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临海佛教简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临海佛教简史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临海佛教也不例外。经历了初传、发展、鼎盛、衰落四个历史过程。临海佛教起源于何时,史籍似无确载,一般均认为晋太康中(280—289)所创的涌泉寺,为临海佛教之始。但佛教到底什么时候传入临海,历来并无明证。事实上,佛教在临海的流传,应该早在晋太康之前。这不但能从一些零星的文献中找到一些线索,还可以在许多考古资料上得到证实。
  佛教是汉代传入中国的,据《三国志》裴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云:“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说明早在公元前二年,佛教就似乎已传入中国汉地。至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先有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并以赎罪之黄缣白纨“以助伊薄塞(居士)、桑门(沙门)之盛馔”;继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西域,带回经书和佛像,建白马寺于洛阳,并且首译《四十二章经》等等。但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临海所处的东南沿海一带无关。东汉灵帝时(168—189),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安世高游历会稽(今绍兴),并传道于邑人陈慧。虽此举没引起多大的影响,但毕竟为稍后佛教的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献帝兴平元年(194),临海近邻的仙居石牛之北创建了佛寺,号“石头禅院”。这是东南沿海一带最早创建佛寺的记载。
  三国时期的佛教比两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国孙吴时期由于江左的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加上吴主孙权等帝王对佛教的支持,而刚刚开始发生的玄学思潮,也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就在这个时候,佛教开始进入了广泛传播的阶段,其标志即为佛经的翻译和佛寺、佛像的大量出现。最具体的表现,为南来的康僧会在建业等地“设像行道”。这时,与临海相邻的天台和黄岩,均创建了数目不等的佛寺。黄岩在临海之南,天台在临海之北,临海居两者之中,佛寺与僧人之间的活动,临海不可能不受到一定的影响,可惜的是临海三国时期的佛教活动未可考于史籍。
  西晋是临海佛教的初传阶段。西晋一代,临海有佛寺二所,即建于晋太康中(280—289)的涌泉寺和建于永康中(300—301)的灵穆寺。以有典可考记,这是临海佛教起始的标志。事实土,西晋的临海佛教不仅仅是表现在二所佛寺的创建,而在其它方面也有所体现,如临海博物馆所藏西晋初年的“魂瓶”。该“魂瓶“出土于红光镇下白岩村,虽只余顶部,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下层塑有一尊佛像。这尊佛像具有典型的袜菟罗风格,后有头光,手作“法界定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魂瓶”上堆塑佛像,足以说明佛教深入民间的情况。
  东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更是临海佛教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时,佛寺已由西晋时的二所增加到十五所。许多著名的寺院,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如现存的法轮寺、证道寺、延庆寺、云岩寺,以及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师出家的摄静寺等。遗憾的是这一时期文献中绝少有僧人及僧人译经、弘化的记载。名号履里可考者仅应俊、法宗、慧明三人。应俊,里籍及生卒年代不详,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创建了临海惠因寺。法宗,临海人,活动于南朝刘宋时期。博通《法华》、《维摩》,长于弘化。初于临海出家,后居剡中(今嵊州)“法华台”,从其所学有士大夫及庶人三千余。慧明,康居人,世居东吴,南朝齐时僧人。幼年出家于临海章安东寺,潜心于“佛性”的研习和传播,影响颇大。从现存文献记载来看,应俊生平无考,慧明时代稍晚,而临海人法宗则无疑是临海佛教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高僧。
  隋唐五代是临海佛教的鼎盛阶段。大批僧人居住或往来于临海弘扬佛法。据载,隋末有智颉、智越、灌顶、智璨,唐有怀玉、思托,五代有景霄、宗清、可周、幼璋、彦求、德韶等,皆其著者。隋代著名僧人、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  ,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佛教中国化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台州佛教的发展更是影响巨大。陈太建十三年(581),应陈宜猛将军、临海内史计尚儿之请,至临海州府转法轮,讲《金光明经》至《流水晶》。并以身衣劝人赎沪一所,为放生池。经宜讲经典共赎得江溪沪业五十五所,三百余里江溪皆成放生池。自此开佛教寺院放生池之先河。智越、灌顶、智躁均系智  弟子,同为临海人。智越为天台宗总本山国清寺首任住持,灌顶为天台宗第五代祖师,而智璪则为国清寺僧使,三人佛法高越,各具大名声。怀玉则是盛唐时代净土宗的著名僧人,居临海涌泉寺修持将近四十年,每日“念弥陀佛五万”,一生“诵净土诸经通三百万”。思托为唐临海龙兴寺(时称开元寺)高僧,其学兼通天台与南山。跟随其师鉴真和尚,前后六次东渡日本,广弘佛法,撰写僧传,创日本雕塑“唐招提派”。又唐临海人清观,一生弘扬天台之学,为天台国清寺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昭宗曾宣赐紫衣,作为对他的嘉奖。景霄、可周、彦求,皆为五代律宗大德。景霄有《行事钞简正记》二十卷行世;可周著有《音训》五本,《解法华经序钞》一卷;彦求曾主临海六通院,为钱俶所重。宗清为青原行思下三世法嗣,出道后住临海六通院,吴越王屡问心要,并赠“大师”号。幼璋,传禅宗曹洞一派。唐咸通十一年(872),于临海静安乡创福田院以居,人称“增悲大王”。德韶,为禅宗法眼一派承先启后之领袖人物。曾居临海多福院弘法,并重建保宁广福寺,创白塔,同时为天台宗之中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隋唐五代,临海境内的佛教宗派有天台宗、律宗、禅宗之曹洞、法眼等,其中最盛者,当首推天台。
  隋唐五代时期,临海建有大批寺院,总计隋唐三十三座,五代三十五座。主要有龙兴寺、宝城寺、祈圣寺、净信寺、崇福寺、广福寺、资瑞寺、真如寺、楞伽寺、延丰寺、妙缘寺、惠安寺、定业寺、多福寺、褒忠显绩寺、妙果寺、大安寺、福田院、振兴寺、多福院、法安院、普明寺、保宁广福寺、净土寺、慧门寺、资圣寺、昌国寺、保福院、澄灵寺、庆恩寺、鸿祐寺、龙华寺、顺咸寺、兜率寺等。最具代表性的为龙兴寺、资瑞寺、福田寺、多福院。龙兴寺原为唐中宗敕建的神龙寺,后易中兴,景龙三年(709)始改名“龙兴”。开元(713-741)中又改名“开元”。该寺是台州僧司的驻锡之地,亦是台、临佛教的中心寺院。资瑞寺在康谷,唐元和六年(811)僧重济建,高僧大德多以此为居。福田寺建于唐咸通三年(862),为名僧幼璋所创。多福院在白沙,后唐长兴四年(933)国师德韶创居之。
  值得提出的是,临海佛教在当时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首先是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日本时曾驻锡临海龙兴寺(时称开元寺)。而其弟子思托,即为龙兴寺(时称开元寺)僧,最终随鉴真东渡日本成功。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第一位赴日的临海高僧。其后,日本天台宗创始人传教大师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十一月五日至二十一年(805)三月,在临海龙兴寺学习天台教义并抄写台宗教典。三月二日于寺之极乐净土院从道邃和尚授圆教三聚大戒。最澄入唐留学“天台”,大部分时间是在临海度过的。最澄的弟子圆珍,于唐大中七年(853)入唐,亦曾在临海龙兴寺(时称开元寺)挂单求学。可见,唐代临海龙兴寺(开元寺),不仅是临海佛教的主寺,也应该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之一。
  宋元时期,同样是临海佛教的鼎盛时期。续有大批僧人住隐临海,知名者也不少。其中宋代最著名者为慈云遵式、神照本如、法真处咸、神悟处谦、慧因择交、楂庵有严、智涌了然等。遵式,宋代天台的著名高僧,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尤精忏仪,于天台宗贡献颇巨,世称“百本忏主”,又称“慈云忏主”。著有杂著《金圆集》、《天竺别集》等。曾于宋咸平五年(1002),主临海东掖山,率众修念佛三昧。本如,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之三大弟子之一。通台宗三观十乘之法,树山家大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出主临海东掖山承天寺,广弘天台学说达三十年。并结白莲社,创白莲寺,自成天台山家白莲一系。人所共仰。处咸,神照本如之弟子,曾代师讲论,道俗闻之,心容俱服。后主临海白莲寺五十年之久,著有《三慧论》、《光明十愿王》等。处谦,天台宗高僧神照本如之徒。曾主临海东掖山白莲寺凡十七年,法道大振。有《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解》等著作行世。择交,天台宗高僧,师事于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得其心要。宋天圣二年(1024)主临海惠因寺,大讲天台学说。有严,神照本如之徒,得师学,精通天台“一心三观”之道和“法华三昧”之行。宋绍圣中(1094-1098),拒主能仁寺,乃隐居东掖山东峰“楂庵”。二十年间,专事净业。有《心经注》、《法华文句记笺难》等行世。了然,天台宗高僧,世称虎溪尊者。一生博通经史,精弘台学,曾主临海白莲寺二十四年,学者归之约五、六百人。有著述《虎溪集》、《止观圆宗记》等行世。元代著名高僧有一山一宁、绝宗善继、无尽祖灯。一宁,临海人,临济宗著名高僧,曾为“江浙释教总统”。一生博学多才,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又工书法。元大德三年(1299)受遣至日本传法,留居日本近二十年,在日所传禅学法系,为日本禅宗二十四个流派之一,号“一山派”。善继,天台宗高僧湛堂性澄之徒,嗣为天台宗第二十六世。元至正四年(1344)主临海东掖山能仁寺,提倡宗乘,学者归之。有《法华妙玄文句》等行世。祖灯,嗣日溪得道,传禅宗临济一脉,于元延祐元年(1314)住临诲云峰证道院,潜心苦行,影不出山逾五十年。此外,宋代尚有重机明真、明智祖韶、临海慧舟、超果惟湛、居士左伸、寿安良弼、净住思聪、真教智仙、白莲梵章、行人能师、普安惟德、山堂元性、虚堂本空、法照中皎、证悟圆智、牧庵有朋、石头自回、兜率善戒、月堂慧询、石窗法恭、拙庵德光、遂翁处良、月溪法辉、白莲法希、白莲法雄、浙翁如琰、退谷义云、妙峰之善、同庵允宪、嘉枯长吉、白岩日损等高僧,住临海弘扬佛法。元之雪岩祖钦、横川如珙、秋虚善人、筠岩太节、了堂唯一、舜田明孜、无旨可授等,皆尝居临海弘法。
  宋元时期,临海又新建了一批寺院,据不完全统计,有六十六座之多。主要有:弥陀院,钱俶建,创于宋建隆元年(960)。重元寺,建隆四年(963)建。资粮院,建隆四年(963)建。妙智寺,建隆四年(963)建。上方资国院,建隆中(960-963)建。云水庵,建隆中(960-963)建。普明寺,乾德二年(964)建。光相院,乾德四年(966)建,为傅光相道场。永福院,乾德五年(967)建。永庆寺,郡守钱昱建,成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法海寺,太平兴国七年(967)建。无量寺,景德中(1004-1007)建。普贤寺,大中祥符元年(1008)建,鹫峰寺,大中祥符元年(1008)建。永宁寺,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小能仁院,大中祥符三年(1010)建。灵峰寺,大中祥符七年(1014)建。灵龟庵,大中祥符九年(1016)建。般若寺,庆历间(1041—1048)建。显孝南山寺,嘉桔八年(1063)建。其中能仁寺与白莲寺,是临海宋代地位最高,名声最大的佛教寺院。能仁寺,旧名承天,宋代所创,始建年代不详,为天台宗山家派白莲系祖庭,显赫一时。白莲寺,旧名白莲庵,庆历五年(1045)为能仁寺主神照本如所创。与能仁同为天台山家派白莲系祖庭,号“东掖两宋元时期,临海最兴盛的宗派为天台宗,次为禅宗之临济和扬岐,其它宗派基本上没有位置。天台宗以拥有大量的寺院和大批僧人,执临海佛教之牛耳。天台宗在临海的兴盛是有其原因的,一是统治集团的有力支持,二是名僧神照、本如的努力。神照在乃师知礼建立山家法统成功的基础上,继承了知礼的山家学说,成为了知礼的三大传人之一。本如在临海东掖山建立了弘扬天台学说的基地——能仁寺和白莲寺,以此全面阐发天台宗的固有观点。本如严格按照知礼之“代代须得素业天台智者教乘,实有戒行,学众咸愿者,住持此院,继续演讲”和“勿事兼讲”的要求,积极大力宣传天台宗的“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经本如的不懈努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能仁寺和白莲寺名僧云集,学者归信。成为了宋代弘扬天台宗的一个基地。并影响着整个宋代临海佛教的发展。禅宗之临济和扬岐,在这一时期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分别出了名僧横川如珙、雪岩祖钦、无尽祖灯、石头自回、无旨可授等。但比起天台宗的兴盛来,是不可同日而喻的。
  宋元时期,特别是宋代,临海佛教寺院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寺院拥有大量的田地和山林,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临海的僧尼为七百六十九人,而一百二十六座寺院所占有的田地和山林,达到了九万一千七百一十亩,其中田四万五千一百三十五亩,地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五亩,山林二万八千三百二十亩。并有寺基六千五十二丈。以人均算之,为田五十八点七亩,地二十三点一亩,山林三十六点八亩。这些田地和山林,主要为一些大寺院所拥有。如拥有一千亩田地以上的寺院即有:报恩寺“田六千五百六十五亩,地四百七亩”;惠因寺“田二千六百八亩,地三百九亩,山林四百九十三亩”;衍庆院“田一千五百六十八亩,地一千一百五十四亩,山林二千六百六十八亩”;真如院“田一千一百一十四亩,地一百四十一亩,山林五十三亩”;能仁寺“田二千六百七十三亩,山林三十三亩,山林八百四十亩”;白莲寺“田二千四百三亩,地二百四十二亩,山林三十三亩”;灵鹫院“田一千四百八十亩,地一百二十一亩,山林十二亩”。寺院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则为租佃制。如南宋景定二年(1261)正真院就增“开田租十五石”。除田地和山林以外,寺院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园、林。如普济寺“侧有井,井口有亭,……地多梅花”。开福院“旧有白莲堂,……旁地号鹭鸶林”。瑞相寺“寺有牡丹甚盛,每当春融花雨,郡之文士必挈伴来游”。寺院的园林一般说来,它们更多的是作为玩赏的场所,但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成份。
  明清时期是临海佛教的衰落时期,见于记载的僧人极少。明代尚有名僧全室宗泐和继起弘储,而清代则无可称者。宗泐,字季潭,别名全室,临海人。出家郡之天宁寺,精研佛典,造诣甚深。明洪武初(1368--1372),以品行高洁,诏主金陵天界寺,道法盛极一时。后奉使天竺,访求遗经。洪武十五年(1382),授僧录右善世。一生精通诸子百家,工书,善诗。其诗风骨高骞,被誉为“博远古雅,当代宏秀之宗”,朱元璋呼之为“泐秀才”。著有《全室外集》、《西游集》等。弘储,师事汉月法藏,得其宗要。明崇祯十五年(1642),住临海东掖山能仁寺,大弘佛法,东南衲子,俱为倾倒。清顺治七年(1650),主临海天宁寺法席,历时五载。弘储内外典兼通,能诗文,工书法,学者目为龙门。有<语录)百卷传世。
  明清时期,临海佛教寺院大部年久失修,渐至废圮。但新建的也不少,计有:明代十一座,清代五十三座。只是这些均为民间的兰若和堂院,已无复往日的气象。
  民国时,临海佛教更趋衰微。僧无名僧,寺无完寺。八十年代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旧存的一百零五座寺院庵堂才恢复了生气,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龙兴寺(天宁寺)、延恩寺、法轮寺、三峰寺、弘法寺、庆国寺、延庆寺、弥陀寺、锦云寺、小固岭堂等被列为临海市佛教活动场所,并有所扩建。

 
 
 
前五篇文章

东南亚佛教史

修行要度越的一百六十个心相

形神论嬗变略说与中国画的路向

印度Chandel教授:佛教与马克思主义可以互相交流

心广法师:佛教徒要众志成城,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

 

后五篇文章

对隋唐时期佛教兴盛的论述

佛教入华初期传布地理考

十六国北朝佛教史学述略

云冈、龙门的北朝石窟造像

响堂山石窟北朝刻经杂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