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道经典书帖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道经典书帖考
作者:


  龚鹏程(佛光大学校长)
  一、书法与抄经
  抄写经典,乃昔日读书人经常从事的功课。但书家写经,意义不同。用美好的字来缮写美好的文句,相得益彰,书法界和宗教界,对於这类经卷,都非常重视。
  自敦煌宝藏面世之後,世人所见六朝唐人写经甚多,可是这类写经与书法家抄写的经典意义也不一样。写经者非名家,乃是一种职业抄经人或一般信徒。一般信众写经,字迹潦草稚弱,职业写手则自成一种格套,称为[写经体]。目的是抄写了经卷作为供养功德,并不着眼於其艺术。这其中当然也曾出现一些佳构,具有艺术价值,如饶宗颐先生所辑《敦煌法书》中的经卷就郁属於这一类。但整体看,其写经之初衷并不在此,性质仍与书家写经有些区别。
  前面讲过,书法界对於书家写经一向甚为重视。这可以从蔡邕写《熹平石经》而广获推崇看出。可惜南北朝以後,南方不写碑,书家写经,镌诸贞珉者,遂无踪迹可寻。北方刻碑,又罕名家手笔。故後世论及书家写经,不能不从帖中找脉络。
  字帖始刻於宋太宗淳熙年间的《淳化阁帖》。宋绍兴初,越州石邦哲刻《博古堂帖存》,始录蔡邕石经遗文等。词后各种业帖,多收有书家写经,为帖学中一重要部分。
  唯书家写经虽始於蔡邕,但儒家经典,写其实甚少。粱中郎将肃确、唐.孙过庭、宋.李公麟、明.董其昌《孝经》,永瑆《诗经》、清.刘墉《大学》之外,辑入丛帖者绝少。写佛经道经则极多。我底下先把各帖中收录的情况做个整理,再综合论析之。
  二、佛道书目帖
  博古堂帖存[绍兴初,石邦哲刊]
  王羲之黄庭经遗字
  欧阳询心经、玉枕尊胜咒
  褚遂良阴符经、草书阴符经、度人经
  柳公权清净经、消灾经、泥甚经
  
淳熙秘阁续帖[淳熙丰十二年官刻]
  褚遂艮临黄庭经小楷(卷二)
  
宝晋斋法帖[咸熙四年,曹之格刊]
  王羲之黄庭经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於山阴写(卷二)
 
东书堂集古法帖[永乐四年,周宪王朱有炖刊]
  宋理宗金刚经颂(卷二)
  王羲之黄庭经、黄庭内景经周宪王跋(卷三)
 
停云馆帖[嘉靖十六年,文徵明刊]
  王羲之黄庭经、又残缺本倪瓒跋
  欧阳询心经、尊胜咒
  褚遂良草书阴符经、阴符经、度人经范正思跋
  柳公权消灾经(卷一)
  赵孟俯常清净经(卷八)
  文徵明黄庭经(卷十三)
  
小清秘阁帖[嘉靖十七年,钱泳刊]
  张即之华严经尔净德起(卷四)
  
写经堂帕[嘉靖二十年,钱泳刊]
  唐人心经、郁单越经、转轮王经、金刚经、长寿王品迦絺那经、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卷六)
  张即之华严经尔时海慧趋(卷八)
  
来禽馆法书[万历二十八年,邢侗刊]
  黄庭经(卷一)
  
戏鸿堂法书[万历三十一年,董其昌刊]
  杨羲黄庭内声径董其昌跋
  锺绍京佛经
  徐浩道德经二章董其昌跋
  柳公权常清浑经董其昌跋(卷一)
  锺绍京维摩诘经节本,维摩诘稽首(卷八)
  苏轼黄庭内景经并跋节本(卷十一)
  
墨池堂选帖[万历三十八年,章藻刊]
  晋王羲之黄庭经、佛遗教经(卷二)
 欧阳询心经(卷三)
  
郁冈斋薹妙[万历三十九年,王肯堂刊]
  杨羲黄庭内景经王肯堂跋(卷二)
  
玉烟堂帖[万历四十年,陈瓛刊]
  杨义黄庭内景经(卷四)
  王羲之黄鹰经二种、佛遗教经(卷七)
  锺绍京佛经(卷十三)
  欧阳询心经(卷十四)
  褚遂良老子西升经持平记、阴符经、度人经
  柳公权消灾经(卷十五)
  
泼墨齐法书[明未,王秉錞刊]
  晋王羲之黄庭经(卷三)
  唐李怀琳老子帖即绝交书节文(卷八)
  
渤海藏真帖[崇祯三年,陈甫伸刊]
  钟绍京灵飞经董其昌跋(卷一)
 赵孟俯黄眶景心俞和补一九四字并跋、陈仲甫跋卷六

 海宁陈氏藏真帖[明末,海宁陈氏刊]
  王羲之黄庭经、心经(卷一)
 柳公权消灾经
  褚遂良阴符经(卷二)
  褚遂良老子西升经(卷三)
  董其昌妙法莲华经卷七
  董其昌妙法莲华经(卷八)

  清鉴堂帖[崇祯十年,吴祯刊]
  柳公权常清净经、欧阳询心经、褚遂良阴符经、欧阳询尊胜咒、黄庭经残王世懋、莫云卿、王肯堂,董其昌、陈继儒、汪宗鲁、吴祯跋(卷一)
  褚遂良度人经范正田心跋(卷四)

 净云枝藏帖[崇祯间,蒋如奇刊]
  观世音吾萨颂(卷七)

  天盗山颠帖[明末一冯元仲刊]
  米芾老子知不知上起,至木强则拱止(卷一)

  式吉堂法帖[康熙六年,卞永誉刊]
  王羲之黄庭经虞世南、赵孟俯、卞永誉跋(卷一)

  秀餐轩帖[康熙初,陈春永刊]
  晋王义之黄庭经(卷二)
  欧阳询心经
  褚遂良老子西升经
  柳公权消灾经(卷三)
  职思堂法帖[康熙十一年,江湄刊]
  唐锺绍京转轮五经阎亡本题名、吴道未观款、韩逢喜跋
  唐欧阳询临黄庭经黄云、瞿式耜跋、蒋廷辉监定(第三册)
  汉香龋淙画[康熙十四年,刘光阳刊]

  王羲之黄庭经(卷三)
 欧阳询心经(卷五)
  秋碧堂法医[康熙间,梁清标刊]
  宋高宗黄庭经邵亨贞跋(卷三)
  懋动殿法帖[康熙二十九年,官刊]
  王羲之黄庭经、佛遗教经、黄庭内景经(卷六)
  褚遂良老子西升经(卷十二)
  褚遂良群真百宝经(卷十三)
  柳公权常清净经(卷十四)
  赵孟頫道德经(卷十八)
 敬一堂帖[康熙五十四年,蒋陈锡刊]
  赵孟頫黄庭经并周老聃像、金刚经(第十册)
  古宝贤堂法书[康熙五十七年,李渭钥刊]
  文徵明心经(卷三)
  滋蕙堂墨宝[乾隆三十三年,曾恒德刊]
  唐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曾恒德跋(卷二)
  钟绍京灵飞经赵孟俯、董其昌跋(卷三)
  明董其昌心经并跋(卷八)
  仁聚堂法帖[乾隆三十五年,葛正笏刊]
  欧阳询心经(卷二)
 元赵孟頫阴符经(卷六)
  澹虑堂墨刻[乾隆三十六年,汪呜珂刊]
  褚遂良黄窿终惮寿平、王潮跋(册三)
 玉虹监真帖[乾隆中,孔继涑刊]
  王羲之黄庭经(卷一)
  杨羲黄眶内景经董其昌、王澍跋(卷二)
  玉虹监真续帖
  倪瓒临黄庭内经笪重光跋(卷七)
  谷圆摹古法帖[乾隆中,孔继凉刊]
  米芾倒念揭谛咒(卷十九)
  国朝名人法帖[乾隆朱,孔继涑刊]
  罗牧临黄庭经查士标、查升跟(卷五)
  玉虹楼法帖[皆张照书、乾隆末,孔继凉刊]
  黄庭经、黄庭内景玉经并董其昌跋(卷三)
  柳公权常清净经并董其昌及自跋、唐人草书藏经并跋(卷四)
  跋小字莲花经(卷五)
  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十二卷)
  玉虹楼石刻[乾隆末,孔广廉刊]
  张照书怀仁心经、国诠转轮法王经并跋陈邦吞跋(卷一)
 张照书照孟俯洞古经(卷二)
  隐墨齐帖[嘉靖二十三年,孔照薰刊]
  孔继涑书心经、关圣帝君宝训(角集)
  经训堂法书[乾隆五十四年,毕沅刊]
  晋王羲之黄庭内景经浮张照引首,高十奇、毕沅跋(一册)
 祝允明黄庭经世泰跋(十册)
  太虚齐珍藏法帖[乾隆元年,蔡庭弼刊]
  赵孟俯心经并跋、附管道升谢中峰题般若经书
  安素轩石刻[嘉厌元年,鲍漱芳刊]
  唐人郁单越经程瑶田、王芑孙跋
  唐人七宝转轮圣王径贞观二十二年十月十日书、宋.吴道夫、元.石郁等观款,韩逢禧、鲍漱芳等跋
  唐人心经二种(册一)
 唐人心经有注(册二)
  唐人妙法莲华经第十卷谈组绶跋(册三)
  赵孟俯老子像并老子鲍勋茂跋、刘恒卿刻石(册八)
  赵孟俯四十二章经并跋(册十)
  明本金刚经(册十二)
  祝允明四十二章经并跋(册十四)
  文徵明道德经并跋(册十五)
  董其昌妙法莲华经序品(册十六)
  寄畅园法帖、[嘉尘六年,秦震钧刊]
  汪由敦心经(卷六)
  天香楼藏帖[嘉厌九年,王望霖刊)
  陈洪绶心经(卷六)
  契兰蛮法帖[嘉厌十年一谢希真刊]
  王羲之黄庭径汪由敦跋
  欧阳询阴符经
  褚遂良黄庭经(卷二)
  诒晋罗法帖[嘉厌十年,永琨刊]
  欧阳询黄庭经(卷一)
  风满楼集帖[道光十年,叶梦龙刊]
  陈亦禧黄庭内景经等五则(卷二)
  叶廷勋心经李威、朱为弼跋(卷六)
  餐霞阁法帖[嘉厌二十二年,毛渐逵刊]
  王羲之黄庭经(卷一)
 欧阳询心经、尊胜咒、阴符经
  褚遂良阴符经、度人径落正思跋(卷二)
 苏轼四十二章经并跋守山住持悟静记、王元吉识、黄庭坚心经并跋(卷三)
  祝允明黄庭经
  董其昌心经(卷五)
  袌冲斋石刻[嘉厌二十五年,斌良刊]
  王羲之内景经(册五)
 永瑆书王羲之黄庭经(附第二册)
  望云楼集帖[嘉庆中,谢恭铭刊]
  唐人临王羲之黄庭经
  锺绍京灵飞经残本紫芝老人、鲁直居士、陈元龙、陈世牌倌跋(一册)
  苏轼圆觉了义经并宋.濂观款、董其昌跋(册二)
 董其昌阴符经并跋、常清净经并跋(册九)
  永瑆节书黄庭经并跋(册十六)
  养云山馆法帖[道光四年,吴光谨刊]
  苏轼玉枢宝经并跋高士奇、蔡之定、吴公谨跋
  筠清馆法帖[道光十年,吴荣光刊]
  晋王羲之黄庭经米汉雯、林佶、何焯、陈世治、吴荣光跋(卷一)
  薛稷涅盘经英和、吴荣光跋
  唐人藏经残字後半见南雪斋帖、永瑆跋(卷二)
  岳麓书院法帖[道光十九年,吴荣光刊]
  唐人书藏经残字
  辨志书塾所见帖[道光十四年,李兆洛刊]
  孙慎行佛说四十二章经(补疑)
  采真馆法帖[道光十四年,董恒刊]
  赵孟俯金丹四百字并序董其昌、陈继儒,董恒跋(卷二)
  春草堂法帖[道光十五年,王养度刊]
  海盐金粟山佛经仇远观款,王养度跋
  寒香馆藏真帖[道光十六年,梁九章刊]
  王宠临褚遂良阴符经
  明人书佛层囗光宗跋(卷四)
  陈邦彦心经、陀罗尼经龙元伍跋(卷六)
  墨缘堂藏真[道元二十四年,蔡世松刊]
  唐人法华经残本蔡世松跋(卷二)
  苏轼四十二章经并跋悟静、哱存素、王元吉、蔡世松、钱泳跋(卷四)
  海山仙馆藏真[道光二十七年,潘仕成刊]
  唐人写经二十四户吴荣光跋(卷一)
  张即之华严经二十五行吴荣光、张岳崧跋(卷六)
  唐人写经五十六行刘墉跋(卷十五)
  海山仙馏藏真续刻[道光二十九年,潘仕成刊]
  赵孟俯妙法莲华经第六卷奋潘仕成跋(卷一)
  唐人贤首经、月明菩萨经、心明经、十方经(卷十二)
  海山仙馆藏真三刻[咸丰七年,潘仕成刊]
  海瑞金刚经节本翁力纲跋(卷二)
 金介子黄庭经节本(卷八)
 查升阴骘文节本(卷十一)
 海山仙馆摩古[咸丰三年,潘仕成刊]
  宋拓黄庭经佚名、钱伯垌跋(卷十)
  耕霞溪馆法帖[道光二十七年,叶应晹刊]
  薛稷涅槃经七十五字残本翁方纲跋
  唐人写经刘墉跋(卷一)
  张即之华严经二十行(卷二)
  听帆楼法帖[道光二十八年,潘正纬刊]
  薛稷涅槃经材则徐跋
  唐人写经永瑆、杨振麟跋(册一)
  宋高宗黄庭经刘墉、永瑆跋(册二)
  张即之华严径伊秉绶跋、翁方纲七绝(册三)
  南雪齐藏真[咸丰二年,伍葆恒刊]
  唐人藏经七十七行乃筠清馆所刻之后半,永瑆、伍元蕙跋
  宋高宗黄庭经刘烂跋(辰集)
  张即之华严经钱憾跋(巳集)
  赵孟俯黄庭经陈其锟、罗天池、潘仕戊跋,卢福普观款(午集)
  徵观阁暮古帖[咸丰初,伍葆恒刊]
  王羲之黄庭楞王世贞、董其昌、笪重光跋
  褚遂艮度人经范正思跋
  柳公权消灾经
    唐人佛说尊胜陀罗尼咒(卷三)
  兰言室藏帖[同治三年,王寿康刊]
  赵孟俯阴符经(卷二)
  盼云轩鉴定真迹[同治十三年,李若昌刊]
  崇安心经(卷六)
  狱雪楼鉴真法帖[光绪六年,孔广陶刊]
  唐人佛经永瑆、吴荣光、孔广陶跋、又佛经刘墉、孔广陶跋(子册)
  张即之佛遗教经文嘉、翁方纲、林则徐、孔广陶跋、华严经二十行翁方纲、陈鸿寿、孔广陶跋(卯册)
  赵孟俯妙法莲华经第六卷孔广陶跋、道德经并跋(午册)
 俞和黄庭经董其昌跋(末册)
  文徵明佛遗教径陈其锟跋
  王宠庄子德充符并跋孙承泽、吴云、孔广陶跋(申册)
 张照节临黄庭经徐浩道德经并跋庭枢、永瑆、孔广陶跋(戌册)
  过云楼藏帖[光绪九年,顾文彬刊]
  唐人郁单越经程瑶田、王芑孙跋、三弥底部论王澍、翁方纲跋(二集)
  赵孟俯黄庭经邓文原等跋(六集)
  董其昌节临黄庭经(八集)
  秦郵续帖[光绪二十年,张丙炎刊]
  苏轼圆觉了义经并跋宋濂观款、董其易跋、心经(下卷)
  壮陶阁帖[民国元年,裴景福刊]
  北魏人波罗蜜多经咸通十年大秦寺僧题识(册二)
  唐人七宝转轮王经王澍、何绍基跋
  唐人华严经(册三)
  日本圣武天皇佛经四行
  日本智严注楞伽经并序(册四)
  赵孟俯黄庭经(册十九)
  赵孟俯高上大洞玉经、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册二十)
  赵孟俯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参同契八段(册廿一)
  陈奕禧黄庭经及虞世南赵孟俯并自跋(册三十三)
  壮陶阁续帖[民国十一年,裴景福刊]
  唐初人黄庭经赵伉夫等观款(子册)
  蕴真堂石刻[民国十六年,冯恕刊]
  赵孟俯楞严经赞佛偈(册四)
  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民国廿六年、罗振玉刊]
  宋吴益大佛预首楞严咒(绀金纸书)
  宝翰齐国朝书法[万历十三年,茅一相刊]
  詹僖黄庭径第一相、董嗣成跋(卷九)
  文嘉心经(卷十六)
  澂观堂帖[元敌四年,程斋刊]
  徐季海道德经(卷四)
  董其昌佛经语录三则(卷五)
  旧雨轩藏帖[崇祯十三年,朱长统刊]
  董其昌临李怀琳老子帖(册七)
  试砚齐帖[嘉庆十二年,汪榖刊]
  查升阴符经(卷四)
  瓣香楼近刻[道光初,杨玉麒刊]
  少江女史临阴符经跋(卷四)
  昭代名人石刻[道光中,钱泳刊]
  查士标心经(卷一)
  雪浪斋苏帖[万历三十六年,卢氏摹勒]
  黄庭内景经并跋(卷二)
  二王帖选[嘉靖二十七年,章杰刊]
  黄庭经(卷上)
  晚香堂苏帖[万历四十四年,陈继儒刊]
  黄庭内景经并级黄庭坚题七右(卷十五)
  释迦佛经、心经两种赵孟俯跋、观世音赞道澄观款、书金刚经帖(卷十九)
  月虹馆法书[刻人不详,均米芾书]
  倒念揭谛咒(册四)
  贯经堂采帖[乾隆四十四年,张模刊]
  倒念揭谛咒(卷三)
  松雪齐法书墨刻[嘉庆二十一年,钱泳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麦彦槐跋(卷五)
  橘隐园赵帖[光绪二十九年,徐德立刊]
  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徐德立跋(卷二)
  崇兰馆帖[泰昌元年,莫後昌刊,莫如忠、莫士龙书]
  赵文敏写经卷(卷五)
  心经并跋、金刚经二章莫後昌跋、胎息经并跋(卷六)
  宝鼎斋法书[万历三十七年,英之骥刊,皆董其昌书]
  黄庭内景玉经并跋、提婆达多品(卷一)
  钟绍京遁甲神经并跋、柳公权常清净经并跋(卷三)
  鹪鹩馆帖[陈钜昌刊,皆董其昌书]
  大佛顶首楞严经圆通偈(卷三)
  红绶轩法帖[万历四十七年,陈钜昌刊,皆董其昌书]
  节临黄庭经(卷三)
  剑合齐帖[陈钜昌刊,皆董其昌书]
  黄帝阴符经并跋(卷三)
  书种堂帖[万历四十二年,董镐刊]
  黄庭经(卷一)
  节临柳公权清净经(卷六)
  书种堂续帖[万历四十五年,董镐刊]
  阴符经并跋(卷二)
  参同契续编(卷六)
  来仲楼法书[天启二年,董镐刊]
  观世音普门品(卷六)
  杂笔黄庭经等卷八)
  玉姻堂董帖[万历四十四年,陈瑞元刊,皆董其昌书]
  佛说阿弥陀经并跋(卷二)
  纯阳吕祖师宝诰(卷三)
  汲古堂帖[崇顽三年,吴泰裔刊]
  黄庭内景经并跋内闭塞三关起、黄庭经由黄庭中人起、常清净经并跋、阴符经并跋(卷一)
  研庐帖[崇顽四年,吴泰裔刊]
  摩利支天经并跋(卷五)
  跋朱敬韬仙苑编珠(卷六)
  铜龙馆帖
  常清净经
  内景黄庭经
  阴符经(卷二)
  老子(第三)
  百石堂藏帖[康熙三十四年,贾鉝刊,皆董其昌书]
  黄庭经(卷二)
  传经堂法帖[乾隆四十二一年,宋思敬故刊,皆董其昌书]
  黄庭经并跋陈继儒跋(卷一)
  太上感应篇并跋(卷三)
  式好堂藏帖[乾隆间,张志范刊,皆董其昌书]
  金刚经(卷二)
  如兰馆帖[嘉庆二十年,汤铭刊,董其昌书]
  心经并跋、节书佛遗教经王文治跋、内景黄庭经并跋心神丹元起(卷一)
  鸥香馆法书[冯瑜刊,惮寿平书]
  节临阴符经(册一)
  味古斋惮帖[道光六年,陈壿刊]
  节临黄庭颖上本、黄庭内景经
  清爱堂石刻[嘉庆十年,刘环之刊,皆刘墉书]
  节临黄庭颖上本、黄庭内景经
  曙海楼帖[道光十五年,王寿康刊,皆刘墉书]
  节临黄庭经(卷四)
  频罗庵法书[道光二十二年,冯瑜刊,皆梁同书书]
  维摩诘所说法供养品并跋(卷一)
  完白山人篆书帖[道光八年,李兆洛刊]
  阴符经李兆洛跋
  邓石如篆书十五种[民国五年,文明书局]
  阴符经庄受棋跋
  三、道经书帖考
  以上各丛帖所收佛教道教的字帖,系依容庚《丛帖目》辑出,次序略有调整。统观其目,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淳化阁帖》,乃一切法帖之始祖,共十卷,其中王羲之独占其三,足见刊帖者对王帖之重视,但其中就没有王羲之书《黄庭经》。清乾隆三十四年《重刻淳化阁法帖》,同样末收。重刻本所收,较原刻广,有[陈至唐]、[唐人及无名氏]法帖两卷,但也一样未收任何佛道教经典之字帖。源出於《淳化阁帖》的《绛帖》《大观法帖》、《汝帖》等,大体也是如此。看来官方御刻书帖时仍不免意识型态之立场,故不收佛道经典书帖。唯一例外的是康熙所刻《懋勤殿法帖》。且这部帖收的〈褚遂良群真经百宝经〉,乃一孤本,前此诸丛帖均未收,更见得这部帖子的珍贵。虽然如此,康熙也只是比较为开放而已,对懦道佛教未必无轩轾於其间。该帖卷六所收各王羲之帖,除《黄庭经》、《佛遗教经》、《黄庭内景经》及一本与佛道无关的《霜寒帖》之外,康熙每一本都有临写,且一并附刊於王羲之帖後。卷十八收赵孟俯书,如〈平泉图记〉、〈不白弃文〉,康熙也有临本,可是赵书《道德经》他仍然没有临写,这不是很有趣的现象吗?
  书家写道经始於王羲之、杨羲。而两人所写均为《黄庭经》,这是因为两人都属道教上清道的缘故。《墨池堂选帖》始收王羲之所写《佛遗教经》,这似乎可视为佛教书帖之始。但这本帖写得并不好,郭尚先〈芳先馆题跋〉中曾说:[黄鲁直云:[乐毅论胜遗教经],其语诚当。尔时军右真刻传世尚多一故可持此论。在今曰,则得痴冻蝇,亦自不恶也。]说此帖宛如痴冻蝇,不及王书《乐毅论》:只因它是王羲之书,故他以为仍是可贵的。可是此帖其实并非王羲之书,张伯英《法帖提要》说:[〈遗教〉一种。此经非羲之书一前人已言之。当是唐经生书,妄增羲之名款,所由来远矣。楷帖专趋圆润,为前渭时习摺卷者所重,其得名以此,其品格之卑下亦在此。]讲得很对。但辨伪不须如此费力,王羲之不可能去写佛经,即因为他们王家是虔诚的道教家族,他本人也是著名的道教徒,後来人不晓得东晋时佛道间的壁垒,故误题其名。後来明末〈海宁陈氏藏真帖〉甚至还收了〈王羲之心经〉,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书家选择写佛经或道经,与皇室刻帖不录佛道经卷一样,书写者的宗教态度,常会影响他书写的意愿。皇室理论上是尊奉儒家的,故不甚重佛道经卷书帖。王羲之则因信仰道教,故不曾去写佛经。同样地,欧阳询所写多为佛经,褚遂畏所写均为道经,都显示了这种情况。
  《职思堂法帖》曾收欧阳询〈临王羲之黄庭经〉,似乎不符上述这种观察。但此帖虽经黄云、瞿式耜跋,蒋廷辉监定,其实乃一伪本。职思堂法帖多伪迹,选帖者无识,此帖尤其不可能是欧阳询书,容庚谓其为伪,甚是。
  唐代以後,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只写佛经或道经的书家当然仍有,如张即之就只写佛经。但像锺绍京、苏东坡、赵孟俯、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等,都是兼写佛道经典的大家,这一方面是佛道融通的现象在唐代以後较为明显,一方面也是书法家把信仰问题跟艺术表现分开来的缘故。一位临写王羲之《黄庭经》书艺的书法家,未必就表示他崇信道教;抄写《心经》或〈揭谛咒〉,也不见得就代表他是位佛教徒。
  虽然如此,道教的《黄庭经》、《阴符经》、《道德经》,佛教的《心经》、《楞严经》、《法华经》,经过这麽多丛帖翻印传布、这麽多书法家传移摹写、这麽多练字的人经常对着帖子抄习揣摩,对佛教、道教之传播当然也不会毫无影响。这些经典成为後来中国社会中最普遍最流行的典籍,谅与此有关。
  在道教经典部分,王羲之所写《黄庭经》当然最为重要。此经与杨羲《黄庭内景经》不同。《郁冈齐墨妙》所收杨本,有宋徽宗题,认为是王羲之书。不确。
  案:《黄庭经》事实上有三篇,为〈内景〉、〈中景〉、〈外景〉。〈外景篇〉最早流传,西晋已有,王羲之所写即为此篇。汉魏西晋间称《黄庭经》者,亦均指此篇。但从陶弘景《真诰》开始,另传一部《黄庭内景经》,说是出於神的降示,由杨羲抄得;东晋许穆曾读此经,许谧则曾抄此经。《真诰.翼页检》云:[真经出世之源,始於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子,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琅王司徒公府舍人杨羲,使作隶字写出。以傅护军长史句容许穆并第三息上计掾许谧。许又更加起写,修行得道。今三君手书,今见在世。]可见此经之抄写者者主要是杨羲、许穆、许谧三人。故王肯堂跋,谓此绢本若非杨君始写之本,即是许掾书。而这部则是〈内景经〉。徽宗虽然是位道士,但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差异,乃以为此系王羲之书,可谓失言了。(1)
  唯王羲之虽曾写《黄庭》,又有写《黄庭》换鹅之故事,流传成语,且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然各丛帖所刊,却恐非羲之的作品。宋.石邦哲《博古堂帖》,仅有〈黄庭经遗文〉一种,明丰坊不明所以,妄誉曰:[黄庭,石氏刻者为第一。]以为後世各本均出於此一不知此乃残本(见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五)。另有一种全本,入录於丛帖,实始《淳熙秘阁续帖》。後世如《停云馆帖》所收,之所以有[王羲之黄庭经]、[又残缺本]两种,《东书堂集古法帖》所收之。所以有[王羲之黄庭经]、[黄庭内景经]二种,均因其来历不同,一为博古室所传残帖,一为秘阁本。但是,秘阁本实为褚遂良临写本。也就是说,後世丛帖所收之《黄庭》若非残本,即为褚氏临写本,似乎都不应迳题为[王羲之黄庭]。只不过,连〈兰亭集序〉也都仅存临本,《黄庭》虽为褚临,被迳视为[王羲之黄庭],又有什麽不可以呢?
  而所谓[杨羲黄庭内景经],同样也不见得准确,《真诰》云:[今见在世者,经传大小十余篇多掾写,真受四十馀卷多掾书。]故此也可能是许掾所书,米芾《书史》不确指为谁,只说是六朝人书,比较谨慎。另据张伯英说:[此经见有数本,以绛云楼所藏者为最,今在天律徐氏。次郁冈齐与戏鸿之数行,同出一本,墨迹归清内府。此种笔致稍弱,书体亦不在宋以前。凡古书著名之迹,则临仿不止一本,其精雅者自可存储,若云杨许手书,恐宋刻亦未必可信。]所言亦甚是。古代名迹,多有临仿,宋刻号称王羲之、《内景》题为杨羲,均末必的确。书法家论艺,则亦以艺求之可也。董其昌自跋所临《黄庭经》谓:[右军书如凤翥鸾翔,迹似奇而反正。今世所传《黄庭经》乃王着摹,不无习气。余以《内景》笔法参合为之。]可说已得论艺之要。所谓王羲之、杨羲,不过是个题名,赏音者须求诸牝牡骊黄之外。唯今世所传《黄庭》,非王著淳化阁帖摹刻,董言仍不免小疏耳。
  《诒晋斋法帖》卷一又别有[欧阳询黄庭经]一种,郭尚先〈芳坚馆题跋〉中已云:[细阅,乃似钱唐,恐只是唐人迹耳。]可知其实亦托名而已。《餐霞阁法帖》还有〈欧阳询书阴符经〉亦伪,故张伯英说:[率更书《阴符经》,为他本所不曾见。视褚书略大整过之,结体亦近欧。特笔笔平滞,与湘潭常氏之小楷千文相类,皆宋後人伪造。学欧书者,徒肖其形,甚易字字衔接,匀如子,为书家所诃……欧书真本,绝无笔笔板滞纸上若此种《阴符者》。]
  《阴符经》是道教经典中,除《黄庭》系统之外,被写得最多也最早的。褚遂良所书,方为各帖之祖。
  但有关褚书《阴符》,实在也充满了争议。《四库提要》就对褚书此经,颇有怀疑,认为:[所云唐永徽初褚遂良尝写一百本者,考文徵明《停云馆帖》所刻遂良小字《阴符经》卷末实有此文。然遂良此帖自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宣和书谱》即不着录,诸家监藏亦从不及其名。明之中叶,忽出於徵明家,石刻之页伪尚不可定,又乌可据以定书之真伪乎?]但这是四库馆臣考据的失误。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曾举南宋·楼钥《攻媿集》卷七〈褚河南阴符经跋〉,证明褚书 《阴符》不是宋代人没看见,明朝才由文徵明刻入丛帖的东西(卷十九)。甚至宋代刻帖,如《博古堂帖存》即收有褚书正草《阴符经》。
  王世贞〈褚登善书阴符经跋〉则说[ 《阴符经》古未曾有,自唐初褚河南先后奉命书百十卷。今石刻存者,贞观六年行草一卷、永徽五年正书一卷。而欧阳渤海亦有贞观六年正书一卷,皆绝妙。《道藏》内《阴符》凡数十种,注释亦如之。独赵文敏最为定本,概据欧阳本也。]欧阳询所书《阴符经》,依岳珂《宝真齐法书赞》卷五说,乃贞观十年酉九月所写,与王世贞所讲的贞观六年本不同。我疑心是岳珂所见之本并未流传,后人仿作,题为六年,以与褚遂良所书《阴符》争胜。这是褚书与欧阳询书之间的争议。
  褚书各本,一小楷、一行草,谈书艺者也有很多争论。翁方纲认为楷书是真迹,江藻、姚鼐认为两者都非真迹,张廷济则认为两者都是真迹。叶以超于民国五十年别刊家藏〈大字褚书阴符经〉一种,沈尹默、王壮为以为真迹,李郁周《大字阴符经题跋与书体之研究》则以为伪(2)
  褚遂良另传《度人传》、《老子西升经》等各写本,争论较少,影响也较小。而其中如清鉴堂本、餐霞阁本、观阁本等,其实亦非写《度人经》,乃是对阎立本书〈灵宝度人经变〉的题识。
  四、佛经书帖考
  佛教经典部分,最早也最重要的,当然是《心经》今存各帖,以北魏人书,刻人《壮陶阁帖》者为最早,有唐咸通年间大秦寺僧题识。但影响书家较大的,是年代较此稍晚的欧阳询写本。
  此本始刊于《博古堂帖》,论者谓其隽模精妙,楮墨浓淡入古,如遇麻姑仙手,掷米成珠,又如菩萨示现妙法莲华,得证无边秘密(李示瀚·跋)。但自停去馆本以下,论者多有批评,王世贞以为:[率更《心经》、〈陀罗尼咒〉,虽用笔基劲,而结法小圆,似不类碑石存者](跋),评价较差。佚名跋文也说:[欧阳率更《心经》及〈佛说尊胜陀罗尼咒〉,字破浑浑。余每见公结体瘦溺,而此帖殊不似,不知何也。]《观阁摹古帖》所收,仅有咒文,而不题欧阳询。张伯英说:[〈尊胜咒〉题曰唐法帖,不曰率更书,亦有见地],也是由于它的书艺有所保留,故疑其非欧阳询作。
  欧阳询之外,写《心经》著名者为释怀仁。怀仁曾集王义之字为〈圣教序〉,对书法影响极大。《玉虹楼石刻》中则另收有张照临他写的《心经》。
  整体说来,著名书家写佛经的年代,晚于写道经,早期道都与书法的关系也比佛教密切。(3)故连大书法家智永,本身虽是僧人,却也不曾录写过佛经。道经帖子,开始就有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家,杨羲所作亦非庸手。陈墩跋惮南田临《黄庭内景经》时即曾说:[《黄庭内景经》,非台仙不能写也。]敦尚先亦称赞玉烟堂本[萧远有出尘之韵]。董其昌〈黑禅轩说寄吴周生〉甚至说自己[雅不喜赵吴兴书],后来得见赵孟府临小楷《内景经》一卷数千言,[绝类杨上真,乃吴兴生平神品,颇恨晚而获见……奈之何!]推崇可谓极至。相罗之下,佛经书帖便有不如。欧阳询书艺地位只与褚遂良彷佛,可是欧阳询所书《心经》,在欧书中恐尚不及〈化度寺碑〉及九成官〈醴拉铭〉等,褚书《阴符》则为褚书之代表作。欧阳询所写〈陀罗尼咒〉,评价也非甚高,故后世或疑非欧阳询作。至于怀仁,以集王义之字著称,但所集《心经》并不著名。因此,六朝隋唐间,佛道书帖,可说是道胜于佛的。在此情况下,释怀仁集王义之字成〈圣教序〉,亦可视为徜补遗憾之作:既然没有王义这之类大书法家来写佛经,那就集王字以颂圣教好了。
  但也因此,唐人所写佛经便弥足珍贵。清·鲍漱芒因获得唐人所书《郁单越经》,净自己齐馆使名为安素轩,刻了一套丛帖。整个帖,就与他珍爱唐人佛经书帖有关。《郁单越经》,他送请程瑶田、王芑孙审定。程氏认为共书与《七宝转轮王经》相同,均为钟绍京书。鲍氏乃又辗转购得《转轮王经》。本拟将二经合刻,未成而座;其子治亭续这,又未成而卒;到另一子约亭才刻完。共花了二十多年,情事可感,而亦可见唐人写经之珍贵了。
  物既以稀为贵,真正名家之佛经书帖又不多,辑刻者自然就只好从写经生中的作品中去觅求。钱泳所摹刻《写经堂帖》时,有一卷专收唐人所写化经,共七种。张伯英就批评道:[《长寿王品迦絺那经》,笔力沈著,在唐经生书中为别一体,书品在《妙法莲花经》之上。《莲花经》结字颇遒紧,而乏疏宕之致。此类唐人写经,皆非优越之品,刻此为后学法,未免过于珍视。此等书,固无足为艺林轻重也。]
  足为艺林所轻得的,可能非唐人写佛经,而是唐以后的作品。黄庭坚,赵孟俯、董其昌、文徵明、陈洪绶、文嘉、张照、孔继冻、叶廷策勋等人所写《心经》;苏轼、赵孟俯、祝允明、孙慎行等人所写《四十二章经》;米芾写〈倒念揭谛咒〉;赵孟俯、董其昌写《妙法莲花经》等,均可称为名品。董其昌题所书〈大佛顶道楞严经圆通偈〉时,自谓:[以虞伯施〈庙堂碑〉法书此偈。贞观时,《楞严》犹未经翻译,永兴〈破邪论〉亦世谛流布耳。颜鲁公颇事道,言李北海但作碑板,怀素著袈裟犯饮酒戒,草书继往开来纵,不足与写经手罗量功德。唐世书学甚盛,皆不为释典所用。梁肃、房融,其书不称。唯裴休深于内典,兼临池之能,淳熙帖所刻是已。至宋苏黄两公,大以翰黑为佛事。宋人书不及唐,其深心般若故当胜也。]意思就是说唐代书家少写佛经,宋以后书家才以翰黑为功德。他自己了也一样,故以虞世南笔世写楞严偈。这表示他们这类人是有自觉、有意识地在做工种工作,想让书艺为释典所用,进而使笔墨成就功德。秉此身心般若,无怪乎其收艺亦可珍爱了。
  董其昌另有一篇,跋自己所抄《道德经》说:[偶书《老子》,以禅旨为疏解一二。大都天命之性原无三教,修道之教乃有孔老释耳。识得此者,触著磕著](收入《铜龙馆帖》卷六),也很能说明宋朝以后书家抄写佛道经典的心态。他们大抵无特定之宗教立场,而主张三教融通,认为天命之性原本不二,三教可以会通。故也写老经亦写释黄,有时还要以禅旨去疏解老庄。这也与六朝隋唐有些不同。而写经,遂在此风气下,渐传渐盛了。
  [注释]
  (1)另详龚鹏程,〈黄庭经纶要〉,《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一九九七年报》,第三八——三七O页。
  (2)另详龚鹏程,〈阴符经叙论〉,《道教新论》(台北:学生书局,一九九一年)第二九九——三二四页。
  (3)另详龚鹏程,〈忆法与道教〉,《书艺丛谈》(宜兰:佛光大学二OO一年)第一三一——一四三页。

 
 
 
前五篇文章

龙门石窟交通遗迹与佛教艺术的历史联系

略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

试述道安法师的生平、思想及建树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浅谈魏晋书法的文化生态(二)――儒道佛玄思想对二王书法

 

后五篇文章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以《佛祖统纪》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2)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1)

五蕴心理学导论──佛家的觉醒和超越

慧远大师早期生平寻踪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