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教旅游项目的开拓(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随着人们到寺院旅游观赏兴趣的增加,佛教旅游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有2000余年灿烂而丰富的佛教文化,众多的名山古刹,展示着佛教旅游将更加深入发展的美好远景。因此,对于一些民间流行的朝山进香、礼佛上供、参加佛事活动等等,我们如能加以组织引导,则既能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还能使信仰佛教的游客满意。这方面的项目,有的旅游部门可以单独经营,有的旅游部门可与当地佛教协会联合组织开展,有的则可以由佛教协会单独组织,甚至对某些项目有兴趣的游客,也可以三五成群自愿结合,自定计划进行,同样也会有不小收获的。

  从长期以来佛教旅游情况来看,下列项目是可以进—步开拓的。

  1、名山访胜游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许多名山,诸如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蛾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与天台山、江西的庐山与云居山,既有秀丽旖旎的风光供游览,又有众多的古刹名寺可观瞻。尤其是五台、峨眉、九华、普陀素有“佛教四大名山” 之誉,扬名海内外,我们可以顺路前去环游访迹,也可以单独瞻礼其中的一大名山。一般说来,去名山访胜,组织单位要配备好熟悉该山情况的导游,一面陪同游览,一面为大家介绍名山历史、文物古迹、古刹高僧、历代名人题咏、民俗风情等等。通过旅游,将名山丰富的文化艺术瑰宝和盘托出,使游客对我们国家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精华之一——佛教文化的历史、建筑艺术等有新的认识。而且在此之中,还可以瞻仰历代高僧的遗迹风范。如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金地藏肉身灵塔,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庐山慧远大师所凿莲池与舍利塔,云居山上虚云和尚茅蓬、舍利塔与纪念堂等,都可前去观瞻,从中不但对所景仰的前贤大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游览很多的名胜古迹。

  2、朝山进香游

  春节后一直到清明节前后,是我国佛教信众传统进香旺季。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成队的信佛群众不仅仅是香客,而且是一支充满游兴的旅游者队伍。旅游部门可以与当地佛教协会联合组团,开展“朝山进香旅游”,为去古刹大寺的香客提供方便,并安排素食、住宿寺院,礼请方丈或其他法师讲经与开示等项目,同时随同配备对佛教知识有一定造诣的导游全程服务。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方便了信众香客,又可以消除其封建迷信成分,不仅使他们在宗教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而且,还可促使宗教活动正常化,并能实行文明上香,注意安全用火,对保护文物古迹发挥更大的作用。

  3、佛事活动游

  我国佛教宗派主要有八宗,禅、教、律、净、密……它们各具参加专修念佛,听讲开示。另外,也可以到云居山真如寺瞻观僧人们“农禅并重”的实践,亲见样板丛林之新貌。总之,以观瞻寺院佛事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既可以让信众沐浴法乳,得到启迪,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他们的信仰要求,增强正信的大愿。

  4.佛教建筑观赏游

  2000多年来,我国历代佛门四众弟子与其他劳动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创建了许许多多的佛教建筑,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用数字难于表述的物力、财力,因而,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佛教古建筑群。在峰峦叠翠、·幽谷奇岩之中,坐落着幢幢碧瓦黄墙,雕梁画栋的殿堂楼阁,千姿百态的佛窟,形式各异、数目众多的佛塔。认真地去观赏历代佛教古建筑,研究它们的特色、构成材料、建造工艺与风格,不仅是很好的享受,还能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可以扩大知识面。

  一般说来,进入寺院之后,漫步于殿堂楼阁之间,看到的是一幢幢独立建筑物。然而我们若是登高揽胜,鸟瞰全寺,立即会领略到全寺建筑群体布局展现出来的艺术性与整体性,是那样的完美。大雄宝殿坐落在建筑群体正中中轴线的重心位置上,其他殿堂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地配置恰当,错落有致,对称标准,顿时“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油然而生。

  如有兴趣,再对大雄宝殿建筑风格与工艺进行一番欣赏,取数个寺院大殿样式略做比较,就不难看到只是将其脊、梁、屋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就建成了歇山式、庑殿式、悬山式、硬山式等多种样式,呈现不同艺术美。

  假设还有进—步的兴趣,我们再仔细观赏一下,大雄宝殿中诸佛像的塑造工艺则各有千秋,风格多样。从材料的选用,内架的搭设,泥胚的塑造与加工,直至加色绘彩,金箔镶贴等多道工序都有着很深的学问,值得探讨。更有趣的是,各殿堂中佛像大多塑造在莲花座上,而莲花座又都是以—层或数层须弥座为台基。

  须弥座,也称“须弥坛”、“金刚座”。本是古代印度佛教教义中的须弥山上的一种佛座造型,随着佛教传人我国后,经过与中国传统台基基座形式相结合,形成上下有凹凸嵌线中间束腰并施以雕饰的基座。对于这种基座,不同朝代有相异的造型,如在魏晋时期石窟中所见,形式较为简单,上下的线道只是方角式的层层支出,后来逐渐出现了圆顺线条的“莲瓣”枭混、卷草纹饰等。到了唐代以后,造型工艺又更为复杂,增添了较华丽的装饰,在基座上设有分格小立柱,内镶“壸门”,门内刻塑有力神或飞天图案。进入元代,则出现了简化趋势,束腰的角柱成了“巴刺马”式样,壸门及其内人物雕像多不使用。时至明清,造型又有变化,较为明显的是束腰变矮,有的甚至减为一道线,而莲花瓣则增肥加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花纹。据有关史籍记载,自魏晋时期须弥座随着佛教特别是佛像的塑造传人我国之后,即受欢迎,不但寺院中多有建筑,而且在世俗社会的大型建筑物上也争相使用。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以至近现代社会,这种须弥座的使用更为广泛与普遍,北京故宫太和殿、太庙、九龙壁等建筑台基都是须弥座。所以,我们在寺院观瞻时,看到触目皆见的须弥座,若对其由来与发展作一番思考,那也是很有意义的。不仅如此,我们若推而广之,对寺院种种建筑都进行一番探究,相信既可以加深对佛教的认识与了解,又能够增长不少建筑学,特别是古建筑学的知识。

  5、佛教诗文欣赏游

  天下名山僧占多,一句话准确点明寺院所在多为锦绣佳境。因此,相对于繁杂纷纷的世俗社会而言,寺院的静谧环境,自古即为学人士者所羡慕。于是登临游览,朝礼上香,交结方外之友。与此同时,对各地寺院吟咏描绘的文字之作,也就大量出现。所以,我们去寺院游览观瞻的同时,结合历代文人墨客对该处所题咏的诗文作品,作一番品味欣赏,那自然是情调高雅,令人心旷神怡的乐事。

  “一片楼台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瀑花飞雪侵僧眼,岩穴流光映佛颜。”(苏轼)精炼的语句,准确的描绘,展现了深山古刹的全景,读之令人向往。“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王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几笔勾勒,佛寺的黄墙碧瓦,静寂无声,呈现眼前,宛如一轴美妙的寺院风光画卷尤其是读到那些咏颂名刹大寺的著名景观,诸如“雁塔晨钟”、“寒山夜钟”、“草堂烟雾”、“马寺钟声”等等的诗文,更是绘形描色,教人顿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历代寺院咏颂诗文中,既有以寺院景色环境为题材的,也有不少富有哲理,甚至是禅意幽邃的良句佳作。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山峰谈哲理,寓意深刻,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

  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在颂咏寺院的诗文作品时,也可以领略到不少前哲古贤的风范懿行,在江西云居寺山真如禅寺内有一块“谈心石”,旁侧刻有当代高僧虚云和尚题的一首诗: “坡老崇佛夙愿深,谈心石上畅幽情。碧溪桥畔留古迹,云经卷舒本无心。四海欢腾共天日,泽被苍生庆和平。信义真诚曾留带,云辟溪桥标印名。”此中既追述了“谈心石”的由来,又浓墨重彩地记载曾执掌云居山真如禅寺法席数十年的佛印和尚,与名士苏东坡之间的深情厚意。读之,无不为之感叹。

  因此,到寺院游览观瞻的同时,对历代题咏的诗文作品进行品味欣赏,既可得到文学的熏陶与修养,对于增长我们的历史与佛学知识,也大有裨益。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名山古刹漫游》林克智)

 
 
 
前五篇文章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游鸠摩罗什法师塔院

佛陀圣诞与供奉佛指舍利的历史意义

广济寺与赵朴初

广济寺寺宝傅雯指画《胜果妙音图》

 

后五篇文章

玄奘三藏和奈良药师寺的法缘

清初丹霞山别传寺诗僧简述

燃灯寺古今

川密造像艺术初探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