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花”朵朵开古刹 ——游北京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 陈淀国 在北京动物园北,紫竹院东,有座驰名中外的古刹五塔寺。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四方高台,托起五个精巧的密檐式小塔,犹如卧地安睡的梅花鹿,竖起一只只尖利的犄角,在蓝天、白云衬映下,显得格外壮观、秀丽。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班迪达从西域来到中国,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金刚宝座的规式。当即被封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为他建起真觉寺。这五座小塔,表示的是东,西、南、北、中五方佛主。五塔竣工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是我国现存同样形式宝塔中最古老、最秀美的一座。到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举办七十大寿时,请来千名喇嘛念经,这里在长长的中轴线上,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等大小殿堂200余间,但后来,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洗劫,全部殿字都被焚毁。 今天,在五塔寺的庭院里,建立起一座石刻艺术博物馆,使这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迎来了一批批兴致勃勃的学者、游人。 整个展区,以这座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其实这座金刚宝座塔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宝库。仅五方佛主造像,就有1561尊,券门上还刻有佛主坐骑图案,狮、象、孔雀、宝马、大鹏金翅鸟,一个个神态生动,形象逼真。宝塔雕刻的巨型佛足石,以及大量的石刻梵文、藏文,都是极为珍贵的。 博物馆,目前共有各类石刻文物1200多件。按类别、内容分石刻综合陈列、功德碑陈列、墓志铭陈列、书法碑帖陈列、寺庙碑陈列、会馆碑陈列等七个展区。 从寺的东侧进入,第一部分便是石刻综合区。虽然仅有30多件作品,却展现了碑、表、志、阙、塔、幢、柱、摩崖题记、造像、刻经等10多个种类,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城建水利、工商经济,又有宗教寺庙、人物事件……看后使人大开眼界。诸如:雄伟宏大的广宁门外石道碑,独具特色的普胜寺卧式碑,四面刻字的四体碑,具有西方雕刻特点的孙中山总理奉安纪念碑等。 功德碑高大、挺拔、巍峨、壮观。通过明、清两代名臣勋爵的功德刻碑,展示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有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碑、清代名将傅恒碑、理蕃院尚书哈兰图加级碑等。 与功德碑相邻的,是嵌在矮墙上的105件”墓志”,它们都是埋入墓中、记述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迹的石刻。因为志文刻有韵语所作的‘铭”,所以也叫墓志铭。多是由底、盖两部分组成,底刻志铭、盖篆标题。在这里可看到唐朝周府君墓志铭、契丹国韩公墓志铭、明锦衣卫镇抚夏公墓志铭…… 在展区中央,正对五塔身后,是极为珍贵的(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柱及神道阙》。据后汉书载: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汉代,庙宇及坟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石柱和阙是一种很普通形式。它是1964年6月,在石景山区老山北坡出土的,共16件残片,铭文中有“元兴元年” (105年)字样。据统计,全国仅存汉阙十来座,这是整个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座。 “阙”的后边,是同样珍贵的《新铸铜人腧穴鍼灸图经》。这座北宋时期的“针灸穴位碑”,完成于天圣八年(1030年),由碑座、碑身、碑檐三部分组成,是医官王唯一主持镌刻的,最初立于汴梁相国寺内,北宋亡后,金人将碑掠到京城,现仅存碑身、碑檐的残片。整组刻石平面“n”形,卧砌在一座大殿的三面山墙上,为研究我国针灸,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在这座五彩缤纷的石刻艺术花园里,我们还可欣赏到北齐、北魏、唐代的造像,元大都建筑石栏板,明代《河图洛书石刻》,清人收藏的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董其昌、王铎、祝允明的书法碑贴,雕刻精美的清代石享殿…… 古老的五塔寺,千姿百态的“石花”,雨后春笋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为我国石刻艺术宝库增辉添色、大放异彩I (作者工作单位为武警总部创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