这天,辉叔到南雄看看他捐建的学校,看看他帮助的孩子。而他的另一个主要行程是去江西信丰捐建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楼。

86岁的辉叔似乎特别喜欢走动。5月21日一大早,他的车从东莞出发,得过4个小时才到韶关南雄。到了南雄,他要看两所希望中学。之间两所学校隔着几十公里。看了两所中学还得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去看望两名被他资助读书的孩子。好像不知道累。

5月22日上午,他又在几十公里以外的江西信丰县万隆乡出现。这有所万隆立新小学,忒小,只有4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总共也就170多名学生。一个大院子里就一栋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破平房。房子的学名叫空心水泥砖木结构的瓦房。瓦面下沉,砖木腐化导致漏雨,瓦梁、瓦角都腐朽霉烂,已被鉴定为C级危房。

学校负责人何芳瑜说,那就是典型的“外面大雨,里面小雨”。而学生们甚至连书包都买不起,课桌上尽是装书的塑料袋。一些孩子家没有凉鞋,只能穿拖鞋到学校上课。

这是辉叔要帮助的典型学校,他早就来过一趟专门考察。辉叔一向“不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所以总得找最穷的地方助学。他答应出资30万元整,重新修建立新小学。新的小学将变成6间教室,546平方米。这样,万隆的孩子就可以在家门口一直读到小学6年级,而不需要在县乡里奔波20多公里。

5月22日这天是小学的奠基仪式。辉叔和小学签上一份合同,合同确认辉叔的捐款数额和行为。辉叔这是让自己捐款行为成为法定的责任。如果学校质量没问题,这30万元是铁定得给了。

辉叔本来的计划是建100所希望学校,这会儿一不小心就变成了114所了,而且看架势还得接着盖。

“有求必应,有借没还,这是我在石排十来岁时就养起来的性格。”辉叔说。也就是说,这个到处奔波助学的老人,天生就是个散财的善长。

助学不只是捐款

在路上是辉叔生活的常态。以前在路上是个人奋斗,后来在路上是为了孩子。

王锦辉念了四年私塾碰上日本鬼子入侵,被迫去了广州。开过杂货店,挨村挨户收购过土特产,1957年,辉叔兜里揣着20块钱孤身前往香港闯天下。已经30多岁,啥技术也没有的辉叔只有去建筑工地当小工。现在老人的手指没一根是直的,也是当年搏命种下的果。

1963年辉叔建了自己的公司,二十年后,成为香港房地产业中的风云人物。1985年,辉叔让儿子接管公司,他自己开始做慈善。

1998年,辉叔是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城区的主席。12月29日,他到连州高山镇进行野外露营童军的闭营仪式。没想到这位童军主席到了连州,自己开始了“助学行军”,而且永不闭营。

辉叔去的地方是连州市高山镇斜塝村,革命老区。斜塝小学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学生一般在简易茅草棚和祠堂里上课,教师宿舍则安置在附近的村民家里。

这小学的破落状况,被辉叔瞧见了。校园里长满杂草,好不容易建起一米高的围墙却建不下去了,辉叔受刺激了。他年轻时是“少年有书不能读”,“吃过上不了学堂的亏”。所以看着这么多年后,孩子们还是没有读好书的环境,止不住落泪。他当即捐资30万元,用以重建校舍。

辉叔似乎很不放心,他先后4次跋山涉水到斜塝察看学校的修建情况。后来又捐赠13万元为学校建篮球场,购置了全新桌椅,为每一位学生赠送一个新书包和定制校服,整个学校的校园规划、教学设施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齐。

自那之后,辉叔倡导建立了王锦辉慈善助学基金会,并发愿做100所希望学校。确实,要按照辉叔这么个捐法,捐100所,年轻人都能累趴下。平均算下来,他一年有半年时间在路上。因为他每所学校至少跑两次,从考察、选址、建校到参加开学典礼,他都要参加。理由很简单,他捐了款,就得盖好楼。他不是简单捐款。捐了,就意味着对这些孩子有了“责任”。

退休的辉叔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拥有了一份新职业:助学行者。

差点就没命

老人家助学其实是在玩命。

2003年4月19日,湖南汨罗的一所希望小学要开工,80岁的辉叔照例去现场考察监督。那天,辉叔还带着儿子王国强一起去助学。王国强和父亲坐的不是同一辆车。当时天空飘着小雨,王锦辉一行在回程的路上,突然一辆两吨半的东风货车失控,迎面撞向车队。货车越过了王国强的汽车,直接撞向了辉叔的车。

王国强被吓坏了,赶紧停车,跑向父亲的汽车。小车已经严重变形,他扶出父亲发现,父亲的锁骨已经骨裂,脸上耳朵上都插着玻璃,耳朵被玻璃碎片割伤,需要缝合。被送到医院,辉叔居然没有大碍。医生告诉王国强,这很神奇,80岁的老人很少能挨过这样的撞击,玻璃碎片再偏一点,就有生命危险了。“人们都说,父亲行善才会没危险。”王国强说。

这事,王国强很害怕,但辉叔没当回事。他还拿着当天拍下的照片,开玩笑地“回放”现场,像在讲别人的故事。辉叔的身体够结实,车祸后,他车照坐,山路照跑,款照捐,每个山区的学校他照样去。

见过辉叔就知道,这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坐几十个小时汽车,都还是乐呵呵地自己走路。

百万里助学路坎坷

“史上最牛助学老人”的帖子说,王锦辉助学20年,亲力亲为,行程超过50万公里,“估计绕地球赤道都12圈多了”。这话并不夸张。

辉叔捐建的希望学校已遍布广东、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湖南、广西、山西、甘肃、江西、新疆、安徽、西藏、湖北、贵州、山东、黑龙江、青海、海南19个省、自治区、45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69个县(乡镇)和香港地区。按汽车的公里路算,都有50万公里,还不说他步行的路。

除了西藏,辉叔没去过外,其他的希望学校他都亲往。

路途最曲折的据说是贵州黔东南自治州锦屏县。那得坐差不多一天的火车,还要坐5个多小时的船才能到县里。

而小学还在深山里,山上根本没有路。2004年辉叔亲自去考察时,必须步行登山。村子里的老乡提了把锄头在前面开路。他用锄头在山坡上挖个洞,然后踩上去,当阶梯使。向上走一步,就得提前挖一个坑。老乡在前面喊着跟上,踩着“窝”走,辉叔等人就跟在后面。过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学校的所在地。

回来的时候,辉叔遇到麻烦。停船的码头还在建设。辉叔走到码头边上就不能往下走了。码头和路面形成了三四米的落差。让老人跳下去太可怕了。辉叔随行的朋友也都一把年纪,不可能扶他下来,现场也没有梯子。正好当地乡亲看到辉叔不能前进。四五个人抬起辉叔,才让辉叔上了码头。

辉叔的好友周金生每次都陪同辉叔参加助学。他说,多年来,他们走过的地方都是最难走的路,很多地方没有什么水泥路,都是泥和水混合的马路。辉叔和太太都坐车颠簸几十个钟头去看那些学校,但是他们从来没说过一句辛苦或不舒服。

按周金生的说法,那些地方都是给钱让人去拿都没人去的地方。

辉叔说:“西藏,他们不让我去,说太高,不然我就去了。”前段时间,辉叔和西藏墨竹工卡县扎雪乡的孩子们视频才算了却心愿。

助学也要防腐

可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每一所自己捐建的希望小学?

这不光是公众不理解,连他的香港朋友也无法理解。都快90岁的人了,捐钱就行了,这么大年纪何必到处颠簸受那份罪!

辉叔总是笑笑。事实上,辉叔对重教的信念上升到信仰层面,不亲自到现场不爽。他觉得必须面对面了解偏僻山区的困难,才能真正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这份快乐可是花钱买不来的。

他也在多间“希望学校”竣工典礼上的讲话中反复说:“同学们,我是王锦辉,饱尝了没有知识的苦烦,但我不希望你们再像我一样,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家乡穷貌,将荒塘变成‘甜塘’……”

辉叔就说过,以前不读书,勤快一点就可以找到事做,老板问你“每顿吃多少碗饭?”你说“八碗”,老板肯定请你。现在年代不同了,老板不会问你吃多少碗饭,只会问你有没有文凭。没读过书就代表未来没有希望。

而另一个要让他非得亲自到现场的理由是辉叔捐学的责任感。1997年,辉叔给连州捐建他第一所希望学校的时候,他就对随行的连州团市委书记夏友记说:“这间学校我帮定了,要用多少钱你们尽管开个数,我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把钱用在孩子们的身上。”

而辉叔要确保他捐的钱都用到了学校上,拒绝豆腐渣工程,就得到现场。他反对“大笔一挥签了支票就了事”。

辉叔可是搞建筑出身的,所以,他对希望学校的建设都极为苛刻。每个项目他都要过问检查。辉叔的工作室里。就放着许多希望小学的图纸。

而为了防止一些地方贪污挪用善款,辉叔发明了一套办法。

首先通过基金会调研、了解和联系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和学校,由贫困地区乡镇拟定有关的建议计划书,王锦辉便与基金会成员作初步评审,并由王锦辉亲自或派基金会干事周金生和其他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最终捐助计划。

捐款会以建校80%至90%作计算,其余由当地政府和乡镇政府共同分担,互相监管。校舍建成后觉得满意,就追捐余款及所需文具、教学设施。如果辉叔发现捐款没有专款专用,或被克扣,就会放弃捐建。

一套西装穿30多年的富翁

2005年1月,王锦辉收到了韶关南雄一对姐弟何乙妹、何飞龙写来的一封信。原来他们全家4口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刚刚去世的父亲还留下了一大笔债务。辉叔立刻给姐弟俩寄了学费。

何乙妹、何飞龙姐弟俩高考前夕,王锦辉和老伴亲自去看望何家。王太太当场落泪。何乙妹的母亲残疾,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丝干净的衣服,看不到一处好的布。碗里还剩下半碗菜。何乙妹还有一个80岁的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爷爷。王锦辉当即决定长期资助何乙妹姐弟。

何乙妹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家公司的经理助理,整个家庭的命运都在慢慢改变。事实上,现在辉叔资助了400多名孩子上学。

不过,孩子们得努力学习,才能获得辉叔的帮助。辉叔要求,孩子们每学期都要把成绩单寄到家里,学费“分期付款”,成绩过关才能获得下一年的学费。

辉叔有个简单的想法,知识改变命运。给孩子善款、给学校善款的最终目的得是让孩子自立。所以辉叔的“善”比较另类。他自己是苦行僧式的行者,一套西装穿30多年,皮鞋穿七八年,自己可以一个月只花300多元,却可以把退休金都给不认识的孩子。

“我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我只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我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辉叔说。

 
 
 
前五篇文章

乌鸦:一部人类史的乡野传说

如今我们怎样做家长?重修中国人教育大纲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慈善机构要长于“扬善”还需勇于“抑恶”

活着,为了什么?

 

后五篇文章

纽约市图书馆成为“社区文化中心”

猴子也懂“尊老爱幼”

子弹头的故事

尼泊尔人趣味风俗

保定夏季孤儿走访实战培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