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3)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 释果平 改写
  古拉长老的故事 ②
  不得已,心怀惭愧的古拉将自己的状态向佛陀作了陈白。为了对治古拉的贪欲习气,佛陀于是叫他修不净观,认为如果修行者内心能真正生起对不净身体的如实了悟,就不会受外表假相的欺骗产生对异性身体的欲望与执著。
  古拉听从佛陀教授,一个人来到尸陀林修习禅观。在尸陀林处,古拉看到一具具被野兽啃噬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的尸体时,不由恐惧恶心,一阵呕吐。这时,一阵风吹来,尸体的腐败臭味更让古拉的肠胃猛地痉挛收缩,忍不住又是一阵翻肠倒肚。
  这样剧烈折腾以后,古拉内心除了对尸体的恐怖厌恶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往日内心的种种贪爱似乎被他的这阵呕吐都倒了出来。加上尸陀林的阴森惨败,臭秽不净,让古拉不愿再多待下去,于是他急急地离开了尸陀林。
  原以为贪念已经除灭的古拉回到精舍后才发现,自己内心的隐患根本没有被除去。那天,只是因为面对残尸,面对恶臭,贪欲暂时得以压抑而已。现在,当他面对修饰打扮得艳丽的净相时,又不觉欲念萌动。
  无奈的古拉只得再一次来到佛陀的禅室,向佛陀发露自己内心的隐私。佛陀于是再叫他到尸陀林去,并且叮嘱他务必要取得种种不净相以助修观。
  古拉依教又来到尸陀林。这时,他看到尸陀林中扔了一具新死的青年女子的尸体。女尸面目娇好,身段修长。眼前的女尸犹如一位熟睡的美人,贪念生起的古拉正要强制自己逃离女尸时,却见佛陀突然莅临空中,对古拉说:“古拉,要想根除心中欲爱,依此女尸作如理禅观吧。”说完,佛陀就运用神通,只见这具完整的女尸便开始快速腐烂,让古拉亲眼目睹了尸体胖胀、青淤、血涂、脓烂、生蛆……一系列不净的过程。
  取得不净相的古拉依之修观,并思维不论男女老幼,不都与这具女尸一样,最终将坏烂无余,无一可爱。于是古拉不分昼夜地修习不净观,随着禅观的深入,古拉进入到初禅的境界,他再将此不净的观想扩大遍于一切众生,最后古拉终于断除执著证得圣果。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五十七 第二位棚居长老偈
  小传:是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的另一位朋友。他也住于一个草棚之中,只是这草棚已甚破旧,僧总想翻修一下。因心念中有翻修草棚一事之干扰,影响了禅定。天神为使僧不再分心,向他说了此偈。僧听后很受感动,专心正念,修得正果。想到天神的帮助,又重复了那首偈陀。
  偈陀57
  此棚已破旧,僧欲建新棚;
  此欲快破除,棚新必苦生。
  五十八 华美禅房长老偈
  小传:名Ramaniyakutika,意为“华美禅房”。是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的另一位朋友(见第55偈),住锡在跋祇国一所华美的禅房中。僧不执着,戒行严谨;因心境、环境悉皆美妙,不久便修成罗汉。禅房之华美引得人们前来参观。一天,一群妇女到来,她们心想;“此房既美,住锡其中的僧人必迷恋美色。”于是对他说:“长老,禅房甚美,我们亦甚美;我们都还年轻……”,僧闻听此言,以此偈回答了她们。
  偈陀58
  禅房诚然美,施者亦虔诚。
  少女之于我,无干亦无用。
  有人需汝等,汝等往彼行。
  江得那长老的故事
  江得那出生于舍卫城的富贵家庭,由于其善根深厚,生活富足的他并不贪恋世俗法。
  有一次,佛陀到舍卫城讲法,江得那听法后便证得预流果。
  虽然江得那不好乐世欲,但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他只得随老人意愿婚娶。婚后,江得那得一儿子,由于出家之念未灭,于是他再次向家人提出希望为僧,并竭力说出种种理由要求出家。家人见江得那出家之心已定,无法再勉强他过居家生活,最后只得同意了江得那的出家要求。
  出家后,江得那受取业处后,为防家人到寺扰乱自己的修学,呈白佛陀后,他便与一位同参悄悄地到了一个离家较远的森林中禅观静修。
  这天,江得那决定到舍卫城去谒见佛陀,以汇报自己近来的修学情况。快到舍卫城时,由于已经天黑,他便决定在路边的尸陀林过夜,等天亮以后再去见佛。
  哪知,江得那的行踪被认识他的人看见了,并很快透露给了他的家人。
  第二天,天刚亮,江得那正准备收起卧具起程,便看见他过去的妻子抱了儿子,由佣人服侍着坐车急急赶来。
  只见故妻浓妆艳抹,穿着靓丽,身上戴满装饰,珠光宝气地来到江得那身边。放下儿子便向江得那哭诉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又泪流满面地说自从丈夫走后,她是如何地茶饭不思,一个人是如何辛苦地抚养儿子,如何勤劳地孝敬公婆,接下来她便想诱说江得那还俗回家。
  江得那一见打扮妖艳的故妻,便立即提起正念,摄心不动,并将眼前美妇想成是魔罗布设的陷阱,依此正念修观,他很快对两目含情,充满挑逗的故妻心生腻烦,随着进一步的禅观,江得那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证果的江得那立即上升虚空,然后安住空中对下面惊愕不已的故妻宣说佛法。故妻听法后,深受教育,决心皈依作一名居士。
  江得那度妻后便去拜见佛陀,他向佛陀汇报完自己的修学,以及自己证果的经过。佛陀听后很高兴,于是对其他弟子说:“像江得那这样信根坚固的弟子,任何违缘都不能左右他的道心,不但如此,他还能依违缘而成就。”
  见完佛陀,江得那便又回到自己住的森林,林中同参见江得那面目清亮,目光炯炯,便问他是否已经证道。江得那便将途中遇妻,自己禅修证悟的事告诉了同参。同参听后大为感动,决定加倍努力以期自己也能尽快悟入圣流。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五十九 憍萨罗住长老偈
  小传:名Kosalavihari,意为“憍萨罗住者”,是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的另一位朋友(见第55偈)。居于林中,由憍萨罗国某居士供养,故名。居士见他住在树下,便为他搭了一间草棚,僧在棚中修成罗汉。
  偈陀59
  虔诚出家来,林居住茅棚;
  精进不放逸,烦恼清除净。
  智慧得圆满,遍知誓愿成。
  六十 悉沃利长老偈
  小传:名Sivali,其母Suppavasa自受孕之日起,家族便享财运;田地里粮食增产,粮仓之谷取之不尽,虽施舍布施后亦不减少。其在胎中七年之久,分娩时母难产。丈夫惟恐妻子会因此丧命,便去向佛禀报,表示愿在妻子去世之前供一次大斋。待他回家,儿子已经产下,取名“悉沃利”。婴儿十分聪敏,满七日时,舍利弗对他说;“你出生受了这般痛苦,所以你应出家修道。”于是征得家长同意,把婴儿抱到寺中。为他剃发时,叫他观发爪之不净,第一缕头发剃落时得预流果,第二缕剃落时得一来果,第三缕剃落时得不还果;发剃完时便成罗汉。自悉沃利加入僧团之后,僧众的供养更加充盈丰盛。佛称誉他为“应供第一”。
  偈陀60
  为得真利益,出家来修行;
  志愿终实现,已经得三明。
  九慢七随眠,皆已断除净,
  更得罗汉果,解脱事已成。
  拘摩罗迦叶长老的故事
  拘摩罗迦叶是王舍城人,他的母亲是王舍城一位长老的女儿。其母幼年时曾向家人请求出家,但因父母不舍未允。其母成年后婚配,但她的出离之心反倒愈来愈强烈,最后向丈夫提出自己渴望出家修道的愿望。丈夫见其出家之志坚固,也不好再勉强留她居家,便同意了她的要求,送她到尼寺剃度。
  那知拘摩罗迦叶的母亲此时已有身孕,因她本人并不知道此事,寺庙尼众也都未察觉,所以她的出家仪式很顺利地举行了。
  出家以后,尼众们才看出她日渐隆起的肚子,有的比丘尼以为她破了戒,于是以此事白佛。
  提婆达多得知此事后,认为一定是拘摩罗迦叶的母亲与人行了不净行,提出应马上勒令她还俗。但佛陀并未理睬提婆达多的决断,而是按照僧团规矩,派出律师优波离出面审理此事。
  优波离来到尼众寺庙,在大爱道等上座比丘尼的帮助下,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到拘摩罗迦叶母亲出家以前已经受孕的事实,于是回禀佛陀判她无罪。也因为这个缘故,佛陀制定出家女众在成为正式比丘尼前应受持两年正学女戒。
  足月后,婴儿顺利地生产下来,是一个相貌可爱的男婴。不久,婴儿便被得知此事的波斯匿王收为义子,并令人将婴孩带回宫中抚养,取名为迦叶。又因为孩子是被养于宫中,人们便叫他“王子迦叶”。
  拘摩罗迦叶在王宫中渐渐长大,由于亲见波斯匿王对佛陀的信心,使他从小也对三宝充满敬仰。于是他便向义父波斯匿王提出希望随佛出家的愿望,国王见拘摩罗迦叶修道的意志坚定,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出家后的拘摩罗迦叶每日精勤修习禅观,希望能早日证果。
  拘摩罗迦叶出家的事也被大梵天知道了。因为拘摩罗迦叶在过去生中曾与大梵天是道友,他们在一起同修过止观,有宿世情谊。大梵天见拘摩罗迦叶急于证圣果,便有心想帮助他。
  为使拘摩罗迦叶能尽快得道。这天,大梵天便下降来到拘摩罗迦叶的禅室,教他以十五个明悟人生实相的甚深问题问佛,并说如果能依照佛陀对这十五个问题的回答修行,一定会很快证果。
  第二天,拘摩罗迦叶来到佛陀精舍,将大梵天教的十五个问题请教佛陀,佛陀圆满透彻地回答了这十五个问题。回到自己禅室后,拘摩罗迦叶依照佛陀的回答修行,很快就证了阿罗汉果。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六十一 瓦帕长老偈
  小传:名Vappa,五比丘之一。迦毗罗卫城名医Vasetthi婆罗门之子。悉达多王子出家后,瓦帕也同憍陈如等婆罗门子一起出家修道。王子苦行6年,得道成佛,到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5日后,瓦帕便成罗汉。这时回想起佛之圣德,又想到自己曾对佛无礼,悔恨不已,说了此偈。
  偈陀61
  明者见明者,亦可见无明。
  无明不见明,亦不见无明。
  六十二 瓦吉子长老偈
  小传:名Vajjiputta,本是一位大臣之子。佛到吠舍离时见佛尊严,心生敬仰,从佛出家,到城郊静修。时城中举行某种庆典,歌舞音乐之声传入林中,使僧迷恋,乃至想放弃业处。天神归劝,才又趋向正道。如此终于修成罗汉。
  偈陀62
  被弃之于林,一根干柴棒;
  我在林独居,亦似此柴棒。
  人若仰慕我,似畜慕天堂。
  开示尼众的难达克长老的故事 ①
  难达克长老出生于舍卫城的平民家庭。在他小的时候,即常常冥思生死问题,却未得到圆满解答。成人后难达克随顺习俗婚娶成家。
  这天,佛陀带弟子游化到舍卫城讲法,难达克也随其他信众一起前往听法。当佛陀讲到众生因十二因缘而流转轮回,生死不休时,难达克横梗于心的生死疑团终于得以解开。法会上,佛陀对现实人生的透彻解析让难达克大为感动,认为生成为人倘若无法了知自己生从何来死从何去,那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听法后,难达克便想,自己既然已经明白生死轮回之缘由,若不进一步修法以求解脱的话,那神圣的大道于我又有多大的利益呢?于是他向家人提出要出家修行,他的妻子虽百般阻挠,但决心已定的难达克还是离开了家。
  出家后,由于对生死轮回的怖畏,难达克勤苦地修学正法。他每天都沉浸在对十二因缘法的观想上,随着禅修功夫的纯熟,他终于证得悉地。
  证果后,难达克仍然勤于对法义的思维。由于对法义的精熟,致使他说法善巧,辩才无碍,很多人都因难达克观机逗教的娴熟教化而悟理入道。
  在一个布萨日,按照佛制,僧团要派出一位上座比丘到比丘尼的住处对她们进行教化。这天,难达克上座被僧团差出去完成这个任务。
  难达克长老受差来到五百比丘尼的住处。由于他善解法义,便以种种善妙比喻阐明苦谛、苦因谛(集谛)、灭苦因谛(灭谛)、圣道谛的精微道理。一向深奥难懂的四圣谛法经过难达克上座深入浅出的讲解,比丘尼们一下子便明白理解了。
  看到比丘尼们高涨的听法兴致,难达克长老又将三十七道品的法义如法如理地宣示给比丘尼们听。这些甚深法义经过难达克长老雄辩无误的解说,据说,当下就令听法的五百比丘尼同时证得圣果。
  对于难达克长老对僧团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能有针对性的,有次第性的,用风趣善巧的语言耐心教化僧团中的女性成员,佛陀很是赞赏,于是称誉难达克长老为“开示尼众第一僧”。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六十三 帕克长老偈
  小传:名Pakkha,生于天臂城释迦族,幼年时因风湿病致使一腿瘫痪,故名(“pakkha”意为“偏瘫”),治愈后其名未改。见佛回故里显神通心生敬仰,出家到林中修业处。一天入村乞食,在一树下小息时,见一鹰衔一片肉飞行,另一只在后追赶;二鹰相争,肉片掉落,被第三只鹰捉起,却又引得另外一只鹰上来争夺。僧见此情景悟出了道理:一切财产、名利,皆如此肉片一般,会引起争斗、纠纷,造成痛苦。唯有出家修道,才能断贪证果。他边行边思,斋后午休时便证为罗汉。
  偈陀63
  死者因贪欲,轮回多苦凄。
  当办我已办,当依我已依。
  禅观多喜悦,得达安乐地。
  六十四 维摩勒憍陈如长老偈
  小传:名Vimalakondanna。瓶沙王青年时曾乔装打扮,到吠舍离去会美妓菴婆巴利与她过夜,妓受孕。王讲明自己身份,赠她财物,离她而去。菴婆得子,名维摩勒憍陈如。长至成人,随佛出家修为罗汉。此偈以比喻说明自己已证得罗汉果位。
  偈陀64
  父持白旗者,母以树为名。
  旗已被粉碎,大旗被战胜。①
  ①此处的“旗”有不同隐义,指王家血统;指佛法——证道者的旗帜;指愚钝者的傲慢。
  开示尼众的难达克长老的故事 ②
  这一天,难达克长老像往常一样着衣持钵,威仪行止,外出行乞,在路上他意外地遇到了原来的妻子。
  故妻一见庄严稳重的难达克,既惊讶又高兴。她于是急急来到难达克长老身边,用柔美细腻的声音对他讲起他们过去生活的甜蜜,想用回忆往昔她和丈夫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幸福事来引诱难达克。难达克长老静静地听着,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像故妻在讲别人的事一样。
  故妻见难达克听到这些仍然平静无动,并有想要离开的意思,便又对难达克长老说起亲戚朋友们的现状。她说难达克的亲戚朋友现在个个都很发达,那里像出家的难达克这样衣衫简朴,形容清瘦。她并且还说亲朋们都很想念难达克,希望他能离开僧团,还俗回家享受俗世欲乐。
  故妻说完,见难达克听后还是无动于衷,便又作出种种媚态,向难达克说出种种软绵细语,希望勾起难达克对她的往日情怀。
  难达克长老见故妻为诱惑自己使出的种种伎俩,不由心生悲愍。于是对故妻说:“我现在已是修行有成的行者。在我看来,美艳的身体只是盛装屎尿的臭皮囊,身上的九个疮孔,无时无刻不在向外流出秽物。透彻地了悟这一切实相后,我对自己的身体尚且没有半点的执爱,更何况对于他人的身体呢。我是修学正法的出家弟子,通过禅观早已放弃了世俗的欲念。在我眼里,天堂的快乐尚且不值得我留恋,更何况人世间短暂而有限的欢乐呢。只有愚痴无智慧的人,才会内心充满邪念,不知道一切世间欲乐只是魔罗布下的陷阱,而沉湎其中。有智慧的人绝不会受世欲的染污。通过正法的修学,已断尽贪嗔烦恼的圣人,他的无明既已消除,自然的,一切烦恼也已被他斩断,如果有人对这样的佛弟子施设世欲的陷阱,那只是枉然用心而已。”
  故妻听完难达克长老的开示,不由羞愧难当,默默地看着难达克长老举止安详地托钵而去。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六十五 乌凯帕卡札瓦洽长老偈
  小传:舍卫城婆罗门种,听佛说法心生敬仰而出家,住于憍萨罗国某村。某一天有一比丘来村说法,僧听后未能分清经、律、论的区别,请教舍利弗后才得明白。修观,成罗汉。一次外出弘法时说了此偈。
  偈陀65
  本僧乌凯帕,积年学佛法:
  记忆头脑中,此法甚伟大。
  以其喜乐旨,开示诸俗家。
  六十六 梅凯亚长老偈
  小传:迦毗罗卫城释迦种。青年时出家,侍佛。佛在Jalika游化时,僧在Kipillika河边一美丽的芒果园住。佛提醒他住地不宜,三令五申,僧执意不听。僧在林中坐禅时难以入静。后来遵佛嘱修观,才成罗汉。此偈说明了他担任佛之侍者时的情形。
  偈陀66
  世尊称大雄,无法不精通。
  向我说开示,使我得三明。
  在佛身边住,教诲可常听。
  六十七 听一法长老偈
  小传:名Ekadhammasavaniya,意为“听一法”。其父为Setavya城一位长者,佛来此城的Sinsapa林住时去拜见佛陀,佛向他说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诸语,他顿悟“无常”之理。随佛出家,修观证得罗汉果位。因仅听一法而悟道,故人称“听一法长老”。此为僧得果后所说一偈。
  偈陀67
  烦恼已葬尽,诸贪已除清;
  生死轮回止,今后无再生。
  叩骨者弥格悉拉长老的故事
  这弥格悉拉长老出生于憍萨罗国婆罗门种姓。
  弥格悉拉在青年时期好学无厌,遍访明师后学得婆罗门的诸明技艺。特别是他能够用手指叩击死者的头骨,便能了知死者往生于何处,其所说处无一不准,哪怕是已经死去三年的头骨,只要经过弥格悉拉的手指叩击,也能说出死者的往生去处。因弥格悉拉的这一特殊本事,信从、供养他的人很多。他在憍萨罗国的名声也是妇孺皆知。
  后弥格悉拉从外道出家,并习学了种种咒术,如果请他施咒也灵验异常。这使憍萨罗国的信众只要家里有事便请弥格悉拉来作法事,致使他一年四季的上好供养不断,人们视他为活神仙。
  弥格悉拉学完了外道师父的所有技能后,决定四处周游以显示自己的不凡。这天,他来到了王舍城,因早已听闻佛陀大名,便入精舍谒见佛陀。
  弥格悉拉向佛陀讲述了自己的法术,并问佛陀是否也具有此本事。佛陀微笑着,并不作答,而是叫人取来一死者的头骨,交与弥格悉拉让他说出死者现今往生何处。弥格悉拉接过头骨,熟练地用手指叩击着头骨,但他却无法知道死者的去处。这块骨头与别的头骨并无两样啊,我为什么无法对它作出判断呢?弥格悉拉不由暗暗想到。他在手中左右把弄着头骨,在头骨的每一部位都用手指仔细地叩击着,但令弥格悉拉失望的是头骨没有给他提供一点他所需要的信息。
  这可是弥格悉拉从未遇到过的事啊,今天到底怎么了?弥格悉拉不由急出一身汗来。但我绝不能在异师前现丑,弥格悉拉定了定神,用手指再将那块头骨又遍敲了一次,但还是无法得知死者的半点信息。最后弥格悉拉不得不将这块让他现相出丑的头骨递还给佛陀,并老实地回答:“世尊,我遇到了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是怎样的一块头骨,我竟然无法知道这位死者现今往生何处。”
  看着一脸无奈的弥格悉拉,佛陀微笑着对他说:“这是一位涅槃了的阿罗汉的头骨,他已证得无生,不会再到三界来流转,又怎么会有再生的处所呢?所以你无法从头骨中得到他半点信息。”
  这时,弥格悉拉才知道还有自己没有了知的神圣真理,于是他虔诚地跪在佛前,请求佛陀教授他能分辨阿罗汉死骸的本领。
  佛陀见弥格悉拉善根已经成熟,便对他说:“要想学到分辨阿罗汉骸骨的本事,必须随我出家,因为此法不外传。”
  弥格悉拉考虑再三之后,为了学习自己不会的本事,他还是决定放弃外道作装,随佛出家。就这样,出家后的弥格悉拉在佛陀的亲自教化下证得阿罗汉果。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六十八 自说长老偈
  小传:名Ekudaniya,意为“自说”。出身于舍卫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青年时已是一位学者。佛接受祇园精舍时出家林居。一天见佛对坐在近旁修禅的舍利弗说偈:“佛乃大圣人,自有罗汉心……”听后深受启发,回林修行时常说此偈,故人称“自说一偈长老”。不久修成罗汉。一日阿难为检验他的智慧,请他说法,他又重复了此偈。
  偈陀68
  佛乃大圣人,自有罗汉心。
  住世不放逸,安然且坚稳。
  心常作观想,从来无苦辛。
  六十九 车匿长老偈
  小传:净饭王宫中一奴仆之子,与悉达多太子同日出生;太子出家时为太子驭车。太子成佛回故里时随佛出家。因往时与太子亲近,对佛亦格外仰慕,常对人称:“我佛,我法”等语,心生傲慢,影响了修行。佛入灭后,僧伽遵佛嘱处以“梵杖”,皆不共语,使他震动;遂消除傲气,证得罗汉。此偈称颂了佛之大德。
  偈陀69
  佛以遍知智,开示无上法;
  我今得见闻,步入涅槃道。
  佛已除诸轭,此道早通晓。
  七十 布那长老偈
  小传:平民家庭出身,青年时曾经商,到舍卫城听佛说法,生信出家,在故乡Sunaparanta地区修持,成罗汉。
  偈陀70
  于此戒为首,然则慧为高;
  人天各界中,戒慧挫烦恼。
  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的故事 ①
  这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是王舍城一位长者的儿子,因时处青春年壮,所以情欲旺盛,他常常为邻家妇女的美艳而动心,整日妄想纷飞惆怅郁闷。但由于长者家教甚严,不能随欲遂意的拉玛尼耶维哈尔不由为此事而感到异常的苦恼。
  一天,闲着无事的拉玛尼耶维哈尔正在大街上瞎溜达,突然看到广场上围着很多人。出于好奇,他走近一问,原来是一个偷情的奸夫,被他情妇的丈夫发现后将其扭送官府,现在正受着一班官差的惩罚。
  只见那位奸夫狼狈地蜷缩一团,随着官差起落的棍棒棰击,他发出一阵阵喊叫声。四周围观的群众有唾骂的,有叫好的,有哀叹的。
  拉玛尼耶维哈尔看到这个场面时,不由得心中一阵阵发紧。原来邪淫在人们心目中是如此的可恶和不净啊。幸亏自己没有莽撞行事,要不下场一定与这个倒霉的小子一样,不但白白遭受官差的责打,而且丢人现眼,让自己的家人都会因之而受连累抬不起头。并且还会“生贪有限之欢,没受无穷之苦。”看来我得断掉邪恶的心念,如果随欲行事,其下场一定与这臭小子无异。
  但令拉玛尼耶维哈尔难堪的是,每当他看到邻家美妇从自己家门口走过,都会怦然心动,被牵动的心随之妄念难止。每每这时,拉玛尼耶维哈尔便要经历渴望、压抑、无奈、自责等一系列烦恼的折磨。
  怀揣心结的拉玛尼耶维哈尔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如果再这样痴心妄想下去一定会发狂成为疯子。为了拯救沉溺于痛苦深渊的自己,拉玛尼耶维哈尔决定为自己找一条解脱现前烦乱的出路。
  这天,拉玛尼耶维哈尔听说佛陀在城外的竹林精舍讲法,心烦意乱的他决定去接受佛陀的开示,以清理一下自己迷乱的现状。
  那天佛陀讲的恰好是五欲苦患的契机法语,这让听法的拉玛尼耶维哈尔更加自责自己内心的鄙秽,为表示从今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毅然决然地要求披剃出家,以使自己断绝淫欲,一辈子过净梵行的生活。
  出家后的拉玛尼耶维哈尔开始尚能在自己勇猛心的鼓励下安然寂止,但一段时间后,被强制压迫的内心开始向他发起了猛烈进攻。原以为已被止熄的烦恼心念开始复活,其势头似乎比以前还要强烈。这让拉玛尼耶维哈尔从此无心背诵偈语,更无心禅定经行。每日除了乞食就是倒头昏睡,致使他萎靡消沉,憔悴不堪。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七十一 瓦洽巴拉长老偈
  小传:名Vacchapala,出身于王舍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拜谒佛时见迦叶之兄弟显神通,心遂生敬仰。出家修观,七日即得六神通,成罗汉。说此偈表明成罗汉并非难事。
  偈陀71
  深解缘起法,礼敬梵行僧。
  老练且成熟,智行皆高崇。
  此等修行师,涅槃不难成。
  七十二 阿杜摩长老偈
  小传:名Atuma。舍卫城长者之子。长大成人时母要为其娶妻,于是加入僧团。母亲又设法使他还俗成家;他为表示出家修道的决心,诵出此偈。说偈时即得神通,在母亲面前升腾上天。不久修成罗汉。成罗汉后又重复了此偈。
  偈陀72
  竹芽在竹丛,长大可茂密;
  枝杈相交插,终将难分离。
  我若娶妻室,相依如此理,
  今我已出家,母亲当同意。
  七十三 玛纳沃长老偈
  小传:名Manava。舍卫城婆罗门种。七岁入学时,见老人和死人,悟得人生无常之理。遂到佛处听法出家,修成罗汉。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出家为僧时,他以此偈为答。
  偈陀73
  我见老人苦,复见病死苦;
  断除五贪欲,出家得剃度。
  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的故事 ②
  但每当他出外乞食,看到信众对自己的虔诚恭敬时,又常常心怀不安。信众恭敬供养的应该是具足戒行,安心办道的出家人啊。我虽然也现僧相,但行为却不符合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我披着僧衣向人乞食,却没有半点功德成为信众的福田,这样下去既误了虔诚的信众也害了自己,其果报是要下地狱的啊。与其混吃白饭还不如舍戒还俗,靠自己的能力以求自活,那样我可以一边谋生一边行布施,既能培福还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也不会因乞食而欠下宿债。
  想到这儿,拉玛尼耶维哈尔决定回到僧团,向长老比丘陈白舍戒还俗。
  正走着,拉玛尼耶维哈尔突然看到前面一条拉车的牛由于劳累不慎摔倒在地,但摔倒的牛却不顾身后车辆的沉重,正奋力地想从地上站起来。经过一番挣扎,牛终于从地上站了起来重新拉车上路。
  眼前的一幕让拉玛尼耶维哈尔大为感动,深受启发的他不禁想到:作为旁生的牛尚且知道摔倒了要站起来继续前进,为什么我被烦恼绊倒就不能重新站起来呢?在家修行虽然也无不可,但终究没有出家修行殊胜啊。并且为了生计,还不得不造作邪命取财的事,而一天到晚也多以空耗时日见长,亲眷家累还要缠缚自己一辈子,这哪里能像出家修行,可以专心一致地用功办道。在修行的道路上跌倒本属正常现象,理应奋力爬起来才对啊,为什么我就这样心甘情愿地受到挫败而一蹶不振呢?为什么就不愿尝试尝试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方法呢?就算我这样逃脱回去,同样不能避免五欲诸苦的束缚啊。为什么我不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毅力,砥砺意志让自己今生就能趋向解脱呢?
  想到这里,拉玛尼耶维哈尔决定重振旗鼓,与俱生以来的烦恼习气作殊死的斗争。
  回到僧团,拉玛尼耶维哈尔慎重地披上袈裟,来到律师优波离长老的僧舍,向长老毫无保留地发露了自己心念的不清净,并如法地在长老面前作对首忏悔。
  虔心忏悔后的拉玛尼耶维哈尔如释重负,内心的阴影被一片正法之光所遣散。并在师长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属于贪行者的特性,拉玛尼耶维哈尔选择修不净观以断除自己的贪习妄念。
  由于修法应机,也由于拉玛尼耶维哈尔的努力不懈,他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七十四 苏亚摩长老偈
  小传:名Suyamana。吠舍离婆罗门种。成人时学三吠陀。像貌秀美,厌恶五欲。佛来吠舍离弘化时出家,头发才剃落,当时便成罗汉。
  偈陀74
  贪爱和瞋恚,睡眠和掉悔;
  合疑称五盖,我已全断除。
  七十五 苏萨拉得长老偈
  小传:名Susarada。婆罗门种,舍利弗的亲戚。听舍利弗说法而出家,不久修成罗汉。为表达亲近善友的益处说了此偈。
  偈陀75
  戒行品德高,表相亦美好。
  亲近此善友,疑惑自可消。
  智慧可增长,愚下变智高。
  七十六 比央加哈长老偈
  小传:名Piyanjaha。吠舍离城离车(Licchavi)王族出身。青年时代好斗诤,常折服人。佛来吠舍离时随之出家,林居修观而成罗汉。为说明罗汉之品德、举止不同寻常而说了此偈。
  偈陀76
  众人降落他升腾,
  众人升腾他降落。
  众人死亡他健在,
  众人执著他无著。
  盲人迦库巴拉长老的故事 ①
  迦库巴拉长老是舍卫城平民之子,具岁成婚并持家治业。后值遇佛陀率弟子到舍卫城讲法,迦库巴拉听佛讲法后,对三宝生起了虔诚敬仰之心,并对居家生活心生厌离而向往出家的清净生活。遂把家中事务交付于弟弟,说服安置好妻子后便随佛出家修行。
  出家后的迦库巴拉长老随佛修学了五年,持受种种学处后便与六十位僧友一起结伴到偏远寂静的村庄修禅。
  村民见比丘们择树而居,禅修精进,用功不懈,很是敬佩。又看到每遇大雨都给露宿的比丘们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村民发心于林中建造一寺供养比丘。
  寺庙很快落成,结界后比丘们搬进了庄严的僧舍。
  住进寺庙的迦库巴拉长老为报信众之恩,更是昼夜用功,由于用功过猛,长老患了眼疾。各道友以草药为迦库巴拉长老医治,但医治无效,于是他们劝迦库巴拉长老去找医生治疗眼疾。但心存正法的迦库巴拉长老以为治疗内心的疾病比医治眼疾为更要,便不顾道友们的规劝仍然日夜精进用功。
  经过努力,不久,迦库巴拉长老便证得阿罗汉果。但由于积劳过深,致使长老双目失明。
  证果后的迦库巴拉长老由于神通还没有开发出来,失明后遇事都有诸多不便。特别是每日外出乞食,必须由道友引路扶持才能入村。
  虔心的村民见迦库巴拉长老乞食困难,便请求长老不必入村托钵,而由信众轮流每天将斋食送到长老的住处。
  就这样,迦库巴拉长老与六十位僧友一起,在村中如法地度过了安居期。
  雨季过后,僧友们将要到舍卫城去拜见佛。由于怕给同行僧友增加麻烦,迦库巴拉长老便对僧友们说:“由于双目失明,我行路很不方便,如果与你们同行必然给大家添很多麻烦。不如你们先到舍卫城见佛,然后请你们到我家中告诉我弟弟我现在的情况,叫他派一个人来引领我回舍卫城见佛。”
  僧友们听后,仍然愿意齐心照顾迦库巴拉长老一同回舍卫城见佛。但由于长老一再坚持要他们先走,僧友们只好先别离长老前往舍卫城。临行前,僧友们一再嘱托村民毋必好好照顾迦库巴拉长老。
  回到舍卫城的僧众们拜谒佛陀后,照迦库巴拉长老的遵嘱向他弟弟转告了长老的请求,于是长老弟弟派外甥Palita去接引哥哥。为了一路乞食住宿方便,年轻的Palita也落发为僧。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七十七 哈陀罗哈子长老偈
  小传:名Hattharoha-putta,意为“骑象者之子”,自幼喜骑战象。后想“驯象不如驯己”,遂到佛处听法出家,修习止观。他想,当如象倌以钩竿制服大象一样,以戒定之功力制服心念,便即兴诵出此偈。偈陀吟完已成为罗汉。
  偈陀77
  以前曾放任,及时以寻欢。
  今日心调伏,以智而除慢。
  犹如钩制象,醉象不逾栏。
  七十八 曼札西勒长老偈
  小传:名Mendasira,意为“羊头”,因头发如羊头毛发故名。出身于娑枳多城一个平民家庭。佛来娑枳多的安缮林住时,来见佛、听法;遂随佛出家,修止观,得神通。忆往事,吟此偈。
  偈陀78
  断绝轮回智,往昔未得法;
  流转千般苦,今已除灭之。
  七十九 拉克德长老偈
  小传:出生于Devadaha镇,释迦种。释迦族和拘利耶族500王子皈佛出家,拉克德便是其中之一。这些王子出身的新学僧不能用心修持,佛为说“鸠那罗本生”,讲述恋女人及爱欲的过失,并分别给予念处。拉克德依法修观,成罗汉。为表明自己已灭烦恼垢,说出此偈。
  偈陀79
  诸贪已断除,诸瞋已灭亡;
  诸痴已肃清,涅槃得清凉。

 
 
 
前五篇文章

金师子章序

浅谈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西安佛教的起源发展及一些传说

古老的自由之歌

从《论语义疏》看中古佛教词语的扩散

 

后五篇文章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2)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1)

贞元无垢净光塔碑铭

读经随笔四则

汉藏佛教音乐的融合——五台山吉祥寺佛教音乐的田野调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