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宾川鸡足山祝圣寺的创建者虚云大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宾川鸡足山祝圣寺的创建者虚云大师
  □ 孔化魏 赵应宝 《大理文化》 2007年第02期
  今年是祝圣寺建寺100周年,在隆重庆祝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不深切缅怀祝圣寺的创建者——中兴鸡足山的虚云大师。
  传说鸡足山是佛祖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也是迦叶继承佛祖衣钵、守衣入定以待弥勒的圣地。据史志记载,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时期,这里已有僧小澄、慈济等人的活动,元代开始建立了禅宗寺院,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寺庵一百多座,与五台、九华、普陀、峨眉齐名。清康熙以后,鸡足山渐趋衰落,没有建新寺,旧寺倒塌不修,子孙和尚世代继承,不许外地僧人来住和云游者挂单,僧规堕落,一些大和尚生活腐化,只剩二十多座寺庵有人住了。到清末光绪年间,高僧虚云大师三上鸡足山,驻锡十四年,建成了十方丛林祝圣寺,整顿僧规,挽救了鸡足山,中兴了迦叶道场,使鸡足山圣境增辉,恢复了名山地位,而且名扬东南亚、南亚各国,为今天鸡足山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虚云大师传奇的一生
  虚云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大德,新中国佛教协会首任名誉会长,被誉为禅门泰斗,一代宗师。他世寿120岁,僧龄101年,他的一生很不平凡,充满了传奇色彩。
  一奇,不当官家公子,立志皈依佛门。虚云大师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父萧玉堂,举人出身,在福建泉州府担任高级官员。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虚云出生在泉州府衙里。然而这个出身官宦之家的公子,17岁时竟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逃向南岳衡山要出家。被半路截回后,父亲迫他娶了田氏谭氏两房妻室,要他承祧父亲和叔父两支的香烟。19岁时,他又抛弃温柔富贵之乡,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终于落发为僧,法名古岩,字德清,后别号虚云。
  原来,萧家是历史上著名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后代,家里佛教典籍很多,世代崇信佛教,拜佛的气氛很浓。虚云生长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险,历经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已腐朽衰败,走到末日,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对读书做官的老路已没有兴趣,认为皈依佛门是普救众生的正路,于是下决心作出了出家的选择。一个19岁的公子哥儿,能够逃出衙门走进佛门,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
  二奇,忍受超常的艰苦,意志惊人的坚强。在虚云大师101年的出家生活中,经历了千辛万苦、十磨九难。有些艰苦是超出常人想象的,但他却以惊人的坚强意志战而胜之,奇迹般地实现了他的目标。他出家后,砍柴、煮饭、耕牧、灌种、搬运,什么重活累活都不辞辛苦地干。有一段时间为了学苦行僧修头陀行,他躲到岩洞里打坐住宿,饿时什么青松毛、山草叶都嚼了吃,头发长了也不剃,后来到天台山得融镜法师指点,说这是盲修瞎练,教他饿了要吃饭,衣服要穿整齐,仪容要整理好,要亲近高僧大德,云游参学。此后,他走遍国内名山,练成强健的身体,练好坚强的意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成高僧。
  公元1882年,虚云从普陀起香,三步一拜,向五台山进发,学习古代孝子的“拜五台”以报亲恩。历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西五省、途经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怀庆洪福寺等。有一天渡黄河后住一山野茅棚过夜,被一连三天三夜的大雪阻住了去路。他缩在茅棚里忍饥受寒,已是半昏迷状态,几乎冻饿而死,第五天幸被一乞丐救活。虽然一路受尽如此的艰苦,他仍不改初衷,历时两年,终于到达五台山。
  公元1888年,虚云大师经西安、四川进入西藏,参拜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布仑寺。次年翻越喜马拉雅大雪山,经不丹到印度,他都是迈开双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只有从孟加拉到锡兰缅甸时渡海才乘了船。然后他又从缅甸走到云南,朝拜鸡足山,继续游国内名山大寺。
  公元1918年,云南都督唐继尧请他到昆明讲经并超度护国、靖国阵亡将士,当时大师已年近八旬,仍谢绝滑竿和护兵,只带一草笠、一蒲团、一铲、一拂尘,由弟子修圆背一经书背架相随,步行900里由鸡足山到昆明。如此吃苦耐劳,不能不令人称奇。
  三奇,云游天下,威震海外。虚云大师走遍国内名山,继1889年由西藏出国,朝拜不丹、印度、孟加拉、锡兰、缅甸等国佛教圣迹和寺塔之后,1907年再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日本、泰国、缅甸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考察各地佛教情况,一路讲经弘法,募集运输《龙藏》和兴寺资金。有一次在从丹那到曼谷的船上,一个英国人看到大师不吃船上有油荤的饭菜,终日趺坐,知道是严守戒律的高僧,主动同他谈话,并邀请他到客房以素食招待。原来这人曾任英国驻腾冲、昆明领事,了解情况后立即在大师的化缘簿上写了“大洋三千元”,并在到达曼谷后付给了现款,真是奇缘。
  大师在曼谷讲经期间,一天趺坐时入定,一定九天九夜,轰动了泰国京城。国王和大臣善信都来拜见,皈依士庶数千人,捐款很多。次年到缅甸仰光,一位居士献玉卧佛一尊,送祝圣寺供奉。从此,虚云大师和鸡足山祝圣寺的名声,响震东南亚各国。
  1948年,美国一位研究佛学的詹宁女士不远万里,到广州拜大师求戒。大师和她深谈佛学并给她做了“禅七”仪式,欢欣而去。
  虚云大师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古迹也大多数拜谒过。北京而外,先后登泰山,谒曲阜孔庙孔林;到山西解州,礼关公庙;入陕西,登太华山礼西岳庙,游首阳山凭吊伯夷叔齐,到陕西香山观庄王坟,到成阳观召伯甘棠树,遍览长安古迹;到四川谒成都杜甫草堂、梓潼文昌庙,游泸定铁索桥;到西藏越喜马拉雅大雪山;到云南观大理苍山洱海,深入中甸德钦藏区;到湖南朝南岳衡山、江西登庐山,安徽登黄山等等。虚云大师不仅是佛法承传者,也是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承传者。
  四奇,不当现成住持,中兴破败古刹。虚云大师一生经历了15座道场,云游过数百座寺院,亲自重建的寺院庵堂达80多处。但是,他不愿当一切现成的大寺住持,而是为破落衰败的古寺,亲手去整修重建,修好了交付别人住持,自己又到别处修建另一寺院。这当中最突出的是中兴了六座名山大刹。
  鸡足山是禅宗祖师迦叶道场,明代极盛时有寺庵108座,常住僧尼多达二、三千人。到清末衰败不堪,有僧尼住的寺庵只剩二十多所,游方僧人挂单住几天都无处落脚。虚云大师朝拜鸡足山后,三次上山才立下足,到国内外募得巨款,以30多万银元修建了十方丛林祝圣寺,整顿僧规,使迦叶道场得以中兴。详情下一段我们将再评述。
  接着虚云大师到昆明,又重建了西山华亭寺。当时华亭破败,已被卖给法国人拟改建为游乐场。大师向唐继尧进言,要求赎回建为十方丛林。唐接受建议,请大师住持华亭,并改名为“靖国云栖禅寺”。大师不辞劳怨,艰辛备尝,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又一座十方丛林云栖寺。这寺下临滇池,上接龙门,是昆明的著名风景名胜。
  1929年,福建省主席多次函电邀请,望大师回福州担任鼓山涌泉寺方丈。因这寺是大师当年披剃之地,义不容辞,于是把云栖寺移交,以90高龄返回涌泉寺住持。重砌古石渠,重修诸殿宇,除旧布新,整顿僧规,弘扬净土,又创办佛学社培养青年弟子。于是门风重肃,古刹中兴,使鼓山与镇江金山、扬州高景鼎足而三,成为江东著名丛林。
  1934年,大师又应广东省主席之请,移驻广东曲江南华寺,把它扩建为全国最庄严的禅寺,重振禅宗六祖慧能道场。
  1944年,大师移驻广东乳源云门寺,以105岁高龄,承担起重兴云门道场的重任。日寇侵袭、国民党军队和土匪滋扰,使工匠及乡民倚云门寺寻求避难所,大师竭力予以保护。
  1953年,大师在庐山东林寺传戒时得知,江西修水县云居山唐代古刹真如寺于抗战期间被日寇烧毁,发愿重建,于是又移驻云居山。到1957年,把真如寺建为又一座规模宏大的十方丛林。
  大师在中兴六座名山古刹、修建其他寺院的过程中,都是把破败寺院重建和扩大,整顿好戒规。交付可靠的弟子高僧住持,自己又飘然而去。来也如是、去也如是;上山也如是、下山也如是。一衲随身,一笠、一蒲、一铲、一背架,又去另辟新刹,一直到以120岁高龄在真如寺圆寂。
  中兴迦叶道场鸡足山
  虚云大师中兴的六大名山古刹中,成就最辉煌的是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鸡足山迦叶道场。
  据佛经记载,摩诃迦叶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于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摩伽陀国。梵语摩诃是大的意思,一般称他为大迦叶,一名饮光。他出身贵族,但鄙视富贵,出家去当苦行僧,道德高尚,被尊为头陀第一,是佛祖弟子中的上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有大梵天王以金色钵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佛祖拈花不语,在座的五百弟子都默然,唯独迦叶破颜微笑。佛祖洞悉迦叶已心领神会,首先顿悟,得心法正宗了,于是把衣钵交付迦叶,叫他等待将来弥勒降世度生,再把衣钵交付弥勒。释迦牟尼涅槃后,迦叶主持整理佛教经典,由阿难执笔将佛祖语录整理为经藏;由优波离执笔将各种戒律整理为律藏;由迦叶执笔将众弟子论辩教义的要点整理为论藏。这三套文献总称藏经,就是佛教的传世经典。后来迦叶尊者在鸡足山持佛祖袈裟,进入华首石门,守衣入定以待弥勒,鸡足山成了佛教圣地。史学家认为佛经所说的鸡足山应在印度北尼泊尔,但中国佛教徒相信就在洱海东北的这座鸡足山。
  西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后来形成了一些宗派。传入中原的分为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三论宗、法相宗等六宗。以后又有发展变化,以禅宗为主流,内部又分派别。禅宗初祖达摩,是迦叶28代徒孙,南北朝时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教,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禅宗主要特点是重视心传顿悟,不要求死背经律,适合中国国情,方便百姓传习,发展较快。
  洱海地区在南诏时传人的佛教是密宗,与本地原始信仰相结合,称阿吒利。到大理国时发展到鼎盛,王室信佛,先后有八个国王避位为僧。大小官员多从信佛又读儒书的释儒中选拔,他们可以结婚生子,不一定要出家。居民家家设有佛堂,全国佛化程度很深。大理国灭亡后,佛教白密阿吒利衰落。元代中原佛教禅宗进入鸡足山,到明代发展到鼎盛。据明末清初僧大错实地调查,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学者名流如杨慎、李贽、徐霞客等,都慕名来山,并有著作传世。清康熙以后,随着封建制度走向末日,鸡足山也逐渐衰败。两百多年来,寺庵倒塌不修,寺产被败家子变卖,到清末只剩二三十所有僧尼居住了。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虚云大师从印度、缅甸回国,首次到鸡足山朝拜迦叶守衣人定圣地华首石门,登上四观峰顶,遍礼各寺塔。看到寺庵破败,僧伽与俗人无殊,子孙和尚世代相承,争权夺利,各据产业,非本山子孙不准在山中住,云游僧人无处挂单。大师无立足之地,叹息不已,思欲有所为而不知机缘何在,只得离去。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大师上峨眉后又到云南,经永胜渡金沙江,第二次重上鸡足山,宿于树下,登金顶各处进香礼佛,发愿在山建一接待四方僧众的丛林,又被地方子孙和尚所禁,仍无法立足,只得下山去了昆明。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大师在昆明归化寺、筇竹寺讲经,大理提督张松林、李福兴率官绅邀请到大理,住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李督留大师住持崇圣寺,大师不愿住城市,但愿在鸡足山得一片地,建寺开单接众,恢复迦叶道场。李督令宾川知县办理,得到一座破败的钵盂庵给大师住,于是大师第三次上鸡足山,才算站住了脚跟。
  钵盂庵又名迎祥寺,嘉庆以后就没有人住了。大师发愿建一座十方丛林,叩石垦壤,亲自参加劳动,开始建寺工作。寺门外开凿放生池时,一巨石需要往左移,工人百余拼力三天,无法动摇而离去。大师察看大石无根,高九尺多,宽七尺多,率僧徒十余人,以愚公之志终于移动了巨石,轰动观众,惊为神功,把这块巨石称为“云移石”。士大夫多有题咏。大师也有诗纪之,云:
  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古封。
  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曾疑虎阜逢。
  自此八风吹不动,凌霄长伴两三松。
  为募化建寺资金,大师安排戒尘师料理内务,自己又迈开双脚,前往下关、永昌、腾越捐得巨款,展开建设。次年又去缅甸、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日本募化,回上海转北京,奏请清皇室颁给内务府所印的《龙藏》一部,得到批准。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敕赐鸡足山迎祥寺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銮驾全付、封赠住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御赐紫衣、玉印、钵具、锡杖、如意诸宝。
  虚云大师为鸡足山争取得清皇室的封赠支持,满载荣誉和赠品,从上海乘轮船经东南亚各国,一路募化到缅甸仰光上岸,分驮三百多驮运回鸡足山。这次上鸡足山与前几次大不一样,不仅驮运龙藏诸宝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而且是奉旨回山传戒布教,沿途地方官民热烈迎送,盛况空前。宣统元年底,在万众欢腾的香会上回到鸡足山。
  这时的祝圣寺,已建设成为云南最宏伟的禅寺。占地面积三十余亩,主轴线有三大院、三大殿,两侧又有四殿、四堂、四楼、五室,大小房舍达500间,前院有30多米长的大照壁,大院中心为半亩放生池,中建八角镇宝亭,正面前殿供弥勒佛和四大天王。中院正面为大雄宝殿,内供金光闪闪的释迦牟尼佛,两侧有千姿百态的五百罗汉。后院正面为长生殿,两厢为藏经楼和藏珍楼。藏经楼放置御赐龙藏,后来请蔡锷题匾,称“龙藏阁”。藏珍楼内放置御赐銮驾——銮舆、华盖、金瓜、银斧、旗牌、执杖,雕龙画凤,金碧辉煌。还有玉印、玉龙杯、佛缘钵、九龙袈裟等宫廷所赐珍宝。此外是大师募化所得的江西瓷器、丽江铜器、湘绣桌围、挂披,以及名家字画珍贵文物等。藏经楼、藏珍楼连同大雄宝殿前侧的钟楼、鼓楼,合称四楼。外围还有四殿、四堂、五室。四殿即祖师殿(供禅宗初祖达摩),药王殿(供药师佛)、地藏殿(供地藏菩萨)、伽蓝殿(供护法伽蓝)。四堂是禅堂(寺僧参禅处)、斋堂(吃斋用膳处)、客堂(接待香客处)、云水堂(接待云游僧人挂单处)。五室是左方丈室、右方丈室、悔过室、沐浴室、二僧室。所谓室不是一个房间,而是单独的院落,如方丈室是三间二层楼房,有花园照壁,曲径通幽。二僧室是供女尼住持所在,三层两院,有佛堂、花厅、阁楼、静室,宽敞幽雅。这些殿、堂、楼、阁构成一座小城镇似的庞大建筑群,规模十分宏伟。其间大小院落遍植花木,终年树木青翠,四季花色缤纷,兰桂芬芳馥郁、鸟雀鸣声婉转,环境十分幽静。花鸟中有的是珍稀品种。除本寺僧众一二百人外,香会期间还可接待香客数百人食宿。
  虚云大师乘龙藏到山的盛势,与戒尘师开坛讲经说法,劝导诸寺同遵戒律,整顿僧规,教育后辈青年,革除陈规陋习,使迦叶道场重归洁净,重振教风。
  更值得载入史册的是,虚云大师在鸡足山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中流之砥柱,挽救了佛教名山。那是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剪发辫,放缠足,掀起破除迷信浪潮,冲击庵观寺庙。昆明于重九起义后,也有些激进分子不区别迷信与正常宗教,以毁寺逐僧作为“革命”,已把翠湖莲华寺尼姑赶走,以扩大海心亭公园。把一些寺庙神像拆毁、铜佛、铜香炉等送龙圆局铸造铜币,木雕像送博物馆展览。1912年2月,云南省学政司向都督府呈文,请求把省内各寺观的房屋田产充公,用于办中小学校,令僧道还俗。都督批转民政司合议,民政司担心群众不满引发动乱,主张缓办以安定民心。学政司的呈文没有正式批准,但许多地方已占用寺庙办学,把寺田拨为学田。这股风也刮向鸡足山,大师在这场大风暴中力挽狂澜,扭转了形势,保护了鸡足山,保护了正当宗教,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云南省同盟会领袖李根源,受都督府派遣任二师师长,带兵镇守滇西,处理大理、腾冲等地的动乱问题。他认为佛教怪诞荒谬,要带兵上鸡足山捉拿虚云,毁佛逐僧,没收寺产办学。这年八月,滇西动乱平定,李根源约原迤西道尹赵藩同上鸡足山,住在悉檀寺,把带来的官兵布置在重点寺门和要害路口,准备掌握山情寺况后动手。一些寺庵的住持已逃下山躲避,祝圣寺僧众都劝大师暂避一时,但大师不肯走。他说:“你们要走的可走。如果我该有业报,逃也无益,愿以身殉佛,也是个解脱。”这时,一些官兵已动手毁了金顶寺鸡足大王铜像和一些佛殿,形势危急。大师主动到悉檀寺求见李根源,守卫官兵有认识他的,劝他不可自投罗网,不替他通报。他硬是闯了进去,看见李根源和赵藩都坐在殿内,李不理他,赵招呼他坐下说事。大师表明态度,自己是佛门弟子,不介入世俗政治斗争,希望新政权能够保护佛教名山,这样善男信女都会拥护新政权,实现国泰民安。李根源怒冲冲地厉声质问:“佛教有什么用?信佛有什么益?”虚云大师耐心地讲了佛教济世利民的宗旨,说佛教认为众生平等,教人去恶为善,能治人之心。人心正则万物宁,天下可以太平。李听后感到虚云名不虚传,确实是个有学问的高僧,态度缓和了一些,但仍质问:“泥塑木雕能治人之心吗?不过骗人空费钱财罢了。”虚云说:“佛家认为,相以表法。佛哲是抽象的道理,必须用具体的法相才能让老百姓易于接受。正如中国儒家有孔子像,美国有华盛顿像,都是为了对老百姓进行直观的教育,令人有敬爱之心,接受去恶从善的道理。”李根源态度好转。叫卫兵上茶。赵藩也插话对李劝解,双方渐渐谈得入港。李根源说:“佛教教人去恶从善,可是许多和尚不做好事做坏事,成为社会的废物”。大师说:“不能因为有几个不肖和尚,就否定一切僧尼。正如不能因为有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也不能因为有一二不守军纪的士兵而否定一切军人。佛教能潜移默化,教化人心,和尚并非全是废物。”李根源笑了,他佩服大师能以理服人,留大师晚斋。晚上,三人秉烛深谈。李根源最后被折服了,赞叹佛法广大,后悔自己毁寺逐僧,造成罪业。大师安慰他,这是整个社会的一时风气,不是你一人的过错。希望以后尽力保护,功德无量。以后十多天。李赵二公随大师遍览全山风景和文物,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最后,请虚云大师任鸡足山各寺总住持,要求不搞迷信,开展正常的佛事活动。
  这一场被称为“虚云护寺”的斗争,不仅关系到鸡足山迦叶道场的存亡,而且对云南和全国佛教的盛衰也有影响。这以后,李根源成了护法将军,为悉檀寺题匾“自渡渡人”,与赵藩合辑《鸡足山志补》四卷,次年带到北京由聚珍书局铅印出版,宣传了鸡足山灿烂的佛教文化,使鸡足山更加知名于海内外。省内制止了逐僧毁寺的行为,全国也扭转了不区别迷信与正当宗教的歪风。次年,大师去上海参加组建佛教总会,又赴南京求得孙中山为祝圣寺题匾“饮光俨然”,梁启超题匾“灵岳重辉”,有力地保护和光大了鸡足山。这两块匾至今高悬在祝圣寺大雄宝殿,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前五篇文章

藏族唐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其艺术特色

刍议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以中国西部为例

敦煌连环画式变相的起源

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

敦煌唐代壁画中宝相花纹饰探议

 

后五篇文章

藏族装饰艺术的色彩研究

大足宝顶“六趣轮回图”之猿猴图像考

屋脊上的艺术天门

与《契丹藏》有关的一件石刻

永乐宫廷造像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走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