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傣族佛寺中的“昆永”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群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佛寺中的孩子,在缅寺中修行,依寻于传统傣族文化对他们的传承要求,同时他们又是标准的学生,接受著傣族佛教文化的熏陶教养,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猛海县的这片佛陀净土中逐渐长大成人。
  随著时代的变迁和周边生存环境的改变,傣族的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安于延续传统,他们进入缅寺的时间在缩短,傣族乡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和尚生身上具体而微地呈现。最令他们迷茫的是,如何在和尚和学生两种身份中取得协调?选择的权力要交给他们自己。
  南传上座佛教于西元前一世纪左右就由缅甸通过大猛龙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男孩到九岁都要经过当“昆永”(预备和尚)然后出家为僧,到佛寺当和尚。“升和尚”的仪式非常隆重,没有当过和尚的男子被认为是“生人”,没有取得做人的资格,被人看不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因此,不论贵族或平民百姓的男孩都要送去为僧。不入寺的男子只是极其个别的。
  升和尚的时间多在傣历四月或八月,到那个时候,在佛寺内当预备和尚的男童,到自己聘请的教父“卧波”家赴宴,由“卧父”赠与出家修行必需物品。祝男孩出家修行,然后送入佛寺,在佛祖塑像前诵经受戒,起僧名,升为小和尚,正式在佛寺内过出家修行的生活。为僧以后,脱离家庭,除每天早晚随佛爷诵经外,要清扫佛寺,轮流到寨子里去化缘(傣语叫公豪,即向各家各户收取斋饭)。再则是服侍佛爷,为佛爷做事,看马、割马草。佛寺不做饭菜,吃化缘来的冷糯米饭、盐巴、辣椒、南迷(傣族做的菜酱,如番茄、花生、青菜、鱼等均为原料)等。一年四季披一件黄袈裟,寒暑皆是如此。随著年龄的增长,小和尚成为大和尚。如果到了二十周岁还不还俗就当佛爷,和尚与佛爷的界限是年龄,还俗后能蓄发娶妻。 

 
 
 
前五篇文章

茶与玉泉寺

沿著玄奘法师足迹重走取经路

中国茶道与佛教

中国佛教与茶文化

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

 

后五篇文章

尼泊尔天才工匠阿尼哥中国造佛塔

心灵的的护岸

佛教哲学何以可能?

胡适与《虚云和尚年谱》的一段公案——以《辟胡说集》为讨

佛教的宇宙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