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犹有慈云庇人间――记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犹有慈云庇人间――记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
  ◎廖自力
  二〇〇年六月四日,借重庆罗汉寺智丰大和尚升座因缘,我随《香港佛教》杂志总编辑秦孟潇居士、执行编辑张芸居士等一行,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市。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多次亲近当代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慈云寺方丈惟贤长老。对秦老来说,是故地见故人,百年如一瞬;对我而言,则是吉时闻吉音,一瞬似百年。
  多有见闻感慨,兹录如下。
  弘人间佛教 扬太虚精神
  刚下榻酒店,秦老就急着想见老学长――惟贤长老。
  随行人员说:“惟贤长老房间现在有很多人!他说晚上来见你们。”
  到了晚上十点,惟贤长老仍未来。期间秦老不断地问:“惟贤长老怎么还没来?”最后随行人员说:“惟贤长老怕影响秦老的休息,明天上午再来。”
  秦老和惟贤长老当年同是太虚大事创办的汉藏教理院的学生,尽管五十多年来,一个在大陆饱受牢狱之苦却不改初衷,坚定地弘扬人生(人间)佛教,一个在欧风美雨的薰陶下始终不忘太虚大师的教导,坚定地实践佛教人生,师出一门,殊途同归,其同窗同道情谊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天上午早餐后,惟贤长老准时来到秦老的房间,惟贤长老马上就要过八十八岁生日了,但他的精神矍铄,声音爽朗,思维敏捷,幽默风趣。他坐在我们面前,既像一部历史典籍,也像一部开心词典。
  寒暄没几句话,惟贤长老的话头便落到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上。他说:“我们现在要讲,就要讲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要写,就要写太虚大师的爱国精神。”
  他说:“当年太虚大师创办重庆汉藏教理院,培养了很多学生,很多都成了高僧。像法尊啊、法舫啊、印顺啊……”
  秦老忙接口说:“还有您老人家。”
  惟贤长老笑着说:“我不算什么,小学生!”
  在坐的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说:“我的师父茗山法师,也是太虚大师在武昌佛学院的学生。”
  惟贤长老说:“我到汉藏教理院时,只有十多岁,太虚大师给我们讲菩萨学处、入菩萨行、人间佛教等,他经常叫我到他的精舍去开小灶,就是个别教育,问我戒律学得怎么样,唯识学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秦老说:“你是智慧第一。”
  惟贤长老(一笑)接着说:“后来太虚大师离开了縉云山,去了上海,我们还经常通信。”
  谈起恩师太虚大师,惟贤长老充满着缅怀之情。他说:“现在中国的佛教教育,都离不开他这个人间佛教的系统。为了实践这一理念,他创办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解放后中国佛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法尊法师,都是这个系统传承下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太虚法师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佛教。”
  惟贤长老说:“武汉武昌佛学院,有个静莲庵,后面有座塔,里面有太虚大师的舍利,还有许多法器,是太虚大师的真身舍利塔。文革时期,那里是一个兵工研究的地方,所以没有遭到破坏。”
  秦老说:“香港也有一座太虚大师的舍利塔,年久失修,只有一个老和尚守护,真的应该发心把它修缮起来啊。”
  我心下思忖:太虚大师当年提出的人生佛教(后发展成为人间佛教),本意是要将佛教从鬼神信仰中拯救出来,认为佛教是人的佛教,而不是鬼神的佛教,人成即佛成。而现在一些学人,却妄以为佛法在人间,乃是教人不要出离,以致于身虽出离,而心不出离,实在是大谬也。
  我因五月份去了趟韩国,参访了韩国的一些寺庙,有两个深刻的感受,一是韩国的佛教仍秉承大唐古风,注重真修实学,不做佛事经忏,应是人间佛教的典范;二是韩国的政府,把寺庙当成中小学生学习的基地。我们所到的寺庙,到处都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学习,而绝非只是一个旅游景点。
  我把这些见闻给惟贤长老说了。惟贤长老高兴地说:“我到韩国去参访时,见到韩国的文化部长,他跟我说了一幅对联,叫做:佛音广扬三千界,法水奔流五大洲。佛法在人间嘛,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佛法,有苦难的地方就会有法音。”
  正是:佛法在人间,世出不二音。
  苦海作舟楫,光明破迷情。
  荷如来家业 行菩萨大道
  第二次与惟贤长老叙谈是六月六日下午。当天上午,罗汉寺举办了智丰大和尚升座法会。
  落座后,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说:“升座法会非常圆满。”
  惟贤长老说:“这是一个盛会。”
  秦老说:“是罗汉寺解放以来的第一大盛会。”
  惟贤长老说:“一是政府的支持,二是诸山大德的支持,三是大居士的支持。”
  传义法师说:“还有您老佛光普照。”
  惟贤长老对传义法师说:“五月份你们药师殿开光,曾答应要去讲经。因为病了,没有参加到,很对不起。”
  传义法师说:“佛教讲因缘,您以后还是要去毗卢寺讲经的。”
  惟贤长老说:“会有因缘的。当年太虚大师在南京的时候,给蒋介石讲了心经。蒋介石听了以后,召集国民党五大院的院长都去听。太虚大师就给他们讲了《佛陀学纲》,就是在毗卢寺讲的,影响很大。太虚大师创立的世界佛教苑,中国联络处也是设在毗卢寺。”
  秦老说:“前有大师,后有来者,中国佛教的中兴,就要靠传义法师这一代年青的法师了。”
  惟贤长老对传义法师说:“你是一个罗汉相。”
  秦老对惟贤长老说:“您是当代第一阿罗汉。”
  又说:“罗汉是供起来的,不动。您这个罗汉到处走动,是菩萨,走动的罗汉就是菩萨。”
  惟贤长老说:“学佛就是要学菩萨,当年太虚大师教我们入菩萨行,既要有菩萨慈悲济世的情怀,还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样才能荷担如来家业。他自己就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典范……”
  大家都恭敬地倾听惟贤长老的开示。惟贤长老说:“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军政府很极端,拉青壮年僧人去当壮丁。我晓得这件事后,就向太虚大师禀报,太虚大师听了后忿气得很,他就马上给蒋介石写信。他说这是对佛教很大的侮辱,他说可以组织僧人去搞救护,哪能拿枪直接上前线呢?他说,这个愿望达不到,我情愿拼掉这样老命。他给蒋介石上书,我是亲眼看到的,我是历史的见证人……
  “我当时也跑到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去反映情况,当时一个官员说:‘你们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太虚大师听了我的禀报后,对我说:‘下次见到那个官员,你就这样跟他说——一个强者,一个弱者,强者把弱者压在地上。弱者在地上呻吟,强者反而说:你为什么不自己起来?弱者说:你把我压在地上,我怎么起来嘛。’太虚大师说:‘你去讲给那个官员听,就说是我讲的。’你看他的精神多了不起。蒋介石看了太虚大师的信后,马上责令军政部改正,使许多僧人幸免于难。”
  秦老说:“当时有一位法师,叫悲观法师,他当时是搞救护的,从上海到武汉,一直到重庆,最后去了台湾。由于太虚大师的呼吁,僧人的命运改变了,他就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改叫乐观法师。”
  惟贤长老说:“当时重庆的情况非常糟糕,经济给封锁了,粮食很困难。太虚大师就突破这个封锁,向国家呼吁。在他的呼吁下,国家给了很大的帮助,缙云山的补给源源不断。当时重庆是陪都,政治界、文化界、经济界的名人都去见他,缙云山成了文化名人集中的地方。”
  传义法师说:“听了您老的开示,真是不虚此行,对太虚大师也更加敬仰。”
  正是:一山入青天,万流归碧海。
  万事随烟散,真心付如来。
  淡宁契佛旨 明敏融真如
  六月八日中午,惟贤长老在饭店设素宴为秦老一行饯行。寺院里给惟贤长老准备了几道私房小菜,惟贤长老也叫侍者一并带到了饭店。饭店的菜尚未上来前,惟贤长老便站起来,用汤匙将私房小菜分送给大家。
  我笑着说:“长老施食,既施法食,也食段食,连私房小菜都施出来了。”
  惟贤长老说:“我是供佛呢,你们都是未来佛啊。”
  席间,有人谈起当前佛教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秦老禁不住激动地说:“我要炮轰!”
  惟贤长老说:“不要炮轰嘛,战争都过去了。”
  秦老说:“当年,河南开封的相国寺,庙产都给人占了,在庙里搞舞厅。庙里的和尚都没办法,无可奈何。我就是用炮轰把它轰下来的。”
  惟贤长老说:“时代不同了,要与时俱进啦。以前要用‘炮轰’才能解决问题,现在用春风细雨也可以解决问题嘛。”
  秦老说:“当年太虚大师护持佛教都能以死相拼呢。”
  我说:“秦老是要示现忿怒金刚相。”
  惟贤长老说:“还是要讲和,最好是示现慈悲菩萨相。要以温和之笔,写锋利之文。”
  我趁机说:“能不能请惟贤长老题个词?”
  惟贤长老爽快地答应了,向侍者要了张便纸,写下二行字:
  以温和之笔
  写锋利之文
  惟贤长老说:“当年太虚大师为汉藏教理院题写了院训,叫做‘淡宁明敏’。什么叫淡呢?淡就是要淡泊,不要被物质所俘虏,这是讲戒。现在有些人,他知道佛教很好,他想学佛,但他不想持戒,这哪行得通呢?学佛就是要持戒第一。什么叫宁呢?宁就是宁静,宁静致远嘛,这是讲的定。学佛要修禅定。明呢,就是明白,这是指慧。做个明白的人不容易啊,很多人迷了一辈子都不明白,总在轮回之中。要明白什么?要明白因果,明白事理。明白了就是开悟。不明白就是痴迷。再说敏,敏就是讲什么呢?敏,就是讲敏锐、敏捷、灵敏。这是指行。要做到灵敏通达,很不容易啊。譬如说,同样的一句话,跟甲说是对的,跟乙说就不对;今天说是对的,明天说就不对;在这间屋子里说是对的,在那间屋子里说就不对。为什么呀?要当机呀,是人弘道,不是道弘人。所以这个行一定要灵敏通达。”
  说到此,惟贤长老停下来,问我:“淡宁明敏,你记住了没有?”
  我说:“我都记在心里了。”
  惟贤长老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就好,你们都要记住,这四个字,影响了我的一生啊。你们不但要记住,还要宣扬出去。”
  大家都说好!
  我深深地感恩惟贤长老的当机言教。我也深信,太虚大师在战火之中播下的菩萨学处的种子,通过惟贤长老等老一辈高僧,和新一代大德们的努力,必能在当前乃至久远的将来,都会、都能、都将开花结果,且永世不竭。
  正是: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有菩萨之行者。
  又曰:淡宁契佛旨,明敏融真如。
  碧海证自性,丹心印太虚。
  (本文载于《香港佛教》2007年第3期)

 
 
 
前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史讲纲

中国佛教与茶道

佛寺与生态伦理

中国佛教艺术概论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秘藏文物是怎样发现的

 

后五篇文章

持松法师年谱(2)

持松法师年谱(1)

兴福寺内的持松法师墓塔

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大理宾川鸡足山

慧峰佛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