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浅谈泉州佛教寺院楹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浅谈泉州佛教寺院楹联
  张吉昌 林振礼
  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学形式,它是诗词式样的演变,取其对偶句子,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字数不限定于五言或七言。“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至宋时遂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清人梁章钜著有《楹联丛话》。楹联用于表达人们美好愿望、赞美人们良好的思想行为;也用于针砭时弊,劝恶从善,起着教化人们,净化社会风尚的作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历史上成为多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的地区,素称“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体现儒、道、释文化的融合,其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影响巨大。其中佛教寺庙数量、规模,不论历史的现存的均居首位。而各寺庙均有楹联、其数量之多亦属罕见。这里只就泉州市区的开元寺、承天寺和崇福寺三大名闻遐迩的禅林楹联为主,举要探讨佛教与泉州文化的关系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开元寺收入《泉州市寺庙宫观楹联选集》的楹联有19对;承天寺有”对;崇福寺有12对。每对字数最多的58个字,即田伯圆撰并书的崇福寺楹联,其上联:“未有此府先有此寺,寺与府相为终始,而殿建观音合郡邑士民无遄不济”;下联:“既有此寺即有此府,府与寺共垂悠久,而刹名崇福极岗陵山阜以莫不增”。表明崇福寺创建历史与泉州府齐名而著称于世。此处原为“松湾古地”,宋初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为其女出家为尼而建的庙宇,初名“千佛庵”,太平兴国间更名“崇胜寺”,至道中改名“洪钟寺”,元佑六年(1091年)改为“崇福寺”,沿用至今。该寺有“镇山三宝”,即洪钟、斜塔和千人鼎;还曾有蜚声海内外的少林拳术。字数较少之一的则是开元寺的一副相传由南宋朱熹撰(已佚),由近代南山律宗一代祖师弘一书写的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此联只12个字,高度概括了开元寺和泉州府佛教在古代的极高历史地位,以及对泉州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由此可知在宋代之前,开元寺就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了。它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其中紫云殿(又称百柱殿),甘露戒坛,东西塔(镇国塔、仁寿塔),桑莲古树等古迹都名闻海内外,故开元寺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类似的名寺、名僧、名联的泉州佛教,是饮誉全国的突出特色,本文拟以楹联为主线,试析佛教与泉州文化的关系。
  “众生平等”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确定教义的核心,此教义用以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而获得了当时印度居于下层社会地位的广大信众的拥护。开元寺挂有一副曾任该寺主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释圆瑛撰文、许祖武书写的珍贵楹联:
  佛是众生慈父;戒为汝等大师。
  “佛”是“慈父”,“戒”是“大师”,概括了佛教宗旨的基本出发点,以佛喻慈爱的父亲,道出了“佛”与“众生”的关系犹如慈父与爱子的亲情关系。俗间往往比之为“慈母”,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寥寥数语,将慈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刻画得人木三分,动人心弦。但“佛”与“众生”的关系却比之为“慈父”与“爱子”的亲情关系。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男性,凡皈依佛门者以及广大信众皆称之为“众生”,彼此之间关系犹如父子的亲情关系。二是指佛的善心,用爱民如子的爱心去温暖万民,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从慈善之心出发,用慈爱之情,引出慈悲之感,从善如流,谆谆规诲,劝导弃恶从善,改邪归正。“戒”为“大师”,要脱落尘俗,出家依法,遁人空门,第一道关卡是“受戒”。
  类似的楹联不妨再抄录下列几对:
  永使苍生离苦海;常教赤子有慈航。
  (泉州宿燕寺楹联,今人张文莲撰书。)
  大智大悲,杨柳甘霖洒净地;
  悲人悲世,莲花皓月映承天。
  (泉州承天寺楹联,今人陈珍珍撰句,傅佩韩书写。)
  省欲去奢,但觉心香心佛在;
  施恩祝福,总为苦海苦人多。
  (泉州承天寺楹联,今人许书纪撰书。)
  愿力洪深,随方救苦;悲心广大,历劫度生。
  (泉州开元寺楹联,近代弘一撰书。)
  “好施”在大乘佛教中包含着二个方面,讲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人生佛教重在个人解脱;人间佛教重在利益人群。前者首先要求个人觉悟,然后才能帮助他人觉悟;后者首先净化自己,然后利益人群,两者相辅相成。
  佛国独推晋水;桑园首倡好施。
  无名氏撰书泉州开元寺楹联。上联讲的开元寺是泉南佛国的象征,这一雅号源自乐善好施的大财主黄守恭首倡泉州地区捐出桑园造开元寺的“好施”之举。这堪称泉州人对佛教的最早、最大、最慷慨的“好施”之举。
  唐侯博施田千顷;宋守增题寺十奇。
  明朝大学士、著名书法家张瑞图书承天寺楹联。上联讲的是唐末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施舍很多良田给承天寺作寺产的事。下联写的是宋代知州王十朋题承天寺十奇诗。另一类“乐施”是和尚对众生的施举,略举二例。
  医精药妙,重现古寺瑰宝;
  拳深禅奥,再展内外神功。
  今人释禅一撰书,颂崇福寺妙月师楹联。
  宏志渡星洲,飞锡遍游海国;
  船航发晋水,传灯普照炎方。
  今人陈泗东撰句,释广净书写,颂重建承天寺宏船法师冠名联。①
  泉州人对关帝的奉祀、信仰居于其他神祗之首,佛教也将关帝奉为护法神灵,这是历史形成的。其原因,是出于对关羽生前的忠义人格和逝后成神的忠义神格的崇拜。关羽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是与刘备、张飞三人为核心,同心同德,建立雄踞我国西南地区的蜀汉“正统”政权。他距今1800多年,在这段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以三种形象出现在政坛、文坛和神坛的历史舞台上。即陈寿《三国志》关羽传的关羽肖像;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关羽人物形象;民间信仰中的关羽形象。时至今日,关帝的海内外信众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香火之旺盛,历久不衰,成为我国历史上神格最高者——“武圣”、“大帝”。三种形象说到底就是人格——灵魂、神格——神魂,而“神格也就是人格的显示和升华。说神的问题,也就是谈人的问题”。佛文化的人格,就是指拂的品格和佛的智慧。人也好,佛也好,俗也好,僧也好,追求的都是人格的完成,人格的圆融和人格的庄严。是故关羽三种形象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神格的不断提高,其间维系着人格的核心——忠义观。仅举下列两对楹联为例加以说明。
  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
  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
  今人孙文杰撰书泉州通淮关岳庙楹联。此联是以两种个人不同品格作对比,提倡为人处世应持公平正直,光明磊落,待人以诚的人生态度;反对诡诈奸刁,阳奉阴违,落井下石的人生态度。属于“公平正直”者,人庙求佛,“不拜无妨”;反之,属于“诡诈奸刁”者,到庙求佛,即使“倾诚”磕破头又有“何益”?!关帝所支持和庇佑的是公平正直的人,所反对的是“诡诈奸刁”阴险狠毒的蛇蝎之人。
  三义宏图谋一统;
  千秋浩气感万民。
  今人陈兆祥撰句,王爱琛书写的楹联。这楹联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评价刘、关、张三义士图谋国家统一的宏图大业,尤其是赞颂关羽那浩然正气,千秋万载令人感慨、敬仰。而泉州士民崇尚关帝,促进民风、民俗纯正可嘉。
  以上两副对联概括历史以来,即上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史学家裴松之对关羽的评价:“臣松之以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迫,以成其义”。明代书法家泉州张瑞图题泉州通淮关岳庙“充塞天地”匾。由此可知,不论古人或今人,不论史学家或思想家,不论士子或普通黎民,不论佛教徒或非佛教徒,对关帝的忠义思想及其所表现的行为,均一致交口称赞,这一份已经融人中华民族文化的泉州民俗和美德,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值得称道的可贵的独特的民族精神财富。

 
 
 
前五篇文章

浅议唐僧形象的演变

四种《圣教序》的背景

枯木白骨的诗僧敬安

清净道论·序品

漳州觉皇院樵云上人碑铭

 

后五篇文章

佛教音乐沿革

龟兹之声,南北曲调

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

敦煌随笔四则

《西游记》讲记(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