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2)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 释果平 改写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①
  罗吒婆罗(Ratthapala)是拘留国瑜芦吒城国中首富的富家公子,而且是他父母晚年向天神求来的独生子,财富、妻妾、奴婢等的享受,除了国王,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由于其家殷实,父母甚是溺爱,罗吒婆罗从小就是在父母、奶妈、一大群仆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罗吒婆罗对这群人过分的痛爱,不放舍一步的看管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这种颐指气使,放纵奢糜的生活也产生了厌倦。
  一
  有一次,佛陀与诸比丘游行到了拘留国,并停住在瑜芦吒城外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静谧无染的尸摄罗园中。
  瑜芦吒城的梵志、长者们听说佛陀莅临本城,便互相传说:沙门瞿昙是释迦族的王子,舍俗出家后证得圣果,名声远闻,从人至天没有不对他恭敬顶礼的,他讲法精彩美妙,文辞典雅,梵音清净,如果能尊重供养沙门瞿昙,很快就能得到善利。现在他与众多比丘弟子游行到了拘留国,就住在瑜芦吒城外的尸摄罗园,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应赶快去礼拜供养。
  于是瑜芦吒城的梵志、长老们各带自家眷属,来到了城外的尸摄罗园,向世尊礼拜供养后坐在一边听佛说法。世尊便为他们讲成就人天善趣的行持方法,现实世间的诸有漏法,令他们对三宝生起渴仰之心,说法完毕各梵志、长者皆欢喜无量,稽首佛足,绕佛三匝然后离去。
  等众人都离开后,随众一起来听法的罗吒婆罗才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向佛问讯后激动地说:“世尊,我听您讲的法以后,才知道我在家的生活像牢笼,而且不能一辈子修持清净的梵行。世尊,其实我早就厌烦了我现在的生活,但我却并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它,今天听了世尊的开示,又亲睹世尊弟子个个仪态脱俗,举止安详,我才憬悟到自己真正的所求。世尊,我向往过出家修行的梵行生活,愿意留在您座下出家学道,受具足戒成为比丘,终身修清净行,请您现在就收我为徒吧。”
  世尊听后便和颜悦色地问:“长者子,你能发心出家很好,但你父母同意你在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吗?”
  罗吒婆罗听后面带忧色,回答说:“世尊,我是家中独子,在家里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我想,他们是不会同意我出家学道的。”
  “长者子,如果你父母不同意你出家学道,那我是不能度你出家的,按规定也不会给你授具足戒。”
  罗吒婆罗听后甚是失望,无奈之下他对世尊说:“世尊,那我一定要想种种办法向我父母请求,勿必请他们同意我跟随您出家学道。”
  “长者子,你看着办吧。”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二十九 哈利得长老偈
  小传:舍卫城婆罗门种。青年时遵父母之命与一门第相当的女子结婚。他深爱的美貌妻子不幸被毒蛇咬死,遂使他明白人生无常的真谛,于是皈依佛门。佛对他说了此偈。哈利得法喜充满,修成罗汉。
  偈陀29
  叫声哈利得,心愿要奋勇,
  如匠造箭直,汝当除无明。     
  三十 乌蒂耶长老偈
  小传:舍卫城婆罗门种。青年时幻想长生不老,皈依外道。转入佛教后因不能严持戒律而无所成就。见自己同修道友皆得正果,心中焦急,去佛处请求简捷教敕。佛以“诸根清净”为诫。僧依此修行时又感染疾病,身心痛苦,于是颂此偈自我激励,终成罗汉。
  偈陀30
  今我有病患,心当作是念;
  “病体不放逸,精进得机缘。”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②
  二
  回到家里,罗吒婆罗便迫不急待地向父母请求:“二尊,今天我听了佛陀所讲的法,知道在家的生活就如同囚于牢笼,不能修持清净的梵行,请二尊同意我跟随佛陀于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吧。”
  罗吒婆罗的父母听了儿子的请求后大吃一惊,说:“罗吒婆罗啊,你是我们唯一的儿子,自你一生下来我们就爱怜非常,痛惜无比,不愿你离开我们半步。就算你死了,我们也不愿与你分离,将你舍弃于冢间,我们会坐守你的尸体直至死去,如今怎能忍受你活生生地抛下我们。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能承受见不到你的痛苦啊。”父母说完不由得泪流满面。
  罗吒婆罗再三地要求,他父母也再三地拒绝。性急之下最后罗吒婆罗干脆倒头便躺在地上,坚决地说:“如果父母一定不同意我出家,那我从现在起就躺在地上不起来,也不再进任何饮食,直到父母想通了同意我出家学道为止。”
  对于儿子的任性,罗吒婆罗的父母从来是让三分的,看着坚持己见的儿子他们不敢再多说什么,当母亲的只是一个劲地掉眼泪,父亲也只有在一边不住地叹息,围在身边哭作一团的妻妾、不知所措的仆从更是不敢上前去拉动他们千金贵体的公子。
  就这样,罗吒婆罗躺在地上已一天没吃东西了,坐在一边的母亲、妻妾也陪同他滴水未进枯坐了一天,尽管仆人们不断地换热饮食上来,但罗吒婆罗是坚决不吃的,他的母亲和妻妾们也只是流泪不止,哪有心思吃东西,所以仆人们又只好将每次端上来冷掉的饮食再撤下去。
  这样僵持了一天、二天、三天、四天,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罗吒婆罗的父母心痛难忍,不禁走到儿子身边轻声说:“罗吒婆罗啊,你高贵的身体如何能忍受地面的坚硬冰凉,平常你都要睡在柔软温暖的上好床上,难道你现在不感觉苦吗?看着你健康的身体已经虚弱成这样,作父母的怎么能不着急难过?罗吒婆罗啊,你快起来吧,你可以过居家生活,一边享受五欲的快乐,一边行持布施,这样既不会清苦了自己还能令福业得以增长。罗吒婆罗啊,世尊的境界是非常非常难以了解和到达的,出家学道也是非常非常难以证果的,你还是听父母的话过在家生活吧。”
  罗吒婆罗闭眼听着父母的劝说,默不作答,还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无言地拒绝抵抗着父母的意见。
  不得已,罗吒婆罗的父母只好到自已亲戚及诸长者的家中,请求他们一同出面来劝说儿子放弃出家的想法。诸亲友便一同来到罗吒婆罗的家里,分析在家的种种好处,出家的种种坏处给罗吒婆罗听,并言:“你父母日渐年衰,出于世间伦理你也不应该独自去出家扔下父母不管啊。”
  对于诸亲友的善意劝说,罗吒婆罗依旧躺在地上,还是默不作声。
  见亲友们的开导不奏效,罗吒婆罗的父母又请来儿子的老师、同伴、朋友们来劝说爱子。出家心念已定的罗吒婆罗对于老师与同伴的话语,还是置之不理听不进去。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三十一 迦巴勒长老偈
  小传:名Gabbharati,舍卫城婆罗门种。一日见佛显双通,心生敬仰,遂皈佛门,不久修成罗汉,但仍居野林之中。亲友们说林中多蚊蝇,不宜久住,请他回舍卫城里。僧以此偈表明决意林居的思想。
  偈陀31
  住于阿兰若,林中蚊蝇多;
  此苦尚堪忍,由是受炼磨。
  如同一战象,临阵不示弱。     
  三十二 苏比耶长老偈
  小传:名Suppiya。前世曾于迦叶佛时生于刹帝利家庭,是有学识的僧人。因自诩门第而贡高自傲,至乔答摩佛时遂再生于舍卫城一个看坟人家庭。某日去访友人索帕卡(Sopaka)长老,听他说法,遂入佛门,终成罗汉。
  偈陀32
  躯体易老朽,应向不朽行;
  无轭无贪欲,最高涅槃境。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③
  算一算,罗吒婆罗已卧在冰冷的地上没吃没喝七天了,看着健壮开朗的罗吒婆罗现在已变得如此憔悴不堪怏怏欲绝,老师与同学都不忍心再劝说下去,于是来到罗吒婆罗父母面前说:“你们还是同意罗吒婆罗去出家吧,如果他一直好乐出家修道就能证得果位,如果他不能忍受出家生活的清苦,自然会还俗回到你们身边。假如你们不答应他的请求,如此下去他定死无疑。如果白白地逼死一条人命,那又有什么意思呢?你们二老还是看开些,就同意他出家吧。”
  罗吒婆罗的父母听了上面的一席话,再看看已经饿得不成人形的独生子,便对罗吒婆罗的老师和朋友说:“如果我儿子真的要以死为要挟,那我们也只好忍痛割爱让他去出家,但我们有一个要求,他出家后还要回来看我们二老。”
  罗吒婆罗的老师和朋友将他父母的话传与罗吒婆罗听后,罗吒婆罗欢喜万分,立即让仆人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躺到床上,他父母又急忙令仆从为他擦拭身体,脱换衣服,并吩咐善调饮食,让公子虚脱的身体得以恢复。
  身体康复后的罗吒婆罗就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妻妾们的一送再送中出了瑜芦吒城,来到佛陀驻足的尸摄罗园,礼请世尊为他剃度出家。
  三
  佛陀在尸摄罗园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带领比丘们摄衣持钵离开拘留国前往摩揭陀国舍卫城方向游行。现了比丘相且受了具足戒的罗吒婆罗也跟随佛陀到了舍卫城住在给孤独园里。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三十三 索帕卡长老偈
  小传:名Sopaka,意为“墓生”。出生于舍卫城一个穷苦家庭。其母在生他时难产,以至于昏死。亲友们不省,便将“尸体”送到坟地,准备置柴木上火化。时有诸神作法,将火熄灭;婴儿出生后,母方死去。天神化人,将婴儿抱走交看坟人,看坟人将此婴儿与生子苏比那一起养大。索帕卡七岁时随佛出家,修慈心三昧,成为罗汉。为阐明慈心三昧的意义说了此偈。
  偈陀33
  人爱独生子,爱心真且诚;
  当以此爱心,普及诸有情。     
  三十四 保悉耶长老偈
  小传:名Posiya,舍卫城长者之子,桑迦摩吉得长老之幼弟。青年时婚娶,并得子。未久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到林中修不净观,成罗汉。拜谒佛陀后回家乡探望亲友,旧时妻以居士身分供僧人斋,斋后肆意挑逗。僧心坚定,只觉女人愚昧,毅然起身回到林中。林中比丘问及回乡情形,僧以是偈为答。
  偈陀34
  女人不可近,智者知此理;
  暂离阿兰若,回村探家去。
  顷刻当告辞,默然回林居。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⑩
  第381——386偈的作者是得亥加长老,他生活于旃陀罗芨多时代。维得苏卡和独居长老生活于阿育王时代,是阿育王的两位胞弟。所以,这三位长老的诗偈都应该是在第三次结集时才有可能入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291首诗偈中的绝大部分产生、流行于佛陀时代,而入藏于第一次结集时。少数诗偈(约为132首)产生、流传于佛灭之后,是第二次或第三次结集时才被收入经藏的。据此可知,《长老偈》产生、集成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这三百年间,大体相当于我国《诗经》形成的年代。(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④
  在僧团中,罗吒婆罗除了乞食就是遵照佛陀教法独住静修,由于信心坚定,行持精进,心无放逸,他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熄灭一切烦恼,脱离轮回束缚,得到寂灭的清凉地。同时他也证到了阿罗汉所能证到的一切神通,他能飞行自在,履水如地,能以天耳通听到远近大小的一切声音,能以天眼通看到无微不至、无远弗届的一切事物,也能以宿命通观察自己在过去世中的死死生生,还能以他心通清楚地知道他人的心念。就这样,他在佛陀座下,一待便是十年。
  一天他突然想到:出家前我许诺过父母出家后还要回家看望他们二老,既已出家这么多年,那我还是应该回去一趟了。于是罗吒婆罗来到佛住的地方,稽首佛足后退坐到一边对佛陈白道:“世尊,我原来曾向我父母承诺,出家学道后还要回家看望他们。世尊,我现在就向您辞行,准备回故乡看望久别的二老。”
  世尊听后心想:证了圣果的罗吒婆罗回家后舍戒还俗,罢道行欲是不可能的,我应该同意他的请求,便说:“你回去后应对有缘的人广宣佛法,度那些还没有进入佛门的人,令那些还没有解脱的人得到解脱,没有熄灭烦恼的人得以熄灭烦恼。罗吒婆罗,我同意你回乡探亲。”
  尊者罗吒婆罗听佛答应后便从座上起来,向佛顶礼并绕佛三匝,然后回到自己房中收拾起卧具,著衣持钵往拘留国方向游行。
  四
  回到拘留国瑜芦吒城的尊者罗吒婆罗还是住在城外的尸摄罗园。
  清晨,尊者著衣持钵要入城乞食了,他想:世尊常常称赞次第乞食,我今天也应该在城里次第乞食。
  进城后的尊者便开始挨家挨户地乞食,但走了好几家都没有乞到食物,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自家的门口。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三十五 萨曼若卡尼长老偈
  小传:名Samannakani。本是一外道沙门,因目睹佛显神通而转入佛门,修业处得神通,成罗汉。时有一外道友人名Kaniyani者,向僧抱怨道:“你追随佛陀,利养充足,我们却缺乏供养,苦不堪言。”僧说:“遵从佛说,可得真正的安乐,我入佛门决非为利养。”并说此偈加以开导。此外道听后也改信佛教,修成罗汉。
  偈陀35
  欲证得涅槃,必修八正道。
  循道勤修持,亦可得禅悦。
  圣者名声大,随者自不绝。
  三十六 古玛子长老偈
  小传:名Kumaputta,母名kuma,故得是名。本为阿般提国Velukanataka城长者之子,听舍利弗说法后出家受具,修观,成罗汉。此偈阐明比丘应具之德。
  偈陀36
  多闻而善行,远离五爱欲。
  分辩善和恶,接受人教诲。
  比丘无烦恼,沙门具德威。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⑾
  这264位长老中,同名者有18对之多。还有同一位长老,其所说诗偈因长短不等,分散于两处乃至多处的情况。如今毗罗长老的诗偈既出现在一偈集(第118偈),又出现于二偈集(第155、156偈)。读者在阅读时需认真分辨。另外,这1291首诗偈中,有的也出现于《法句》、《相应部》、《中部》、《增支部》等中;通读巴利之藏,必可发现此点(在《巴利三藏》中,这类重复现象虽有,但就全部经典而言,所占的比例数毕竟很小;而在汉译《大藏经》中,这种现象几乎随处可见)。(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⑤
  当时尊者的父亲正坐在中门令仆人修理须发,见到一个比丘远远地走来,不觉怒骂道:“这些秃头沙门,断种无子,破坏我家。我只有一个儿子,从小极为爱怜,见无厌足,被他们度去出家,令我现在孤苦无靠,你们不要给他布施饮食。”
  走到门口的尊者听到父亲的怒骂只好赶快离去。
  这时,尊者家的奴婢正好用竹箕盛着臭烂的饮食拿到门外,正要倒在外面的垃圾堆里,尊者见到后便对她说:“妹,如果你要把这些臭烂饮食倒掉,不如将它们倒在我的钵里,我可以吃。”
  奴婢听后,便将竹箕中的腐烂饮食倾倒在尊者的钵里。当时奴婢听到尊者的声音,再细看他的手足,不禁大吃一惊:难道面前这位穿着破烂的比丘是自家的少爷?奴婢不敢多想,倒完饮食便快速地回到中门,急急地对尊者父亲说:“老爷,老爷,刚才那个乞食的比丘好像是我家少爷,是不是少爷回来了,老爷您快去看看啊。”
  尊者父亲听完不觉一惊一喜,匆忙间左手提着衣服,右手摸了摸还未理完的须发便急急忙忙地跑出门外去追赶尊者。
  当尊者父亲看到自己久别的儿子时,尊者正面向墙壁端坐着吃自己刚才乞得的腐烂饮食,尊者父亲走近细看尊者,啊,果然是我的儿子,便连忙抢过儿子手中的钵说:“罗吒婆罗啊,你在家时吃的是山珍海味,罗吒婆罗,你娇贵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吃这么臭烂的食物?儿子啊,你为什么回到瑜芦吒城都不进父母的家呢?”
  尊者抬头看着头发已变花白的父亲说:“我到了父母家啊,但得到的不是布施而是谩骂,我是听到你的怒骂离开的。”
  尊者父亲连连向儿子赔礼说:“罗吒婆罗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是我眼花,我实在不知道是儿子回家了。”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三十七 古玛子友长老偈
  小传:名Kumaputtasahayaka。生于Velukanataka城一富豪之家,是古玛子之好友。古玛子出家后他也随之皈入佛门,与古玛子共同修行。居处常有些游方僧来住,这些人不求进取,却把住地弄得纷乱嘈杂,僧以是偈策励自己,终于修成罗汉。
  偈陀37
  许多放逸僧,云游于各地,
  禅法无长进,游方有何益?
  不可同其流,禅那增功力。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⑿
  《长老偈》,是巴利语,意译“偈陀”,又略称为“偈”。“偈陀”是在佛教诞生之前印度已有的一种文体,意思是“诗歌”,它具有言简意赅,便于记忆、传颂的优点。佛陀在弘法布教时,也往往使用“偈陀”,佛陀声闻弟子中,亦不乏善造偈陀的“诗僧”,如本书中的鹏耆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264位长老中,大部分出身于富有文化素养的婆罗门家庭,出家之前,他们都学习过以赞歌为主要内容的“三吠陀”;待他们皈入佛教,修成罗汉之时,因其智力的开发,必然会出现某种质的飞跃;而美妙的山林景象和轻安愉悦的心情很容易触发他们为诗的“灵感”。于是,“偈陀”便自然而然地从他们口中“流出”。当他们把自己的偈陀吟诵给同修的僧友们时,这些偈陀便会在僧团中传布开来,以至于许多人皆能背诵。到结集之时,参加结集的高僧们便把这些流传既久,脍炙人口的偈陀汇集一起,公元前1世纪举行第四次结集时又记录为文,传之于今。(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⑥
  于是尊者父亲便上前搂抱着儿子,扶拥着久别的爱子,马上就想让尊者回家。但尊者却说:“父亲,我已出家,不能再住在俗家,我今天还是回到树林去住。现在快要过午了,我也不能再进饮食了,明天我再回家应供吧。”
  尊者父亲还想坚持,但看尊者已收起座具,只好与爱子告别,目送他向城外走去。
  五
  回到家里,尊者父亲便忙不迭地跑进里屋,对自己的妇人大声说:“老婆子,罗吒婆罗回来了,你赶快为他准备上好饮食,他明天就要回家来应供。”
  尊者母亲听后惊喜万分,忙问丈夫为什么不劝儿子住在家里,尊者父亲只好回答说:“儿子说了,他现在是出家人了,不能住在俗家。”
  二老为着明天要回家应供的儿子,立即指点奴仆们开始布置客厅,打扫房间,清理厨房,装饰大门,热热闹闹像过节娶媳一样。尊者父亲将家里的珍希美食通通拿出来定下菜谱,张罗着叫仆人们准备精美饮食。尊者母亲又教婢女们把她当年陪嫁而来的金、银、珍珠、宝石,及一切的贵重饰物,全部搬了出来,堆放在庭院像一座小山一样。
  当晚,二老便商量决定,好不容易将爱子盼回,这次一定不能放他再回僧团了,一定要想尽办法逼他还俗,以继承自家产业,也好让自己身边有养老送终的人。决定妥当便叫来仆从,周密布置,精心吩咐,让他们务必在尊者进屋后看管好各门道,并将外出的大门锁死,让回家的儿子插翅难逃。
  尊者母亲又将媳妇们叫来,对她们说:“你们的丈夫罗吒婆罗回来了,明天你们一定要穿戴整齐,装扮靓丽去见他,一见到他你们就一人抱着他一条腿对他说:‘不知道夫婿身边有怎样胜过我们的天女为伴,令郎君忍心抛下我们为了她而吃苦修梵行。’一定要设法留住罗吒婆罗,不要让他再回到僧团去过出家生活。”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三十八 迦汪帕蒂长老偈
  小传:名Gavampati。本耶舍(Yasa)四友之一。当他们得知耶舍出家后,便一起到佛处听法。法语听完时四人都成为罗汉。他们在婆枳多的安缮林居住时,佛亦带徒众来到这里。因住处不足,许多僧人便到萨拉朴(Sarabhu)河边的沙滩上安歇。半夜时河水上涨,浪涌沙滩,吓得沙弥们惊叫起来。佛令迦汪帕蒂阻止波浪,迦汪帕蒂施神通,使潮水在河中形成有若高墙的浪峰,而不得涌向岸边,比丘们才得安寝无虞。此后,僧便以神通广大而闻名于世。一次佛在说法时以此偈称颂了他的神通德行。
  偈陀38
  迦汪帕蒂僧,显示大神通;
  能使萨河水,随意而流动。
  无贪无烦恼,无漏实堪称。
  既离轮回界,天神亦来敬。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⒀
  南传上座部佛教偏于保守,它将巴利三藏和藏外经典严格地区别开来,不容任何混淆。所以经传不在三藏中。但是,他们把经传视为三藏以外最重要的经典,学术界对经传也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译者在翻译《真谛灯》中的诸位长老传略时,发现其中确有不少重要情况值得发掘、研究,现举出几例略述于下。
  第一,裸体外道,苦行极端。《长老偈》四偈集中第283—286偈是江布克长老讲述他皈佛之前身为裸体外道时的情形,而《真谛灯》中所载江布克小传对这一情况叙述更详。小传说,江布克那时不著衣,不洗浴。拒受施主斋食,以粪便充饥;因怕伤害新便中可能生存的虫蛆或幼卵,仅以干粪为食;而且终日单腿而立,夜不倒单。到55岁皈依佛教时才终止了这种极端的苦行。 (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⑦
  六
  第二天,在门外亲候儿子的尊者父母,一见到端身正行,威仪庠序的儿子向家里走来,便赶忙上前拥戴着爱子,进屋后亲自为尊者敷好上座,又再扶着尊者就坐。没等尊者坐好,母亲拉着儿子便一阵好哭,一边哭又一边不住地问:“儿子这么多年可受得了出家的清苦?你这次回来是不是就不走了?你一走就是十年,让父母想得好苦啊!你在外面可曾挂念过父母?”
  不等尊者开口,尊者母亲又一边抹泪一边端详着尊者,然后说:“儿啊,你看庭院里堆的那堆财宝,那是母亲我份下的,你父亲份下的钱财更是无量,现在我们把这些钱财都交给你。儿子,你还是还俗回家吧,这样你可以一边过在家的生活一边修持布施,作拘留国第一大富长者,第一大护法,这样既可以培植广大的福德,又可以陪伴父母在家享福,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何必一定要出家去过乞食的苦行僧生活?妈知道,修行要达到佛的境界太难太难了,出家学道的生活也太苦太苦了。”
  尊者坐在座上,一动不动地听母亲说完,然后对母亲说:“阿母,我有一句话,您能不能听?”
  母亲望着儿子忙说:“你说啊,我当然要听。”
  尊者便说:“阿母,您叫人作几个大布囊,将这些财宝全部装上,用车载着送到恒河边,扔到河水最深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世人为了这些财宝而整日忧苦、愁戚、啼哭、一生不得快乐。”
  尊者母亲听后甚是不悦,想到:钱财的诱惑不能令儿子舍戒还俗,那我现在就叫他的妻妾们出来见我儿,儿子在家时对她们还是很爱念的。想到这儿她便急急跑到媳妇处,将身着盛服,涂脂浓抹,焦急等候的媳妇们叫了出来。
  她们一来到尊者跟前,便各抱一条腿哭泣着说:“不知道夫婿身边有怎样胜过我们的天女为伴,令郎君忍心抛下我们为了她而吃苦头修梵行。”
  尊者忙拉起妻妾对她们说:“诸妹啊,我并不是为了某位天女而修持梵行,我的修持是遵从世尊的教导,现在已证得圣果。”
  妻妾听后,一边哭泣一边说:“请夫婿不要叫我们为妹,我们不是您的妹,我们一直都是您的妻妾,您也永远是我们的丈夫,郎君为什么现在却叫我们作妹。”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三十九 帝须长老偈
  小传:名Tissa,佛陀姑母之子。从佛出家受具后在林中修练期间,常以出身高贵而傲视他人,因此成效甚微。一天,佛以慧眼观见僧正昏睡,便从舍卫城飞至空中将其唤醒,其后又对他讲说了“帝须长老经”(见《相应部》)。僧听后证得罗汉。
  偈陀39
  帝须除贪欲,奋力何其急;
  头眉似火燃,身似刀枪击。
  意念甚专注,贪爱尽远离。
  四十 瓦札玛纳长老偈
  小传:名Vaddhamana,吠舍离城离车王族出身。青年时代便笃信佛教,为一方施主。披剃之后有些懈怠,得佛激励之后方始精进。
  偈陀40
  瓦札除贪欲,奋力何其急;
  头眉似火燃,身似刀枪击。
  意念甚专注,贪爱尽远离。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⒁
  第二,佛陀是人,患有风湿。《长老偈》中的乌帕瓦那长老曾任佛陀的近身侍从,乌帕瓦那小传中说佛陀患有风湿病,为解除佛陀病痛,乌帕瓦那向施主提婆亥得婆罗门讨取药物和开水。长老所诵之第185和186偈也讲述了这件事情。不难看出,在上座部佛教的经典中,佛陀基本上还是“人”,没有被过分神化。佛陀生活、游化于湿热多雨的地区,又常常在露天过夜,患上风湿病是不足为怪的。
  第三,“善来比丘”,度俗为僧。僧团初创时期并无严格、完善的律制,更无繁缛的仪轨。当某个俗人向佛请求出家时,佛陀只向他喊一声:“Ehi bhikkhu!”意思是“过来吧,比丘!”就算是为他授了比丘戒。长老小传中多处都记有这样度俗为僧的情形。(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⑧
  尊者看看时候不早,也无心再与她们纠缠,便向父母说道:“二老,如果要供养我饮食就赶快供养吧,何必费心扰乱我的道念。”
  于是尊者父母只得从座位上站起来,亲自为儿子供上种种丰盛的美味肴馔,并亲手为儿子斟酌汤饮,见尊者吃完后他们又亲自将食器收走,为尊者行澡水,等一切完毕,他们便取一小床坐在尊者旁边听尊者讲法。
  尊者便为父母及家眷、仆从开示三宝的功德,行持十善业的果报,令在座各位听后都对三宝生起了信心,欢喜无量。最后尊者看着穿戴妖艳,粉面黛眉的妻妾,为她们说了一首偈语:
  观此严饰形,珍宝璎珞等,右盘萦其发,绀黛画眉目,此欺愚痴人,不诳度彼岸。
  以众好彩色,庄严臭秽身,此欺愚痴人,不诳度彼岸。
  众香遍涂体,雌黄黄其足,此欺愚痴人,不诳到彼岸。
  身服净妙衣,庄严犹幻化,此欺愚痴人,不诳到彼岸。
  断绝鹿靷缰,及破坏鹿门,我舍离饵去,谁乐于鹿缚?
  尊者说完偈语,便显现神通腾空而去,回到尸摄罗林,于树下敷好尼师檀,结跏趺坐摄心禅观。
  七
  拘留国的国王拘牢婆王听说全国首富的公子罗吒婆罗能舍下娇妻美妾,无数财宝去出家过清贫的乞食生活,很是佩服,他常常向身边的群臣赞叹罗吒婆罗,并说:“如果有一天罗吒婆罗回到瑜芦吒城,我一定要去见他。”
  一天,久居烦闷的国王吩咐宫内猎师说:“你先前行到尸摄罗林去视察,我今天要去打猎。”
  猎师受命先行到尸摄罗林,当他走进树林里,突然看到在一棵树下有一位比丘正结跏趺坐,端正禅观,仔细看时,原来是罗吒婆罗。他不禁想:这不是国王常常提到的罗吒婆罗吗?他已经回到瑜芦吒城了。
  视察完尸摄罗林,猎师回到王宫,回禀国王说:“大王,我已视察好尸摄罗林。在林中我看到了大王常常说起的罗吒婆罗,他正在一棵树下结跏端坐,修行禅观,如果大王要见他现在就可以去。”
  拘牢婆王听后惊喜万分,立即吩咐御者:“你快准备好我的车子,我现在就要去见罗吒婆罗。”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四十一 悉利瓦札长老偈
  小传:名Sirivaddha,王舍城婆罗门种。佛对瓶沙王说法时悉利瓦札也去聆听,听后生信,出家在山中修行。一天大雨滂沱,雷电交加,僧在山洞中顿感暑热消除,身心爽快,行禅入定,修成罗汉。
  偈陀41
  两座大山间,雷声和闪电;
  佛子居洞中,正好修禅观。
  四十二 卡迪拉瓦尼耶莱瓦得长老偈
  小传:名Khadiravaniyarevata,摩揭陀国那拉格村人。其母名鲁帕萨利,其兄长即舍利弗长老。莱瓦得效法兄长,皈佛出家,得业处到雪松林修观得神通,佛称誉他为“林居第一”。不久莱瓦得回到故乡,度三个妹妹佳拉、乌帕佳拉、悉苏帕佳拉的三个儿子为沙弥(三甥之名同其母)。三个小沙弥随舅修行,皆得证果。
  偈陀42
  佳拉三沙弥,业处精勤修;
  随舅来此地,智如神箭手。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⒂
  此外,长老小传中也不乏隽永有趣,颇能感人的长老轶事,这里也举出几例。
  第一,恒河岸长老 (Gangatiriya),因长年独居于恒河岸边而得名。他以三片棕榈树叶搭起一个简陋的草棚入内修禅,发誓“不成罗汉不与人语”。如此第一年一语未发。到第二年,人皆以为他已变为聋哑。一天,有位女施主到草棚供斋,她将牛奶倒入僧钵时不慎奶汁洒出,妇人慌恐,僧见状说:“不妨事,大姐。”人才知他仍会说话。到第三年,便修得罗汉果位。《长老渴》中的第127、128二偈为此僧所说。(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⑨
  八
  即时,拘牢婆王已乘车到了尸摄罗林,当他看到正端坐在树下的尊者时,便下车走到尊者面前。
  尊者见拘牢婆王到来,便对他说:“大王,您可以自己随便坐。”
  拘牢婆王见尊者对他如此随便,便说:“我虽是在自己的国界,但我还是希望罗吒婆罗你请我坐。”
  尊者听后便又再对拘牢婆王说:“这里有一个座位,大王您请坐。”
  于是,拘牢婆王与尊者互相问讯后刚坐下,拘牢婆便急不可待地,故意挑衅似的问尊者:“罗吒婆罗啊,你是因为家道衰落才去出家的吗?还是因为贫困无财去出家的呢?罗吒婆罗,国王拘牢婆我王室里多的是财物,我可以捐一些财物给你,你还俗怎样?还俗后你可以一边行欲一边行布施,这样生活既不会太清苦还可以为自己修得福业。罗吒婆罗,你想想看,你老师的教法是很难的,出家学道也是很难很难的。”
  尊者听后回绝拘牢婆王说:“大王,您这样说是以不清净心请我,不是以清净心请我。”
  拘牢婆王听后忙问:“那怎样才算清净心请你呢?”
  尊者罗吒婆罗便说:“大王,您应该这样说:‘罗吒婆罗,我国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恐怖,没有斗争,地无棘刺,国无苦役,米谷丰饶,乞食易得。罗吒婆罗,你应留下来住在我国,我会给你当护法。’大王,如果您是这样请我就是清净心请我。”
  拘牢婆国王照尊者教的话向尊者重说了一遍后,接着说:“罗吒婆罗啊,据我所知,世间的人常常因为遇到四种衰败才无奈地舍俗出家。哪四种呢?就是遇到病衰、老衰、财衰、亲衰。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四十三 苏曼格拉长老偈
  小传:名Sumangala,生于舍卫城郊一贫苦村民家中,务农为生。一天,波斯匿王向佛及弟子们供斋,臣民们也纷纷献出饮食、物品。苏曼格拉也带了一罐牛奶前去供奉。在那里他看到僧人们衣食优裕,尊贵无比,于是便从一僧出家。由于当初心念不纯,苦修生活便使他厌倦。他想舍戒还俗,但又看到农夫们艰苦耕作,为维持生计而劳累、忙碌,复又坚定信心,修道证果。于是在树下依业处修禅观,成罗汉。此偈为该僧所发感慨。
  偈陀43
  我已得解脱,不需三弯腰:
  弯腰扶犁把,弯腰扬锄头,
  弯腰使镰刀。如是世间苦,
  与生相伴随。你苏曼格拉。
  应了尔处境,精进务禅观。
  四十四 萨努长老偈
  小传:名Sanu,生于舍卫城一居士家,七岁出家,是一位戒行严谨、很有学问、招人喜爱的小沙弥。时有一母夜叉,往昔曾为萨努的母亲。因萨努年幼道高,此夜叉也受到其他夜叉的尊重。不久,萨努心中萌生俗见,想还俗归乡,母夜叉得知后便去告诉他的母亲。母亲听后十分难过,待萨努到家中来化缘时,母亲哭诉不止。萨努对母亲说了此偈。待修得罗汉果后,又重复了此偈。
  偈陀44
  人们哭死者,也哭在世人。
  为何哭斯人?皆因未得见。
  我既活在世,母亲亦得见,
  叫声“母亲啊!哭我为哪般?”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⒃
  第二,弥格悉拉长老(Migasira),小传中讲述了他皈佛出家的因缘。小传说他出身于婆罗门家庭,精通各种知识、技艺,并掌握一种特殊的法术:以指扣击死者尸骨,便可知死者往生之地;纵使死去三年之后,亦可得知。丧家皆欲知已故亲人往生何处,多向弥格悉拉求法,弥格悉拉由此获取大量酬金。某天弥格悉拉到王舍城向佛陀讲说自己的法术,佛便令人取一尸骨请他验证死者已往生之地,弥格悉拉以指击之再三,却不能说出。佛说:“此乃一位罗汉之尸骨,已断绝生死轮回,何来再生之地?”弥格悉拉听后于佛教生起信仰,遂皈佛出家,最终修为罗汉。
  (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⑩
  所谓病衰就是,有的人生重疾病,痛苦不堪,便想:我得了如此重的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世间的一切欲乐又无法享受,还不如去剃发出家,省得留在世间看着心烦。这就是遇到病衰而出家。
  老衰就是有的人年老衰竭,儿女无望,便想:我也是快死的人了,世欲虽好却无力享用,不如去出家等死吧,于是剃除须发而出家。这就是遇到老衰而出家。
  什么是财衰呢?有的人贫困潦倒,无力自养,便想:我如此贫穷,在社会上无一立足之地,不如出家去混口饭吃,便到僧团请求出家。这就是遇到财衰而出家。
  说到亲衰,就是有的人家中亲人相继死亡,只剩下他一个人,便想:我现在是无依无靠了,孤苦一人不如去出家算了,于是便舍俗出家。这就是遇到亲衰而出家。
  我常常在想,罗吒婆罗啊,你出家时并没有遇到病苦,当时你身体康健,颜容美悦,所以不是因为病衰而出家。
  你出家时还很年轻,明眸皓齿,黑发美肤,身体盛壮,记得出家前你还常常作倡伎乐自我娱乐,并且爱好修饰,常喜游戏。当时你的家眷都不愿你去出家,你父母更是啼哭悲泣,忧戚懊恼,坚决不要你去学道,但你最终还是剃发出家了。所以罗吒婆罗,你出家不是因为老衰的原故。
  再说了,罗吒婆罗,你们家是瑜芦吒城最富有的,最大的一家,财产无量,富可敌国,所以你也不是因为财衰而出家的。而你们这一大豪家族的人都还健在,你的双亲也都健康无病,所以你也不是因为亲衰而出家的。
  罗吒婆罗,如果是因为遇到了前面所说的四衰灾难而去出家还能让人理解,但你并没有遇到任何灾变痛苦,那你又是因为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断然舍弃世间种种欲乐享受,剃除须发出家学道的呢?”
  九
  罗吒婆罗尊者听完拘牢婆国王的话后说:“大王,我出家是因为听到世尊讲的四句法,我对这四句法非常认可,并如理思惟,觉得确实如世尊所说,所以便决然舍俗出家。大王,哪四句法呢?世尊说此世无护,无可依恃;此世一切趣向衰老;此世无常,要当舍去;此世无满,无有厌足,为爱走使。”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四十五 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偈
  小传:名Ramaniyavihari,王舍城一长者之子,青春欲盛。一日见一班官差惩罚一个偷情的奸夫,知邪淫之罪过。后到佛处听法,披剃为僧;但其情欲未断,又贪享受。见信众虔诚供养僧人,心中不安,便想还俗。时见一拉车的牛摔倒在地,复又站起。心想,牛尚且可跌倒而复起,继续前进,我陷入烦恼之后为什么不能重新振作,用力修行呢?于是向优波离忏告,之后努力修观,终成罗汉。
  偈陀45
  良牛甚驯服,累倒复站起;
  智者亦如是,佛之声闻弟。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⒄
  第三,罗吒婆罗长老本为长者之子,家中富有。罗吒婆罗请求出家,父母不允,他绝食七日,以明其志。父母无奈,只好应允。罗吒婆罗出家后勇猛精进,证得罗汉果位。不久回乡探视父母,次第乞食来到己家,父母竟未能认出。罗吒婆罗既已知见到父母,也便未加挑明。时有家中佣人走出,欲把剩饭残食扔出。罗吒婆罗想此食正可为斋,便上前乞讨。这时佣人认出此僧原来是自家少主,忙去禀报长者。次日,长者家中设下大斋,请罗吒婆罗到家中应供。却没想到僧入宅之后,父母便令人把门关闭,逼僧还俗。他以神通才得逃脱,回林中继续静修。《长老偈》第769—793偈即为罗吒婆罗所说。(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⑾
  拘牢婆王听后奇怪地问:“如罗吒婆罗你所说:此世无护,无可依恃。但是,罗吒婆罗,我有儿孙、兄弟、臣属、象军、车军、马军、步军,他们都能射御,严毅勇猛。我的皇子既懂占相,又有策略,还能计算,而且博闻强记,善于言辞。我下面的群臣,还有广大眷属,他们能使咒并能解咒,国土上下凡是有恐怖的事件发生他们都能制止。罗吒婆罗,如果照你刚才所说,这些又如何解释?”
  尊者听后便对拘牢婆王说:“大王,我现在有个问题请问您,请您如实回答。大王,您的身体有病吗?”
  拘牢婆王便回答说:“罗吒婆罗,我的身体现在正患有风病。”
  尊者接着又问:“大王,您风病发作的时候,一定甚是痛苦吧。大王,那时您是否可以对您的儿孙、兄弟、象军、马军、车军、步军、群臣、眷属说:你们一起来代替我承受如此痛苦的病,让我的病得以消除,令我得到安乐?”
  拘牢婆王听后忙说:“不能,不能,他们代替不了我的病,因为我生病是自业所招,只能独受其苦,我就是病得再痛苦他们也不能代替丝毫。”
  尊者听后不觉一笑,说:“大王,怎么样?这就是世尊说的此世无护,无可依恃。我正是听了这样的法,认可这样的法才去出家学道的。”
  拘牢婆王现在不得不承认地说:“罗吒婆罗,如果照你这么说此世无护,无可依恃我还是认可的。如果仔细思量,这个世间真的是无护,无可依恃。”
  拘牢婆王接着又问:“罗吒婆罗,你说的此世一切趣向衰老,又是什么意思?”
  尊者便回答说:“大王,我现在问您,请您回答我,大王当年二十四、五岁时身体如何,您当时跑的速度与现在相比怎样?您当时的精力、形体、容貌与现在相比又是怎样?”
  拘牢婆王听后叹了口气,说:“罗吒婆罗,不能相比啊,在我二十四、五岁时,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是疾跑如飞,精力旺盛,形体健美,相貌英俊,没有人能胜过我的。罗吒婆罗啊,现在我老了,身体衰弱,已到垂末之年,我今年已八十岁了,行动缓慢,身曲背偻,鹤发鸡皮,老眼昏花,颜色憔悴,对这具老朽的躯体我自己都开始厌恶了,过去的黄金岁月已一去不复返了。唉!”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四十六 娑弥提长老偈
  小传:名Samiddhi,出身于王舍城一个平民家庭。从他出生之日起,家境日转富足,从婴儿时起,相貌亦愈转美好端正。后听佛说法,披剃为僧。由于他的出家,魔罗感到不可忍受,作大声响,大地颤动。僧禀报佛陀,佛说此为魔罗作祟,不必惊恐。于是他继续修练,不久成为罗汉。魔罗后又来以巨响恐吓。僧说是偈,表明自己无所畏惧。
  偈陀46
  我已出了家,虔诚皈佛教。
  意念和智慧,增至罗汉高。
  守一能入定,不怕魔罗扰,
  魔罗貌狰狞,难使我动摇。
  四十七 乌加耶长老偈
  小传:名Ujjaya,王舍城婆罗门Sotthiya之子。青年时代学习了三吠陀。自去竹林精舍听佛说法,进而出家修行,到林中坐禅开悟,证为罗汉。之后去拜见佛陀,说是偈以赞扬佛之恩德。
  偈陀47
  我佛大英雄,诸烦已断除,
  应向佛顶礼,一切遵佛嘱。
  灭贪断诸漏,正道光明途。
  《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⒅
  《长老偈》中重要的长老小传,决不仅此三则。可以说,264篇小传,每一篇都含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内容,都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最初是佛陀和他的这些声闻弟子们共同创造的;至少应该说,是佛陀在这些弟子的协助下创造的。我国有历代的高僧传及名僧传、神僧传、禅师传,这些高僧、名僧、神僧、禅师的事迹和传说广泛流传于教内和民间。但是,我们对佛的声闻弟子——那些最初最早的高僧、名僧、神僧、禅师却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这不能不说是佛教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一大缺憾。《长老偈》的出版,或可对这一缺憾起到一点弥补的作用。(摘自《长老偈》前言)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⑿
  尊者听后紧接着便说:“大王,所以世尊说此世一切趣向老法。我看是一点也不错的,像大王您这样拥有九鼎之尊的一国君主尚且免不了衰老,更何况普天之下的芸芸百姓了。所以我会舍俗出家,正是因为看透了世间的人都逃不过衰老啊。”
  拘牢婆王听后不禁点头称是:“罗吒婆罗,此世一切趣向老法,现在看来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以我为例,世间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脱衰老。”
  听到这里,拘牢婆王对尊者的讲法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禁又问:“罗吒婆罗,你刚才说的此世无常,要当舍去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尊者见拘牢婆王对他的讲法如此感兴趣也很乐意地说:“大王,我问您,拘留国很富饶吧,您的后宫嫔妃无数吧,您的仓库珍宝充满吧。”
  “是的。”拘牢婆王得意地回答说。
  尊者便说:“大王,世上一切人都免不了死吧,当死神来临时,您富饶的国土,美艳的嫔妃,希世的珍宝可以再带到后世去享受吗?”
  拘牢婆王忙说:“不能,不能,当死神来临时,我只能孤独一人离去,无法带走任何伴侣、任何东西到后世去享用。”
  “这便是世尊说的此世无常,一切都要舍去的意思啊,看来大王也认可这句话,所以我也是深刻理解了这句话以后才选择出家学道的。”
  不等尊者说完,拘牢婆王已迫不及待地问最后一个问题了:“罗吒婆罗,你说得太好了,那你赶快给我讲最后一句话:此世无满,无有厌足,为爱走使是何意思?”
  尊者便说:“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拘留国国土富饶,大王后宫嫔妃无数,仓库珍宝充满。但是,大王,如果有一个可信任、不欺诳的人从东方来,报告大王说:我从东方来,见到东方国土极大富乐,人民众多,妇女美貌,大王可派兵征服东方国土,以获取那里的财物、人民,来充足我国的财富、劳役和大王的后宫。大王,如果您听了这样的话会不会出兵去讨伐呢?”
  “罗吒婆罗,如果我知道真有那么一个丰饶之国,为了获取财物、力役和美色,我一定会派兵前去讨伐的。”拘牢婆王不假思索地说。
  “如果南方、西方、北方,同样有这么一个可信任、不欺诳的人来报告大王:我所来的地方国土富乐,人民众多,妇女娇艳,大王可派兵前去征服,以获取财物、人民、美女。大王您听后是否还会派兵前去征服呢?”
  “罗吒婆罗,这是不用问的话,如果我知道真的有这样的国家,我当然还是会派兵前去讨伐的,这样可以充足我国的财力、劳役和艳姬啊。”拘牢婆王很爽快地回答。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四十八 桑迦耶长老偈
  小传:名Samjaya,王舍城婆罗门种,家庭富有。青年时见到一些著名的婆罗门礼敬佛陀,自己也便前去拜见。听法,得预流果。不久出家,断贪瞋痴,得六神通。
  偈陀48
  出家皈佛起,即已断痴愚。
  贪爱与邪见,我自不生起。
  四十九 罗摩那耶长老偈
  小传:名Ramaneyyaka。出身于王舍城一富有家庭。佛在祇园精舍时皈佛出家,得业处到林中修禅,魔罗以怪声恐吓,僧毫不畏惧。为表示对魔罗之轻蔑而说是偈,偈说完时便成罗汉。
  偈陀49
  鹬声和鸟声,以及松鼠声;
  我心专守一,决不为所动。
  五十 维摩拉长老偈
  小传:名Vimala,意为洁净。因出生时婴体洁净无垢,如荷叶上的露珠一般,故名。家在王舍城,佛来该城说法时见佛庄严相好,心生敬仰,遂出家,到一石洞中修行。一天大雨如注,僧身心暑热消除,顿觉清爽,更专意修禅,成为罗汉。时心中喜悦,说出是偈。
  偈陀50
  闪电起天空,地湿吹凉风;
  我心杂念除,安然入禅定。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⒀
  尊者不再多话,直截了当地说:“大王,不用我点醒您,您应该明白世尊说的此世无满,无有厌足,为爱走使是什么意思了吧。当时我听了世尊说的这句法,作为富公子的我是深有体会的,所以我会抛家舍妻去出家,不是不无道理的啊。”
  “哦,原来世尊说的此世无满,无有厌足,为爱走使是这个意思啊,那我现在也明白了,说得一点儿不错,一点儿不错。”拘牢婆王不由得连连赞叹不已。
  十
  尊者最后便笑着对拘牢婆王说:“大王啊,我当时听了世尊说的这四句法以后,真是欢喜无比,觉得世间享乐最终确实没有一点意义,于是当下便决定跟随世尊出家学道。您想,深处豪宅的我哪里听过这么高深的教法?作为富公子的我每天被娇妻美妾所围绕,被山珍海味所填充,绫罗绸缎之衣缠体,丝竹箜篌之声萦耳。整日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却没有半点智慧对今生后世有过短暂的思惟,如果我一直照那样生活下去的话一定是堕入恶道无疑。
  其实就我当时那种随心所欲的生活也蛰藏着很多的烦恼,想想贪无厌足的内心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对五欲的追逐,致使每日身心劳顿,神思恍惚,沉溺萎靡。家里虽有满库的财宝,但是财产再多也不能换得寿命的增长,遍身虽饰满金银珠宝却也不能令自己青春永驻不走向衰老,仆从妻妾再多也不能分担自己半点的病痛,而由贪嗜欲乐所造下的恶业却紧随自身,到头来自己不过被蒙以一块尸布送到尸陀林,连半个铜子儿也带不走,妻妾恩爱再深,但又有谁能陪我一同去见阎君?
  五欲使人迷狂啊,重蹈轮回而不自知。现在想来在家时所享受的种种欲乐,哪里比得上我现在所得到的清净法乐。忻幸我遇到佛陀,将我从世间五欲的泥沼中拔救出来,令我遵循教法到达了止息烦恼的清凉地。大王啊,现在看来,我出家的选择是我一生中最最正确的选择。”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五十一 高提克等四长老偈
  小传:名Codhika。本是末罗国(malla)一位王子,生于波婆(pava)城。与另外三位同族王子苏巴忽(Subahu)、瓦里亚(Valliya)、乌迪亚(Uttiya)是好友。四人因事到迦毗罗卫城时见佛显露神通,以消除净饭王的傲气。四王子目睹神通之奇妙,一起出家修禅,以无碍解智证得阿罗汉果位。四罗汉名声远播,王公大臣争相供养。瓶沙王为他们建了禅房,请他们到禅房度过雨季。四罗汉住入禅房时尚未盖起屋顶,因此天神未敢下雨。待顶一盖上,四僧在房中修慈心三昧时,下起大雨。这时四僧先后诵出四偈(下文51偈为高提克所诵,52偈为苏巴忽所诵,53偈为瓦里亚所诵,54偈为乌迪亚所诵)。
  偈陀51
  雨唱美歌声,禅房慰我情。
  冷风吹不进,我心甚安宁。
  大雨任你下,心在涅槃境。
  偈陀52
  雨唱美歌声,禅房慰我情。
  冷风吹不进,我心甚安宁。
  大雨任你下,身随念修行。
  偈陀53
  雨唱美歌声,禅房慰我意。
  冷风吹不进,我心恒守一。
  大雨任你下,我自不放逸。
  偈陀54
  雨唱美歌声,禅房慰我情。
  冷风吹不进,我心身安宁。
  大雨任你下,孤栖在房中。
  富公子罗吒婆罗的故事 ⒁
  说完,尊者便对拘牢婆王说了下面这首偈语:
  我见世间人,有财痴不施,得财复更求,悭贪积聚物。王者得天下,整御随其力,
  海内无厌足,复求于海外。王及诸人民,未离欲命尽,散发妻子哭,呜呼苦难伏。
  衣被而埋葬,或积薪火烧,缘行至后世,烧已无慧命。死后财不随,妻子及奴婢,
  贫富俱共同,愚智亦复然。智者不怀忧,唯愚抱悒戚,是故智慧胜,逮得正觉道。
  深著于有有,愚痴作恶行,于法非法行,以力强夺他。少智习效他,愚多作恶行,
  趣胎至后世,数数受生死。已受出生世,独作众恶事,如贼他所缚,自作恶所害。
  如是此众生,至到于后世,为已所作业,自作恶所害。如果熟自堕,老少亦如欺,
  欲庄美爱乐,心趣好恶色。为欲所缚害,因欲恐怖生,王我见此觉,知是沙门妙。
  拘牢婆王听尊者说完偈语喜乐无量,便自愿归依成为优婆塞并受持五戒,成为罗吒婆罗尊者最大的护法。 (完)
  古拉长老的故事 ①
  古拉长老出身于舍卫城的一个富有家庭。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古拉好乐世欲,特别是对异性很是执著,这也让他常常因此而感到痛苦烦恼。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园精舍讲经时,古拉随信众前去听讲。那天佛陀讲的恰好是诸欲的过患,这也触动了古拉内心的症结。由于佛陀善巧的开示,加上古拉有很多切身的体会,所以当下古拉就生起了厌烦世法的出离心。在此勇猛心的促动下,古拉说通父母出家成了一名僧人。
  出家后,古拉的内心并没有因穿上袈裟而产生质的改变。一阵勇猛心过后,古拉发现自己还是好乐世法,对情爱还是很执著。
  最令古拉难堪的是,出外乞食时,每当他听到女人婉转的声音,看到女人婀娜的身影,闻到女人馥郁的香味,他就无法克制自己对俗世情欲的向往。所以每次乞食回来他都落得垂头丧气,烦恼不堪。
  《长老偈》
  ◇ 邓殿臣 译
  五十五 安加纳瓦尼耶长老偈
  小传:名Anjanavaniya。吠舍离跋祇王族出身。在他青年时期,国家发生大灾荒,佛陀带阿难应邀到吠舍离念诵“宝经”(Ratanasutta),普降喜雨,灾荒消除。安加纳瓦尼耶王子听法后对佛陀心生敬仰,与其他几位王子一同出家为僧,到娑枳多城的安缮林坟地去修行,在得到预流果时,他在林中修行,逢雨季,僧为大雨不止所苦,后见一床架,便因陋就简,将其改造为茅棚,于其中修禅,不足一月,便成罗汉。为诵出家所充满之法喜,而说此偈。
  偈陀55
  来到安缮林,修观无禅棚;
  人弃一床架,覆草成茅庵;
  遵佛所开示,我自得三明。
  五十六 棚居长老偈
  小传:Kutivihariya,意为“棚居”。亦是吠舍离跋祇族王子,与安加纳瓦尼耶长老是朋友,他们一同出家修道。僧一日遇雨,见田边有一农夫的草棚,便钻入棚中避雨,坐在草垫上修禅入定,证得阿罗汉果。此后,僧便在草棚安居下来,因此人称“棚居长老”。此偈为长老对农夫所说。
  偈陀55
  茅棚居何人?庇一无欲僧。
  僧趋涅槃道,心念甚安宁。
  建此茅草舍,却有偌大功!

 
 
 
前五篇文章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3)

金师子章序

浅谈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西安佛教的起源发展及一些传说

古老的自由之歌

 

后五篇文章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1)

贞元无垢净光塔碑铭

读经随笔四则

汉藏佛教音乐的融合——五台山吉祥寺佛教音乐的田野调查

我对缘起法的感悟文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