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中庸茶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庸茶心
  中国茶道的基本问题,是要说清“道”的内涵?换一种说法,就是明确茶道的精神核心。那么,这个核心,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说,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所谓的“和、敬、清、寂”。然而这四个字完全来于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哲学基础,源于佛教,所以,又有“茶禅合一”的经典说法。由于日本茶道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冲泡品饮程式,传到中国之后,产生极大的影响。以至于有些人竟不知所以地把它当作中国茶道了。
  有人说,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是汉时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来的,揉杂了许多阴阳五行谶讳迷信学说。目的是为了论证皇权神授,加强皇帝中央集权。与孔子的思想相去甚远。孔子不仅从“不语乱力怪神”,也很少论天。“不知人,焉知天”。更与现在今人所理解的天(自然)与人的关系不同。道法自然思想,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宗教道教,在中国人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茶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不管怎样,始终都不能像儒家思想和学说那样,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精神主流。
  我以为,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应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
  理由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不仅体现在儒家文化有一整套的理论,犹其是到宋明时期,出现了相当严密的理学理论系统;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和文化,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在无形地按照儒家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这一点,甚至于成为世界华人的一个共同特征了。
  中国茶道,如果离开儒家文化,不体现儒家文化,既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没有中国特色的。事实上,无论是在古人写的茶书中,还是在有据可考的古人茶事活动中,都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
  儒家重礼。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礼治”。而礼治,实际上就是一种讲究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而在中国茶事活动中,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体现了这种秩序。首先,茶是一种礼节,凡有客来,必先敬茶。其次,敬茶有序,先敬谁后敬谁,必按长幼尊卑顺序。从某种角度来说,茶事已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礼节活动。
  儒家讲究饮食起居,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反映到茶事上来,便是讲究茶艺。这一点,在宋朝发展到极致。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宫廷茶艺的全过程。从茶的制作,包装,冲泡,品饮,还有用水,器具,等等。许多观念和做法,对今天的茶事还有影响。
  理由之二。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积极有为的思想。这与道家的出世成仙,和佛教的弃世虚无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中国茶道基本载体的茶,本身就是非常世俗的。神农氏发现茶,原意是为了解毒救人。而后则成了与油盐柴米酱醋并列的开门七件事,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种相当重要的角色。待人接物,解困去乏,消食减肥,保健休闲;等等。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反映市井生活名著《***》,其中就有许多作为日常生活的茶事描写。可以说,茶已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世俗性的升华,便是中国历代儒家知识分子的入世救世抱负。现在公认的最早的茶诗,唐卢仝《七碗茶诗》中,便非常明确地表现的卢仝心念苍生的儒家思想。“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纵观全诗,卢仝表面上是喝茶,而实质上是借茶来抒发自已的儒家精神抱负。而卢的叛佛入儒传奇,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至于历代的无数政治家中,凡爱茶饮茶者,都会将茶事与百姓民生联系一起。有许多茶诗茶文为证。
  理由之三。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中庸既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后来有许多学者也都作了更加详细的解释,但要旨均不离此。将其作为处世为人的指导原则,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要公正,平和,谦恭,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留有余地;等等。
  茶事活动要取得完满结果,关键在于把握准确的“度”。这个度就是中庸。首先,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有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制茶过程中,焙火,就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冲泡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饮茶时,也应按照同样的原则,不多,也不少,恰恰相反到好处。当然,具体的量,可以因人而异,基本的中庸之度,却是一致的。现在公认的中国最早茶书唐代陆《茶经》,虽说主要是对茶事的具体记录,没有明确涉及茶道,但也体现了许多严格把握茶事的“度”的观念。例如论采茶“有雨不采,睛有云不采”;论评茶“茶之否,存于口诀”;论煮茶“慎勿……使凉炎不匀”;论沸水,一沸不用,三沸太老,而取二沸恰恰相好,等等。而恰到好处的“度”,就是中庸的基本内涵之一。
  儒家思想和文化,包容性极大但又个性极强。受道家法家影响,后来又受佛教文化影响,但是不管怎样,基本的原则不会变。犹其是作为儒家核心的中庸思想,其鲜明特性不仅深刻地融进了中国人的灵魂,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离开了中庸,是不可思议的。研究茶道的人,不研究中庸,也是不可思议的。

 
 
 
前五篇文章

中国茶道 净化心灵

文人与僧人共结茶缘

趣话茶与僧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人茶道

茶艺 茶道 茶德

 

后五篇文章

茶艺·茶道·茶文化

茶烟香晕满袈裟

煎茶的乐趣

饮茶说兰(之一)

中国茶道美学初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