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明清峨眉山最著名的佛教建筑景点——万年寺无梁砖殿的建造与演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明清峨眉山最著名的佛教建筑景点——万年寺无梁砖殿的建造与演变
  明万历年间建于峨眉山万年寺中遐迩闻名的无梁砖殿,原本目的为保护宋太宗敕铸的普贤铜像。袁子让在《游大峨山记》记有:“(白水)禅寺视山中诸道场为独大,中为正殿,普贤丈六金身在焉,前围廊庑,后绕寝阁,山水虽奇出,实天地一大观也”。据胡世安《道里记》所载:“宋初敕建铜殿,大士铜像亦高十余丈,历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御赐宝供最多,三经回禄,尽付煨烬”。宋代以后曾一再重修。嘉靖时第三次重建的普贤殿阁于万历已亥被火毁,后再建。袁子让万历三十年(1602)游峨山后的《游记》中有如下记述:“去年奉慈圣诏,遣中贵二,鼎新一创之,尽革其故。今年七月,大工告成。上差中使立碑,御书题其额曰‘圣寿万年寺’,盖为慈圣祝禧之意”。据胡世安《道里记》,万年寺“普贤一殿,螺结砖瓮,颇称精固,乘象金身,峨然丈六,祝融稍戢其焰”。工成之后,明人尹伸于癸丑(万历四十一年,即1613年)纪游的《游峨眉前记》中,有“万年寺数灾,今为甓殿以御之,晶莹可鉴”的记载。
  据新编《峨眉山志》载,砖殿系“白水寺僧人台泉求募于明神宗”并“仿印度热那寺造型”建造而成,因其构造与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宇宙观相吻合而得到慈圣太后所遣中贵二人的首肯。当时所建的砖殿,据现在测量:“砖殿顶呈覆釜,体近正方,石基、砖拱、无梁。殿高18.22米,面阔16.02米,进深16.02 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殿内地面至拱弧顶12.28米,四壁厚3.3米。殿外壁砌至6.04米处,隐砌出普柏枋,枋高0.15米。枋下砌栏额,额两端插入垂柱中。普柏枋上为砖砌斗拱,拱每面16朵均匀排列。栌头之上横砌坭道漫拱,向外出二挑,最上层砌令拱,出抹角耍头。栌拱纵向砌华拱,不砌昂,出双抄,组成一朵完整的五铺作双抄仿木斗拱结构。殿前后有门对通……四壁用莲头雕饰悬柱12根,分置四角、前后”。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由于封顶结穴是一大难题,故建成不久即出现雨水渗漏现象。胡世安《道里记》记其己卯(祟祯十二年,即1639年)所游亲见状况说,砖殿虽能避火,但因“寄木穴顶,导霖直注大士髻中。顷,僧建阁四层,高帱其上”。即为防雨水渗漏,状如覆釜的殿顶变成了高耸的楼阁。据新编《峨眉山志》:“清顺治初(约为1644年)因穹窿顶穿穴,常因雨漏水,遂按宋式重建木阁高帱其上”。砖殿高阁倒映白水池中,成为房星在《峨眉县志·古迹》所记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印螺旋”一景。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万年寺毁于火,砖殿屋顶又一次变化:其殿顶已非明末“建阁四层”的楼阁,而是变成了有重檐的歇山式屋顶造型。

 
 
 
前五篇文章

明习武心 见武术性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研究

明清时期少林武术的历史流变

龙门石窟北朝本生、佛传及因缘故事图考索

龙门石窟唐代阿弥陀造像研究

 

后五篇文章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景区导游词

普陀山南海观音铜像导游词

归元寺英文导游词

白马寺导游词

小雁塔导游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