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地藏信仰与地藏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地藏信仰与地藏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地藏,梵文Ksitigarbhah,义为万物藏育于大地,喻此菩萨功能巨大。北凉失译者名《十轮经》卷1称:“忍辱坚固亦如大地。”玄奘译《十轮经》卷1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则暗“地”、“藏”二字。地藏信仰的文献资料可分三组:显教经典;密教经典;疑伪经与民间传说。
  地藏菩萨信仰开始于北凉,除译出《十轮经》外,北凉失译者名《金刚三昧经》(或云此经形成在初唐)中的《总持品》通过佛与地藏的各种问答,体现了地藏菩萨的种种智慧。但地藏信仰在北凉之后的较长时间不见记载。隋代兴起的三阶教重视《十轮经》,因为《十轮经》有较大篇幅阐述末法思想和地藏信仰。三阶教重视念地藏菩萨,窥基(632—682)《西方要决》中提到:“第十一会,释三阶行者五种小疑……第五疑曰:方今之菩萨,功德多少,如念阿弥陀佛?答曰: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
  地藏图像略晚,大约开始于7世纪中期,现存有纪年的最早的地藏造像见于7世纪60年代初,如河北隆饶县宣务山造像中有龙朔(661-663)某年比丘尼造地藏菩萨,龙门药方洞麟德元年(664)造地藏题记等,龙门石窟此顷起造像数量骤增,有“地藏”、“地藏菩萨”题记的地藏像多达44尊。敦煌的地藏图像始见初唐,有3身,盛唐骤增,约11身,唐后继续流行,宋、西夏仍见,五代出现地藏与十王像的组合像等。现存于壁画和纸绢画中的地藏图像约百幅,其中单尊像占三分之二、其余占三分之一。四川石窟也数量可观,其中广元、大足石刻中最多,广元石窟中的地藏造像有51龛,52身造像。大足石刻中的地藏像数量约有70身。上述4处石窟最多,其他石窟也多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流行。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主题是宣传观音救苦救难、为方便说法而有三十三变化身,《十轮经》中也宣扬地藏的救苦救难、为方便说法而有四十四变化身,甚至篇幅也大致相等,可谓“地藏菩萨普门品”。这就揭示了为何在佛教造像中地藏常与观音并列的原因:因为地藏的作用与观音几乎完全一样:救苦救难、变化诸身,而地藏这一性格正来自《十轮经》,甚至篇幅也大致相等。《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也具备地狱救度性格:“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但在观音信仰中,这一性格并不突出,而是以拯救现实苦难为主。由于观音信仰的强盛,此后的地藏信仰中与观音信仰一致的救苦救难、变化身等神格让位于观音,地藏信仰则走向另一条个性化发展道路,侧重于地狱救度,出现大量六道、十王等图像,以至晚出的《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提出地藏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处处弥陀佛,家家观世音”则成禅门话题(北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13,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6等)。即观音救度现世苦难(阳界)、地藏救度地狱轮回(阴界)。这样的分工并不见于佛经,而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产物。
  目前,佛教美术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几乎所有的题材都有论文论著发表,甚至于一种题材的论文论著多达几十部(篇)者,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成为学者思考的问题。地藏图像研究因佛教文献与图像资料多,且容易找到,所以论文、论著、简介等可检索到100多部(篇),但多为描述与介绍,取得突破性研究成就者稀,至于信仰与图像的起源、执锡杖与披帽像的源流、影响中古社会的原因与程度等,至今仍茫然不清,地藏信仰与图像的研究还涉及冥报思想(六道、十王)等。因内容涉及广泛和存在许多迷惑,地藏信仰与地藏图像研究将继续吸引学者、学生的关注。法国学者王微(F. Wang-Toutain)、美国学者智如(Zhizu)的关于地藏菩萨研究的博士论文代表了目前较高水平,参考资料也颇丰富,值得注意。兹列出笔者所知、所见的相关论文论著目录,不太全(没有检索俄文、韩文等语种文献,日文资料因太多而择其要者,一些论文论著可能因没有见到而有出入),供同行参考。
  一、专著类
  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
  陈瑶蒨:近代十王信仰之研究──以《玉历宝钞》为探讨中心,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1991年硕士论文
  庄明兴:中国中古的地藏信仰,台湾大学1998年硕士论文。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9年
  王锺承:地藏十王图像之研究,台北艺术大学1999年硕士论文
  潘亮文:中国地藏菩萨像初探,台南艺术学院,1999年
  蔡东益:《地藏经》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华梵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刘素兰:中国地藏信仰之研究,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2001年硕士论文
  张总:地藏信仰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林廷叡:唐代的幽冥世界观:地狱十王信仰结构与流变的探讨,东海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尹富:中国地藏信仰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真锅广济:地藏尊の研究,富山房书店,1941年
  真锅广济:地藏尊の世界,青山书院,1959年
  真锅广济:地藏菩萨の研究,三密堂书店,1960年
  速水郁:地藏信仰,塙书房,1975年
  樱井德太郎:地藏信仰,雄山阁,1983年
  松岛健:地藏菩萨像(《日本の美术》229号),至文堂,1986年
  望月信成:地藏菩萨——その源と信仰を探る,学生社,1989年
  石川纯一郎:地藏の世界,时事通信社,1995年
  De Visser, M.W. The Bodhisattva Ti-Tsang in China and Japan. Berlin, Oesterheld & Co.1914.
  Pak Young-sook(朴英淑), The Cult of Ksitigarbha: an aspect of Korean Buddhist Painting, Ph.D.Diss. of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1981.
  Watanabe, Masako(渡边雅子). An Iconographic Study of “Ten Kings’ Paintings.”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84.
  Stephen F. Teiser,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University of Hawii Press, 1994.
  F. Wang-Toutain, Le Bodhisattva Ksitigarbha en Chine du Ve au ⅩⅢe Siecle. Ph.D.Diss. of EFEO,1992(published by EFEO,1998).
  Zhizu 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zang Cult in Medieval China, Ph.D.Diss. of University of Arizona, 2002.
  二、论文类
  1、敦煌石窟
  塚本善隆:引路菩萨について,(京都)《东方学报》第1期,1931年。后以《引路菩萨信仰と地藏十王信仰》名收入《塚本善隆著作集》第7卷,大东出版社,1975年
  松本荣一:地藏十王图と引路菩萨,《国华》第515号,1933年
  松本荣一:披帽地藏菩萨の分布,(东京)《东方学报》第3号,1932年
  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第三章第七节、第八节“披帽地藏菩萨图”、“十王经图卷”,东京文化学院,1937年
  王国维:于阗公主供养地藏菩萨画像跋,《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
  河原由雄:敦煌画地藏图资料,《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诸户文男:敦煌画拾遗——三たび、いわゆる玄奘图と再び披帽地藏菩萨图について,《东西交涉》第12期,1984年
  杜斗城:关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的几个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2期
  萧登福:敦煌写卷“佛说十王经”之探讨、敦煌所见19种“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之校勘,载萧登福《敦煌俗文学论丛》,(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年
  罗华庆:敦煌地藏图像和“地藏十王厅”研究,《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
  汪娟《敦煌礼忏文研究》第7章“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张总:地藏菩萨十斋日,《藏外佛教文献》第7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张总:关于《地藏菩萨十斋日》,《藏外佛教文献》第7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邓鸥英:敦煌写本《佛说地藏菩萨经》俗字考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川崎ミチコ:敦煌本“佛说地藏菩萨经”管见,《东洋学研究》第40号,2003年
  王惠民:敦煌321窟、74窟十轮经变考察,《艺术史研究》第6辑,2004年
  王惠民:唐前期敦煌地藏图像考察,《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
  王惠民:中唐以后敦煌地藏图像考察,《敦煌研究》2007年 第1期
  2、河南、四川石窟
  常青:龙门石窟地藏菩萨及其有关问题,《中原文物》1993年第4期
  久野美树:唐代龙门石窟の地藏菩萨像,《女子美术大学研究纪要》第33号,2003年
  苟延一:巴中南龛25号地藏龛浅议,《四川文物》1999年第5期
  姚崇新:广元的地藏造像及其组合,《艺术史研究》第4辑,2002年
  诸户文男:披帽地藏菩萨像の成立について——头巾宝冠说,《东西交涉》第7号,1983年
  诸户文男:敦煌画拾遗——三たび、いわゆる玄奘图と再び披帽地藏菩萨图について,《东西交涉》第12号,1984年
  诸户文男:中国四川省大足石刻の披帽地藏菩萨像,《东西交涉》第19号,1986年
  胡良学、蒋德才:大足石刻的地藏造像初识,《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等: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地藏与十佛、十王、地狱变龛勘查报告,《大足石刻研究文集》(3),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年
  陈明光: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龛遗存经变造像的调查与研究——兼探《十王经变》与《地狱变》的异同,《艺术史研究》第4辑,2002年
  宋朗秋、张兴玉:大足石刻中的地藏信仰与“末法”思潮的影响,《大足石刻研究文集》(5),重庆出版社,2005年
  3、其他
  释清潭:地藏菩萨形像考,《国华》154号,1902年
  石守谦:有关地狱十王图与其东传日本的几个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第56本第3分册,1985年
  汪玉祥:中国地狱“十殿”信仰的起源,《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2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
  聂士全: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法音》1996年第7期
  罗世平:地藏十王图像的遗存及其信仰,《唐研究》第4卷,1998年
  罗世平:龟兹地区地藏菩萨的遗存与地藏信仰的西传,1998年9月“唐代西域与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府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
  汪娟:历代地藏忏仪析论,《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4卷,1999年
  张总:初唐阎罗图像与刻经——以齐士员献陵造像拓本为中心,《唐研究》第6卷,2000年
  张总:“阎罗王授记经”缀补研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5卷,2001年
  杜斗城:《地府十王拔度仪》及其有关问题,《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杜斗城:流传于日本的《十王生七经》与《地藏十王经》,郑炳林主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小强:简述唐宋时期地藏与净土之关系,《大足石刻研究文集》(3),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党艳妮:晚唐五代敦煌的十王信仰,《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下册,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党艳妮:《俄藏敦煌文献》中《阎罗王授记经》缀合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第2期
  雷德侯(Ledderose, Lothar)著、张总等译《万物》,第7章《地狱的官府面貌》(The Bureaucracy of Hell),三联书店,2005年。参同氏:A King of Hell(十王图), 载《铃木敬先生还历纪念中国绘画史论集》(吉川弘文馆,1981年);Kings of Hell(冥府的王者),载《中央研究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艺术史组”( 中央研究院,1981年)。按:前者是指柏林博物馆藏的一幅十王图,后者是指多种十王图。
  陈登武:论唐代地狱审判的法制意义——以《佛说十王经》为中心,《法制史研究》总3期,2002年
  陈登武:十殿阎王地狱审判的原型——以《佛说十王经》为中心,《台湾宗教研究通讯》总6期,2004年
  荒见泰史:关于地藏十王成立和演变的若干问题,敦煌研究院《2004年石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尹富: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时代考,《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2期
  尹富:十斋日补说,《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
  尹富:地藏菩萨诞日的产生时代及其相关宗教民俗活动论述,《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1辑
  尹富:中国早期地藏信仰状况论考,《文史哲》2007年第4期
  尹富:《地藏菩萨本愿经》综考,《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松本文三郎:地藏三经について,《无尽灯》,1917年。参1924年出版的《佛典の研究》。
  中村又卫:日莲圣人の十王赞叹钞を读みて,《法华》11号,1929年
  松本荣一:地藏十王图と引路菩萨,《国华》第515号,1933年
  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第三章第七节、第八节“披帽地藏菩萨图”、“十王经图卷”,东京文化学院,1937年
  松本荣一:敦煌本十王经图卷杂考,《国华》621号,1942年
  酒井忠夫:十王信仰に关する诸问题及び阎罗王受记经,《斋藤先生古稀祝贺纪念论文集》,刀江书院,1937年
  谷真道:我国に於ける地藏菩萨像について,《密教研究》67号,1938年
  仁井田陞:敦煌发见十王经图卷に见ぇたる刑法史料,(京都)《东方学报》第25卷3号,1938年
  秃氏佑祥:十王经と十王图,《龙谷大学佛教史学论丛》,1939年
  泉芳璟:十王经の研究,《大谷学报》第22卷4号,1941年
  冈本三郎:敦煌发见十王经图卷に见ぇる狱门の犬について,《东洋学研究》第1卷,1943年
  和歌森太郎:地藏信仰について,《宗教研究》第124号,1951年2月
  真锅广济:地藏典籍に關する诸问题,《龙谷大学论集》第357号,1957年
  星野俊英:地藏菩萨仪轨考,《丰山学报》第7卷,1961年
  Soymie, Michel:地藏の狮子について,《东方宗教》第19号,1962年
  秃氏佑祥、小川贯弌:十王生七经赞图卷の构造,《西域文化研究》第5卷,法藏馆,1962年
  太田古朴:地藏菩萨の诸种の像容(1—6),《史迹と美术》33卷6、7、8、10号,34卷9、10号,1963年7、8、10月,1964年1、11、12月
  田中一松:陆信忠十王图,《国华》第878号,1965年3月
  西义雄:地藏菩萨の源流思想の研究,金仓圆照博士古稀纪念《印度学佛教学论集》,平乐寺书店,1966年
  岩佐贯三:敦煌本十王经图卷と动物神判思想,《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4卷1号,1965年12月
  岩佐贯三:十王思想の成立过程における二三の问题——主として西域的资料を中心として,《宗教研究》190号,1967年3月(《东洋学研究》2号,1967年8月)
  三上次男:唐咸亨元年铭の碑像と地藏像,《古美术》第18号,1967年
  永井信一:地藏菩萨の信仰——その雕像を中心に,《古美术》第23号,1968年
  永井信一:地藏菩萨半跏像について,《女子美术大学纪要》第2号,1969年
  速水郁:日本古代贵族社会にぉける地藏信仰の展开,《北海道大学文学部纪要》17卷1号,1969年
  高田修:地狱と地狱变,《佛教美术史论考》,中央公论美术出版社,1969年
  小西瑛子:“地藏菩萨灵验记”について,《元兴寺佛教民俗资料研究所年报》第5号,1971年
  郑学权:十王经の一考察,《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1卷1号,1972年12月
  久野健:地藏菩萨像の变迁,Museum(东京国立博物馆美术志)247号,1971年。又载《平安初期雕刻史の研究》,吉川弘文馆,1974年
  渡边隆生:地藏研究とその经典,《三藏》第49号,1973年
  梶谷亮治:日本における十王图の成立と展开,《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中野照男:朝鲜の地藏十王图について——日本传来品を中心として,《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佐和隆研:地藏菩萨の展开,《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毛利久:地藏菩萨の形相,《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日野西真定:日本にぉける地藏信仰,《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川胜政太郎:石造地藏,《佛教艺术》第97号,1974年
  金冈秀友:地藏、阎魔の一体说——思想史的系谱,《江上波夫教授古稀纪念论集》“民族、文化篇”,山河出版社,1977年
  浅井和春:平安前期地藏菩萨像の研究,《东京国立博物馆纪要》第22(1)号,1986年
  吉冈义丰:中国民间の地狱十王信仰について,《川崎大师教学研究所纪要》第1卷“佛教文化论集”,1975年。又载《吉冈义丰著作集》第1卷,五月书房,1989年
  清水邦彦:《地藏菩萨应验记》の基础的研究,《日本文化研究》3号,1992年3月
  清水邦彦:《地藏十王经》考,《印度学佛教学研究》51卷1号,2002年12月
  鹰巢纯:目连救母说话图像と六道十王图,《佛教艺术》203号,1992年7月
  鹰巢纯:茨木市水尾本六道十王图について——图像とその构成を中心に,《佛教艺术》236号,1998年1月
  小南一郎:十王经をめぐる信仰と仪礼,载吉川忠夫主编《唐代の宗教》,朋友书店,2000年
  小南一郎:“十王经”の形成と隋唐の民众信仰,《东方学报》第74册,2002年
  金永晃:大乘佛教の菩萨信仰——地藏菩萨を中心に,《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年报》第26号,2004年
  4、西文
  Soymie, Michel, Notes d’iconographie chinoise: les acolytes de Ti-tsang (1、2), Arts Asiatiques 14、16,1966、1967
  Soymie, Michel, Les dix jours de jeune de Ksitigarbha, Contributions aux Etudes de Touen-Houng vol.1, 1979(中译本《敦煌写本中的地藏十斋日》,载《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中华书局,1993年)
  Gabian, Annearie von. Ksitigarbha-cult in Zentralasien, Buchillustrationen aus den Turfan-Funded, Indologen-Tatung. 1973(葛玛丽《吐鲁番发现的回鹘文地藏十王经卷插图残片》)
  Pak Young-sook,Ksitigarbha as supreme Lord of the Underworld, Oriental Art 23-1, 1977
  Stephen F. Teiser, Having Once Died and Returned to Life Representations of Hell in Medieval China, Ha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48, 1988.
  Stephen F.Teiser, Picturing Purgatory:Illustrated Versions of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Images de Dunhuang(Memoires Archeologiques 24),EFEO, 2000
  Zieme, Peter. Eit alttürkisches Fragment des Ksitigarbha-Sutras aus B?z?klik, Altorientalische Forschungen 17-2, 1990
  Cheeyun Lilian Kwon, A Repositioning of a Medieval Painting Monument: the Ten Kings at the Seikado Library(静嘉堂), Oriental Art 46-5,2000
  Zhiru, The Ksitigarbha Connection: A Missing Piece in the Chinese History of Pure Land Buddhism, SCEAR (Studies of Central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 )12/13, 2001-2002
  Zhiru, The Maitreya Connection in the Tang Development of Dizang Worship,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5-1, June 2005
  Shi Zhiru,No Text,only Images:the Veneration of Dizang and Guanyi at Sichuang Beishan,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and Modern Society,Dhama Drum Publishing Corp. 2007
  附录:地藏相关佛教文献资料
  地藏信仰资料可分三组:显教经典;密教经典;疑伪经与民间传说。
  1、显教经典
  北凉失译名《大方广十轮经》8卷,T13No.410;
  玄奘《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T13No.411;
  实叉难陀《地藏菩萨本愿经》2卷,T13No.412;
  那连提耶舍《大方等大集经》卷57“须弥藏分”,T13No.397;
  菩提流支《佛名经》12卷,T14No.440;
  菩提灯《占察善恶业报经》2卷,T17No.839;
  2、密教经典
  失译名《地藏菩萨陀罗尼经》1卷,T20No.1159;
  善无畏(输婆迦罗)《地藏菩萨仪轨》1卷,T20No.1158;
  菩提流支《不空绢索神变真言经》30卷,T20No.1092;
  阿地瞿多《陀罗尼集经》12卷,T18No.901;
  善无畏、一行《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7卷,T18No.848;
  不空《八大菩萨曼荼罗经》1卷,T20No.1167;
  不空《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1卷,T13No.413;
  失译名《地藏大道心驱策法》1卷,T20No.1159。
  3、疑伪经与民间传说
  日本假托不空撰述《延命地藏经》
  常谨《地藏菩萨灵验记》1卷,《续藏经》第149册。
  敦煌遗书中与地藏相关的写本有多种,除《阎罗王受记经》外,均不见经藏。
  失译名《地藏菩萨经》,敦煌文献中有20余件,经藏未收。法藏2289、2873、3748、3932号;英藏431、2247、4489、5458、5531、5618、5672、5677、6257、6983、7598+北图新1537/唐69+S.2815号,其中英藏4489有写经题记,无经文;俄藏孟1293、1293A、2720、2721号;日本久保总美术馆1件;北图5966、8347、8276、8277号;上博1件(41379号)、上图1件(812481号)、安思远藏1件等。
  藏川述《阎罗王受记经》(十王经),敦煌文献中有30余件,敦煌以外的佛教文献中也有保存,分3类。
  (1)、《十王经图赞》,6件:P.2003、P.4523+W80(有图无文)、P.2870、W78+W212+S.3961、日本久保总美术馆1件(前部《地藏菩萨经》,后部为本图赞),日本天理图书馆1件(插图本回鹘文《十王经》)。
  (2)、《十王经赞述》,有赞文无图:P.2249(杂写经名)、P.3761、北图8259号等。
  (3)、《十王经》,无赞图,占了多数:P.5580、S.3147、S.2489、S.7598+北图新1537号(唐69号)+S.2815、S.4530、S.4805、S.4890、S.5450、S.5531、S.5544、S.5585、S.6230、S.7598号,北图8254—8258号,上博41379号,书道博物馆1件等。俄藏旧931(孟1302)、旧803(孟1303)、旧6099+旧143(孟6099+孟1304)、旧3862、旧3906、旧4560+旧5267+旧5277、旧6611+6612、旧11034号等。
  一般经首题全称《佛说阎罗王受记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经》,经尾略称《阎罗王受记经》,配有插图的经文则称《十王经》,现在学者多将二者统称《十王经》,该经未入正藏,但流行于世,这是不对的,《续藏经》第150册收录《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2种,无插图,第2种注云“依朝鲜刻本”,与敦煌本相同。《大正藏》图像部第7册收有插图本《十王经》,文字、首题同《续藏经》中的第2种。还有回鹘文、西夏文等少数民族文字本。《十王经》杂糅多种佛教、道教思想与教义而成,宣传生前、死后修十斋,具体描绘了阴间十王,成书约在晚唐,有《十王经》和《十王经图赞》二种形式,多数写本记“成都大圣慈寺藏川述”,P.2249题“成都府大慈沙门藏川述赞”,称述赞不称著作,大约是藏川对已有的《十王经》加了图赞,用于讲经。《十王经》约在唐末从四川传入各地,敦煌文献中有插图本《十王经》4件,另有一件有图无文,还有一件回鹘文插图本。敦煌文献中没有图像的《十王经》有20多份,研究者甚多。最早有年代可考的约是908年一位85岁老人的若干写经(S.4530、北图8258等),S.6230号《十王经》有同光四年(926)纪年。S.3147号首尾完整,无插图,首题“佛说阎罗王受记四众逆修生七斋往生净土经”,卷末题“界比丘道真受持”,即三界寺道真使用的经文,而道真生活在10世纪中叶。北图8254号《十王经》尾题“比丘道真受持”。据上,推测该经在敦煌流行的时间在五代宋时期。
  《地藏菩萨十斋日》,17件,经藏未收。一类:北大D.074号;二类:S.4175、S.2565+P.3024、P.3809号;三类:S.2143、S.5541、S.6897、上博48号;四类:S.2568、S.4443、S.5892、P.3011、北图6878号,英藏藏文Ch.9II、法藏藏文Pt.941号;五类:P.3795、S.2567号等。
  敦煌写本《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北图8422号。
  敦煌写本《地藏菩萨印》。北图8737号。
  敦煌写本《地藏略仪》。P.4814(5)号。
  敦煌写本十王经变榜题底稿。P.3304号。正面为《本际经》,背面为若干壁画榜题底稿,第一篇是十王经变榜题(但结尾却有“大目乾连于此铁床地狱劝化狱卒救母时”一句,虽然榆林窟19窟目连变相与十王经变有类似之处,但《目连变文》中并没有《十王经》文字,而敦煌文献中插图本《十王经》中最后一图都有没有头光的比丘形像,从此榜题底稿看,此比丘不是地藏,而是目连)。(文/王惠民)

 
 
 
前五篇文章

多位皇帝亲临拜谒 佛教圣地五台山魅力何在

佛教徒的放生与环境保护

超越心灵的迷障

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四尊北魏隋唐佛教造像

 

后五篇文章

中国观音信仰传播历史的基本特征

从敦煌写本看汉族佛教传入吐蕃的历史

三位一体的莫高窟艺术(三)

三位一体的莫高窟艺术(二)

三位一体的莫高窟艺术(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