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敦煌通俗文学之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敦煌通俗文学之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陈秀香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中国语文研究所,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敦煌通俗文学之女性形象研究
  【文章作者】陈秀香
  【指导教师】罗宗涛
  【文章页数】168页
  --------------------------------------------------------------------------------
  【中文关键词】敦煌通俗文学|变文|讲经文|俗赋|词文|话本|敦煌变文|说唱文学
  --------------------------------------------------------------------------------
  【中文摘要】身为女性,在阅读古书时,对女性角色会稍加投注,再则唐代是风气开放的时代,一般人印象中,大唐女性作风豪放开朗,事实是否如此,尚待研究,三则敦煌通俗文学中女性角色数量够,约二十五个可以探讨分析的女性,足资研究,又未见其它相似的论文或著作,故想以写卷故事为中心,旁及记述唐代其它女性之著作,以窥见唐代女性之生活。
  在方法上,透视小说人物有其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研究时以作品本身为主,对女性外在特色、内在道德表现探讨,此为内涵研究。最后再以归纳法探讨变文女性的共同特色,在叙写女性外在与内在方面所用的艺述手法。涉及作品的外缘条件,对角色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民俗风情、经济状况、教育、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皆稍有着墨。
  同一角色由上古记述至唐代而至明清,性格有所变化,其过去记录部分,对唐人描述女性有所影响,而同俗文学中女性性格也将影响唐以后之叙写,就此看来,敦煌通俗文学似乎正站在一承先启后的关键点上,先后之同一角色难免都加以陈述,此为纵向研究。与敦煌通俗文学同一时期之其它文学作品传奇、诗词,史传、典籍等,涉及女性部分,正可成为本研究之参考,且通俗文学有残缺者,藉同时期之著作参照而读,内容、故事尽管不同,但风俗习惯、教育文化、劳作休闲、观念风气等可以一致,本文也采取横向辐射之探索。
  内容架构:(一)绪论(二)研究敦煌通俗文学女性,对唐以前妇女表现不敢忽略,所以将唐代女性前有所承之上古中古女性略加陈述。(三)将敦煌通俗文学中女性角色,依佛教与中国两大领域而分析女性性格,再依各领域中不性格者而细分类型,探讨女性之性格形象。(四)归纳变文女性的特色及形成之因。(五)归纳变文作者刻画女性所用的艺术手法。最后附上参考文献。
  研究心得:唐代女性的多样面貌:有贞烈刚毅、有多才爽朗、有有承袭传统美德者(而且占敦煌通俗文学女性中大多数);有新帝国统治下新作风者,比起宋以后之女性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又有传奇为其表现舞台,自然有机会展示比过去史传所记录更丰富的特色。
  --------------------------------------------------------------------------------
  【论文目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01
  第一节、敦煌通俗文学定义及研究概况01
  第二节、研究动机05
  第三节、研究方法06
  第四节、女性形象界定、取材及研究范围08
  (一) 、何谓形象08
  (二)、取材及研究范围09
  第五节、论文大纲12
  第二章、唐以前的妇女生活简述14
  第一节、以三从四德妇教为重心14
  第二节、面貌多样的古代女性18
  (一)、节妇烈女18
  (二)、再嫁之自由19
  (三)、妒妇背后的血泪20
  (四)、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21
  (五)、聪慧的巧妇22
  第三节、结语24
  第三章、敦煌通俗文学中女性群像-佛教女性观25
  第一节、通俗文学完成的时代25
  第二节、贤良温婉型女性31
  (一)、佛陀之母摩耶夫人及姨母波阇波提31
  (1)摩耶夫人求子得男32
  (2)、母懿天下33
  (3)佛陀姨母波阇波提34
  (二)、耶输陀罗35
  (1)、端正无双,夫唱妇随35
  (2)、能行三从四德之妇道37
  (3)、出家修道39
  第三节、善有善报的信女41
  (一)、金刚丑女外在形象41
  (二)、金刚丑女转美女身43
  (三)、因善生天的功德意44
  第四节、繁华散尽、看透虚空的有相夫人44
  第五节、苦尽甘来因果律下的青提夫人47
  (一)、故事来源48
  (二)、身历三道过程49
  第六节、妖娆媚惑的虚幻50
  (一)诱佛魔女50
  (二)、色相干扰54
  第七节、结语57
  第四章、敦煌通俗文学中女性群像-新旧并陈的中国女性58
  第一节、兰心蕙质型女性58
  (一)、董永妻58
  (1)、牵牛与天女58
  (2)、男耕女织的典型59
  (3)、董仲天上寻母61
  (4)、结语62
  (二)、伍子胥之姊与妻63
  (1)、手足情深的子胥姊63
  (2)、贞洁聪慧的子胥之妻63
  第二节、节烈型女性64
  (一)、孟姜女64
  (1)、春秋战国时代--杞梁妻守礼、善哭65
  (2)、汉代-杞梁妻哭使城崩65
  (3)、魏晋南北朝-杞梁妻哭城崩山66
  (4)、唐代--故事转变的关键:杞梁妻哭倒长城67
  (5)、孟姜女送寒衣68
  (二)、秋胡之妻70
  (三)、韩朋妻73
  (四)、激于义气的浣纱女76
  (五)大义凛然的王陵之母78
  第三节、各展妇才的女性80
  (一)、恶后母的典型-舜母80
  (二)、机智善谋的杨妃83
  (三)、自主的巧女85
  第二节、身负重任牺牲奉献的王昭君86
  (一)、古书中的王昭君86
  (二)、昭君的形象89
  (1)、忠诚爱国89
  (2)、幽怨思乡90
  (3)、对汉王的深挚之情92
  第五节、婆媳关系95
  (一)、情如母女的婆媳97
  (二)、通情达理的长者98
  (三)、势均力敌的婆媳99
  第六节、结语101
  第五章、敦煌通俗文学之女性角色特点102
  第一节、对史传的承袭102
  (一)、传统美德的延续-唐代的女教102
  (二)、敦煌地区的教材受中原文化影响105
  (三)、中原情怀与和亲政策的反映108
  第二节、新帝国开放的风气使女性得以解放110
  (一)、商业鼎盛与外来文化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刺激110
  (二)后妃主政鼓励女性自主意识觉醒112
  第三节、唐代女性的婚姻与社会地位113
  (一)、成婚的年纪113
  (二)、媒妁之言与聘礼习俗116
  (三)、重门第的婚姻关系118
  (四)、婚姻的作用119
  (五)、女性在婚姻上的自主性121
  (六)、独立的女性不受婚姻束缚126
  第四节、宗教信仰的影响127
  第六章、敦煌通俗文学女性形象的表现手法131
  第一节、形貌之刻画 131
  (一)、眉、眼之形容132
  (二)、容貌之陈述133
  (三)、整体性、概念性描写134
  (四)、烘托式写法135
  第二节、服饰之隐喻136
  (一)、发型、发饰、首饰与画136
  (二)、服装反映盛世139
  第三节、心理之描述142
  (一)、系统动作的描绘142
  (二)、重点动作与象征144
  (三)、对话与心理描写144
  第四节、语文之运用148
  第五节、叙事之转换150
  第七章、结论-敦煌通俗文学女性的特色154
  第八章 、参考文献157
  --------------------------------------------------------------------------------
  【参考文献】
  一、四部典籍
  经
  十三经注疏 尚书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97年8月
  诗经 台北: 艺文印书馆
  仪礼 台北:艺文印书馆
  礼记 台北:艺文印书馆
  周礼 台北: 艺文印书馆
  孟子 台北:艺文印书馆
  左传 台北:艺文印书馆
  史
  旧唐书 后晋.刘咰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二九 1986年3月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三○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六六
  高士传 晋.皇甫谧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二○六
  越绝书 汉.袁康 吴平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二二一
  吴越春秋 汉.赵煜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二二一
  荆楚岁时记 宗懔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三四七
  岭表录异 唐.刘恂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三四七
  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三四七
  梦梁录 宋.吴自牧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三四八
  都城纪胜 宋.耐得翁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三四八
  通典 唐.杜佑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三六一
  唐律疏议 唐.长孙无忌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四三○
  唐会要 宋.王溥 台北:世界书局 1950年11月
  周书 四部备要 史部 台湾中华书局 1965年5月
  隋书 四部备要 史部
  旧唐书 四部备要 史部
  新唐书 四部备要 史部
  梁书 唐.姚思廉 鼎文书局 1975年1站台一版
  宋书附索引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5年6月
  北齐书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5年10月
  魏书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5年10月
  汉书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5年10月
  后汉书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5年10月
  三国志 晋.陈寿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6月
  新校本晋书并附编六种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10月
  新校本旧唐书附索引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10月
  新校本新唐书附索引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10月
  新唐书附索引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10月
  南史附南引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11月
  北史并附编三种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6年11月
  史记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7年2月
  后汉书 宋.范晔 台北:洪氏出版社 1978年10月
  史记附札记 杨家骆主编 台北:鼎文书局 1979年11月
  子
  说苑 汉.刘向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二
  吕氏春秋 秦.吕不韦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五四
  古今注 晋.崔豹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五六
  中华古今注 五代.马缟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五六
  风俗通义 汉.应劭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六八
  封氏闻见记 唐.封演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六八
  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九三
  西京杂记 晋.葛洪 四部丛刊正编 子部三四一 1979年11月
  晋.葛洪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三四一
  世说新语 宋.刘义庆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三四一
  太平广记 宋.李昉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三四九----三五一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华正书局 1984年3月
  集
  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九三
  玉台新咏 陈.徐陵 四部丛刊正编 集部
  六臣注文选 四部丛刊正编 集部
  本事诗 唐.孟棨 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四一七
  清平山堂话本廿七篇 明.洪梗 编 世界书局 1958年1月
  金元杂剧初编一 杨家骆主编 世界书局 1962年6月
  金元杂剧初编四 杨家骆主编 世界书局 1962年6月
  金元杂剧初编九 杨家骆主编 世界书局 1962年6月
  金元杂剧初编十一 杨家骆主编 世界书局 1962年6月
  金明杂剧七 杨家骆主编 鼎文书局 1979年6月
  琱玉集 丛书集成新编7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年1月
  琴操 汉.蔡邕 丛书集成新编53
  搜神记 晋.干宝 丛书集成新编81
  剑侠传 丛书集成新编 81
  隋唐嘉话 唐?刘餗 丛书集成新编83
  因话录 唐.赵麟 丛书集成新编86
  青冢志 清.胡凤丹编 丛书集成续编224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9年8月
  全唐诗 宏业书局 1977年6月
  列女传补注 清.王照圆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6年 3月
  太平御览 台北市大化书局 1977年5月
  古今图书集成 32 鼎文书局 1977年4月
  古今图书集成39 鼎文书局
  渊鉴类函2 新兴书局 1971年10月
  少室山房笔丛 明.胡应麟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8月
  二、佛教典籍
  大藏经 第一册 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 1973年6月
  大藏经 第二册
  大藏经 第三册
  大藏经 第四册
  大藏经 第八册
  大藏经 第九册
  大藏经 第十一册
  大藏经 第十五册
  大藏经 第十四册
  大藏经 第十六册
  大藏经 第十七册
  大藏经 第十七册
  大藏经 第二十册
  大藏经第 五十册
  大藏经第 五十三册
  二、敦煌学专著
  敦煌变文述论 邱镇京 台弯商务印书馆 1970年4月
  讲史性变文研究 谢海平 嘉新水泥公司 1973年11月
  敦煌变文社会风俗事物考 罗宗涛 文史哲出版社 1974年10月
  敦煌云谣集新书 潘重规 石门图书公司 1977年1月
  敦煌文学 张锡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7月
  敦煌词话 潘重规 石门图书公司 1981年3月
  石窟里的老传说敦煌变文 罗宗涛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 1981年3月
  敦煌古籍叙录 王重民 木铎出版社 1981年4月
  敦煌变文集新书 潘重规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 1983年7月
  敦煌论集 苏莹辉 台湾学生书局 1983年3月
  敦煌俗文学研究 林聪明 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 1984年7月
  敦煌遗书论文集 王重民 明文书局 1985年6月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顾颉刚 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
  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 张鸿勋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年8月
  敦煌石窟艺术论集 段文杰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
  敦煌民俗学 高国藩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年11月
  敦煌变文选注 项楚 四川:巴蜀书社 1990年2月
  敦煌文学刍议及其它 周绍良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2年2月
  敦煌佛教文学研究 曲金良 文津出版社 1994年9月
  敦煌赋校注 伏俊琏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
  敦煌民间文学 高国藩 联经出版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4年4月
  敦煌本唐集研究 张锡厚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5年3月
  敦煌变文校注 黄征 章涌泉 北京:中华书局 1997年5月
  庆祝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 柳存仁等 文津出版社 1996年9月
  敦煌变文研究 陆永峰 四川:巴蜀书社 2000年5月
  鸣沙遗音----敦煌词选评 孙其芳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俗情雅韵----敦煌赋选析 伏俊琏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西陲文学遗珍----敦煌文学通俗谈 颜廷亮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说唱艺术奇葩 张鸿勋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敦煌文化 颜廷亮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年12月
  敦煌学十八讲 荣新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敦煌诗歌导论 项楚 巴蜀书社 2001年6月
  三、一般论著
  (一)
  中国骈文发展史(上、下) 张仁青 台湾中华书局 1970年5月
  唐代政教史 刘伯骥 台湾中华书局 1974年10月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 (三册) 毛汉光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2年6月
  汉魏乐府笺疏 黄节 学海出版社 1983年3月
  说俗文学 曾永义 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0年3月
  唐人小说校释 (上、下册) 王梦鸥 正中书局 1983年3月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谭达先 木铎出版社 1984年3月
  中国文学史 (上、下) 叶庆炳 台湾学生书局 1983年8月
  孟姜女研究 杨振良 台湾学生书局 1985年5月
  中国的神话与传说 王孝廉 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
  六朝志怪小说研究 周次吉 文津出版社 1986年6月
  骈文史论 姜书阁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11月
  牛郎织女研究 洪淑苓 台湾学生书局 1988年10月
  科举史话 王道成 北京中华书局 国文天地杂志社 1990年3月
  中国志人小说史 宁稼雨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年10月
  古典小说鉴赏 周先慎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月
  唐人传奇小说 汪辟疆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10月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8月
  咏史诗与中国泛历史主义 许刚 水牛出版社 1997年8月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商务印书馆 1998年4月
  中国民间文学 鹿忆鹿 里仁书局 1999年9月
  六朝骈赋研究 黄水云 文津出版社 1999年10月
  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 程国赋 文津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2月
  辞赋论丛 洪顺隆 文津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9月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 高世瑜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0年11月
  中国文学史(上、下) 袁行霈 五南书局 2003年1月
  中国小说史略(民国丛书)第二编 61 鲁迅 (未着出版年)
  历代词选集评 徐珂 河洛图书出版社 1975年5月
  中国妇女生活史 陈东原 台弯商务印书馆 1986年10月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爱情 叶庆炳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 1987年8月
  柔肠寸断愁千缕 石云 章义和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年10月
  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 张树栋 李秀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年5月
  元杂剧中的爱情与社会 张淑香 大安出版社 1991年11月
  唐代婚姻法与婚姻实态 向淑云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1年11月
  女性与历史--中国传统观念新探 刘咏聪 台弯商务印书馆 1995年1月
  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 顾鉴塘 顾鸣塘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5年5月
  中国婚姻史 陈顾远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年6月
  古典文学与性别研究 洪淑苓等 里仁出版社 1997年9月
  唐代妇女地位研究 段塔丽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年5月
  人生有情泪沾臆 廖玉蕙 九歌出版社 2002年2月
  (二)
  小说面面观 佛斯特着 李文彬译 志文出版社 1973年9月
  文学与美学 赵滋蕃 道声出版社 1979年8月
  文艺论谈 王梦鸥 学英文化公司 1984年5月
  古典小说评论 叶庆炳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985年5月
  小说艺术构思初探 王敬文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12月
  古典小说艺述新探 郑明娳 时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87年12月
  小说结构美学 顾俊 木铎出版社 1988年9月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 久大文化公司 1990年5月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 啸马 华东师范大学出 1990年6月
  中国小说思维的文化机制 吴士余 华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
  唐代小说史话 程毅中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年12月
  意志与命运 乐蘅军 大安出版社 1992年4月
  鲁迅小说史论文集 鲁迅 里仁书局 1992年9月
  历史与文本的超越--小说价值学导论 李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
  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 杨义 业强出版社 1993年8月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里仁书局 1994年11月
  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 王梦鸥 时报文化 1995年
  世态人情说“话本” 周积明 亚太图书出版社 1995年10月
  小说技巧 傅腾霄 洪叶文事业有限公司 1996年4月
  中国古代小说概论 叶桂湘 文津出版社 1998年10月
  中国通俗小说概论 刘炳泽 王春桂 志一出版社 1998年2月
  六朝志人小说研究 李玉芬 文津出版社 1998年12月
  (三)
  西域与佛教文史论集 许真章译 台湾学生书局 1989年2月
  佛教与中国文化 孙昌武 东华书局 1989年12月
  佛教的女性观 释永明 高雄佛光出版 1990年5月
  中国文学与宗教 郑志明 台湾学生书局 1992年9月
  唐诗中的佛教思想 陈允吉 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3年12月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桂冠图书公司 1994年6月
  六朝佛教志怪小说研究 薛惠琪 文津出版社 1995年4月
  佛教譬喻文学研究 丁敏 东初出版社 1996年3月
  佛教与文学的系谱 周庆华 里仁书局 1999年9月
  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 佛光文化事叶有限公司 2001年4月
  唐代妇女的妆饰 蔡寿美 中外图书公司 1976年8月
  美的历程 李泽厚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3月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王宇清 世界地理出版社 1984年6月
  中国古代服饰风俗 周汛 高春明 文津出版社 1988年12月
  唐代美学史 吴功正 陜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
  (四)
  宋代话本研究 乐蘅军 台大文史丛刊之二十九1968年
  唐代文化与外来文化 邱添生 师大学报 1971年5月
  敦煌石室的历史故事 邵红 文学评论 第一集 书评书目出版社 1976年10月
  文学评论第1集 洪建全文教基金会书评书目出版社 1976年10月
  匈奴史论文集 林干 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8月
  主题学研究论文集 东大图书公司 1983年11月
  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精选丛刊--小说类 乐蘅军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985年4月
  中国妇女史论集 鲍家麟编 台北稻香出版社 1988年4月
  中国妇女史论文集 第二辑 张玉法 李又宁 台弯商务印书馆 1988年5月
  民俗与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王淑里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1998年11月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 1988年7月
  中国佛教中之孝道 陈观胜 西域与佛教文史论集 许章真 台湾学生书局 1989年2月
  小说戏曲研究 第二集 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语文学系 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9年8月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1 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1年8月
  中国妇女史论集续集 鲍家麟编 台北稻香出版社 1991年4月
  中国妇女史论集三集 鲍家麟编 台北稻香出版社 1993年3月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4 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1年3月
  古典文学 第十二集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 台湾学生书局 1992年10月
  中国民间传说论集 王秋桂 联经出版社 1994年8月
  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 锺慧玲编 里仁书局 1997年3月
  民俗与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孔仲温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1998年11月
  中国妇女史论集五集 鲍家麟编 台北稻香出版社 2001年7月
  四、论文.期刊
  敦煌讲经变文研究 罗宗涛 政治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 文史哲出版社 (无出版年)
  中国章回小说之产生 黄桂华 政治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70年6月
  中国唐代妇女生活研究 申美子 政治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73年1月
  唐代文学所表现之婚俗研究 张修蓉 政治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76年5月
  敦煌孝道文学研究 郑阿财 文化大学中研所博士论文 1982年3月
  敦煌变文主题及其相关问题之研究 小野纯子 政治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84年6月
  伍子胥变文及其故事之研究 张瑞芬 文化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86年6月
  刘向列女传探微 姜贤敬 师大国文所硕士论文 1986年5月
  唐传奇的写作技巧 丁肇琴 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87年6月
  《全唐诗》中“胡”、“汉”关系之探讨 戴国瑞 政治大学边研所硕士论文 1989年6月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朱美莲 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89年6月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李孟君 辅大东研所硕士论文 1992年6月
  红楼梦脂砚斋评语研究 骆水玉 台湾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94年6月
  敦煌史传故事研究 井康玉 东吴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95年6月
  唐代女妆考 金永才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5年6月
  民间目连戏中庶民文化之探讨--以宗教、道德与小戏为核心 郝誉翔 台湾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1995年6月
  中国传统儒学女性观之探讨 陈怡芬 高师大国研所硕士论文 1998年6月
  西汉宫廷妇女形象之研究 黄淑贞 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2年6月
  唐宋诗歌中的杨贵妃形象研究 吴世如 淡江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 2002年6月
  唐代的政教观系 李树桐 师大学报 第十二期 1967年6月
  唐代文化与外来文化 邱添生 师大学报 第十六期 1971年5月
  唐变文的形成及其与俗讲的关系 李骞 敦煌学辑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兰州大学历史所 1985年11月
  佛教的女性观           星云大师  普门第七卷第六期 1986年 3月
  唐代敦煌的教育 高明士 汉学研究 第四卷第二期 汉学研究中心 1986年12月
  关于敦煌变文演出的二三个问题 金冈照光 汉学研究 第四卷第二期
  从小说艺术看敦煌史传变文的成就 曾锦漳 汉学研究 第四卷第二期
  御苑砧声向晚多----传徽宗摹张萱“捣练图” 林育淳 历史月刊 第二期 历史月刊杂志社 1988 年
  《佛说盂兰盆经》与《目连救母变文》 童光侠 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1期 1990年9月
  唐代后期敦煌社会经济之变化 玦敏一 林世田译 敦煌学辑刊1991年第1期 1991年元月
  归义军时期(晚唐、五代宋)的敦煌 土肥义和 李永宁 敦煌研究1987年第一期
  敦煌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讲经文”中李稍云小考
  罗宗涛 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汉学研究中心编印 1991年6月
  试论“舜子变”的演变 刘首华 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史记、舜本纪》与敦煌“舜子变”之比较研究 张贞海 民俗曲艺第72期 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1991年7月
  佛学与中国文学 曹镜珊 狮子吼第39卷第11、12期 1991年11月
  精诚不散,那论生死----从“七世夫妻”论中国民间文学中的永生
  林美清 哲学杂志 第八期 哲学杂志出版社 1994年4月
  敦煌学与古代西部文化 齐陈骏 敦煌学辑刊1994年第1期1994年6月
  谈敦煌变文中的孟姜女和王昭君 人文及社会科学通讯 第七卷第六期 教育部人文及社会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 1997年4月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牛致功 中国文化月刊 第207期 中国文化月刊杂志社 1997年6月
  民间文学、俗文学、通俗文学之命义之商榷 曾永义 国文天地 第148期 国文天地杂志社 1997年9月
  古代河西走廊桑蚕丝织业考 李并成 敦煌学辑刊1997年第2期1997年12月
  《茶酒论》与唐代的三教论讲 张清泉 国文学志第二期 彰化师大国文系 1998年6月
  中国佛教孝亲观初探 王月清 鹅湖第289号 1999年7月
  析论敦煌本〈韩朋赋〉的民间文学特征 王琅 文理通识学术论坛 第四期 云林科技大学文理通识学科出版 2000年8月
  敦煌变文散札 蒋宗许 文献季刊 第一期 北京图书馆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5年1月
  关于杨坚兴起背景的考察 吕春盛 汉学研究 第十八卷第二期汉学研究中心编印 2000年12月
  北凉至五代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及其服饰 徐燕玲 中国文化月刊 第253期 2001年4月
  唐代咏王昭君诗之流变研究 李静怡 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生论文集刊 第五期 中正大学中文所 2003年5月
  佛教与中国文化 方立天 普门学报第三期 2001年5月
  人间佛教的女性观 林素玟 普门学报第三期 2001年5月
  书写与事实之间--------《五代史记》中的女性像 刘静贞 中国史学第十二卷 东京:中国史学会 2002年10月
  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 徐晓丽 郑炳林 敦煌学辑刊 2002年12月
  敦煌入冥故事文学特色与宗教功能之考察 王祥颖 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生论文集刊 第四期 中正大学中文所 2002年12月
  故宫文物月刊 第20卷第四期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02年7月
  孟姜女哭倒了长城?----故事的流变与省思 江国贞 国文天地 第19卷第1期 2003年1月
  〈丑女缘起〉之题材及丑女形象研究 秦佳慧 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论文集刊 中正大学中文所 2003年5月
  依违于私情与公义之间----孟姜女故事流转探析 刘静贞 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的“私”与“情”----公义篇 汉学研究中心 2003年9月

 
 
 
前五篇文章

《神曲》与敦煌变文故事中的地狱观念

从经堂到田间——试论目连救母故事在民间的发展

诗心与佛性

佛家语言礼仪略说

钟鼓梵呗重鸣 礼佛唱念再现——记赵朴老与北京佛教

 

后五篇文章

对“佛教文学”研究范围的一点看法

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走向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兼论《桃花源记并诗》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并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