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泰山石刻文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泰山石刻文化
  一、石刻简介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的认识、利用的历史。人类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工具的使用。石是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人类赖以脱离动物界,进入文明的根本工具。而人们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情感和思想意识的表达。最早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意识的媒介之一,可能就是石刻。
  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的石刻文物遗存主要是至今仍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保存着的大量原始岩画遗迹和洞窟壁画,它们是用石刻来表达人类思想信息的最好证据。例如法国诺克斯洞穴中保存的距今达1万余年的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顶上和洞穴四壁的约有二万年的动物壁画,北非撒哈拉地区分布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岩画,南非威尔顿文化时期的洞穴壁画,澳大利亚的库纳尔达洞穴壁画等等。
  在中国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也保存了很多不同时代的古代岩画,最早的也可以达到近万年以前。这些壁画主要表现了古代原始人的狩猎、宗教、战争、生殖等活动场面,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
  现在可以见到的这些古代石刻,有些是用手指或者其他工具蘸着天然颜料绘制的,有些是用吹管喷涂的,有些是用石块刻画的,还有很多是先通过凿刻、磨刻等手段勾画出图案的外部轮廓,然后再涂颜色来形成画面的。这些绘制的方法,是后来的石刻制作方法的先声。
  最早的文字石刻应该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在书写材料上,世界各国各显神通。古代埃及人使用纸草,在古代亚述人,古代两河流域,他们使用泥板来记录文字。
  另外像古代印度僧侣用贝叶来书写经文,古代的西亚地区和古代欧洲,曾经大量地使用羊皮来书写文字。
  中国的古文字目前公认的是甲骨文,但造纸术出现前,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简牍是古代的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
  将文字刻于石头—这种特殊的载体之上,可能与人类利用石料做建筑材料有一定关系。公元前2686年至2181年之间的古埃及古王国时代中就有了大量宏伟的石质神庙、金字塔和高大的方尖碑。这些大量应用于当时社会的石刻向我们表明:古代人类已经把利用石刻表达思想作为一种常用的手段了。因此,石刻也就有着深厚的人类文化内涵。
  与西方这几个文明古国相比,中国古代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古埃及的石刻可以早到公元3000年以前,西亚古文化中可以早到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在古伊朗地区,都有公元前一、两千年的文字石刻保存下来。这些石刻主要有几种类型:保持原始石块形状的碑、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碑(特别是方尖碑)和摩崖石刻等。
  而中国古代成型的石刻可能要在公元前500年到300年才开始出现。现存最早的石刻秦《石鼓文》就是雕刻在天然石块上的,外部稍加修饰,它的年代大约在春秋时期。西亚北非的一些古代石刻,如在两河流域发现的汉漠拉比法典,就是这种石刻形制。中国古代把这样的石刻叫做“碣”。
  “碣”应当是人类石刻史上较早出现,比较原始的石刻形制,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文字石刻。在中国,现存的早期刻石是非常罕见的。而在泰山,就极为难得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石刻中硕果仅存的几件早期刻石之一——泰山秦刻石。
  正式成型的石刻,即具有人工加工的固定外部形状的石刻,就现有材料,应该是在西汉晚期才出现的。现存的西汉文字石刻很少,大约只有不到10件。这表明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大量地、普遍地使用文字石刻。
  到了东汉时期,石刻才被普遍使用,并再现了定型的碑石、摩崖、神道、阙、画像石等多种形制的石刻门类,中国石刻史上第一个高潮才到来。
  二、泰山石刻概况
  作为石的宝库,石刻文化在泰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1987年底的世界遗产大会,泰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
  卢卡斯先生和联合国评委们当年所陶醉的泰山文化,石刻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的一项,因为若没有了登山盘道两旁几乎步步可见的刻石文化,泰山的文化氛围就会大打折扣,泰山也就与普通大山没有了区别。
  泰山石刻种类繁多,从形制上分,可分为石碣、石阙、碑刻、摩崖碑刻、墓志、经幢、造像记及石造像、画像石和题名题诗题记等九种。
  从内容上分,泰山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题景及楹联等5类。
  从数量上看,泰山存在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如下:岱庙157块;岱阳215处;登山东路575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
  从形式看,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龟跌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
  从书法艺术看,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也有龙飞凤舞;既有大家之手,又有石匠之书
  三、泰山著名石刻
  1、封禅祭祀碑
  封禅祭祀石刻是泰山石刻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保存至今的有:秦《泰山刻石》,汉无字碑,唐《双束碑》、《垂拱残碑》、《纪泰山铭》,宋《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青帝广生帝君赞碑》、《宋封祀坛颂碑》、《祥符碑》,明《去帝号碑》、《祝文碑》,清《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等。
  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
  《孙夫人碑》立于西晋公元272年,它与“历城郛休碑”、“河南太公望碑”同为晋代三大丰碑。
  衡方碑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为著名汉碑之一。
  圆通经刻宋元符二年(1099年)立,今镶嵌于灵岩寺御书阁前壁。
  清禁止舍身碑
  4、颂岱诗文
  泰山各风景名胜点都有歌颂泰山和风景名胜的题刻,以诗为最多,其次为颂文题句。
  比较著名的诗有唐杜甫《望岳》;北宋苏轼的《黄茅岗》,苏辙的《题灵岩寺》;另清乾隆皇帝有多处颂岱诗刻;近现代有任克溥的《岱宗颂》,郭沫若的《登岱六颂》。颂文有清泰安知府朱孝纯撰书的《泰山赞碑》,有1930年袁家普题《高瞻远瞩》等,都是名人佳作,堪与山川竞美。
  泰山还有众多颂岱题句。
  如孔子登临处的“登高必自”,
  万仙楼北有清济南名士刘廷桂1565年隶书“洞天福地”、及正书字迷“虫二”。
  杨降霖1881年题“步玉清”。
  经石峪有陈纪勋1857年题“梵呗清音”。
  中天门有清光绪年间吴大徽题大篆“虎”。
  5、题景及楹联
  题景石刻中有王母池“王母泉”、
  “虬仙洞”、
  冯玉祥“朝阳泉”、五贤祠“卧像石”,普照寺“云门”“石堂”等。
  红门北有“小泰山”,
  云步桥“秦松”。
  岱顶有“鲁班洞”“瞻鲁台”等。
  岱西有“黑龙潭”等。
  泰山楹联主要分布在景区内的石坊、石亭上,现在的十几处石坊、石亭,存有楹联的仅四、五处。如岱庙坊、玉皇阁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等。亭联有普照寺的筛月亭、五贤祠洗心亭等。
  四、泰山石刻文化的意义
  1、泰山石刻的艺术价值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衡方碑》、晋代的《孙夫人碑》,以及北齐的经石峪《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的《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2、泰山石刻文献史料价值。
  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到南北朝的战乱纷争,从汉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没落,乃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元明清各代,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无论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的吟唱,还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从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这些都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
  3、泰山石刻的美学价值
  泰山沿途众多的摩崖石刻,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泰山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幽奥旖旎之秀,使自然之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成为连结游人与自然山水的纽带,充实丰富了泰山美的内涵。
  4、泰山石刻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季羡林:泰山,在世界上没有哪座山能和她相比,其原因,就在于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存留的泰山石刻数量之多、形制之巨、历史之悠久、年代之连续,也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东方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举足轻重。从远古到现在,人类进步的脚步,都能在泰山上反映出踪迹,之所以如此,应归功于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在石头上书写的泰山文化,文字记载的泰山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前五篇文章

崇圣寺历代重要碑刻概说

佛教与中国雕刻

曲阳修德寺雕刻

中国的雕塑艺术

关于定州几件石造像的时代问题

 

后五篇文章

泰山佛教简史

《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考论(摘要)

泰山石刻在石刻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无意识与阿赖耶识——佛教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之一

原始佛教与心理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