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五莲山名僧传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五莲山名僧传略
  一、开山和尚明开传略
  离家皈佛
  五莲山光明寺开山和尚法号明开,字心空,俗姓庞,明隆庆二年(156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大户人家。因天资聪颖,性格直倔,少年入塾读书时,即头角崭露,卓然超群,“同学者弗敢雁行”。
  万历十三年(1585年),明开18岁时,有一同姓乡邻死去。此人虽系巨富,却无子嗣。塾师闻而慨叹:“虽积黄金,难脱鬼门!”塾师的慨叹,对明开触动很大。是啊!入塾苦读,不过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发了财又怎样呢?还不都是身外之物吗?他悟到自己目前所走的路是迷途,是误人之道。于是,他问塾师:“怎样才能得脱鬼门关呢?”笃信佛法无边的塾师回答:“出家就能。”明开把塾师的话铭记在心,并产生了强烈的超脱尘世皈依佛门的欲念。
  不久,明开借一件小事不满意之故,决然潜离家乡,为防家人追上,奋力疾走,日行百余里。因走时孑然一身,不携分文,途中生活无着,又羞于乞讨,饥肠辘辘,遂产生返家之念。正欲回返,忽有群猴从路旁林中窜出,投掷野果于途,继而遁去。明开近前仔细一看,群猴所掷之物,皆为板栗,便拣食净尽。食毕,正恰有一云游僧人路过,相互寒喧过后,明开主动向游僧倾吐了一心向佛的心愿。僧为他出家的诚心所深深感动,便为他剃度。自此,明开由学子而落发为僧,超尘脱俗,开始了他的掸林佛寺生涯。
  游学四方
  落发后,明开出川向东,出夔门,越三峡,浮扁舟沿江而下,从早到晚耳听着两岸悲凉的猿叫和杜鹃鸟那“不如归去”的啼鸣,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不觉泪坠”。但这并没有动摇明开脱离尘俗的决心。他经湖北荆州、鄂州、黄州、蕲州等地,至江西九江登岸,赴庐山研习佛经,“一年悉皆通晓”。之后,下金陵,拜洪恩为师听讲经律论。因其才思敏捷,悟性较高,深受洪恩器重。三年后听说杭州云栖寺卓然超立于东南佛国,极负盛名,便告别洪思,迤逦东南趋杭,拜在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净土宗莲池大师(俗姓沈,名洙宏,字佛慧)门下,深钻大乘佛教诸经。云栖寺寺规森严,学风浓厚,非常合明开的心意,便一气在此苦学三年。期间,他还经常去灵隐寺听该寺临济宗大师宣讲佛法,以求博闻广见认真刻苦的学习,使明开的佛学知识渐臻精深之境。他在拜学、参掸悟道的同时,还登坛讲经,弘扬佛法。他较广博的佛识,对佛经精辟的见解,赢得了江南佛教界人士的称赏。许多大法师惊异于他的非凡造诣,慨然称他为“吾家狮子儿也”,并有好些法师欲师从于他。每逢登坛,前往听他宣讲的僧众趋之若鹜,“如水赴壑”。多年的游学生涯,不但使明开成为佛门大法师级人物,而且还磨练了他的筋骨,强健了他的体魄,致使其能“挥铁拳打破漆桶”。同时,也养成了他不慕虚名,“位不可居,众不可夺”的人生观和不羡郡城繁华,唯嗜青山碧野的“麇鹿之性”。鉴于在江南声誉日隆,“诸大法师欲师而从之”的状况,明师感到不能再待下去了,应找一处适合自已性情的所在。于是,他拜别了莲池大师,洁身轻装,捧钵携杖,著紫衣,蹬芒鞋,走上了云游之路,似“飘然云鹤,孤翔天外。明开离云栖,奔天童,游览了规模宏丽的天童寺,饱餐了峰峦竣拔,飞瀑流泉,静谧清幽的天童山秀色。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令明开美不胜收,也使他的情操得到了进一步陶冶,坚定了他“踏遍支那”,寻求适合自己驻足之地的决心。他由天童折而北上,越江渡淮。一路上他游览了江淮一带的名山古寺,虽然山山皆俊美,有的如神工斩削、鬼斧雕镌,有的流霞飞翠,耸雾凌烟,但明开觉得没有一处可作为自已的长久驻足之所。北行途中,有不少人因仰慕其风貌师范,有的馈赠钱物,有的寺庙住持愿让位于他,但他一概坚辞不受。有时候主人执意挽留,连拖带拽,他宁可“绝襟据、弃衣钵”也要脱身。云游生涯所遇到的并不都是明山秀水,鸟语花香,明开长途跋涉,艰辛倍尝。路漫漫,野茫茫,他时常投宿无处,饮食无着。一次,他“阻于安东野庙,五日不食。”多亏被乡民发现,施以粥饭,才脱困境。
  卓锡五莲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春,明开入齐地,“登琅琊,观日出”,继而至诸城化缘添钵,与在朝廷任“大司空”的臧理轩的弟弟臧敬轩邂逅相遇。敬轩虽处豪门,但处世超脱,喜爱幽静的山水,饱读儒家诗书,又深好钻研佛学哲理,因此,与明开情投意合,一见如故,便邀明开往住其家。二人晨昏相聚,谈经论佛,形同莫逆。敬轩被明开高的佛学造诣所折服,也为《华严经》那博大精深的内涵所吸引,便恳请为其抄写一部。明开为他的友好和真诚所感动,欣然允诺。历时近三年,《华严经》抄毕,明开提出告别。敬轩兄弟一再极力挽留,让他长住下去。明开说,我的性情巳如糜鹿,喜欢山野,这繁华的郡城我既不愿住,长久住在这里也不相宜。敬轩见他去意已决,退一步说,即便这样,也希望您不要到别处去,我们这里有很多名山,任凭您选择居住;这不敢说是为了供养您,只是为了使我们能时常瞻仰您的风采。明开深感其诚,不再坚辞,在敬轩的陪同下,明开游览了五朵山,并被五朵山那“苍壁插空,云岚出没,缭白绕青,峰之幽幽,泉之活活”的雄伟气势和秀美风光所倾迷,认为这正是自己所要找的地方。于是毅然决定卓锡五朵山。五朵山虽峰奇石异,涧深壑幽,瀑飞泉鸣,鸟语花香,有“不减天台雁荡”之誉,但因僻处海右,又无名寺宝刹,因而在佛教界默默无闻。明开上山时,仅有宋代所建的云堂寺一座,寺又小又简陋。明开在云堂寺老僧的协助下,搬乱石,劈荆榛,在大悲峰下盖起了茅屋,并有僧俗相继来投。此后,明开深感山色如此秀丽多姿,而寺庙却如此残缺简陋,是极不匹配的;再说,山是朝廷的,不经请示而自行居住也是不合适的。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决计不顾路途遥远,鞍马劳顿,北上京师,上书朝廷恭请山名寺名。明代中后期,明王朝已进入腐败衰落阶段。明世宗开始“整日拜道练丹,冶秋石,求长生不死,国事日益衰败”,“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罄”。神宗继承了世宗遗风,不思朝政,笃信佛教,致使国库更加空虚,边境不靖,各地人民的抗苛捐杂税的斗争此起彼伏。 明开晋京时,正值神宗刻印了大量大乘经,想分贮于全国各地名山名寺,让佛学高深的僧人管藏,并下诏让朝臣内侍荐名山名寺名僧。
  明开得知这一情况,便乘机积极请求管藏佛经。初,接见他的朝廷官员认为五朵山既不是像泰山那样的名山,寺又不是名寺,不便向皇帝代奏;就是奏报了,也不易得到皇帝恩准。因此,不予上闻。明开虽碰了钉子,但并没有灰心。一日,明开到北京西山诸寺游览,巧遇惜薪司太监王忠,两人一见,心通意合,如逢故交。王忠便将明开及五朵山的详细情况向皇帝作了奏报。此时,正逢李皇太后患眼疾,明开“结坛咒大悲水进呈,太后服之立愈。神宗大悦。于是,敕赐了山名、寺名、紫色袈裟、大藏经及玉磬、御仗、宝幡等物。后又下诏划地拨款建寺。历时三年,建起了大悲殿、藏经楼、分贝阁、御仗阁、左右掸堂、浴室、厨房、山门等,使原本简陋的寺庙,变得“层檐璀灿,参差错出”,“金壁交辉,钟鼓竞奏”,“塔殿之胜,众以为彰”,光明寺遂成为遐迩闻名的山左名寺。后,为光明寺之事,明开还不辞辛劳多次进京。明天启年间,有西域僧人过齐鲁,慕名游五莲山光明寺,并留下了用铁笔在贝多罗树叶上刻写的佛经七叶(俗称贝叶经),使寺内藏经又多一佳品。
  明崇祯二年元旦,明开自觉阳寿将尽,命侍僧设座于千佛殿。侍僧以为明开将为僧众讲解贝叶经,便尊命办理。设座毕,回禀。明开问:“现在什么时候了?”侍僧答:“巳时”。明开遂扶竹杖升座。待僧众齐集千佛殿时,见明开巳安然而逝。享年62岁,为僧44年。明开圆寂后,僧俗弟子哀慕不巳,留供至四月初八才奉塔安
  葬,入塔时“颜貌如生”。
  二、金和尚传略
  金和尚,法号海彻,字泰雨,俗姓金,辽东人,出身于名门巨族,是西汉名臣金日禅的后代。明朝末年,战事频繁,辽阳失守,泰雨一家19人死难于战乱,其余家人各奔东西,逃命失散,当时泰雨年仅8岁。泰雨的姐姐在战乱中也丧夫失家,削发为尼,进了城东县华庵。泰雨隐奔其所,幸兔一死。时正值明将毛文龙在海外招募辽阳头散属下。泰雨姐弟二人混杂于难民队伍中,晓住夜行,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到达旅顺,乘上只,船行驶后,又遭大风阻挡。他们逆风而行又一个多月,船抵达皮岛。在岛上住了几天后,毛帅拨调官船将姐弟二人送往西岸,到达高密的单宦尼庵。住了好多日子后,姐对弟说:“我们一家父兄70余人,无不死的死,逃的逃,现在只剩下咱二人相依为命,形影相吊,流亡到这个地方,不知今后还要漂流到什么地方,吉凶如何。我听说五莲山上心空大和尚,为人坦荡,乐善好施,是流离者归属的理想地方。我想将弟弟你送往那去,尚且,弟弟年幼,我一个女人家除此以外别没有好的办法为弟弟安身。”泰雨听了,虽不愿离开姐姐,但也别无他法,只好表示同意,奔五莲山而来。开山和尚心空向来不喜欢儿童出家。然而泰雨出自显官门第,一时落难,无家可归,令人可怜,于是破例答应为他剃度。在方丈室里进行了摩顶受戒,时为天启丁卯年(1627年)。泰雨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心空和尚喜爱。当有人对泰雨入寺提出不同意见时,心空便制止,并指出,日后山寺要依靠此人来支撑。后“彻公大震五莲,众乃服师先见不爽”。心空和尚逝世后,泰雨北去京都,拜望先师。不久,正值流氛之变,泰雨安排人服侍先师,归休五莲,独留门户。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大明覆灭,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建都北京,泰雨的伯父,从兄弟都随从入关,成为朝廷和地方高官,掌管着大权。有一天,泰雨站在弥勒阁前,诸公朝退,与泰雨不期而遇。大难之后,又得团聚,十分亲热。他们劝泰雨还俗做官,他执意不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担任太中丞的金廷献,带头从自己的俸囊中捐款资助五莲山寺庙建设,此后辽东人山东巡抚耿醇,辽东人、镇守沂州地方总兵李克德、分巡青州海防道周筌、周亮工,辽东人、青州府知府张文衡、曲允斌,以及青州府、诸城县和其他一些地方金姓宰官均为五莲山护法捐款。泰雨将这些钱,用于寺庙和山上其它建设,修筑了寥天阁,御幡楼,修复绕光明寺东西北三面的林凤径,凿山西北,创精舍数楹,山外置常住田等,使“贮藏有阁,会食有堂,饷宾有所,登眺有筑”,昔日的五莲山增光添彩,光明寺名声更加远扬。泰雨朝中有人,地方上有靠山,腰中有钱,又名声大震,非一般和尚相比。上下山时,鸣炮九响显威风,仪仗列队示礼仪,当地官员也需仰视。泰雨于康熙十四年九月八日患病辞世,世寿65岁,葬于其庄田林泉西北会稽山麓。
  三、廉溪和尚传略
  廉溪和尚,法号绪让,字廉溪,俗姓安,日照秦家庄(现属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人。清同治年间生,1944年前卒,是光明寺未代住持僧。绪让住持光明寺期间,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风潮迭起的年代。他为保护寺院不受或少受损失,尽到自己应尽的努力。民国年间,有人想砸毁寺庙。绪让赶到南京,拜见了政府首脑蒋介石,蒋介石保护了这座寺庙。绪让从南京带回了两块大印,一块为“山东省佛教协会诸城分会”,另一块为“山东省佛教协会日照分会”。绪让因此在佛教界享有盛名。绪让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早在民国初年,就在常住处潮河镇上办起小学,俗称“廉溪小学”,以寺庙为校舍,从寺院收入中开支教员的薪金和办公用费。学生大都来自周围村庄农户,有些则为寺院的佃户,寺院免收学费和住宿费。学校为完全小学,多时达6个班级,二三百人,教员八九人。绪让自任校长。该校直办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该校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学生通过参加“童子军”“讲演团”,参加抗日爱国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
  绪让的侄子安子璋从小被绪让收养,还被选送到诸城十三中学学习,由于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于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五莲山区第一个共产党员。安子璋入党后,积极在五莲山光明寺的和尚、雇工和周围村庄佃户中发展党员,于1931年春成立了五莲山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一中共诸城特别支部,安子璋任书记。同时,积极筹备革命暴动。为解决武器,收缴了山上绪让的12枝枪,卖了绪让在潮河的树,到青岛买了枪支和弹药。对这些活动,绪让没有强加制止。1932年10月,由中共日照中心县委领导的农民暴动爆发。由绪让的同族、县委书记安哲和安子璋等人带领的暴动队伍经两城到达光明寺佃户村潮河和林泉,就住在寺庙里,同时将庙里的粮仓打开,分粮济贫。队伍到达五莲山后,又以光明寺为指挥阵地,与围剿之敌周旋。对这次革命暴动,绪让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当革命暴动失败后,安子璋同转移到大连市的同志被捕,绪让花了300块大洋才将安子璋营救出狱。绪让对穷苦百姓乐善好施,对佃户收租量一般较少,有些贫困户交租确有困难,他就减免。他可怜穷人,低价卖给穷人不少土地。平日,有上山进香或打柴拾草者,他让寺庙免费供应斋饭;群众有什么困难有求于他,他尽量帮助解决。过年,佃户的孩子到他那里磕头拜年,他也都一一分钱。他长期住潮河镇,他给人们的印象是慈善、和蔼、近人,大家都愿意接近他。他虽然生活上有些奢侈腐化,对下属管教不严,但他本人在群众中没有民愤。昌瑞 字现云俗名王加涛一九八二午一月二十五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 一九九九年四月八日在山东省五莲县光明寺礼上觉下照法师剃度出家。
  昌普 字现能俗名张永华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 二000年七月六日在山东省五蓬县光明寺礼上觉下照法师剃度出家
  昌亭 字现柱俗名王小均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一九九九年七月在山东省五莲县光明寺礼上觉下照法师剃度出家。
  昌道 字现光俗名陈瑞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些于江苏省姜堰市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八日在山东省五蓬县光明寺礼上觉下照法师剃度出家。

 
 
 
前五篇文章

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祖庭巡礼-雪峰寺

佛画的种类

北凉的弥勒净土思想及其禅窟造像

新疆佛教寺院遗址研究概况

 

后五篇文章

佛教四大圣地之首——五台山

《入菩萨行》论造论者--寂天论师七种稀有传记略说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初步探讨当代寺院的道风建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